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丁烯基苯酞和丁基苯酞在防治作物白绢病上的应用

丁烯基苯酞和丁基苯酞在防治作物白绢病上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丁烯基苯酞和丁基苯酞在防治作物白绢病上的应用,混合药剂包括丁烯基苯酞、丁基苯酞和辅料。本发明采用上述内容的丁烯基苯酞和丁基苯酞在防治作物白绢病上的应用,丁烯基苯酞和丁基苯酞对齐整小核菌具有优秀的抑菌活性。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22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农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丁烯基苯酞和丁基苯酞在防治作物白绢病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关于丁烯基苯酞和丁基苯酞对植物病原真菌生物活性的研究还相对有限。丁基苯酞,又名3-丁基-1(3H)-异苯并呋喃酮、芹菜甲素,其主要负责芹菜的香味和味道。已有研究表明,丁烯基苯酞和丁基苯酞对立枯丝核菌、油菜菌核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番茄灰霉病菌、棉花枯萎病菌和稻瘟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活性。但还未有人研究丁烯基苯酞、丁基苯酞对齐整小核菌的生物活性和对作物白绢病的控制效果。

齐整小核菌寄主广泛,可侵染500多种植物,导致受侵染植株变黄、枯萎,根茎部变褐、腐烂。尤其是由齐整小核菌引起的花生、辣椒和魔芋的白绢病已成为当前制约其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该病原菌产生的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5-8年,较难防治。2020年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将花生白绢病列为河南省二类病虫害名录。更严重的是,齐整小核菌寄主范围仍在扩大。在2019-2020 两年间,我国相继首次报道齐整小核菌侵染菊花、绿豆、半夏和艾叶等。

目前,关于防治由齐整小核菌引起的作物白绢病的措施为使用杀菌剂,但中国农药信息网上登记防治作物白绢病的杀菌剂有限,且大多是化学杀菌剂。化学杀菌剂的长期使用不仅容易使白绢病菌产生抗药性,还会导致农药残留、环境污染以及危害人类健康等问题。而从天然产物中寻找高生物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是新农药创制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型、高效、安全的替代药剂来防治作物白绢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丁烯基苯酞和丁基苯酞在防治作物白绢病上的应用,针对作物白绢病存在防治药剂有限且多为化学杀菌剂的问题,为其合理防治提供新型、高效、安全的植物源杀菌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丁烯基苯酞和丁基苯酞在防治作物白绢病上的应用,混合药剂包括丁烯基苯酞、丁基苯酞和辅料。

优选的,混合药剂用于防治由齐整小核菌引起的作物白绢病。

优选的,混合药剂可为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粒剂、水乳剂、微乳剂、水剂、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微胶囊剂或乳油等。

优选的,丁烯基苯酞和丁基苯酞在防治作物白绢病上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

S1、取丁烯基苯酞溶于0.4mL DMSO和吐温-80的混合溶液中,加无菌水定容至20ml,再加无菌水依次梯度稀释至不同浓度;

S2、取丁基苯酞溶于0.4mL DMSO和吐温-80的混合溶液中,加无菌水定容至20ml,再加无菌水依次梯度稀释至不同浓度;

S3、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丁烯基苯酞和丁基苯酞对齐整小核菌菌丝生长的毒力;

S4、验证丁烯基苯酞和丁基苯酞对齐整小核菌菌核萌发的抑制作用。

优选的,DMSO和吐温-80的体积比均为1%。

因此,本发明丁烯基苯酞和丁基苯酞在防治作物白绢病上的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如下:

1、丁烯基苯酞对齐整小核菌具有强烈的抗菌活性,丁烯基苯酞对齐整小核菌菌核萌发也具有优秀的抑制作用;

2、丁基苯酞对齐整小核菌具有优秀的抑菌活性,随着丁基苯酞浓度的提高,其抑菌活性越强;

3、盆栽防效试验与室内毒力试验结果相一致,表明丁基苯酞和丁烯基苯酞在防治由齐整小核菌引起的作物白绢病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除非另外定义,本发明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丁烯基苯酞和丁基苯酞在防治作物白绢病上的应用,混合药剂包括丁烯基苯酞、丁基苯酞和辅料。

混合药剂用于防治由齐整小核菌引起的作物白绢病。

混合药剂可为粉剂、可湿性粉剂、可溶性粉剂、粒剂、水乳剂、微乳剂、水剂、悬浮剂、可分散油悬浮剂、微胶囊剂或乳油等。

丁烯基苯酞和丁基苯酞在防治作物白绢病上的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

S1、取丁烯基苯酞溶于0.4mL DMSO和吐温-80的混合溶液中,加无菌水定容至20ml,再加无菌水依次梯度稀释至不同浓度;

S2、取丁基苯酞溶于0.4mL DMSO和吐温-80的混合溶液中,加无菌水定容至20ml,再加无菌水依次梯度稀释至不同浓度;

S3、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丁烯基苯酞和丁基苯酞对齐整小核菌菌丝生长的毒力;

S4、验证丁烯基苯酞和丁基苯酞对齐整小核菌菌核萌发的抑制作用。

DMSO和吐温-80的体积比均为1%。

关于丁烯基苯酞和丁基苯酞在防治作物白绢病上的验证方法:

1、采用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丁烯基苯酞和丁基苯酞对齐整小核菌菌丝生长的毒力:

S1、分别取丁烯基苯酞(3-正丁烯基苯酞CAS:551-08-6)、丁基苯酞(正丁基苯酞CAS:6066-49-5)0.06g溶于0.4mL的DMSO和吐温-80混合溶液中,加入19.54mL无菌水定容至20mL配置成3000mg/L的母液,其中DMSO 和吐温-80的体积比均为1%;

S2、用无菌水梯度稀释成1500mg/L、1000mg/L、500mg/L、250mg/L、 125mg/L、62.5mg/L、31.25mg/L这七个系列浓度的药液;

S3、分别取1mL不同浓度的药液加入到9mL PDA培养基中,制成最终浓度分别为150mg/L、100mg/L、50mg/L、25mg/L、12.5mg/L、6.25mg/L、 3.125mg/L的含药培养基;

S4、以含0.05%DMSO和0.05%吐温-80的无药培养基为对照,每个浓度重复三次;

S5、于25℃光照培养箱中黑暗培养,三天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

S6、计算丁烯基苯酞和丁基苯酞对齐整小核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根据机率值分析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和有效中浓度(EC50)及抑制率为90%的浓度(EC90);

菌丝生长抑制率的计算方法为:

菌丝生长抑制率=[(对照菌落直径-菌饼直径)-(处理菌落直径-菌饼直径)] /(对照菌落直径-菌饼直径)×100

表1:丁烯基苯酞和丁基苯酞对齐整小核菌菌丝的毒力

由表1可知,丁烯基苯酞和丁基苯酞对齐整小核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随着丁烯基苯酞和丁基苯酞浓度的提高,其抑菌活性增强,抑菌活性均高于对照药剂多抗霉素。

2、关于丁烯基苯酞和丁基苯酞对齐整小核菌菌核萌发的抑制作用:

S1、取丁烯基苯酞(3-正丁烯基苯酞CAS:551-08-6)、丁基苯酞(正丁基苯酞CAS:6066-49-5)0.12g溶于0.4mL的DMSO和吐温-80混合溶液中,加入19.48mL无菌水定容至20mL并配置成6000mg/L的母液,其中DMSO 和吐温-80的体积比均为1%;

S2、再用无菌水梯度稀释成3000mg/L、2500mg/L、2000mg/L、1500mg/L、 1000mg/L、500mg/L这六个系列浓度的药液;

S3、分别取1mL不同浓度的药液加入到9mL PDA培养基中,制成最终浓度为300mg/L、250mg/L、200mg/L、150mg/L、100mg/L、50mg/L的六种含药培养基;

S4、以含0.05%DMSO和0.05%吐温-80的无药培养基为对照,每个浓度重复三次;

S5、在含药培养基上培养两天后观察菌核的萌发情况,当菌核产生的菌丝≥2mm时视为萌发;

菌核萌发抑制率的计算方法为:

菌核萌发抑制率=(对照菌核萌发数量-处理菌核萌发数量)/(对照菌核萌发数量)×100。

表2:丁烯基苯酞和丁基苯酞对齐整小核菌菌核萌发的抑制作用(%)

表2表明,丁烯基苯酞和丁基苯酞对齐整小核菌的菌核萌发也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

实施例1

丁烯基苯酞和丁基苯酞对花生白绢病的盆栽防治效果:

S1、试验花生品种为豫花9326,选取颗粒饱满大小一致的花生种子置于盆中,加入无菌水淹没种子的三分之一,放于培养箱中浸种半天;

S2、将基质土与蛭石以3:1的体积比例混合,加入无菌水调整土壤含水量为70%后置于盆钵中,将发芽的种子胚根朝下播种;

S3、人工接种病菌:待播种一周后,选取健康、长势和大小一致的花生植株,每株在茎基部接种1个菌饼,并用土掩埋;

S4、当观察到植株茎基部和周围土壤表面产生菌丝后,分别以100mg/L、 200mg/L丁烯基苯酞和丁基苯酞和500mg/L的对照药剂多抗霉素药液喷淋植物根茎部及周围土壤,每株药液10mL;

S5、以含0.1%DMSO和0.1%吐温-80的无菌水为对照,每个处理15株植株,重复三次;

S6、施药三天后,按照分级标准鉴定病情,并计算不同处理的病情指数和防效;

表3:丁烯基苯酞和丁基苯酞对花生白绢病的盆栽防效

注:表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差;

同列的不同字母表示经最小显著差异法检验在P<0.05水平差异显著。

鉴定病情标准为: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小于1/3根茎部;

3级:病斑大于2/3根茎部,地面有少量菌丝;

5级:病斑大于2/3根茎部,地面有大量菌丝;

7级:病斑大于2/3根茎部,地面有大量菌丝,且地上部分出现萎蔫;

9级:植株枯死;

病情指数的计算方法: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相对级数值)/(总株数×9)×100

防治效果的计算方法:

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从表3可知,盆栽试验与室内毒力试验结果一致,丁烯基苯酞和丁基苯酞在200mg/L浓度下的防效明显高于登记药剂500mg/L多抗霉素,表明丁烯基苯酞和丁基苯酞在防治花生白绢病上具有很好的效果。

实施例2

丁烯基苯酞和丁基苯酞对辣椒、魔芋白绢病的防治效果:

S1、选取新鲜、大小、质量一致的辣椒和魔芋果实,将果实放置于底部铺有纱布和含有无菌水的无菌塑料盒内,每盒放置9个果实,每个果实接入两个菌饼;

S2、当观察到果实周围出现菌丝或者病斑后,分别在两种作物果实上喷洒200mg/L、100mg/L的丁烯基苯酞和丁基苯酞药液;

S3、以500mg/L多抗霉素为对照药剂,以含0.1%DMSO和0.1%吐温-80 的无菌水作为对照,每个塑料盒为一个处理,每个处理9个重复;

S4、在施药三天后,测量病斑直径计算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的计算公式为:

防治效果(%)=(对照组病斑直径-处理组病斑直径)/对照组病斑直径×100。

由表4可知,丁烯基苯酞对辣椒、魔芋白绢病具有优异的治疗效果。在200mg/L剂量下,丁烯基苯酞对辣椒、魔芋白绢病的防效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多抗霉素在500mg/L的防效。

表4:丁烯基苯酞和丁基苯酞对辣椒、魔芋白绢病的防治效果

注:表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差;

同列的不同字母表示经最小显著差异法检验在P<0.05水平差异显著。

因此,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的丁烯基苯酞和丁基苯酞在防治作物白绢病上的应用,丁烯基苯酞和丁基苯酞对齐整小核菌具有优秀的抑菌活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