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弥漫性腹膜炎

弥漫性腹膜炎

弥漫性腹膜炎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35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0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439990篇;相关期刊217种,包括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河南外科学杂志、岭南现代临床外科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0全国肠外肠内营养学术会议、第三届全国临床疼痛学术会议暨2009年世界疼痛医师协会中国分会年会、2007年浙江省医学会外科学术年会等;弥漫性腹膜炎的相关文献由668位作者贡献,包括史光华、吴小中、强济华等。

弥漫性腹膜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0 占比:0.08%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39990 占比:99.92%

总计:440345篇

弥漫性腹膜炎—发文趋势图

弥漫性腹膜炎

-研究学者

  • 史光华
  • 吴小中
  • 强济华
  • 戴佳文
  • 李春雨
  • 王军强
  • 赵建军
  • 邱杰
  • 钟月兴
  • 万恒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乐红晓
    • 摘要: 目的分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开腹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月于该科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患者进行研究,将27例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另33例接受传统开腹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38.1±4.2)min,低于对照组(46.9±6.1)min;研究组术中失血量(9.4±2.0)mL,低于对照组(19.2±4.1)mL;研究组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1.3±0.4)d,短于对照组(2.9±0.5)d;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6.1±1.3)h,短于对照组(9.6±1.9)h;研究组住院时间(2.8±1.2)d,短于对照组(5.0±1.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9、11.352、13.466、8.134、7.065,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7.41%,低于对照组1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13,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能够取得与传统开腹切除术相同的治疗效果,在缩短患者的康复进程及抑制术后恢复阶段的并发症方面效果更加理想,总体临床价值更为确切。
    • 顾建忠
    • 摘要: 阑尾炎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是基层社区常见病,注重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经确诊,原则上应尽早手术,因一旦发生阑尾穿孔,轻则形成脓肿,重则发生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且穿孔后手术也常引起切口感染、腹腔残余脓肿、肠瘘、肠黏连、肠梗阻等一系列并发症。
    • 钟俊; 吕如峰; 黄妮雯; 赵佩莹; 陈亚飞; 杨洵
    • 摘要: 目的:探讨膈神经功能检测与由胃穿孔导致弥漫性腹膜炎而诱发脓毒症的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的关系及预测作用。方法:选择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由胃穿孔导致弥漫性腹膜炎的脓毒症患者共80例及正常成年人25例为研究对象,胃穿孔患者在术后进行呼吸支持起始检测其膈神经功能并与正常人组进行比较,了解弥漫性腹膜炎所致脓毒症的患者呼吸功能的变化情况。同时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检查组(呼吸支持治疗起始及撤机时均进行膈神经功能检测)40例和非检查组(仅在进行呼吸支持治疗起始检测膈神经功能、撤机时采用“自主呼吸实验”进行撤机)40例,将两组患者撤机成功率进行比较,分别分析膈神经潜伏期及波幅的变化情况,客观评价其变化是否与患者呼吸功能存在关联,以及与行机械通气治疗后在撤机过程中检查组与非检查组进行比较,分析检查组与非检查组脱机成功率是否存在差异。并对检查组弥漫性腹膜炎的脓毒症患者撤机时膈神经情况建立ROC曲线,以预测其诊断价值。结果:手术组患者与正常人组相比较,膈神经检测在其潜伏期及波幅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波幅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组与非检查组之间对于脱机成功率而言,进行膈神经功能检测后的患者脱机成功率更高,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穿孔所致弥漫性腹膜炎的脓毒症患者中膈神经功能检测对于呼吸肌功能判断具有诊断价值,当膈神经波幅在当波幅检测水平为0.995 mv时,具有最佳尤登指数,其诊断的敏感度为0.735,特异度为0.667。结论:膈神经功能检测在胃穿孔所致弥漫性腹膜炎的脓毒症患者呼吸功能评估中有重要参考意义,其对撤机指征的评估具有良好的临床预测价值。
    • 刘建威
    • 摘要: 目的探讨以假性肠梗阻为首发临床表现的重症狼疮肠系膜血管炎诊断与治疗。方法1例重症狼疮肠系膜血管炎患者在2021年11月于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就诊,分析其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得出初步诊断。因诊断不明确,后经过进一步检查及科室讨论,从而确定最终诊断,并给予有效治疗。结果女性患者31岁,因腹痛、腹胀、腹泻、呕吐入院,查体提示中上腹压痛,全腹反跳痛,肠鸣音减弱。腹部CT提示肠壁水肿,肠腔积液扩张,小肠旋转不良较肠扭转可能性大,CRP、PCT高,结合抗核抗体谱多项阳性,经科内讨论,最终诊断为:狼疮肠系膜血管炎(重症)。给予以腹腔穿刺引流、激素冲击抗炎、低分子肝素抗凝、肠内营养等治疗后,症状改善。结论以假性肠梗阻为首发表现的重症狼疮肠系膜血管炎,应详细询问患者症状,完善查体,辅助检查,全面分析,早期诊断。
    • 刘展展; 旭阳; 徐祥
    • 摘要: 回顾性分析误诊为泌尿系统结石的胃溃疡穿孔一例的临床资料和尸检结果.结果表明,本例因右侧腰痛入院,首次门诊误诊为"右肾绞痛发作",给予解痉止痛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患者自行离院.次日,患者"肾绞痛再次发作",到泌尿外科就诊,予以解痉止痛治疗、留观,症状缓解后再次自行离院.第三天下午,患者被发现在家中死亡.青年人胃溃疡穿孔较小的时候,往往缺乏典型临床症状,仔细询问病史、查体及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是最重要的诊断方法,临床应加强对胃溃疡穿孔这一急腹症的认识,胃溃疡穿孔救治的关键就在于尽早诊断、治疗,避免误诊误治,延误患者的最佳救治时机.
    • 郑蕾蕾
    • 摘要: 目的 分析胃穿孔患者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柘城中医院接受腹腔镜修补术治疗后无效的30例胃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无效组;另采集医院同期接受腹腔镜修补术治疗后有效的30例胃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有效组.术后随访1 a;查阅所有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胃穿孔患者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结果 无效组穿孔直径、合并弥漫性腹膜炎、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方式情况与有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穿孔直径大、合并弥漫性腹膜炎、术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均为胃穿孔患者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穿孔直径大、合并弥漫性腹膜炎、术后早期肠外营养支持均是胃穿孔患者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建议重点关注上述危险因素,并给予对症干预.
    • 王辉; 康志龙; 彭新华; 刘丽梅; 刘英雪; 封英杰; 陶丽娟
    • 摘要: 目的 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以避免误诊误治.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2月—2020年2月16例入院初期误诊SAP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误诊率为17.58%.16例均有不同程度持续性腹痛伴恶心,10例血淀粉酶升高.本组误诊为肠梗阻5例,弥漫性腹膜炎4例,胆道感染及胆石症各3例,感染性休克合并急性胆囊炎1例.误诊时间2.2~4.1 d.患者按误诊疾病治疗后,病情均未见好转,后行腹部CT增强扫描并复查血淀粉酶升高,确诊为SAP,确诊后给予禁食禁水、持续胃肠减压、呼吸机辅助呼吸、连续床旁血液净化、抑制胰腺分泌、抗休克、抗感染、补液及营养支持等治疗,住院26~43 d后痊愈出院.结论 SAP病因多,症状体征无特异性,部分患者早期血尿淀粉酶不高或轻微升高,易发生误诊误治;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认真鉴别诊断,及早行腹部CT增强扫描,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 赵聪; 吴洋; 孙武; 杨成城; 余文; 张栋; 刘宝清
    • 摘要: 目的:对国内外已发表的有关中药灌肠治疗弥漫性腹膜炎术后胃肠道功能异常的临床疗效及优势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CI)、Pubmed、Cochrane Library、PHM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9年10月,2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偏倚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项随机对照试验(RCT),总病例数813例,实验组420例,对照组39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灌肠联合术后常规西医治疗弥漫性腹膜炎术后患者能缩短肛门排气恢复时间[MD=-24.54,95%CI(-33.14,-15.94),P<0.00001]、肠鸣音恢复时间[MD=-12.41,95%CI(-16.39,-8.43),P<0.00001]、肛门排便恢复时间[MD=-28.36,95%CI(-40.89,-15.83),P<0.00001],减少继发肠梗阻发生[RR=0.18,95%CI(0.08,0.42),P<0.0001]、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RR=0.29,95%CI(0.09,0.92),P=0.03].在肺部感染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RR=0.38,95%CI(0.14,1.01),P=0.05],在伤口感染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RR=0.45,95%CI(0.19,1.06),P=0.07].结论:在术后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灌肠,缩短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肛门排便恢复时间,减少继发性肠梗阻及MODS发生率.但纳入文献质量偏低,需高质量RCT进一步验证.
    • 刘凯; 左武; 李丹
    • 摘要: 目的 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弥漫性腹膜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接收的80例弥漫性腹膜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生化指标〔酸碱度(pH)、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结果 治疗72 h后,观察组pH(7.42±0.08)、MAP(82.42±10.08)mmHg显著高于对照组〔(7.35±0.10)、(73.35±9.10)mmHg〕,BUN(12.63±3.11)mmol/L、SCr(225.45±35.04)μmol/L、HR(95.87±10.28)次/min低于对照组〔(18.81±3.26)mmol/L、(276.82±38.21)μmol/L、(105.45±13.11)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可显著纠正弥漫性腹膜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体内环境紊乱,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吴俊; 杨洋
    • 摘要: 目的 探究连续性血液净化对弥漫性腹膜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炎性反应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12月我院诊治的弥漫性腹膜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85例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其中采用基础治疗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归为对照组,将接受基础治疗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43例患者临床资料归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炎性反应及APACHE-Ⅱ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因子-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降低弥漫性腹膜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炎症反应和APACHE-Ⅱ评分,促进恢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