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急诊抢救室

急诊抢救室

急诊抢救室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328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8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127405篇;相关期刊166种,包括家庭保健、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全科护理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2016中国中毒救治首都论坛暨第八届全国中毒及危重症救治学术会议、中华护理学会第3届全国男护士发展论坛、第十一届全国院前急救学术大会等;急诊抢救室的相关文献由604位作者贡献,包括任艺、刘红梅、周满红等。

急诊抢救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8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27405 占比:99.75%

总计:127719篇

急诊抢救室—发文趋势图

急诊抢救室

-研究学者

  • 任艺
  • 刘红梅
  • 周满红
  • 唐文杰
  • 孙宝迪
  • 张炜
  • 聂时南
  • 许宝华
  • 邵旦兵
  • 魏薇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何静静; 黄萍; 周田田; 李春燕
    • 摘要: 目的调查急诊抢救室患者压力性损伤流行特征,为急诊抢救室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及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18-01至2019-10某三级医院急诊抢救室压力性损伤患者资料,并对患者一般状况、患病情况与压力性损伤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救抢救室压力性损伤患者中年龄≥61岁的老年患者占绝大部分(87.9%);主要为压力性损伤1期(45.2%)和2期(30.0%);急诊抢救室患者压力性损伤最常出现部位为骶尾部(114例,49.6%)、足跟及足踝部(43例,18.7%);院内外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部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抢救室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与是否经由救护车转运显著相关(P<0.05);来自于养老机构以及其他医疗机构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较高(P<0.001)。结论急诊抢救室老年患者、由救护车转运以及来自于养老机构或其他医疗机构的患者是压力性损伤预防关注的重点人群,院内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则需重点关注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此外可针对重点部位及高危人群制定早期预防管理方案,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强化员工预防意识,以降低急诊抢救室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
    • 罗明民; 姜艳
    • 摘要: 目的 探究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BL)结合案例教学法(CBL)在急诊抢救室护理临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抢救室进行临床实习的40名护生,按实习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取PBL结合CBL教学方法,通过对出科前的理论考试成绩、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和双相评教评学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护生的出科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评教评学调查结果显示护生对急诊科临床带教教师及教学查房教师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抢救室的护理临床带教中,运用PBL结合CBL教学模式可以激发护生的学习热情,促进护生对急诊专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有助提升临床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 杨会
    • 摘要: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对急诊抢救室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9月在本院急诊抢救室救治的16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转运管理;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在本院急诊抢救室救治的160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率、意外事件发生率、转运死亡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意外事件发生率、转运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提高急诊抢救室患者院内运转安全率及护理满意度,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及转运死亡率。
    • 郑崇伟
    •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室应用无创通气(NIV)治疗患者的临床指标水平。方法70例进行NIV治疗的急诊抢救室患者分为A组(无创通气成功)、B组(无创通气失败),比较两组的生命体征指标和实验室指标。结果B组的心率、休克指数、PCT、WBC、CRP水平均高于A组,收缩压、舒张压、SpO_(2)、PaCO_(2)和白蛋白水平均低于A组(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CRP和PaCO_(2)为急诊抢救室患者NIV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RP和PaCO_(2)为急诊抢救室患者NIV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 王宏秋; 赵丽新; 王亚妹; 梅雪
    • 摘要: 目的:建立一个科学、实用的急诊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应用于临床。方法:分析急诊业务需求及业务流程,设计适合我院急诊的护理信息系统。结果:护理信息系统应用以后,患者抢救成功率提高;护士在信息查询、医嘱执行、护理文件书写以及识别患者风险4个方面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P<0.05);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也显著提高(P<0.05)。结论:急诊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方便快捷,能提升护士工作效率和护理工作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 刘洪伟; 史文宗; 王耀辉; 孙伟; 张重阳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的影响因素,为加快急诊患者分流、提高急诊服务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6日—2018年12月25日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患者的信息,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滞留时间的因素(性别、年龄、入抢救室时间段、就诊月份、节假日、初步诊断分类、转归去向等).结果 2017年12月26日—2018年12月25日急诊抢救室共收治患者1984例,滞留时间0~722 h,滞留时间≤6 h的有454例(22.9%),滞留时间>6 h有1530例(77.1%);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滞留时间>6h的影响因素有就诊时间段、季节、疾病类型、去向,而性别、年龄、节假日不影响滞留时间.结论 该院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偏长,主要与就诊时间段、季节、疾病类型、去向相关,应当重视这些影响因素.
    • 袁明军; 顾玉慧; 崔秋霞; 许晓娟; 郁红霞; 陈小燕
    • 摘要: 目的:完善医院急诊质量管理的核心在于借助质量管理工具实现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的过渡,探讨品管圈对缩短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时间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前后对照研究,对实施品管圈前后(2018年4—9月与2019年4—9月)急诊抢救室患者的滞留时间、医护患三方满意度以及参加品管圈活动的医务人员综合素质进行统计评价.结果:活动前后分别收治患者8375例和8400例,前后时段病例诊断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当(P>0.05).活动后滞留时间明显缩短(P<0.01),医护患满意度改善(P<0.05),圈员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结论:医院对急诊质量管理实施品管圈模式,及时发现和解决急诊抢救室患者滞留的影响因素,优化流程,加速科室和院内分流,提高了工作效率,缓解了急诊拥堵现象,提升了医护和患者满意度.
    • 田辉; 张晴晴
    • 摘要: 当面对突发、危重、预后不良的疾病时,急诊室的患者及家属往往会进入焦虑、恐惧、迷茫的不良情绪中.抢救室空间封闭、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医患沟通紧急简短、医疗费用高等诸多因素对医患心理产生不利影响.不同群体对人文关怀的需求不同,因此,除了满足患者医疗服务需求外,还必须满足不同群体的精神、情感需求.分析不同群体不良心理的成因,并给出个体化的人文关怀方案,为改善紧张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医患环境提供帮助.
    • 王文强; 刘如平
    • 摘要: 目的:分析2018年至2019年新沂市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疾病谱.方法:选择2018年至2019年在新沂市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进行抢救的978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呼吸系统疾病的疾病谱.结果:在这978例患者中,第一季度入院患者的占比高于第二季度、第三季度或第四季度入院患者的占比,P<0.05.在这些患者所患的呼吸系统疾病中,发病率居前六位的呼吸系统疾病分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癌+肺部占位、自发性气胸、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支气管哮喘.在这978例患者中,年龄≥61岁患者的占比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的占比,P<0.05;年龄为41~60岁患者的占比高于年龄为20~40岁患者的占比,P<0.05.在这些患者所患的呼吸系统疾病中,治疗费用居前三位的呼吸系统疾病分别是AECOPD、社区获得性肺炎和肺癌+肺部占位,人均治疗费用居于前三位的呼吸系统疾病分别是AECOPD、社区获得性肺炎和支气管哮喘.结论:在该医院急诊抢救室进行抢救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第一季度入院的患者最多,其所患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为AECOPD、社区获得性肺炎、自发性气胸、肺癌+肺部占位、支气管哮喘、ARDS等,其中AECOPD患者和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治疗费用较高.
    • 廖文艳; 周雅萍; 刘玲玲; 刘婷
    •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危重患者在急诊抢救室留观期间易引发医疗事故的各类护理风险因素,针对性制定护理对策.方法:114例在急诊抢救室施行留观的老年危重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的干预后分为两组,每组人数57例.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发生医疗事故的护理风险因素,对照组以此为依据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以此为依据制定护理对策.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及医疗事故发生率.结果:经分析,护理行为不规范、科室护理工作安排不合理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是老年危重患者留观期间易发生医疗事故的主要护理风险因素.观察组经护理对策施行后,并发症及医疗事故发生人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P<0.05.结论:在分析护理风险因素的基础上,给予在急诊抢救室留观的老年危重患者以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如护理人员的合理调度、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及药物合理干预等,能实现减少医疗事故发生率的目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