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情绪问题

情绪问题

情绪问题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546篇,主要集中在教育、心理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6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9497篇;相关期刊380种,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众心理学、社会心理科学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三十二次学术大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换届会暨第十三次学术研讨会等;情绪问题的相关文献由692位作者贡献,包括郭兰婷、DONG Shang-sheng、LI Lan-ya等。

情绪问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36 占比:5.34%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9497 占比:94.57%

总计:10042篇

情绪问题—发文趋势图

情绪问题

-研究学者

  • 郭兰婷
  • DONG Shang-sheng
  • LI Lan-ya
  • LI Ye-rong
  • LIU Zhen-huan
  • 卢咏琳
  • 曹建琴
  • 李业荣
  • 李兰伢
  • 董尚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稚颖
    • 摘要: 一、依恋关系与“容器”个体在遇到重大刺激时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当个体感觉仅凭自己已经无法承受,便会向他人寻求帮助和支持。儿童的情绪发展尚不成熟,其情绪反应来得更为强烈,自我调节的困难程度也更大。因此,儿童的情绪问题通常需要依赖身边的“重要他人”进行调节和处理。
    • 刘璠; 刘雯; 何凤梅
    • 摘要: 目的:探究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情绪的影响。方法:使用相关量表,对200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进行评估。结果:经评估,男生情绪问题检出率略高于女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情绪问题儿童与非情绪问题儿童的养育方式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对儿童情绪有重要影响。良好的父母养育方式能有效降低儿童不良情绪问题的发生,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
    • 帅澜; 张劲松; 邱美慧; 王周烨; 何山; 郑宏
    • 摘要: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父亲和母亲的教养方式,并分析其与儿童情绪问题、电子产品使用、学习动机及家长教养效能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90例ADHD儿童作为被试,通过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分别评价父亲和母亲的教养方式;采用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儿童焦虑性情绪筛查问卷、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网络成瘾测试和学生学习动机问卷,对抑郁和焦虑情绪、电子产品使用情况和学习动机进行自我评定。结果父亲和母亲的教养方式各项相同因子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0.26~0.54,P<0.001)。儿童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手机依赖、网络使用、学习动机匮乏均与父母教养方式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干涉保护呈显著正相关(r=0.18~0.40,P<0.05或P<0.01)。儿童的抑郁情绪和学习动机匮乏均与父亲的温暖理解呈显著负相关(r=-0.29,P<0.01;r=-0.20,P<0.01)。家长教养效能,与父母的温暖理解呈显著正相关(r=0.17,P<0.05),与母亲的惩罚严厉(r=-0.15)和拒绝否认(r=-0.20)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结论对于ADHD儿童,父亲的教养方式与母亲的教养方式显著相关;家长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干涉保护的教养方式与儿童抑郁和焦虑情绪、电子产品使用和缺乏学习动机匮乏呈显著正相关。家长自我评价的教养效能与儿童评价的教养方式仅存在程度微弱的相关性。
    • 沈承春
    • 摘要: 心理学,主要是探究心智奥秘,而认知心理学关注的是,人的心理健康的信息加工机制,对人的认知过程、情绪变化探究有着重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对心智现象以及内部过程的行为认知与理解。本文主要是面向认知偏向、情绪问题,围绕认知偏向以及情绪问题的因果关系,对个人自我调价行为差异的认知因素展开分析,揭示认知心理学关于心智问题研究的理论、实践及方法,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在心理健康服务及教育上,帮助学生消除孤独感、焦虑感以及抑郁情绪等,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 徐敏芝
    • 摘要: 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身体快速发育,心理发生激烈的变化,此阶段的学生不容易控制情绪,可能会产生一些情绪问题。本文以案例的方式呈现初中生的情绪问题,通过现状分析提出初中生情绪管理策略:“环境+心理”的教育网络、“团体+个体”的教育网络、“家庭+学校”的教育网络,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情绪、控制情绪,对学生情绪管理进行干预,提高学生管理情绪的能力。
    • 葛亚飞
    • 摘要: 社会的发展一方面带来了各种成果,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一些问题,如学生的心理问题便是其中的一项。为了帮助学生调节心理,学会处理情绪问题,教师通过“心情日记印证法”“绘画分析透视法”“医疗诊断法”等探寻学生情绪问题的源头;通过建设“班级养育群”,激发家庭能量,提升家长的养育能力;通过组织签订《亲子情绪管理协议书》,为家庭定制处理情绪问题的方案,使亲子间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共同提升情绪管理能力。一系列的科学干预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家长和教师也获得了成长。
    • 彭田田
    • 摘要: 具身认知理论的视角下,情绪也是"具身"的,情绪与个体的身体以及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为探讨视障儿童的情绪问题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在具身认知视域下,视障儿童情绪稳定性差、情绪掩饰性强、自我中心倾向的情绪问题的原因可能是:身体经验不足、缺少周围环境的支持以及对身体状态的接受度不够.基于具身认知理论,可以通过身体运动干预、团体辅导干预以及认知疗法来改善视障儿童的情绪问题.
    • 高鑫; 韩凤莹
    • 摘要: 自闭症的病理特征要求其患者须接受长期持续性照料,致使其家庭照顾者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这一现象在自闭症儿童的家庭中尤为明显,由于处在照顾生涯初期,患儿的家庭照顾者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产生烦躁、害怕、崩溃等不良情绪,进而做出非理性判断与行为.社会工作通过负性情绪疏导、链接优势资源、重塑社会支持网络、营造社会接纳氛围等,在协助自闭症儿童家庭照顾者树立理性信念,缓解不良情绪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 吕惠聪
    • 摘要: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都严格要求学生成为情绪本身的主人,切实采取积极的、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过程。学生只有会控制本身的烦躁情绪,积极主动配合开展班级管理,这样一来,完全减轻了广大教师的实际工作负担,也确保各项人才培养关键计划的全面实施更顺利成功。“情绪”方面及“理性”方面可以有效协调,在不断转化过程中,持续深入挖掘学生本身的各方面内在潜能。因此,目前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切实开展“情绪”方面及“理性”方面的有效协调,为广大孩子们本身的综合水平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须弘
    • 摘要: 实施素质教育,要学会如何做人处世,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健康地成长.运用国内外教育理论中的新观点,通过心理研究来启智润心、精准施策,化解高考前学生恐惧和自卑等情绪问题,实现人生美好追求.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