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震害特征

震害特征

震害特征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27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建筑科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1篇、会议论文36篇、专利文献60056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四川地震、中国地震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环渤海湾-泛珠三角区域地球物理学术研讨会、第六届湖北省土木工程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论坛 、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等;震害特征的相关文献由584位作者贡献,包括唐丽华、谭明、卢永坤等。

震害特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1 占比:0.32%

会议论文>

论文:36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60056 占比:99.62%

总计:60283篇

震害特征—发文趋势图

震害特征

-研究学者

  • 唐丽华
  • 谭明
  • 卢永坤
  • 吴国栋
  • 常想德
  • 代博洋
  • 张彦琪
  • 施伟华
  • 李帅
  • 李碧雄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俊祖; 张方浩; 张原硕; 杨健强
    • 摘要: 以宁蒗县1988年M_(S)5.5、2012年M_(S) 5.7以及2022年M_(S)5.5地震为研究对象,以宁蒗地震灾区当年相关震害统计资料为基础,从人员伤亡、房屋破坏、经济损失3个主要方面,对3次地震震害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M_(S) 5.7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最为严重,此外震区房屋结构不断丰富,抗震性能不断增强,但土木结构房屋抗震性能较差,震灾经济损失逐渐减小,但民房经济损失占比逐年升高。根据分析以上结果提出“提高民众防震减灾意识,增强房屋抗震性能,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等建议和措施,为灾后重建以及城市规划发展提供借鉴。
    • 张威; 李明; 姬云平; 李国良; 赵录学; 李守刚
    • 摘要: 地震引起的断层强烈错断是造成隧道等地下结构严重破坏的重要原因。以2022年青海门源6.9级地震中左旋走滑逆断层错动造成的隧道震害为调查基础,对左旋走滑逆断层错动下的震害特征及震害成因进行研究分析,主要得到如下结论:(1)左旋走滑逆断层造成大梁隧道线位严重错动,水平最大偏移约1.78 m,竖向最大抬升约0.68 m;(2)震害主要集中在断层影响范围内,其中隧道受破坏严重段约350 m,占隧道全长的5.33%,受破坏较严重段分别位于严重段大里程侧402 m和小里程侧646 m范围内,占隧道全长的15.96%,其余段落震害总体轻微;(3)施工缝、仰拱填充层等部位对强震较为敏感,震害表现突出。此次研究通过对震害特征分析得到的有益启示可为同类工程抗震设计提供参考与指导。
    • 杨璐遥; 代友林; 毛利; 刘洋; 梁远玲
    • 摘要: 2021年9月16日04时33分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 km,此次地震共造成3人死亡,159人受伤。地震现场工作队采用抽样调查、单项调查和现场核实等方法对震中区房屋及其他工程进行了实地勘察,获取了本次地震的烈度分布及房屋震害情况,并对房屋震害特征进行了总结梳理。在此基础上,从房屋抗震设防、地震科普宣传、应急保障和地震风险防范意识等方面对震区防震减灾工作提出建议,为震区后续恢复重建和当地抗震设防能力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 潘毅; 陈建; 安仁兵; 易督航
    • 摘要: 山地古建筑木结构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柱底不等高约束而与平地古建筑木结构存在建筑布局、结构特点和抗震性能等方面的差异。近年的古建筑震害调查表明:高烈度区山地古建筑木结构的破坏程度一般重于平地古建筑木结构。为更好地保护山地古建筑木结构,阐述了山地古建筑木结构的基本概念,总结了山地古建筑木结构的建筑特点、结构形式和结构特点,根据多次古建筑震害调查结果,分析了山地古建筑木结构的基础破坏、柱脚滑移、榫卯破坏、柱架扭转、屋面破坏和构架垮塌等典型震害特征及其震害原因,并指出其与平地古建筑震害的异同,从动力特性、分析模型、抗震机理、破坏模式和加固方法等方面阐明了山地古建筑木结构抗震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为后续抗震性能研究指明思路和方向。
    • 张仁鹏; 冯靖乔; 雷焕珍; 于宏伟; 马飞; 王佳蕾
    • 摘要: 根据松原市2018年5月28日5.7级地震和2019年5月18日5.1级地震中房屋基本概况,归纳震区砖木结构、单层砖混结构、土木结构和多层砖混结构的典型震害特征,计算各结构破坏比和平均震害指数,对震害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木房屋破坏最为严重,多层砖混结构能保证基本完好,在农村地区单层砖混结构房屋使用率高并且抗震能力较好。由于松原地区地震频发,基于本次房屋震害分析,可为当地房屋的抗震方法和策略提出建议,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 熊伟; 黄小龙; 吴中海; 张海军; 史亚然; 范讷; 韩帅
    • 摘要: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漾濞地区地质构造环境复杂,导致地震的发生与表现受多种因素共同控制。为明确漾濞6.4级地震的烈度分布特点、震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走访、野外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其开展了研究。结果显示,漾濞6.4级地震的极震区烈度可达Ⅷ度,等震线椭圆体长轴呈NW向偏转,与地震序列的重定位及震源机制解结果一致,指示发震断层是呈NW—SE走向,倾向SW,具右旋走滑性质的草坪断裂。其中,Ⅷ度区在南东端发生了约30°的偏转,是受到断裂尾端拉张破裂效应的影响。Ⅶ度区等震线向断裂倾向相反方向突出,且烈度的整体范围比前人的调查结果小很多,可能与断裂两侧地形差异,物性差异、地震波的盆地聚焦效应与边缘效应有关,也与河谷盆地中松软的河谷沉积物、较高的地下水位、苍山高海拔产生的烈度放大效应的影响有关。在上述烈度区发育的震害主要是房屋的破坏与地震地质灾害,其中房屋的破坏较严重,地震地质灾害规模较小。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为滑坡及地裂缝,调查分析发现其并没有表现出沿断层或极震区集中发育的特征,更多的是受地形、地表介质、地下水等因素的影响。
    • 张升; 李兆焱; 张思宇; 袁晓铭
    • 摘要: 北京时间2022年3月16日22时36分,日本本州东岸近海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57 km,震中位于北纬37.65°,东经141.95°。此次地震造成3名人员死亡,245人受伤。本次地震震级高强度大,但震害较轻,具体表现为:部分房屋倾倒和受损,但发生完全倒塌和严重结构性破坏的建筑物较少,建筑内部的水管泄漏和柜体倾覆、建筑外部的装饰和玻璃等非结构构件的破坏多有发生;生命线系统破坏主要集中在东北新干线和阿武隈川沿途,其中桥梁损坏居多,且主要破坏形式为支承破坏、中层梁破坏以及桥墩开裂受损等;多地公路受损,基本破坏形式为龟裂和扭曲;铁路破坏基本是由桥梁破坏所引起;砂土液化主要在高烈度地区,其中有2处场地在此前多次地震后均发生过液化现象。震害现场资料表明,本次地震灾害分布集中在福岛县和宫城县,震害主要体现在建筑物、工程场地、生命线系统3个方面,由于日本福岛地区2011年发生了“311福岛9.0级地震”、2021年“福岛7.1级地震”等多次地震,震后建筑物、结构物、桥梁、公路、铁路和工程场地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维护和加固,导致这次地震震害程度较轻,可以用“幸存者偏差”加以解释。地震中美国地质调查局给出了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液化范围等过于严重的灾害预测,不利于震害评估和灾害救援,也需要完善和发展更加合理的地震灾害预测方法。
    • 黄文涛; 熊永良; 张莹; 赵真; 赵雪慧; 周琦
    • 摘要: 采用震害统计为主、数值模拟为辅的方法,建立了川南地区建筑物易损性分析模型。通过实地调研总结并分析了土木、砖木、砖混、框架4类民居的结构特征以及震害特征;并从川南历史地震建筑物震害相关资料中,提取并统计这4类建筑物破坏比情况的调查结果,得到各类结构的经验易损性矩阵,针对不同结构类型在不同烈度下破坏比不全的问题,采用Beta分布概率密度函数拟合法,完善了民居建筑的易损性矩阵;最后进一步拟合出了各类结构在不同烈度下的易损性曲线,为该地区震前风险评估和震后灾损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 常想徳; 孙静; 谭明
    • 摘要: 自2000年1月至2019年12月新疆共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93次,地震灾害损失十分严重。地震中房屋震害特征及其抗震性能差异与房屋的结构形式相关。通过搜集整理新疆境内历年典型破坏性地震民居房屋震害资料及房屋调研相关资料,结合房屋震害特征,依据房屋的建造年代、结构形式、有无构造措施、砌筑粘结剂强度、施工质量及材料强度等抗震性能影响因素将新疆民居房屋结构类型分为土木-木架-石木简易结构、砖木结构及砖混结构3大类,并细化为10小类。结合新疆历史破坏性地震房屋震害资料,对细化分类房屋的震害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影响各结构类型房屋抗震性能的原因。除房屋本身抗震性能因素外,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地震作用及其他自然灾害的累积叠加作用也是造成房屋破坏加重的主要因素。
    • 温和平; 唐丽华; 李帅; 常想德
    • 摘要: 文中利用公里格网单元抽样调查数据对新疆城镇进行承灾体特征分类,通过新疆城镇的历史震害特征,结合抽样单元内的容积率和完整率的计算,对城镇建筑的抗震能力和震害风险点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了震害防御工作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