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左旋聚乳酸

左旋聚乳酸

左旋聚乳酸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185篇,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化学工业、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18479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第十八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会议、第十七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2012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等;左旋聚乳酸的相关文献由529位作者贡献,包括帅词俊、孟扬、朱凡等。

左旋聚乳酸—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4 占比:0.56%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8479 占比:99.39%

总计:18592篇

左旋聚乳酸—发文趋势图

左旋聚乳酸

-研究学者

  • 帅词俊
  • 孟扬
  • 朱凡
  • 苏娟娟
  • 韩建
  • 罗春燕
  • 何斌
  • 冯佩
  • 陈卫星
  • 张译心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希凯; 孟永春; 付丽; 刘卿; 王笑; 谷成旭; 黄飞
    • 摘要: 背景:姜黄素具有抑制炎症、促进轴突生长等作用,但存在半衰期短、清除速度快等问题。目的:制备姜黄素缓释微球,以达到缓慢持续释放姜黄素的效果。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原料,采用O/W乳化挥发法合成合成姜黄素缓释微球,预设载药率分别为10%和20%,设为1、2号微球;以左旋聚乳酸-聚己内酯共聚物聚合物为原料,采用O/W乳化挥发法合成合成姜黄素缓释微球,预设载药率分别为10%和20%,设为3、4号微球,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表面形态特征,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将4组微球浸泡在含有1%十二烷基硫酸钠的PBS释放外液中,模拟生理环境检测姜黄素微球的缓释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显示,3、4号姜黄素微球的粒径、形态均优于1、2号姜黄素微球。②3号微球的包封率高于其他3组微球(P0.05)。③2、3、4号微球的载药率高于1号微球(P<0.01),2、4号微球的载药率高于3号微球(P<0.01)。④3号姜黄素缓释微球的体外释放可持续14 d,其余3种微球的体外释放可持续21 d,1、3号微球的药物累积释放率高于2、4号微球,3号微球的姜黄素释放浓度高于1号微球。⑤结果表明,以左旋聚乳酸-聚己内酯共聚物为原料合成的预设载药率10%的姜黄素缓释微球,缓释效果最接近零级释放要求。
    • 李希凯; 孟永春; 付丽; 刘卿; 王笑; 谷成旭; 黄飞
    • 摘要: 背景:姜黄素具有抑制炎症、促进轴突生长等作用,但存在半衰期短、清除速度快等问题.目的:制备姜黄素缓释微球,以达到缓慢持续释放姜黄素的效果.方法: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原料,采用O/W乳化挥发法合成合成姜黄素缓释微球,预设载药率分别为10%和20%,设为1、2号微球;以左旋聚乳酸-聚己内酯共聚物聚合物为原料,采用O/W乳化挥发法合成合成姜黄素缓释微球,预设载药率分别为10%和20%,设为3、4号微球,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的表面形态特征,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将4组微球浸泡在含有1%十二烷基硫酸钠的PBS释放外液中,模拟生理环境检测姜黄素微球的缓释情况.结果 与结论:①扫描电镜显示,3、4号姜黄素微球的粒径、形态均优于1、2号姜黄素微球.②3号微球的包封率高于其他3组微球(P0.05).③2、3、4号微球的载药率高于1号微球(P<0.01),2、4号微球的载药率高于3号微球(P<0.01).④3号姜黄素缓释微球的体外释放可持续14 d,其余3种微球的体外释放可持续21 d,1、3号微球的药物累积释放率高于2、4号微球,3号微球的姜黄素释放浓度高于1号微球.⑤结果表明,以左旋聚乳酸-聚己内酯共聚物为原料合成的预设载药率10%的姜黄素缓释微球,缓释效果最接近零级释放要求.
    • 王莉梅; 云雪艳; 成培芳; 董同力嘎
    • 摘要: 采用熔融共混法通过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不同类型(亲水型和疏水型)的纳米二氧化硅(SiO_(2))和聚己二酸丁二醇-对苯二甲酸丁二酸酯(PBAT)/左旋聚乳酸(PLLA)/SiO_(2)共混薄膜,分析了纳米SiO_(2)添加比例对共混薄膜热性能、力学性能及阻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纳米SiO_(2)的添加,共混体系中PBAT组分的结晶温度(T_(c))和结晶焓(ΔH_(c))呈升高趋势,说明SiO_(2)的添加促进了PBAT组分的结晶,SiO_(2)的添加均能提高PBAT和PLLA组分的结晶度(X_(c));随着纳米SiO_(2)的添加,共混薄膜取向拉伸方向的杨氏模量和拉伸强度升高,整体上改善了取向共混薄膜的力学性能;共混薄膜阻隔性能随着纳米SiO_(2)添加比例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质量分数为0.5%时呈现最优的阻隔性能,比较2种类型的薄膜发现,亲水SiO_(2)共混薄膜的气体阻隔性能优于疏水SiO_(2)共混薄膜,而疏水组较亲水组表现出较优的水蒸气阻隔性能。
    • 王莉梅; 陆浩; 张靳; 胡健; 梁乌日图白音; 董同力嘎
    • 摘要: 探讨添加不同质量分数(10%、20%、30%)左旋聚乳酸[poly(L-lactic acid),PLLA]的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butylene adipate terephthalate),PBAT](PBAT/PLLA)气调薄膜对白鳞蘑菇的保鲜效果。贮藏条件为4°C,相对湿度90%,贮藏期间测定包装内气体组分和白鳞蘑菇相关理化指标。结果表明,PBAT/PLLA 30%共混薄膜能够使包装内形成平衡状态低O_(2)(0.01%~0.02%)、高CO_(2)(4.85%~5.15%)环境,能较好地保持硬度(9.00 kg/cm^(2)),贮藏后期可溶性蛋白含量为0.35 mg/g、可溶性糖0.85%、总酚9.14 mg/g,延缓营养成分的下降速度,减缓失重率和丙二醛的上升速度,贮藏期15 d内能保持较好的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综合各项指标表明,生物可降解PBAT/PLLA 30%气调包装处理可以维持白鳞蘑菇贮藏品质并延缓采后衰老过程。
    • 明美华; 王林达; 周锋; 张勇
    • 摘要: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左旋聚乳酸(PLLA)/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AT)(80/20,质量份)共混物,研究了添加1质量份扩链剂ADR和1质量份成核剂LAK对PLLA/PBAT共混物结晶行为、力学性能、流变行为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扩链剂ADR后,PLLA/PBAT共混物的结晶度下降,但韧性和冲击强度提高,PLLA与PBAT之间的相容性得到改善;进一步加入成核剂LAK后,共混物的结晶度显著上升,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下降,但共混物仍具有较好的韧性;扩链剂ADR改善了共混物的成型加工性能和耐热性,进一步加入成核剂LAK后改善效果略有下降;同时加入扩链剂ADR和成核剂LAK后,PLLA/PBAT共混物同时具备高结晶度和良好的性能。
    • 冯晓雯; 胡灵芝; 张文; 张丽; 卫来
    • 摘要: 利用超快扫描量热仪(FSC)对左旋聚乳酸(PLLA)的等温结晶及其动力学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随着等温温度的升高或者等温时间的延长,等温结晶所形成的PLLA晶体会逐渐向更加稳定的趋势发展.等温结晶的过程中,PLLA中的晶型由不稳定的α'相逐步转变为稳定的α相.
    • 李守佳; 罗春燕; 陈卫星; 方铭港; 孙健鑫
    • 摘要: 为改善聚乳酸的结晶性能和热稳定性,通过酯化反应将聚乙二醇(PEG)接枝到氧化石墨烯(GO)表面,制备出表面修饰PEG的GO(GO-g-PEG)作为聚乳酸的结晶促进剂。利用溶液共混法制备出不同GO-g-PEG含量的GO-g-PEG/左旋聚乳酸(PLLA)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分析证实PEG成功接枝到GO表面。通过差示扫描热量仪(DSC)、热台偏光显微镜(POM)和热重分析仪(TGA)研究GO-g-PEG对PLLA结晶行为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GO-g-PEG的异相成核及增塑作用下,GO-g-PEG/PLLA复合材料结晶成核密度明显增大,结晶能力和结晶度提高;在PEG接枝量为11.8%(质量分数)时,GO-g-PEG/PLLA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温度较纯PLLA提高20°C左右。
    • 董宇涵; 辜鹏程; 张子阳; 张丽娟; 白燕
    • 摘要: 采用左旋聚乳酸(PLLA)为基材研究静电纺丝工艺过程对聚乳酸纤维形貌和性能的影响,主要包括环境湿度、纺丝溶液浓度、接收转速、收集距离、注射泵推注速度、附加电压等过程参数。结果表明,接收转速与纺丝液浓度分别是影响纤维定向排列程度和纤维直径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接收距离、环境湿度、推注速度。当聚乳酸-氯仿溶液聚合物质量浓度为80 mg/mL、纺丝电压为25 kV、接收距离为20 cm、注射泵推注速度为0.3μL/s以及接收转速为1500 r/min时,纤维取向性良好,平均直径为(0.94±0.21)μm,可达到模拟肌腱组织天然细胞外基质结构的要求。
    • 任荣鑫; 马小兵; 鲍世威; 钱文江; 赵红艺
    • 摘要: 随着注射美容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填充材料应用于面部轮廓的塑形,各种并发症也在不断出现,影响最终疗效,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给患者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现对填充材料的分类、合理选择及未来发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新填充材料的使用提供更多的参考.
    • 冯昭璇; 尹晓梦; 岳维勋; 房海秋; 徐欢; 吴明铂
    • 摘要: 为提高左旋聚乳酸(PLLA)的结晶性能,以氧化石墨烯(GO)和碳纳米管(CNT)为功能化纳米补强剂,在微波场下辐射5 min后制备PLLA/GO-5和PLLA/CNT-5复合薄膜材料;采用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复合薄膜在微波辐射下的晶体形态.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和碳基纳米材料对PLLA的结晶性能形成了显著的协同增强效应,增加PLLA成核密度,诱导球晶生长;向PLLA基体添加质量分数为0.5%的GO或CNT可显著提升其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PLLA/GO-5和PLLA/CNT-5的氧气渗透系数分别为13.5x105和9.2×105 cm3.mm·cm-2.d-1·Pa-1,较纯PLLA分别下降了 51.2%和67.3%,说明复合薄膜对氧气具有良好的阻隔性;功能化碳基纳米材料的加入提高了 PLLA复合薄膜的热稳定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