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恶性黑素瘤

恶性黑素瘤

恶性黑素瘤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09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皮肤病学与性病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9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2296篇;相关期刊120种,包括中国美容医学、皮肤病与性病、中华皮肤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中美放射肿瘤协会第三届学术会议、2012济南国际放射肿瘤学论坛、2012北京地区皮肤科学术年会、2011国际暨全国第十一届头颈肿瘤学术大会等;恶性黑素瘤的相关文献由615位作者贡献,包括高天文、李春英、李荟元等。

恶性黑素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9 占比:11.15%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31%

专利文献>

论文:2296 占比:88.55%

总计:2593篇

恶性黑素瘤—发文趋势图

恶性黑素瘤

-研究学者

  • 高天文
  • 李春英
  • 李荟元
  • 于建斌
  • 刘玉峰
  • 涂亚庭
  • 李琳
  • 陶娟
  • 康晓静
  • 张江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雅婧; 刘于媛; 张锦丽; 黄虹
    • 摘要: 结节性黑素瘤是一种处于垂直生长期的恶性黑素瘤亚型,占所有黑素瘤的10%~15%.皮损可为隆起的丘疹或斑块,偶尔呈息肉样,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本患者,女,30岁.左上臂伸侧暗红色结节5年余,加重1年.皮损组织病理:真皮层见大量肿瘤细胞弥漫性浸润,细胞核大、异形,可见大量核分裂像.免疫组化:MelanA、SOX-10、Ki-67、P53、S-100均为阳性,Clark分级,IV级.诊断:结节性恶性黑素瘤.
    • 王永东; 程浩
    • 摘要: 良性幼年黑素瘤又名Spitz痣,是一种来源于黑素细胞的后天性良性肿瘤,由于其在组织病理上类似恶性黑素瘤,容易出现误诊。本院门诊诊治1例成人Spitz痣,临床皮损呈快速生长状态,切除后通过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随访半年无复发。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1岁,因“左小腿胫前丘疹2个月”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2个月前发现左小腿下段一绿豆大小红色丘疹,无疼痛、瘙痒,否认外伤或虫咬史,当时未予特殊处理,后皮疹迅速增大,但无破溃、疼痛等不适,遂来我院门诊就诊。
    • 王正想; 杨秀芳; 季姗姗; 张广静; 冯世军
    • 摘要: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LOC572558对恶性黑素瘤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LOC572558在20对恶性黑素瘤及癌旁组织中以及在NHEM、A375、A2058和B16细胞系中的表达。应用小干扰RNA(siRNA)技术下调LOC572558表达后,在A375和B16细胞系中使用流式细胞术评估细胞凋亡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lncRNA LOC572558在恶性黑素瘤组织及细胞系中高表达,且下调lncRNA LOC572558表达可以促进A375和B16细胞的凋亡,抑制A375和B16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结论:lncRNA LOC572558有望成为临床早期诊断恶性黑素瘤潜在分子标志物以及治疗晚期恶性黑素瘤的靶向标志物。
    • 李铭航; 林想; 李俊杰
    • 摘要: 硼中子俘获治疗(Boron Neutron Capture Therapy, BNCT)是中国散裂中子源(China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 CSNS)首个直接转化的产业化项目,是一种利用中子射线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全新放射疗法,能有效杀死癌细胞而不损伤周边组织,具有安全性高、定位精准、价格低廉、治疗效果显著等优点,已能成功治疗脑胶质瘤、皮肤恶性黑素瘤等多种肿瘤。现就目前国内外硼中子俘获治疗新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陈勤; 翟志芳; 黄慧
    • 摘要: 目的评价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管理模式对皮肤恶性黑素瘤术后患者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皮肤恶性黑素瘤术后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36),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伸性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负性情绪干预情况及患者术后手术效果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SAS、SDS、DL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手术效果满意度为97.5%,高于对照组术后满意度9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恶性黑素瘤术后患者行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管理模式可改善患者心理焦虑,减少负性情绪,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手术效果满意度。
    • 王艳云; 高明敏; 姚丽; 张永红
    • 摘要: 目的 探讨低氧对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中Nodal及细胞迁移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oCl2组、SB-431542阻断组和CoCl2+SB-431542组,以氯化钴(CoCl2)诱导构建A375细胞内的低氧环境,SB-431542阻断Nodal信号通路,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以上不同环境下A375细胞内Nodal、类激活素激酶(ALK7)、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的SB-431542阻断A375细胞Nodal信号通路后细胞形态无明显改变,以上不同浓度阻断24 h、48 h、72 h时A375细胞增殖活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增加细胞活力明显增强,但是随着浓度增高,细胞活力随之下降,SB-431542对A375细胞增殖的阻断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各组Nodal、MMP2、ALK7、Vimentin的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Cl2组A375细胞内Nodal、MMP2、ALK7、Vimentin的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上调(P<0.05),与CoCl2组比较SB-431542阻断组、CoCl2+SB-431542组表现为以上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 低氧环境可诱导恶性黑色素瘤A375细胞中Nodal及MMP2和Vimentin的表达上调,这可能与A375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恶化有关,同时通过SB-431542可阻断细胞增殖的Nodal信号通路.
    • 许媛媛; 王晨; 贺赞; 王冬; 杨琼; 李永君; 郝永红; 胡辉莹; 方向东; 赵华
    • 摘要: 背景恶性黑色素瘤是源自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其中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10%,且发病率逐渐增加。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家族A1(melanoma associated antigen family A1,MAGEA1)是MAGE-A基因亚家族的成员,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均有表达,但其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探讨MAGEA1促进恶性黑色素瘤转移的信号通路,并进行验证。方法通过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与A2058的RNA-Seq数据分析,确定MAGEA1正向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利用TOP/FOP、免疫荧光染色研究通路活性,利用Western blot和qRT-PCR分别在蛋白水平与转录水平验证通路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MAGEA1通过c-Jun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黑色素瘤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提高黑色素瘤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结论MAGEA1作为一种与恶性肿瘤转移相关的基因,在恶性黑色素瘤中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细胞的转移。
    • 蔡桂月; 邹锐涛; 陈嵘祎
    • 摘要: 恶性黑素瘤(MM)是一种起源于黑素细胞的恶性肿瘤,对放疗、化疗不敏感,具有高度侵袭性.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可调节相关蛋白对各种细胞内生理过程进行调控,泛素连接酶(E3)是泛素化过程中识别底物的特异性酶,在MM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凋亡抑制蛋白(IAPs)RING结构域表现E3活性,通过调控多种在MM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和信号通路参与MM的发生发展过程.该文综述了IAPs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在MM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机制.
    • 肖敏; 徐洪来
    • 摘要: 目的 探讨黄芩苷对人皮肤恶性黑素瘤A875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A875细胞,将细胞分为0μg/mL(对照组)、80μg/mL、160μg/mL、320μg/mL黄芩苷组,每组分别给予相应浓度黄芩苷作用A875细胞,干预48 h、72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干预7 d后,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干预72 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测算各组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百分比,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Caspase-9、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黄芩苷作用于A875细胞48 h、72 h后,随着黄芩苷药物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A875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P<0.05);干预72 h后,随着黄芩苷浓度升高,G0/G1期细胞比例均升高,S期细胞比例减少,与对照组比较,320μg/mL黄芩苷组细胞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升高,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干预7 d后,随着黄芩苷浓度升高,细胞克隆数减少(均P<0.05).结论 黄芩苷能抑制A875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将A875细胞阻滞于G0/G1期,抑制细胞分裂,其机制可能与黄芩苷升高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 许媛媛; 赵华; 王晨; 贺赞; 王冬; 杨琼; 李永君; 郝永红; 胡辉莹; 方向东
    • 摘要: 背景 恶性黑色素瘤是源自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其中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10%,且发病率逐渐增加.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家族A1(melanoma?associated?antigen?family?A1,MAGEA1)是MAGE-A基因亚家族的成员,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均有表达,但其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 探讨MAGEA1促进恶性黑色素瘤转移的信号通路,并进行验证.方法 通过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与A2058的RNA-Seq数据分析,确定MAGEA1正向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利用TOP/FOP、免疫荧光染色研究通路活性,利用Western?blot和qRT-PCR分别在蛋白水平与转录水平验证通路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MAGEA1通过c-Jun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黑色素瘤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提高黑色素瘤细胞的侵袭与迁移能力.结论 MAGEA1作为一种与恶性肿瘤转移相关的基因,在恶性黑色素瘤中可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细胞的转移.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