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青藏高原东南缘

青藏高原东南缘

青藏高原东南缘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44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5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4473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经贸世界、岩石学报、地质通报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1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2017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CGU2017)等;青藏高原东南缘的相关文献由374位作者贡献,包括仝亚博、杨振宇、王恒等。

青藏高原东南缘—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5 占比:2.92%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4473 占比:96.90%

总计:4616篇

青藏高原东南缘—发文趋势图

青藏高原东南缘

-研究学者

  • 仝亚博
  • 杨振宇
  • 王恒
  • 高原
  • 丁小军
  • 侯强
  • 吴中海
  • 欧明霖
  • 蒲宗文
  • 丁志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家乙; 李永华; 王志铄; 张扬; 贾漯昭; 李大虎
    • 摘要: 青藏高原东南缘岩石圈变形强烈、地震活动频繁,对其深部结构进行研究有助于提高对其演化及强震发震机理等问题的认识.本研究利用青藏东南缘固定和流动观测台站记录的地震P波走时数据,采用体波走时层析成像方法得到研究区地壳、上地幔顶部三维P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范围呈明显的高速异常,推测为二叠纪时期地幔柱活动残留在地壳内的基性和超基性幔源物质.川西北次级块体和大火成岩省内带东西两侧存在低速带,可能是壳内部分熔融存在和中下地壳流动的证据:高原物质向南运移时受大火成岩省壳内高速体阻挡后分为两支,东支沿安宁河断裂—则木河断裂—小江断裂延伸,西支沿红河断裂向上地壳运移并逐渐穿过红河断裂.云南漾濞M_(S)6.4地震序列全部位于西支低速通道之上,推测构造块体SE向运动和地壳流作用使得应力在上地壳震源区进一步集中,共同驱动断裂活动导致漾濞地震发生.
    • 戚军凯
    • 摘要: 青藏高原东南缘,众多水系飞流而下,借力落差带来的强大势能,四川西部众多水电站阶梯式分布在各大流域上,将水能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全省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达1.48亿千瓦,占全国22.2%,位列全国第二。四川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的清洁能源资源远不止如此,天然气资源也尤为突出。全省天然气总资源量39.6万亿立方米,其中页岩气27.5万亿立方米。
    • 陈斌; 瞿伟; 张勤; 王庆良; 郝明
    • 摘要: 利用青藏高原东南缘1999~2007年与2011~2017年高精度GNSS监测资料,充分顾及GNSS测站非均匀分布的特性,构建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形变多尺度球面小波模型,定量分析汶川强震前后该区域地壳形变与不同空间尺度下地壳应变率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强震前后研究区整体地壳运动具有一定继承性发展特征,均在龙门山、安宁河、则木河与小江断裂处形成明显的速度差异梯度带,且高应变率值也主要聚集在上述主干断裂及附近区域;汶川强震后,研究区域整体地壳运动速率量值,特别是龙门山断裂带西北侧地壳运动速度量值显著增大,羌塘、巴颜喀拉与川滇地块也呈现出加速向南东运移并推动华南块体的趋势。不同尺度下的应变率场反映出不同空间范围下区域应变积累特征,青藏高原东南缘区域在尺度因子q=7时的计算结果是合理的(合理的最大尺度因子);当尺度因子q=6时,能较好地揭示出区域整体构造活动特性,即清晰地揭示出汶川强震后龙门山断裂处呈现出的显著主压应变、面压缩与最大剪应变率高值特征;当尺度因子q=3~7时(最佳组合尺度因子),可较好地综合揭示出区域地壳大尺度(整体)形变与局部形变特征。汶川强震后,研究区域主干断裂带,特别是震中及其附近区域地震活动性显著增强。
    • 王康; 尹功明; 魏传义; 程理; 刘春茹; 王莅斌
    • 摘要: 不同流域大量发育的沉积物不仅记录了晚新生代的气候信息,也为地貌演化等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我国著名的第四纪地质单元——昔格达组,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的大河流域中广泛发育,如攀枝花地区金沙江湖相地层。因此,对该地区湖相地层的沉积特征、形成时代及其成因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形成时代至今仍存在较大争议。昔格达组颜色上以黄色、灰白色为主,厚度介于几十米到几百米,主要由黏土、粉沙、细沙等细粒组分组成,发育水平层理多数呈半成岩状态;该套地层的分布受现今河流的严格控制,呈孤立状态分布于金沙江及其支流的河谷中。本文在金沙江中游奉科地区发现出露典型湖相地层,厚约20 m,在奉科剖面采集5个样品,开展ESR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套湖相地层年龄为440—556 ka,属于中更新世沉积。野外地质地貌考察结果显示:该套湖相地层直接超覆于基岩之上,且在上覆湖相地层中未发现砾石层和沙层等典型的河流相二元结构,结合ESR测年结果,初步判断奉科湖相地层为大型滑坡堵塞金沙江形成的堰塞湖沉积。
    • 张宁; 兰恒星; 李郎平; 孙巍锋; 刘世杰; 林感; 田朝阳
    • 摘要: 在广泛收集整理了900组实测地应力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大陆现代构造应力场应力分区,通过统计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南缘5个4级应力区的主应力、侧压力系数、应力积累水平等应力量值特征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同时结合震源机制解分析了应力区的应力方向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巴颜喀拉山应力区、龙门山-松潘应力区、墨脱-昌都应力区的应力梯度值较大,深部应力状态以水平应力为主,川滇和滇西南应力区的梯度值较小,深部应力状态以垂直应力为主,应力分布呈现“北强南弱”的特征;(2)应力积累水平参数μ_(m)的大小表明,巴颜喀拉山应力区、龙门山-松潘应力区与川滇应力区的应力积累水平较高,更接近摩擦极限平衡状态,发生地震的可能更大;(3)最大水平主应力优势方向表现为围绕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呈顺时针旋转,与中上地壳的震源机制得到最大水平方向的优势方向具有一致性。利用上述结果,结合地壳动力学模型,初步定性分析了“北强南弱”的应力特征可能是由于北侧应力区受块体侧向挤出模型控制,南侧应力区受下地壳流模型控制。最后以岩爆为例,基于各应力区的应力状态对重大地下工程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分析表明青藏高原东南缘在0~2 km范围内岩爆风险等级以轻微岩爆、中等岩爆和强烈岩爆为主,局部区域存在极强岩爆,且各应力区相同岩爆等级对应的埋深具有明显差异性。
    • 熊伟; 黄小龙; 吴中海; 张海军; 史亚然; 范讷; 韩帅
    • 摘要: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漾濞地区地质构造环境复杂,导致地震的发生与表现受多种因素共同控制。为明确漾濞6.4级地震的烈度分布特点、震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走访、野外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其开展了研究。结果显示,漾濞6.4级地震的极震区烈度可达Ⅷ度,等震线椭圆体长轴呈NW向偏转,与地震序列的重定位及震源机制解结果一致,指示发震断层是呈NW—SE走向,倾向SW,具右旋走滑性质的草坪断裂。其中,Ⅷ度区在南东端发生了约30°的偏转,是受到断裂尾端拉张破裂效应的影响。Ⅶ度区等震线向断裂倾向相反方向突出,且烈度的整体范围比前人的调查结果小很多,可能与断裂两侧地形差异,物性差异、地震波的盆地聚焦效应与边缘效应有关,也与河谷盆地中松软的河谷沉积物、较高的地下水位、苍山高海拔产生的烈度放大效应的影响有关。在上述烈度区发育的震害主要是房屋的破坏与地震地质灾害,其中房屋的破坏较严重,地震地质灾害规模较小。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为滑坡及地裂缝,调查分析发现其并没有表现出沿断层或极震区集中发育的特征,更多的是受地形、地表介质、地下水等因素的影响。
    • 本刊编辑部
    • 摘要: 壤塘在哪儿?四川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大渡河上游川、甘、青结合部时光的颜色从峰峦间匆匆掠过四时美景,世间万象千万年自然笔墨在此留下传世美景壤塘,有多大?泱泱中华,锦绣山河壤塘凭6863平方公里的面积在雪域高原上散发着自己的魅力翠绿的大地包容万象穿行在这片雪域净土时时刻刻都在刷新着你看待世界和自然的视角。
    • 刘贵英
    • 摘要: 甘孜州位于长江、黄河上游的源头,是长江、黄河的主要汇水区,生态区位十 分重要,加之甘孜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势较高,独特的地理区位和特殊的地 质条件导致甘孜州生态环境脆弱,是四川省荒漠化和沙化主要集中分布地区。
    • 薛力鹏; 薛传东; 刘靖坤; 王维; 王宇; 吕思猛
    • 摘要: 滇西北金顶超大型铅锌矿田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兰坪中-新生代盆地中部,是三江成矿带中南段最典型的密西西比河谷型(MVT)矿床之一,其构造控矿和盆地流体成矿特征明显受控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有关的区域挤压构造。近年来,矿床浅部地质条件与资源状况已被充分揭露,但其深部地质结构、构造控矿差异性仍不清楚,这也制约了成矿预测和找矿新发现。本文以矿田东北部的跑马坪大型隐伏矿床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地质建模及空间分析方法,识别矿化空间变化及其与断层、不整合面和地层岩性的配置关系,分析构造控矿规律及可能的流体运聚趋势。结果表明,跑马坪铅锌矿床的成矿作用与近E-W向挤压构造对中新统金顶砂泥岩(Mio-j)与上三叠统三合洞组(T_(3)s)不整合面的差异性破坏关系密切,近NS和NE向逆断层与NW向走滑-掀斜断层组合是最重要的控矿构造。其中,近NE向逆断层与不整合面是成矿流体运聚的主要通道,而近于平行的NW向走滑-掀斜断层上盘的T_(3)s高孔渗性角砾状灰岩、含灰岩角砾砂岩及裂隙带因为富含H 2S等还原性流体而成为与Mio-j富含金属氧化性盆地卤水混合和金属沉淀就位的最有利空间。由此,逆断层和走滑-掀斜断层组合、特定地层岩性与不整合面联合控制了流体汇聚与混合成矿作用,断层沟通了同位叠加的上三叠统油气藏储层和渐新统-中新统盆地卤水(带),这是铅锌成矿的关键。该成矿模型在金顶矿田及邻区与类似地区均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最后,本文预测沿跑马坪矿区深部及其南北侧延伸区域还存在多条NE向隐伏控矿断层,其成矿潜力大,是下一步找矿勘查的有利靶区。
    • 谢玉国; 李晓军; 余洪洁
    • 摘要: 四川省盐源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凉山州西南部,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面积8412平方千米,有彝、汉、蒙、藏等14个常住民族,辖23个乡镇、1个街道,共145个村、22个社区,总人口38.5万人,农业人口36.19万人,占总人口的94%。盐源县年平均气温12.5°C,平均年降水量800毫米左右,年日照时数2600小时,日照充沛,干湿季分明,垂直差异明显,昼夜温差大,属西南季风气候。盐源县资源富集,交通便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