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美术
建筑美术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1年内共计158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绘画、工艺美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6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343879篇;相关期刊101种,包括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高等建筑教育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4年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第十一届全国高等院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教学研讨会、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科第八届美术教学研讨会等;建筑美术的相关文献由187位作者贡献,包括叶洪图、李楠、王一平等。
建筑美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43879篇
占比:99.95%
总计:344037篇
建筑美术
-研究学者
- 叶洪图
- 李楠
- 王一平
- 王永国
- 丁鹏
- 刘丽峥
- 周志远
- 周欣越
- 唐文
- 朱军
- 李学兵
- 殷宪玲
- 王振
- 窦凤圆
- 苑广华
- 蔡雪辉
- 赵涛
- 郭旺学
- 陈飞虎
- 马善程
- H.J.德布里杰
- Zhu Jun
- 丁涛
- 严理静
- 何楠
- 余咏平
- 俞松林1
- 傅东黎
- 全斌
- 冯一笑
- 刘佳鹏
- 刘力绪
- 刘圆圆
- 刘坚
- 刘天民
- 刘娟
- 刘娟娟
- 刘子龙
- 刘学博
- 刘快
- 刘文玉
- 刘新华
- 刘旭
- 刘春乐
- 刘晓峰
- 刘晓璐
- 刘杨
- 刘祖辉
- 刘立承
- 刘越娜
-
-
萧烟
-
-
摘要:
崖州彩绘所用的颜料均来源于自然界,如硃砂、孔雀石、红土、炭黑、松烟、蓝靛草、藤黄等等,掺和一些蔗糖、蛋清、动物皮胶或骨胶之类的粘合及调和材料。彩绘的平面打底物质,或者灰塑的基础物质,主要就是由海洋贝类烧制的石灰,掺和粘土、稻秸,经过长年的堆沤,使之有机相融,经搅拌揉和而变得细腻软糯,方便糊上墙,能够塑造出立体生动的浮雕效果,色彩易于吸附,从而被灌注了生机,赋予了艺术生命。从美术在建筑中所处的位置分类,崖州建筑美术有屋脊彩绘、檐下彩绘、外立面壁画、门窗美术之分。
-
-
连德
-
-
摘要:
《建筑美术》是建筑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至关重要.本文以成都文理学院建筑学院的《建筑美术》教学实践探索为依据,对《建筑美术》课程进行探讨,从而来完善整个教学体系,提升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建筑相关专业人才,为之后的教学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
-
-
-
周志远;
朱官章;
余咏平
-
-
摘要:
"互联网+"这个概念近几年持续升温,给各行各业都带来巨大变化,美术教育也在这个大潮中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与方法.从网络资源带给军校建筑美术教学的新变化入手,探讨开发新的网络资源对军校建筑美术教学产生的影响.教员利用网络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使军校建筑美术课程发生新的变化,"互联网+美术教育"的优势逐渐显现.
-
-
张瑞雪
-
-
摘要:
一、观察方法的差异性观察通常理解为"看","看"是要求画者整体地、比较地、有联系地观察对象的全貌和本质。整体观察原则是光影素描与结构素描都必须遵循的观察方法。所谓整体观察,即将目光掠过对象的细枝末节,排除琐碎的局部信息,抓取一个明确的整体印象。除整体观察外,素描还应更加注重立体的观察方法。光影素描的所谓"立体观察",是指观察时注意对象是占有一定空间的立体物,其视点与对象的位置均是固定的,注重肉眼感觉的直观方式。
-
-
窦凤圆;
张芳芳
-
-
摘要:
建筑学专业课程以实践类课程居多,建筑美术课程更是以实践课为主穿插知识点的讲解,线下上课暂且是最佳授课方式,现代教学模式的改革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方向,线上授课方式必成为建筑美术等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探索面临的方向,特别是疫情期间,线上授课成为学校保证正常教学的唯一方法,对建筑美术类课程来说是困难,也是探索新教学模式的契机.
-
-
周志远;
陈虹合;
陈善静
-
-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2000年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教育条例》已无法适应军校发展的新体制、新格局、新职能,因此修订《条例》是时代所需、强军所系、改革所向、院校所盼.面对新修订的《条例》,我们对军校建筑美术教育进行反思,探讨如何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军事人才.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对新形势下军校建筑美术教育的价值与目的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究.结合《条例》导向的教育理念对军校美术教育的价值与目的进行重新认识,提出了具有创新价值的战略构想与具体可行的培养措施.
-
-
刘晓璐;
杨雅婷;
汪延洲;
邢慧媛
-
-
摘要:
我校城乡规划专业创办于2009年,面向国家城乡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建设需求,着力培养具备扎实的城乡规划领域理论知识、人文历史、自然科学和艺术审美素养,且设计实践能力突出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由建筑,艺术,规划多学科交叉融合.本文结合课程建设和授课实践,探索城规专业建筑美术课程改革新方法.
-
-
-
Zhu Jun;
朱军
- 《2014年全国建筑院系建筑数字技术教学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数字化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及新的表达方式,如何正确认识数字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如何在数字化背景下结合传统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建筑美术基础教学的质量.本文将从近年来建筑美术教学的现状出发,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总结相关经验探讨解决方法.数字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这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无疑是一个不小的冲击,面对一种新型的教育途径,迫使教师重新拟定新的教学目标,增添新的教学内容,不断在教学方法上推陈出新,更加注重培养学生适应变化的能力,将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学为主的环境,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发挥自己潜在的能力,超越学术上的技能,这样才能满足学生对新鲜知识的渴求,满足社会对现代人才的需要。
-
-
陈方达
- 《第十一届全国高等院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教学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艺术造型技能的培养、审美能力的提高、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建筑美术教育的核心内容.调整、完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转变教学观念是建筑美术教学改革紧迫而重要的课题.在新形势下,建筑美术教学根据现实情况进行教学内涵和教学方法上的调整和改革,以适应建筑教育的新需要,建筑美术就可以在新的教学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和重要的作用。相信经过广大建筑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创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美术教学体系。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要,为祖国建设多作贡献。
-
-
朱建民
- 《第十一届全国高等院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教学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建筑美术教学改革关键是理念和方法的提升,一方面要打破多年来因袭传统、僵化不变的格局,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专业教育的当代性和本土特色.另一方面应从教学内容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从教学训练的方式到每一个实施的方法,树立新的视野,在当代建筑艺术教育的海洋里"兼收兼蓄,拓展一条真正体现当代我国建筑学专业艺术教育之道".
-
-
李楠;
赵涛;
孟祎君
- 《第十一届全国高等院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教学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建筑美术作为建筑学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开设于各大院校,从近几年的教学经验不难看出,建筑美术课程的教学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中最主要的不足在于教学一味按照传统美术教学思路来走,忽视了建筑学专业的特殊性;除此之外,教师也多以感性体验式教学来教育学生,对理工科学生惯于理性思考的思维特点重视不够,从而无法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互动体系.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关于建筑美术"教"与"学"的核心目的、互动基础、手段模式的一些建议,望有助于建筑美术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
-
-
周宏智
- 《第十一届全国高等院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教学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历经多年的探索与改革,我国高等院校的建筑美术教学模式已呈现出多元化的现状.无论从当前或是长远来看,这种多元化模式既切合现实又合乎情理.所寻求的不再是统一规范的教学模式,而应是多样的、生动的、结合各校和各教学单位实际需要的教学模式.从整体上来说,现代建筑是功能主义与技术主义的胜利.科学与技术的高速发展,给那些唯科学、唯技术论者们提供了排斥艺术的理由.毋庸争辩,当下的建筑已经与艺术渐行渐远.应该清醒地看待这种偏执的学术风气,以艺术家和教师的双重名义,在课堂上将更多的人文精神和艺术知识传授给学生.
-
-
刘立承
- 《第十一届全国高等院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教学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教会学生画好画像建筑、提高艺术修养、加强创意思维训练,是建筑美术教育的三项重要任务.其中创意思维是创新的基础,在建筑美术教育中通过创意素描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意思维.创意素描的教学可以分为画面意义的创意;画面构成的创意;作画材料、工具、技法的创意等几个环节来训练思维,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
-
赵涛;
李楠
- 《第十一届全国高等院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教学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相对于绘画的再现,表现及抽象而言,建筑美术更多地融入了设计、技术、科学等因素,它的最终目的不是为绘画创作提供素材,而是培养特定的创造意识.传统的建筑素描课程的训练固然必不可少,但缺乏对于建筑类各专业学生培养的针对性及与今后设计课程的衔接性.本文试从对抽象形态的把握,引入当代建筑设计语汇,加强创意性素描等几个方面论证和提供设计素描的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法.
-
-
朱丹
- 《第十一届全国高等院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教学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设计往往被看成是一个灵感突现的过程.然而事实上,任何形式的设计从某种角度上来讲都是对于设计者精神世界的一种图解.一个心智成熟的设计师必然拥有极为丰富的经验或者那些从其他地方获得的与其专业相关联的东西,将之联合碰撞才能获得创新上更广泛的自由度.Philippe Guerin的工作营计划在培养学生如何发现、如何重新认知、如何创新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也给建筑美术基础教学带来了新的启发.最终,联合教学的成果以学生们用不同的图式来回答和定义他们对同一个课题的理解而结束.这一过程他们所经历的、所获得的,对于整个大学生涯甚至是日后的设计工作都将受益匪浅.
-
-
唐文;
赵刚
- 《第十一届全国高等院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教学研讨会》
| 2011年
-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在建筑美术教学中进行建筑风景素描写生后期着彩训练的教学模式.在一年级素描风景写生时加入彩色铅笔、马克笔的着色训练,在二年级色彩风景写生时加入钢笔淡彩的着色训练.既强调前期素描作业的严谨性,又保证了后期赋彩的主观性、创造性.还根据建筑学、城市规划、景观三个重点专业的不同特点进行相关的后期着色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对绘画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