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丁基苯酞

丁基苯酞

丁基苯酞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205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药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8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58873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医药与保健、现代生物医学进展、中国老年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山东省第三次中西医结合神经内科学术研讨会、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风险评价专业委员会全国第十三届学术会议暨第四届第5次委员会议——低碳生活与健康损害论坛、中国药学会老年性疾病药物研究与老年患者合理用药研讨会等;丁基苯酞的相关文献由501位作者贡献,包括冯亦璞、彭英、王晓良等。

丁基苯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8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8873 占比:99.74%

总计:59027篇

丁基苯酞—发文趋势图

丁基苯酞

-研究学者

  • 冯亦璞
  • 彭英
  • 王晓良
  • 林欣荣
  • 牛锋
  • 韩鸿志
  • 卢宏
  • 杨靖华
  • 滕军放
  • 邱紫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姚本海; 刘海军; 张霞; 郑永素
    • 摘要: 目的:探讨丁基苯酞(NBP)对慢性酒精中毒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清洁级SD雄性大鼠28只,分为正常对照组、慢性酒精中毒模型组、NBP高剂量、NBP低剂量组。RT-PCR方法检测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γ干扰素(IFN-γ)、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和cAMP反应原件结合蛋白(CREB)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12、肿瘤坏死因子(IFN)-γ、BDNF、ERK1/2、p-ERK1/2、CREB和p-CRE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IFN-γmRNA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BDNF、ERK1 mRNA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加用NBP高剂量和低剂量治疗后显著降低IFN-γmR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DNF、ERK1 mRNA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Western印迹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IL-12、IFN-γ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DNF、p-ERK1/2、p-CREB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加用NBP高剂量和低剂量治疗后降低IL-12、IFN-γ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上调BDNF、p-ERK1/2、p-CREB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BP可能通过激活BNDF/ERK1/2-CREB信号通路,对慢性酒精中毒大鼠神经保护作用。
    • 赵慧颖; 黄昕艳; 李航; 闵程; 郑勇骐; 闫畅; 郭淼; 戚询中; 朱晓峰
    • 摘要: 目的分析丁基苯酞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6~7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Sham组(假手术组),MCAO组(采用Longa线栓法构建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和NBP组(采用Longa线栓法构建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后使用丁基苯酞灌胃100 mg/kg,1次/d,共7 d);采用Zea Longa 5等级评分法对干预前后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技术检测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1(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1,EAAT1)、兴奋性氨基酸转运体2(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2,EAAT2)表达,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KT mRNA变化。结果NBP组Zea Longa评分(1.467±0.516)较MCAO组大鼠模型(1.933±0.703)明显降低(P<0.05);NBP组EAAT1 mRNA(1.776±0.288)及蛋白表达(1.405±0.120)较MCAO组mRNA(1.389±0.266)及蛋白表达(1.124±0.127)升高(P<0.05);NBP组EAAT2 mRNA(1.663±0.269)及蛋白表达(0.580±0.142)较MCAO组mRNA(1.318±0.247)及蛋白表达(0.880±0.167)升高(P<0.05);NBP组AKT mRNA(1.462±0.303)较MCAO组AKT mRNA(1.041±0.306)明显升高(P<0.05)。结论丁基苯酞能够改善MCAO模型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促进模型大鼠皮质EAAT1和EAAT2的表达,同时活化PI3K/AKT途径,提高AKT mRNA水平,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许佳君; 郑展雄; 张学萍; 于志芳; 韩集波
    • 摘要: 目的探讨丁基苯酞(NBP)在肥胖诱导的心脏炎症反应及心肌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15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只。正常组给予正常饮食,模型组及NBP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饮食。高脂喂养8周后,NBP组给予大鼠NBP(40 mg/kg·d)灌胃治疗。16周后处死大鼠,检测大鼠血脂水平;运用Western Blot、RT-PCR、组织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大鼠心脏结构、各项病理情况以及相关信号通路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组织病理显示模型组较正常组大鼠心肌肌丝紊乱(HE染色)、间质纤维化(Masson染色)的严重程度均更明显,NBP组上述改变较模型组均缓解。高脂喂养16周后,相比于正常组,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肥厚标志基因心房利钠肽(ANP)及脑钠肽(BNP)水平升高,抗凋亡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表达下调,凋亡相关蛋白Bcl-2相关蛋白X(Bax)表达上调,心肌组织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炎症细胞标志物CD68的含量均升高,炎症信号蛋白核因子κB(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的含量降低,炎症相关基因的mRNA水平升高,氧化应激标志蛋白3-硝基酪氨酸(NT)的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BP组上述改变较模型组均缓解(均P<0.05)。结论NBP在肥胖相关的心肌损伤中具有治疗效果,且这些作用主要得益于其抗炎作用。
    • 汪燕; 杨玉; 胡玲榕; 陈春林
    • 摘要: 目的研究小剂量氯胺酮(Ket)联用丁基苯酞(NBP)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皮质酮(CORT)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体外抑郁模型,PC12细胞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CORT 400μmol·L^(-1))、对照A组(CORT 400μmol·L^(-1)+NBP 1μmol·L^(-1))、对照B组(CORT 400μmol·L^(-1)+Ket 0.01μmol·L^(-1))、阳性对照组(CORT 400μmol·L^(-1)+Ket 0.1μmol·L^(-1))、联合组(CORT 400μmol·L^(-1)+Ket 0.01μmol·L^(-1)+NBP 1μmol·L^(-1))。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神经元形态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评价联合用药对损伤细胞p-ERK/ERK、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synapsin蛋白表达变化。将ICR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NBP组(30 mg·kg^(-1))、Ket组(1 mg·kg^(-1))、联合组(NBP 30 mg·kg^(-1)+Ket 1 mg·kg^(-1))。每组分别给药,30 min后采用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小鼠行为学变化。结果模型对照组、联合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52.17±4.56)%,(75.39±4.64)%,突触长度分别为(64.53±12.14),(89.12±24.53)μm,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联合组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神经元长度明显增长(均P0.05)。在小鼠急性抑郁模型实验中,模型对照组、联合组累计不动时间分别为(177.6±17.33),(119.90±41.45)s(P<0.01)。结论NBP能够增强小剂量Ket抗抑郁作用,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ERK-BDNF信号通路相关。
    • 王静怡; 高娟娟; 王彤歌
    • 摘要: 目的 观察丁基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并探讨其对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 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5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组5组,每组10只.建模且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40、80、160 mg/kg丁基苯酞,余均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Zea Longa评分标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化学比色法检测各组脑皮质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实时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脑皮质组织SIRT1、Nrf2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脑皮质组织SIRT1、Nrf2蛋白表达.结果 给药后假手术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模型组评分给药后明显高于给药前[(3.12±0.30)分比(2.67±0.23)分,P<0.05],给药前后低[(2.69±0.25)分比(1.96±0.23)分]、中[(2.67±0.22)分比(1.20±0.17)分]、高[(2.65±0.24)分比(0.85±0.22)分]剂量组评分均下降(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假手术组脑皮质组织基本无病理改变,余4组均呈病理变化,低、中、高剂量组均较模型组病理变化有所改善,且呈剂量依赖性;模型组MDA、SOD、GSH-PX的活性均明显异常(P<0.05),且低、中、高剂量组均较模型组的活性明显改善(P<0.05),效果呈剂量依赖性;模型组SIRT1、Nrf2 mRNA及蛋白表达均下降(P<0.05),低、中、高剂量组较模型组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给予丁基苯酞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和脑组织病理改变,控制脑皮质氧化应激反应,推测可能是通过调控SIRT1/Nrf2通路,上调SIRT1、Nrf2 mRNA及蛋白表达实现的.
    • 何云; 桂水清; 黄贤键; 朱栋梁
    • 摘要: 目的 探讨丁基苯酞(NBP)对创伤性脑损伤(TBI)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以及对IRE1/XBP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以及NBP高、中、低剂量组(40,20,10mg/kg),各12只.采用改良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复制大鼠TBI模型.建模后,各组大鼠腹腔注射相应药物,每天1次,持续7 d.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测定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采用TUNEL法评估大鼠脑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测定蛋白激酶C受体1(RACK1)、磷酸化IRE1(p-IRE1)、X-box结合蛋白1(XBP1)、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NBP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细胞凋亡指数,MDA,p-IRE1,XBP1,GRP78水平均显著降低;SOD和RACK1水平均显著升高,脑组织含水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 NBP对TBI模型大鼠神经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其机制与抑制IRE1/XBP1信号通路有关.
    • 徐晓今; 王静; 李岩松
    • 摘要: 目的 探讨丁基苯酞(NBP)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S)疗效及对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脑梗死面积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我院收治的115例AIS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BP联合巴曲酶治疗)58例和对照组(巴曲酶治疗)57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疾病相关因子[HIF-1α、S-100B、NSE、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梗死面积、NHISS、疾病相关因子(HIF-1α、S-100B、NSE、RBP4)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MoCA评分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 NBP联合巴曲酶治疗AIS具有显著疗效,能够降低患者脑梗死面积及血清HIF-1α、S-100B、NSE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
    • 薛豪杰; 韩素改
    • 摘要: 目的 探讨丁基苯酞联合巴曲酶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S)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27例AIS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64例)和实验组(63例).对照组使用巴曲酶注射液治疗,实验组使用巴曲酶+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实验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上述血清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基苯酞联合巴曲酶治疗AIS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神经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应用效果优于单用巴曲酶.
    • 薛豪杰; 韩素改
    • 摘要: 目的探讨丁基苯酞联合巴曲酶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AIS)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127例AIS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64例)和实验组(63例)。对照组使用巴曲酶注射液治疗,实验组使用巴曲酶+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实验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上述血清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基苯酞联合巴曲酶治疗AIS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神经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应用效果优于单用巴曲酶。
    • 陈伟钊; 王怀龙; 胡秀媚; 黎春光; 陈敏琪
    • 摘要: 目的:探讨丁基苯酞通过miR-548a-5p调控NF-κB在大鼠心力衰竭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临床心力衰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45%的心力衰竭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丁基苯酞组(NBP)、模型组(Model)和假手术组(Sham),每组18只.将丁基苯酞溶解于大豆油中制备10?mg/mL丁基苯酞溶液.丁基苯酞组大鼠灌胃80?m g/k g体重,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灌胃等量大豆油.假手术组大鼠行同样的手术,但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分别检测大鼠的超声心动图、心房纤维化,并检测NF-κB、NF-κB/MAPK信号通路以及m i R-548a-5p的蛋白表达.结果:应用丁基苯酞治疗4周后,与模型组相比,丁基苯酞治疗导致该组大鼠的L V E F值显著增加,BNP、NT-proBN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的炎症介质NF-κB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而该指标均被丁基苯酞显著抑制(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中NF-κB和MAPK均上调,而与模型组相比,丁基苯酞显著下调N F-κB及其下游抗氧化剂反应元件M A P K(P<0.05);m i R-548a-5p的表达水平在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样本中上调,丁基苯酞显著下调m i R-548a-5p的表达水平(P<0.05);假手术组大鼠左心房M a s s o n三色染色显示轻度纤维化,模型组大鼠左心房Masson三色染色显示重度纤维化,大面积肌原纤维断裂,心肌细胞明显肥大.丁基苯酞组大鼠心肌纤维化和肥大明显减轻(P<0.05).结论:丁基苯酞可通过抑制m i R-548a-5p的表达,直接调控N F-κB参与了LPS导致的HCM差细胞损伤,进而减少了心力衰竭发生的风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