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形神

形神

形神的相关文献在1959年到2022年内共计44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绘画、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4篇、专利文献30篇;相关期刊336种,包括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青春岁月、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形神的相关文献由54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桂奎、吕劲贤、周琼等。

形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14 占比:93.24%

专利文献>

论文:30 占比:6.76%

总计:444篇

形神—发文趋势图

形神

-研究学者

  • 李桂奎
  • 吕劲贤
  • 周琼
  • 杜胜利
  • 胡善云
  • 于雪棠
  • 任道斌
  • 刘家强
  • 刘文德
  • 区欣文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付锦涛
    • 摘要: 庄子养生论是其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道者,万物之所由也”的逻辑前提,无论是养形,还是养神,都应该循道而行,即符合“道”清静无为的特征。在养生原则上,庄子主张“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清必静,无劳汝形”。在养生目标上,庄子推崇“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的状态,将“道”合一视为为最高境界。
    • 赵元春
    • 摘要: 阿炳留存至今的三首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充满了崇高的悲剧美色彩。本文站在中国特有的美学视角下,通过对阿炳二胡作品中“点线”“虚实”“转折”这三种“悲”的具体表现形态的分析,以及对阿炳音乐艺术之形神和境界的求索,探寻对其进行识美、演美、弘美的最佳方式,为传统作品的适应性传承和发展提出一些思考。
    • 唐嘉
    • 摘要: 东晋孙绰用气、道、德、文连类“竹林七贤”与七位高僧,以清、高、风、远、宗、旷、大、体、才、玄等审美范畴会通玄佛,使用模糊、抽象、孳乳的观念,喻神于形,跨代比较。与之相应,“六家七宗”等关注佛教同中国文化的相通性,使用逍遥、本无、游玄、一气等玄学用语,描述“心”与“物”的辩证关系,以梦、幻、泡、影为喻,展现心作万有、万物化生的审美世界。僧肇《不真空论》“审一气以观化”句,推衍出在静、澄、寂、安、悉、谛中观万有的“一气”,即“一道”“一性”“一法”“一心”。“一心”起用,动静相即,有无相生,感而遂通,齐天地与万物,借有限会通无限,体悟自然、无制、无滞的逍遥境界。具体到审美过程中,精神与世界万象系联、交融,启发后世形成畅神、以形写神、气韵生动、澄怀味象、心师造化等审美观念。
    • 林家坤
    • 摘要: 本章节继续对阳气的各种问题展开论述,具体阐述了人体阳气升降出入的运动形式,阳气与中医象、数、形神之间的关系,藏象的实质是什么,古人对《素问》中天癸的认识以及后世对其偏颇的学术发展。
    • 鲁迈
    • 摘要: 邓椿用一本《画继》为我们详细记录了当时各色文人参与画事的盛况,最后他用“画者,文之极也”概括了整篇文章,《画继》是《图画见闻志》之后的又一艺术史著作。从这个意义上讲,《画继》是一幅结构宏伟的历史画卷,他用七卷的篇幅为后人勾画了一幅从北宋后期到南宋时期,在“画者,文之极”的道路上,形形色色的艺术家们贡献出的画卷。在这其中,既有帝王、轩冕才轩、岩穴之士、缙绅韦布、道士子的身影,更有贵胄女子、各色画工的影子活跃其间。本文通过对《画继》的通读,就“形神”观点做一些解析。
    • 毛宣国
    • 摘要: 苏轼在宋代艺术批评各个领域都得风气之先,他的艺术批评理论的产生与其独特的人生感悟和情怀相关。从苏轼书画论的“文人画”论以及“形神”“无法之法”“诗画一律”几个命题来审视,苏轼艺术批评理论体现出博通包容、在艺术审美方面不拘常见、勇于创造的特点,同时又始终坚持艺术为人生、艺道即人生的理念,使其艺术批评观念成为其人生、思想、情怀、人格精神的写照,所以能超越一般的艺术创作技巧和经验的探讨,在宋代乃至整个中国艺术批评史上独树一帜,产生深远的影响。
    • 刘雪
    • 摘要: 《鬼趣图》是清代画家罗聘的画鬼佳作。本文通过分析画中的情节内容与鬼怪形象,结合当时社会现象、世人需求及时代背景,并根据对后世题跋的研究,梳理出画中形与神背后的审美趣味;以霍宝才收藏的《鬼趣图》画面内容为主要参考,探索《鬼趣图》背后隐含的时代内涵。
    • 李健
    • 摘要: “典型”在西方有漫长的发展历史,是西方关于艺术形象的最高规范。亚里士多德、达•芬奇、歌德、黑格尔、别林斯基等人都从二元论的立场出发,认识到典型的形象特征是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个别性或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中国古代对艺术形象的认识是“形神”。形就是外形、外貌,神则是精神、气质。中国古人强调形象的创造既要写形又要写神,力争做到以形写神、传神写照。典型与形神关于艺术形象的认识差异性很大,西方典型的美学追求是理性、真理、规律,古代形神的美学追求是气韵、趣味。这正体现了人类审美追求的多元。在文学艺术观念与形式都发生很大变化的今天,重新审视典型与形神关于艺术形象的理想追求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李健
    • 摘要: "典型"在西方有漫长的发展历史,是西方关于艺术形象的最高规范.亚里士多德、达·芬奇、歌德、黑格尔、别林斯基等人都从二元论的立场出发,认识到典型的形象特征是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个别性或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中国古代对艺术形象的认识是"形神".形就是外形、外貌,神则是精神、气质.中国古人强调形象的创造既要写形又要写神,力争做到以形写神、传神写照.典型与形神关于艺术形象的认识差异性很大,西方典型的美学追求是理性、真理、规律,古代形神的美学追求是气韵、趣味.这正体现了人类审美追求的多元.在文学艺术观念与形式都发生很大变化的今天,重新审视典型与形神关于艺术形象的理想追求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莫慧; 王挺; 何苗; 秦永菊; 陈珑; 文燕; 林立宇; 余婉蓉
    • 摘要: "神"作为独立系统是理解中医心理、身心关系及生命的重要命题,本文总结历代医家论述,认为"神"的主要活动形式包括5种学说:五脏论、心神论、气血论、神机论、经络论,均围绕"神"的物质基础展开."神"活动有8个特点:宜内守不宜妄动、宜畅达不宜闭阻、宜收敛不宜浮越、宜充实不宜衰乏、宜养和不宜劳耗、宜静安不宜躁扰、需要阳气参与、受形质影响.对理解"神"病理表现("神"的本身病变、形体异常、色脉异常)和相关疾病、养"神"与治"神"有重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