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微血管病变

微血管病变

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0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1篇、会议论文46篇、专利文献39771篇;相关期刊481种,包括微循环学杂志、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41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七次中医糖尿病大会、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第七届全国老年人常见疾病防治研讨会等;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文献由2481位作者贡献,包括刘辉、黄珂、周云等。

微血管病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51 占比:2.57%

会议论文>

论文:46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39771 占比:97.32%

总计:40868篇

微血管病变—发文趋势图

微血管病变

-研究学者

  • 刘辉
  • 黄珂
  • 周云
  • 李伟民
  • 李华
  • 罗尧生
  • 范原
  • 周玉萍
  • 宁英远
  • 张艳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覃彦平; 黄红波
    • 摘要: 糖尿病(DM)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1],已成为严重的世界公共卫生问题。长期患病会引起眼睛、心脏、肾脏和神经的逐渐损害,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DM微血管病变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是DM患者失明和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病程越长的DM患者,DR的发病率越高。据报道1型糖尿病(T1DM)患者病程在15 年以上的DR患病率为34.8%,病程在20 年以上的则为54.1%[2]。
    • 孙平; 吴航飞; 程颖
    • 摘要: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慢性进展性疾病,终生注射外源性胰岛素是目前数千万糖尿病患者维持生命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胰岛素注射并不能逆转β细胞损伤、改善胰岛素抵抗,也无法治愈全身各大脏器微血管病变并发症,还有可能导致低血糖。
    • 常怡勇
    • 摘要: 如今,糖尿病可防可控已为共识。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引起的微血管病变是各类型糖尿病并发症的病理基础和特异性表现,是影响糖尿病预后的关键因素,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因此,在糖尿病治疗药物的选择上更应关注药物对微血管病变的影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 石蕊
    • 摘要: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效果及对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T2DM合并OSAHS患者110例,按照乱数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诺和锐30治疗)和试验组(利拉鲁肽治疗),各55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检验指标、微血管病变改善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2.73%高于常规组78.18%(P<0.05);治疗后试验组内皮素1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内抑素、一氧化氮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微血管病变改善率56.36%高于常规组36.36%(P<0.05)。结论利拉鲁肽治疗T2DM合并OSAHS患者能改善检验指标,提高微血管病变改善率及临床疗效。
    • 孙冠媛; 王素莉; 杨飞; 田宁宁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血管病变(DMA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4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DMAP分为单纯T2DM组(n=82)和病变组(n=158);病变组根据病变类型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n=51)、糖尿病肾病(DN)组(n=56)和DR+DN组(n=51);再根据病情程度将DR组分为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n=31)和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n=20);将DN组分为早期DN组(n=42)、中晚期DN组(n=14)。比较各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血清Hcy、Lp-PLA2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MAP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Hcy、Lp-PLA2水平对DMAP的诊断价值。结果:病变组Hcy、Lp-PLA2水平高于单纯T2DM组(P<0.05)。DN组和DR+DN组Hcy水平高于单纯T2DM组,且DR+DN组高于DR组(P<0.05)。单纯T2DM组、DR组、DN组、DR+DN组Lp-PLA2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血清Lp-PLA2水平高于NPDR组(P<0.05)。中晚期DN组血清Hcy、Lp-PLA2水平高于早期DN组(P<0.05)。回归分析显示,血清Hcy、Lp-PLA2是DMAP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Hcy、Lp-PLA2诊断DMAP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2、0.800,二者联合诊断的价值最高(AUC=0.963,敏感度=86.79%,特异度=97.35%)。结论:血清Hcy、Lp-PLA2是DMAP的独立影响因素,二者联合对DMAP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 蒲家欣(综述); 周希瑗(审校)
    • 摘要: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作为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目前仍是我国各年龄段人群失明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国内外对于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已取得较大进展,但是对于疾病的早期病理改变,仍然存在众多争议。传统的经典理论认为,高血糖所导致的。以内皮细胞损害、基底膜增厚、周细胞凋亡为特点的微血管病变为早期DR的病理改变,但近年来较多的研究已表明,在微血管病变发生之前,视网膜神经病变已存在。现将国内外对于早期病理改变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收集目前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的早期检测手段,为现今临床工作上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断提供新思路。
    • 王星
    • 摘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指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治疗方法。目前,PCI已经成为治疗冠心病最重要的手段。但部分稳定性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或不稳定性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PCI术后仍存在心前区不适症状,甚至完全没有缓解。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可能是它--微血管病变
    • 雷飞; 曹宏
    • 摘要: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效果及对其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血清炎症细胞因子、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于九江市柴桑区人民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西格列汀。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氧化应激、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及血脂。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糖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氧化应激因子、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BG、2 h PG、HbA1c、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IL-6、IL-8、TNF-α、CRP、MDA、Cys C、TC、TG、LDL-C均较治疗前下降,T-AOC、SOD、HDL-C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血糖、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因子水平、血脂水平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胰岛素抵抗,调节氧化应激和血脂情况,减轻炎症反应。
    • 海伟丽; 李铁
    •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糖耐量受损患者血清皮质醇表达与能量代谢及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葫芦岛市中心医院健康体检诊断为糖耐量受损的83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糖耐量正常的85例老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血清皮质醇水平和能量代谢指标[静态能量消耗(REE)、呼吸商(RQ)、蛋白质氧化率(PRO%)、碳水化合物氧化率(CHO%)及脂肪氧化率(FAT%)]变化,分析血清皮质醇水平与能量代谢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相关性,及不同血清皮质醇水平与微血管病变发生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体质指数、空腹胰岛素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血清皮质醇水平、REE、PRO%、FA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17±45)nmol/L比(249±34)nmol/L、(1596±149)kcal/d比(1542±145)kcal/d、(21.9±2.7)kcal/(kg•d)比(16.4±2.0)kcal/(kg•d)、(41±8)kcal/(kg•d)比(35±7)kcal/(kg•d)](P<0.05或P<0.01),RQ、CHO%显著低于对照组[(0.75±0.03)比(0.80±0.02)、(33±9)kcal/(kg•d)比(36±7)kcal/(kg•d)](P<0.01)。血清皮质醇水平与REE、PRO%、FAT%、VEGF呈正相关,与RQ、CHO%呈负相关(P<0.05或P<0.01)。高水平皮质醇组的微血管病变发生率、VEGF水平高于低水平皮质醇组[60.00%(27/45)比31.58%(12/38)、(319±36)ng/L比(268±30)ng/L](P<0.05或P<0.01)。结论血清皮质醇表达水平与老年糖耐量受损患者的能量代谢和微血管病变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水平升高可能与老年糖耐量受损的发病有关。
    • 梁秀梅; 张基镕; 朱欢欢; 张昕仪
    • 摘要: 目的探讨凝血四项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社区服务中心收治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84例,依据是否伴有微血管病变分为观察组44例(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和对照组40例(单纯2型糖尿病)。所有患者均采取凝血四项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凝血四项指数(PT、APTT、TT、FIB)、C肽、HOMA-IR水平。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测结果同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FPG、2 h PG、HbA1c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指数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纤维蛋白原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肽水平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HOMA-I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IB、HOMA-IR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呈正相关(OR=1.338、1.540),C肽呈负相关(P<0.05)。结论FIB、HOMA-IR的水平异常升高,可能提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或病情加重,对临床诊治,具有积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