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穿孔性阑尾炎

穿孔性阑尾炎

穿孔性阑尾炎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51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11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59054篇;相关期刊234种,包括大家健康(中旬版)、现代医药卫生、医药前沿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8年全国微创外科新进展论坛暨第二届东方国际微创外科论坛、2007'国际普通外科论坛暨第十四届全国普外基础与临床进展学术交流大会等;穿孔性阑尾炎的相关文献由785位作者贡献,包括叶锡高、黄河、付方国等。

穿孔性阑尾炎—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11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59054 占比:99.89%

总计:459567篇

穿孔性阑尾炎—发文趋势图

穿孔性阑尾炎

-研究学者

  • 叶锡高
  • 黄河
  • 付方国
  • 伍建康
  • 刘继三
  • 卢清平
  • 印其友
  • 司建国
  • 吴建中
  • 周以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顾建忠
    • 摘要: 阑尾炎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是基层社区常见病,注重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经确诊,原则上应尽早手术,因一旦发生阑尾穿孔,轻则形成脓肿,重则发生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且穿孔后手术也常引起切口感染、腹腔残余脓肿、肠瘘、肠黏连、肠梗阻等一系列并发症。
    • 李涛; 李巍松; 王慧珍; 刘虎
    • 摘要: 目的分析穿孔性阑尾炎患儿的腹腔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125例穿孔性阑尾炎患儿的腹腔脓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总结儿童穿孔性阑尾炎病原菌构成及病原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率。结果125例穿孔性阑尾炎患儿,有49例因术后治疗效果不佳调整抗生素;发病前使用过头孢类抗生素者66例,调整抗生素组患者的头孢类抗生素使用率(36.0%)高于未调整抗生素组(16.8%)(χ^(2)=49.280,P<0.001);腹腔脓液标本中培养出病原菌者119例,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率较低,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较高。结论儿童穿孔性阑尾炎的病原菌构成中大肠埃希菌比例最高,对临床常用的头孢曲松敏感率低,腹腔脓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对术后抗生素应用有指导意义。
    • 杜冬梅; 刘铭
    • 摘要: 目的:探究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小儿穿孔性阑尾炎的效果及对炎症应激反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穿孔性阑尾炎患儿10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52例、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阑尾切除,观察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比2组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检测并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1、3 d的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4^(+))]水平。结果: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体温复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生症总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1.15%(P<0.05);与术前相比,2组术后1 d时IL-6、CRP水平均升高(P<0.05),术后3 d时IL-6、CRP水平均降低(均P<0.05),观察组术后1、3 d的血清IL-6、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2组术后1、3 d时CD3^(+)、CD4^(+)水平均降低(均P<0.05),观察组术后1、3 d的CD3^(+)、CD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穿孔性阑尾炎,术后恢复较快且并发症较少,可改善术后炎症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
    • 孟令权
    • 摘要: 目的:分析对穿孔性阑尾炎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或者开腹阑尾切除术的治疗价值。 方法:病例抽取自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本院 68 例患者,均确诊为穿孔性阑尾炎,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观察组、对照组,各组均为 34 例患者,观察组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一般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率进行对比。 结果:手术用时两组对比差异较小,P>0.05,住院时间、排气时间以及术中失血量。 观察组短于 / 少于对照组 P0.05,术后 3d、1 周 VAS 疼痛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对穿孔性阑尾炎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的治疗价值高于开腹阑尾切除术,腹腔镜手术更有利于减少手术创伤、加快术后康复、缓解术后疼痛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率。
    • 黄志良
    •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穿孔性阑尾炎分别采取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的作用效果,为后续临床选择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以2018年1月-2020年2月在丹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68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手术模式分别A组及B组,A组患者接受开腹阑尾切除术,B组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对比分析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炎性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B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均短于A组(P<0.05);B组术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等指标优于A组(P<0.050);A组及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3%及2.7%;术后一个月,B组疼痛程度轻于A组。结论 穿孔性阑尾炎手术中采取腹腔镜手术效果理想于开腹阑尾炎切除术,临床治疗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优先选择。
    • 黄振文; 吕昌恒; 唐海洲; 张东虎; 杨迪; 何昌景; 罗克德
    • 摘要: 目的观察儿童穿孔性阑尾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60例穿孔性阑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儿的胃肠功能恢复评价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160例患儿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良好136例,恢复不良24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与发病至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手术时间、CO_(2)气腹压、腹腔冲洗液、术后照顾者及术后并发症、术后干预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开腹手术(β=0.274,OR=1.249,95%CI=1.022~1.615)、手术时间≥60 min(β=0.285,OR=1.358,95%CI=1.097~1.704)、CO_(2)气腹压≥12 mmHg(β=0.382,OR=1.375,95%CI=1.119~1.762)、术后有并发症(β=0.241,OR=1.218,95%CI=1.064~1.637)、术后无干预(β=0.338,OR=1.276,95%CI=1.025~1.696)是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童穿孔性阑尾炎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不良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当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促进其胃肠道功能恢复。
    • 龚晨
    • 摘要: 目的 分析腹腔镜支持下阑尾切除术对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氧化应激指标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75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参照组(n=35),将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组(n=40)。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围手术期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及氧化物歧化酶(SOD)]、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P<0.05)。术后1 d,研究组MDA水平低于参照组,SOD水平高于参照组(P<0.05)。术后1 d,两组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参照组的2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实施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治疗时间,进而有效降低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玉林; 贠亨; 章荣龙; 闫新雍; 吴敬章
    • 摘要: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14例穿孔性阑尾炎随机分为两组,56例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治疗,58例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OA)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参数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LA组平均手术时间长于OA组(P0.05)。结论:LA在治疗穿孔性阑尾炎可以取得和OA一样的疗效,对术后患者短期恢复具有一定的优势。
    • 赵建
    • 摘要: 目的 探讨给予穿孔性阑尾炎患者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对手术指标及白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1年9月邹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摸球法分为观察组(n=37)与对照组(n=37),对照组采取常规开腹阑尾切除术,观察组采取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白细胞计数、应激反应指标、炎症指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白细胞(WBC)水平降低,且观察组WB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皮质醇(Cor)、丙二醛(MDA)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降低,且观察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Cor、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分别为(59.27±13.65)mg/L、(32.11±5.32)ng/mL、(9.86±1.55)μg/L,分别低于对照组的(87.21±15.38)mg/L、(63.20±6.71)ng/mL、(14.23±2.34)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5、22.085、9.470,P<0.05)。结论 给予穿孔性阑尾炎患者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可改善手术相关指标,降低患者白细胞水平,调节应激反应、炎症反应。
    • 李福昌
    • 摘要: 目的:观察穿孔性阑尾炎术后应用大黄牡丹皮汤加减的效果.方法:79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术后用甲硝唑及氨苄青霉素,观察组术后用大黄牡丹皮汤加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穿孔性阑尾炎术后应用大黄牡丹皮汤加减效果较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