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接触界面

接触界面

接触界面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92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机械、仪表工业、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107636篇;相关期刊85种,包括中国邮政、中国检验检疫、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2015年第五届全国地方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制造2025发展论坛、第五届全国机械工程博士论坛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等;接触界面的相关文献由503位作者贡献,包括付睿、吴运新、赵英伟等。

接触界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8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7636 占比:99.90%

总计:107749篇

接触界面—发文趋势图

接触界面

-研究学者

  • 付睿
  • 吴运新
  • 赵英伟
  • 隆志力
  • 刘恒
  • 刘意
  • 丁明勇
  • 景敏卿
  • 李战慧
  • 于桂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加伟; 熊青山; 吴胜; 李成龙
    • 摘要: 针对煤层气井存在套管不居中和井眼不规则的情况,建立煤层气井偏心环空不规则井眼简化模型,定义顶替接触界面协调性描述方法,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选择流体体积(volume of fluid,VOF)模型对赫巴模式注水泥顶替过程进行控制和求解。结果表明:水泥浆偏心流动上端突进、下端滞后,重力效应对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顶替流体相对密度与套管偏心度存在最优耦合条件,适当增大顶替流体相对密度有助于改善偏心环空顶替效果;井眼突变产生漩涡流和“顶替死角”,顶替效果随井眼不规则性增强加速下降。因此,改善套管居中度、保证井眼连续性是提高顶替效果的重要措施。
    • 何成刚; 邹港; 宋智博; 叶榕伟; 刘吉华
    • 摘要: 列车向着高速与重载方向迅速发展,显著加剧了轮轨接触界面间的损伤。通过在轮轨接触界面进行摩擦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轮轨之间的磨损、显著提高列车的运行安全性以及降低运营成本。对轮轨接触界面摩擦管理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介绍轮轨界面摩擦控制对轮轨作用力、黏着、磨耗、滚动接触疲劳以及振动与噪声影响的研究进展;展望了轮轨接触界面摩擦管理未来研究方向,即应针对不同应用环境和接触部位,研发合理的摩擦控制材料,以克服摩擦管理过程中对轮轨损伤及使用局限性等问题;应探究车轮踏面/轨顶面和轮缘/轨距面摩擦控制方式,严格控制摩擦材料喷涂量使两接触面不相互干扰,优化改进轮轨接触界面摩擦管理的最佳应用参数;应研发环境友好型的轮缘/轨距面润滑剂与车轮踏面/轨顶面摩擦控制剂,稳定调控轮轨接触界面的黏着特性。
    • 陈鳌; 李海辉; 吴建伟; 李伦; 张鸿辉
    • 摘要: 后插梢棒式剪力销-分配梁因其传力途径清晰、适应性强和材料周转率高等特点,近年来在盖梁模板不落地支架结构中获得广泛应用。目前后插梢棒式不落地支架的受力分析中常将梢棒与桥墩预留孔之间视为均布密贴接触,高估了接触面的传力能力,同时忽视了梢棒变形导致的接触应力重分布和应力集中,形成不落地支架锚固结构的潜在强度破坏风险。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了不同施工荷载条件下钢梢棒与桥墩预留孔之间的接触情况和应力分布,对比了传统拉剪复合截面承载力验算的合理性,并针对局部挤压和应力集中导致的强度不足问题分析了钢垫块补强对改善承载力的效果。
    • 叶青峰; 肖拥东; 刘瑞芳; 李洋; 徐杰
    • 摘要: 基于接地线装置中接地结构件与拟接地导线之间形成的电接触界面的分析,建立含有电阻、电感和电容的接地线装置接触阻抗模型,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修正简化,得出RC接触阻抗模型。实验测试验证了所提模型的合理性。
    • 新型
    • 摘要: 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能源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涛团队在空气正极结构设计和催化调控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基于"金属纳米钻"技术制备出嵌合纳米金属钌的自支撑碳基空气正极。研究团队通过精确控制金属催化剂在碳载体中的嵌入位置,可控调节了碳与金属催化剂的接触界面及嵌合催化剂的电子结构。研究通过同步辐射及第一性原理计算验证了碳微米管和钌颗粒间存在着明显的电荷转移,局部嵌入的纳米钌颗粒表现出梯度催化特性。将该材料用于锂氧气电池空气正极,可调控空气正极的放电产物形貌,在不同放电深度下得到纳米片及薄膜-环状产物复合的放电产物。此空气正极在3500mAh/g的大容量循环中实现了较高能量效率(≥80%)。
    • 陶思祺; 张继军; 王淑蕾; 秦美琪; 邱攀辉; 宋晓龙
    • 摘要: 近年来,碲锌镉(CdZnTe)材料制成的探测器已经成为研究热点,适当的接触特性已经成为提高探测器性能的关键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弱n型CdZnTe晶体(111)B面Ti/Au复合电极的欧姆接触性能,采用两步沉积工艺制备Ti/Au复合电极。通过AFM、FIB/TEM、XPS、I-V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电极与CdZnTe的界面结构、化学成分和电学性能。结果表明,Ti过渡层的引入可以减轻和改善晶片抛光过程中形成的损伤层,增加了电极与晶体之间的欧姆特性。相比于CdZnTe(111)B面上的Cr/Au复合电极,Ti/Au复合电极的粗糙度更低、接触界面更平整,晶格失配层厚度也更低。Ti中间层促进了金/半界面的互扩散现象,有利于增加黏附性和降低肖特基势垒,并且在Ti/Au复合电极与CdZnTe接触的界面上没有观察到氧元素的存在。I-V测试表明Ti/Au复合电极具有更加良好的欧姆特性和更低的肖特基势垒。
    • 张琦; 王琰; 赵海丰; 桂树强; 骆进
    • 摘要: 关于地源热泵系统(GSHP)运行条件下的能源桩竖向变形特征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然而,目前对能源桩横向变形特征如何影响桩体摩阻力和传热特性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在模拟能源桩实际运行工况的条件下进行室内试验,测试了温度循环条件下桩身-岩土体接触界面的变形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变化会使桩-土接触界面产生变形,其变形量足以使桩侧摩阻力发生变化,进而改变桩土接触条件并影响能源桩的传热效率.这些研究结论与现场桩身结构响应测试结果较为吻合:温度变化时能源桩桩身侧壁会产生横向的热胀冷缩,随着桩身横向变形,桩侧壁会产生桩侧摩阻力,其大小取决于桩壁深度和温差.
    • 王桂萱; 鞠碧玉; 秦建敏
    • 摘要: 为了研究土-结构接触界面各种微观参数对宏观响应的影响,从土的细观结构出发,采用二维离散元法进行双轴剪切数值试验,对颗粒间摩擦因数、颗粒形状、孔隙比、法向应力以及刚度比等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得出各种微观参数对宏观响应的影响,建立接触界面颗粒材料微宏观参数的跨尺度关联,揭示接触界面处的颗粒材料力学行为的细观机理.结果表明:摩擦因数、孔隙比、颗粒形状和法向应力对接触界面的峰值强度影响较大,刚度比对接触界面的峰值强度影响较小;摩擦因数、法向应力和刚度比对弹性模量影响显著,其中摩擦因数与内摩擦角近似成正比,且对土体的抗剪强度和剪胀性影响较大.组合圆弧颗粒比圆形颗粒更接近真实砂粒形状,模拟效果更好;其临界强度和临界孔隙比不受初始孔隙比的影响,且组合圆弧颗粒体的抗剪强度受法向应力影响,法向应力越大,颗粒体抗剪强度越大.研究结果为接触界面的材料优化、改性等提供理论参考.
    • 摘要: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光子信息与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博士李伟民与其研究团队在宽禁带铜铟镓硒(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利用一维太阳能电池电容模拟软件(SCAPS-1D)的办法成功揭示了宽禁带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中背电接触肖特基势垒与背接触界面载流子复合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利用宽禁带的MoO3超薄中间层有效降低背接触肖特基势垒和Al2O3钝化层降低界面载流子复合,从而提高电池性能的解决方案。
    • 郭咏; 朱华; 刘军; 赵淳生
    • 摘要: 为提升旋转行波超声电机输出性能,研究其在不同负载下的最优预压力,针对TRUM-70H超声电机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建立超声电机动力学模型,分析了预压力对超声电机机械特性的影响;以TRUM-70H超声电机为对象,分析其最优预压力与负载力矩间的关系;搭建超声电机多功能测试平台,验证理论推导结果,并指出误差存在的原因;根据研究结论,提出超声电机装配时应根据负载选用预压力。结果表明,预压力和负载力矩对超声电机转速的影响存在耦合关系;在超声电机有效工作范围内,最优预压力值与负载力矩近似呈线性正相关;装配时根据实际负载需求设定超声电机预压力,可提高其输出效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