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慢性酒精中毒

慢性酒精中毒

慢性酒精中毒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734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8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23808篇;相关期刊355种,包括中国民康医学、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五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2010年河南省精神病学学术会议、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七届全国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等;慢性酒精中毒的相关文献由134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瑞岭、杜爱林、姜洪波等。

慢性酒精中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8 占比:2.93%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3808 占比:97.04%

总计:24534篇

慢性酒精中毒—发文趋势图

慢性酒精中毒

-研究学者

  • 张瑞岭
  • 杜爱林
  • 姜洪波
  • 李爽
  • 徐春阳
  • 代玄
  • 孙远征
  • 徐平
  • 王昆润
  • 罗晓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唐运立; 黄肖喜
    • 摘要: 目的:分析慢性酒精中毒致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 pontine myelinolysis, CPM)的临床表现,影像特点及治疗预后。方法:对2014-01~2020-06收住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住院的CPM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中4例有电解质紊乱,仅1例血电解质正常,4例有电解质紊乱中3例有低钠血症,其中2例有低钠同时并低钾血症、低氯血症,1例有低氯血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精神症状,延性麻痹。5例患者均使用类固醇激素治疗,并结合康复治疗,治疗后病情稍好转1例,无明显缓解3例,死亡1例。结论:慢性酒精中毒致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患者治疗预后不佳。
    • 姚本海; 刘海军; 张霞; 郑永素
    • 摘要: 目的:探讨丁基苯酞(NBP)对慢性酒精中毒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清洁级SD雄性大鼠28只,分为正常对照组、慢性酒精中毒模型组、NBP高剂量、NBP低剂量组。RT-PCR方法检测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γ干扰素(IFN-γ)、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ERK1)和cAMP反应原件结合蛋白(CREB)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12、肿瘤坏死因子(IFN)-γ、BDNF、ERK1/2、p-ERK1/2、CREB和p-CRE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IFN-γmRNA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BDNF、ERK1 mRNA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加用NBP高剂量和低剂量治疗后显著降低IFN-γmRN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DNF、ERK1 mRNA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Western印迹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IL-12、IFN-γ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DNF、p-ERK1/2、p-CREB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加用NBP高剂量和低剂量治疗后降低IL-12、IFN-γ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上调BDNF、p-ERK1/2、p-CREB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BP可能通过激活BNDF/ERK1/2-CREB信号通路,对慢性酒精中毒大鼠神经保护作用。
    • 王夕丹; 周悦; 路旭; 孙良颖; 王林江; 尹瑶; 张月华
    • 摘要: 目的:观察基于环氧合酶-2(COX-2)通路葛花解酲汤治疗慢性酒精中毒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葛花解酲汤组、中剂量葛花解酲汤组和高剂量葛花解酲汤组,对其建模处理,通过组织学检查、Western Blotting检测、化学比色法测定等对小鼠组织中COX-2蛋白、脑组织δ阿片受体(DOR)mRNA、β-内啡肽、胱硫醚-β-合酶(CBS)活性和H_(2)S水平,肝组织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活性和抗氧化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低剂量葛花解酲汤组中COX-2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葛花解酲汤组COX-2蛋白水平显著低于中剂量葛花解汤组(P<0.05);低剂量葛花解酲汤组中DOR mRNA和β-内啡肽的水平显著低酲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葛花解酲汤组DOR mRNA和β-内啡肽的水平显著低于中剂量葛花解酲汤组(P<0.05);低剂量葛花解酲汤组中CBS活性和H_(2)S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葛花解酲汤组CBS活性和H_(2)S水平显著低于中剂量葛花解酲汤组(P<0.05),低剂量葛花解酲汤组中的ADH和ALDH活性较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高剂量葛花解酲汤组的ADH活性与中剂量葛花解酲汤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低剂量葛花解酲汤组中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转硫酶(GST)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葛花解酲汤组GSH、GST和T-AOC水平显著高于中剂量葛花解酲汤组(P<0.05)。结论:葛花解酲汤可以有效抑制COX-2通路,降低慢性酒精中毒小鼠脑组织中DOR mRNA、β-内啡肽、CBS活性和H_(2)S水平,显著提高慢性酒精中毒小鼠肝脏中的ADH和ALDH的活性,改善氧化应激指标。
    • 姚本海; 刘海军; 张霞; 郑永素; 徐祖才
    • 摘要: 目的探讨丁基苯酞(NBP)对慢性酒精中毒大鼠学习、记忆力能力的影响及血清和海马组织IL-12、IFN-γ和BDNF水平的影响。方法28只SD雄性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6)、模型组(n=8)、NBP低剂量组(n=8)、NBP高剂量组(n=6)。构建慢性酒精中毒大鼠模型,并进行NBP低剂量(10 mg/kg)和高剂量(40 mg/kg)灌胃给药治疗。14 d灌胃结束后,进行连续7 d的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和海马区中白细胞介素(IL)-12、干扰素(IFN)-γ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结果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正常对照组延长,在第3天时差异明显(P0.05);NBP低剂量和高剂量治疗后减少了平台象限停留时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L-12和IFN-γ水平在模型组血清和海马组织中显著上调,而BDNF水平显著下调(P0.05);NBP高剂量组血清IL-12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1);NBP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血清和海马IFN-γ、BDNF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NBP对慢性酒精中毒大鼠学习、记忆力能力可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在血清和海马组织中使IL-12、IFN-γ下调,BDNF上调,对慢性酒精中毒大鼠可能有保护作用。
    • 李莉; 徐志鹏; 张锦玉
    • 摘要: 目的报告1例多诱因导致的脱髓鞘脑病(demyelinating encephalopathy)。方法对1例以多诱因导致的脱髓鞘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大剂量冲击治疗联合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后精神症状明显改善,好转出院。结论当脱髓鞘脑病患者伴随一系列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就诊时,应积极找出诱因并确定相应分型,迅速制定治疗方案,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 罗容; 肖佩荣
    •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酒精中毒假性皮质醇增多症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对1例慢性酒精中毒导致假性皮质醇增多及其他并发症的病例进行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研究。结合文献分析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及治疗转归。结果:慢性酒精中毒很少导致皮质醇增多,常导致电解质紊乱、周围神经损害、肝功能损害等。结论:慢性酒精中毒患者需完善皮质醇检查及其他常见并发症的筛查,及时戒酒,补充大量维生素,改善预后。
    • 张丽凤; 余双全; 梁祚仁; 莫颂轶; 黄彦峰; 黎昀; 廖素婵; 庞艳芳; 黄俊杰
    • 摘要: 目的 探讨五味子乙素(Schisandrin B,Sch B)对慢性酒精中毒致大鼠海马突触超微结构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 以白酒(56°北京红星二锅头)连续灌胃8周,将慢性酒精中毒模型建立成功的大鼠随机分成4个组,Sch B低、中、高剂量组用Sch B灌胃,每天1次,各组Sch B剂量分别为10、20、40 mg/kg体重,连续30 d;另选取5只每天灌胃蒸馏水,作为空白对照组.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及测定突触结构的形态参数.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酒精中毒模型组空间探索实验潜伏期和穿越平台次数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酒精中毒模型组比,Sch B低剂量组、Sch B中剂量组、Sch B高剂量组空间探索实验潜伏期均缩短,而平台穿越次数增多,以Sch B高剂量组变化明显(P<0.05).透射电镜观察到酒精中毒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细胞水肿,细胞核肿胀,细胞器减少,线粒体明显肿胀,突触小体肿胀严重;突触间隙变宽,突触后膜致密物质不均,突触数量明显减少(P<0.05);与酒精中毒模型组比较,Sch B各剂量组神经细胞胞质丰富,细胞器增多,细胞损伤程度降低,突触小体水肿程度较低,突触间隙清晰;与酒精中毒模型组相比,Sch B低、中、高剂量组突触数量增加,突触间隙缩短,突触后致密物质增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五味子乙素可通过改变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突触超微结构,促进神经细胞突触可塑性,从而提高慢性酒精中毒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 胡美姣; 向本友; 李小平; 周恒
    • 摘要: cqvip:1病例介绍患者,男,农民,50岁,因“反复抽搐5 d伴意识障碍2 d”于2019-07-07入院。患者5 d前在外做农活时出现无明显诱因抽搐,次日患者于家中行走时再次出现抽搐,表现为双眼向一侧凝视,双手呈痉挛样,双下肢伸直,不时出现抖动。抽搐时无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肢体偏瘫不适,持续约2 min抽搐停止,30 min后可自行转醒,诉感头晕、全身乏力不适。在当地医院予对症支持治疗后未再发生抽搐,2 d前出现意识障碍,伴有咳嗽、咳痰,转我院治疗。
    • 张丽凤; 梁祚仁; 廖素婵; 莫颂轶; 黄彦峰; 黎昀; 余双全; 黄俊杰
    • 摘要: 目的 探讨五味子乙素(Schisandrin B,Sch B)对酒精中毒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方法 每日用56°北京红星二锅头白酒(8 ml/kg)连续灌胃8周制备慢性酒精中毒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Sch B低剂量组、Sch B中剂量组、Sch B高剂量组再继续给予不同剂量的Sch B灌胃30 d.然后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定位航行实验训练潜伏期和游泳路径轨迹图,透射电镜和光镜观察海马神经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结果 Morris水迷宫结果 显示模型组大鼠潜伏期长(P<0.05),从运动轨迹图显示,Sch B各浓度组运动趋向目标象限明确;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到Sch B各浓度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较为规则,细胞膜较为完整,神经细胞水肿减轻,神经元损伤数量和损伤程度较酒精中毒模型组有明显减少.结论 Sch B能改善慢性酒精中毒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对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 樊雪娇
    • 摘要: 目的: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甲钴胺治疗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广东省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共70例,数字表随机分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的患者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增加还原型谷胱甘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中腓总神经MCV、SCV以及胫神经速度MCV、SCV、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中腓总神经MCV、SCV以及胫神经速度MCV、SCV比较,P>0.05,而治疗后两组神经传导速度中腓总神经MCV、SCV以及胫神经速度MCV、SCV均加速,而观察组神经传导速度中腓总神经MCV、SCV以及胫神经速度MCV、SCV分别是(49.47±7.06)m/s、(47.47±7.21)m/s、(47.27±8.36)m/s、(46.05±5.17)m/s高于对照组(43.24±6.34)m/s、(42.24±6.31)m/s、(41.43±5.21)m/s、(40.57±4.72)m/s,t分别是5.14、7.64、12.13、8.21,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74.29%,χ2=5.26,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于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