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工程对策

工程对策

工程对策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42727篇;相关期刊77种,包括西部探矿工程、四川建筑、江西建材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六届全国地面岩石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岩土力学与工程前沿论坛、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11届、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13届年会、2001年辽宁工程勘察与岩土工程学术会议等;工程对策的相关文献由19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宁、刘汝明、吴弘等。

工程对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42727 占比:99.96%

总计:242833篇

工程对策—发文趋势图

工程对策

-研究学者

  • 刘宁
  • 刘汝明
  • 吴弘
  • 周勇
  • 周建勇
  • 王健
  • 王树仁
  • 蔡守志
  • 褚卫江
  • 丁圣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颜其林; 蒋业龙
    • 摘要: 乌东德水电站右岸主厂房具有高边墙大跨度特点,其中部分洞段高边墙稳定性受陡倾薄层小夹角层状岩体开挖卸荷作用影响显著。通过对陡倾小夹角层状岩体开挖后的变形破坏机制进行观察分析,揭示了控制高边墙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进而从施工组织管理、开挖方案、爆破控制、支护优化设计、动态反馈分析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施工期小夹角洞段高边墙的稳定性。主厂房开挖期间的监测结果表明,针对小夹角洞段采取的工程措施可以有效限制围岩过量变形及开裂破坏,印证了这些措施的合理性及可靠性,同时也为类似高边墙地下洞室工程的开挖支护提供参考依据。
    • 段荣成
    • 摘要: 研究目的:近年来我国西部铁路建设过程中的高海拔复杂地层问题日渐凸显,广泛分布的三叠系板岩、新近系砂岩地层极大地增加了隧道建设的难度。本文依托西宁-成都铁路甘青隧道,针对高海拔复杂地层中特长隧道选线及工程问题开展研究,针对影响工程建设的瓜什则盆地开展详细的物探和钻探,并构建瓜什则盆地地层分布模型。研究结论:(1)结合本工程地质条件和类似工程经验,确定了线路方案选择原则,从施工难度与风险、辅助坑道设置条件、线路设置条件和工程投资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案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绕避瓜什则盆地高位设隧方案最优;(2)结合工程建设难点,对于隧道修建方案、施工方案、高地应力大变形地层以及膨胀岩地层隧道结构设计等关键工程问题分别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对应的工程措施;(3)本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复杂地层铁路隧道勘察设计提供参考。
    • 董利虎; 宋丹青; 唐高杰; 靳远; 王海涛
    • 摘要: 为研究超大复杂深基坑施工对邻近环境变形的影响,以河南省郑州市龙湖金融岛项目基坑工程为例,采用全站仪对基坑内支护桩顶、内支撑格构柱及坑外地面进行监测,利用多点位移计对支护桩旁土体进行测斜,通过分析基坑周围环境的位移时空变化特征,探究基坑支护桩、坑外土体及基坑变形的协调性。结果表明:基坑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及周围建筑物沉降变形特征可分为土方开挖、垫层施工、内支撑拆除和垫层完工4个阶段;土方开挖及内支撑拆除阶段,支护桩桩顶、格构柱及邻近地面沉降变形较大,垫层施工对基坑变形具有减弱作用;土方开挖、垫层施工及内支撑拆除阶段,相邻格构柱间不均匀沉降使格构柱变形增大;基坑开挖主要对邻近管廊的沉降变形具有影响,特别是土方开挖前期邻近管廊的变形出现快速增大。针对基坑开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程技术措施。
    • 徐浩; 谢铠泽; 田春香; 胡连军
    • 摘要: 为指导高烈度地震区桥上无砟轨道选型,结合地震区桥上无砟轨道的工程特点,提出无砟轨道选型需求及选型原则。通过综合分析我国CRTS系列无砟轨道的技术特点、施工性能、耐久性、可维修性、经济性及其对地震的适应性,研究地震区桥上无砟轨道选型方案及工程设计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地震下相邻梁缝处易出现变形不一致,且连续轨道板一旦断裂对桥墩不利,地震区桥上无砟轨道应优先采用单元式无砟轨道;地震区桥上无砟轨道一旦发生破坏,应具备快速修复的能力;在综合考虑无砟轨道施工性、耐久性、可维修性及经济性等基础上,建议高烈度地震区优先采用CRTS双块式无砟轨道;为保证地震区桥上无砟轨道的安全性,建议开展无砟轨道抗震设计、地震灾害预警监控系统和地震适应性防护措施等方面研究工作。
    • 李国和
    • 摘要: 研究目的:青藏高原东南缘处于中国大陆两大阶梯的过渡地带,地质环境条件极其复杂.系统分析大地构造格架及构造单元活动特点,研究掌握地质环境控制因素及分区特征,对指导铁路选线设计和减灾防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研究结论:(1)青藏高原东南缘以板块结合带、深大断裂带为界可划分为若干次级块体,各块体之间表现出十分鲜明的差异活动及变形特征;(2)在区域构造格架、构造单元划分、地质环境分区基础上,结合重大不良地质发育规律及影响进行工程地质区划,分析了工程地质环境分区特征及突出的地质问题;(3)提出了高位选线、大角度穿越构造带、在硬质岩区优先选址等选线对策及工程措施,以指导区域内的工程规划建设和运营维护.
    • 黄勇; 孟祥连; 胡卸文; 张利国; 王哲威; 杜世回; 张文忠; 陈兴强; 罗锋
    • 摘要: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雅安至林芝地区的交通工程将会陆续规划建设.作为现今世界上地形地貌最复杂、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规划的川藏铁路交通廊道将跨七江穿八山、地形高差十分显著.分析研究表明,在高海拔、大高差、构造运动强烈、地壳快速隆起、河流急速下切的特殊地质背景下.交通廊道研究区呈现三高两强的地质特征:高烈度地震、高地应力、高地温及强烈发育深大活动断裂和强烈发育多样化地质灾害.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形成了高位崩塌滑坡、冰川泥石流、岩屑坡、岩堆、冰湖溃决及链生灾害等地表地质问题;在内动力地质作用下形成深大活动断裂、高烈度地震、高地温、高地应力岩爆和软岩大变形等深部地质问题.针对不同的工程地质问题,有必要研究分析其工程危害程度,通过规划设计前期的地质选线、合理的工程设置绕避或降低工程风险.同时,建议施工运营阶段,加强地质风险的超前探测、预报和监测预警,采用科学合理工程措施确保地质风险可控,为交通廊道线状工程的规划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 钟谷良; 周勇; 潘兵; 褚卫江; 刘宁
    • 摘要: 杨房沟大型地下厂房高边墙及岩壁吊车梁部位发育岩体蚀变带,严重影响围岩及结构的稳定.通过系统分析岩体蚀变洞段的宏观地质条件、监测变形特征、声波检测资料及岩石力学试验,提出了基于岩体纵波波速的岩体质量分区、力学参数综合评估方法,查明了该不良地质体的围岩质量空间分区及演化特征,该方法可以快速、动态、定量地将检测结果与数值模拟技术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联合监测反馈分析建立了可靠的数值模型,对岩体蚀变带的不利影响开展定量分析评价,并提出了施工期安全预警标准,为工程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案和积极主动的防护加固措施提供了支撑依据.
    • 王才品; 周勇; 魏桦; 李晓峰
    • 摘要: 深埋软岩水工隧洞面临突出的高应力围岩挤压变形问题,开挖施工难度极大,后期运行环境及工况复杂,其开挖支护设计须统筹兼顾施工全过程及长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以某深埋软岩水工隧洞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该类软岩的各向异性力学特性,并对隧洞布置方案、系统支护设计、爆破开挖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其中,为规避片岩各向异性的不利影响,推荐洞轴线的走向为N4°W;为应对软岩挤压大变形问题,建议采用3%~5%的收敛应变率作为围岩的变形控制标准;依托现代围岩支护原理,提出采用"逐次施加、先柔后刚、多步控制"动态渐进支护方式来调控围岩显著挤压变形问题,并始终秉承围岩是隧洞承载和防渗的主体的深埋软岩水工隧洞支护设计理念.相关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 李鲲
    • 摘要: 高速列车通过不同防风工程的过渡段时,工程边界的变化会引发列车气动性能产生急剧变化进而引发车体晃动.通过对兰新高铁复杂环境下防风工程过渡区域流场变化规律及气动特性的研究,探明突变边界引发的风流场突变机制及演化规律.结合工程优化的可行性、经济性等实际情况,提出加高薄弱段挡风墙结合降低路堑挖方的综合性工程优化方案,工程实施后现场实测表明区域内风速突变显著降低,工程效果明显.对于复杂环境下高速铁路防风工程过渡段的优化,需重视不同结构过渡边界引发的风切变机制及演化规律的研究,重点从改善突变流场结构、弥补工程薄弱环节入手,结合地形地貌及工程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工程对策.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