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震害调查

震害调查

震害调查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304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建筑科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5篇、会议论文58篇、专利文献3807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四川地震、震灾防御技术、地震研究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全国第一届防灾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全国结构振动与动力学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结构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会议、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会议等;震害调查的相关文献由654位作者贡献,包括赵西安、林均岐、陈国兴等。

震害调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5 占比:5.96%

会议论文>

论文:58 占比:1.41%

专利文献>

论文:3807 占比:92.63%

总计:4110篇

震害调查—发文趋势图

震害调查

-研究学者

  • 赵西安
  • 林均岐
  • 陈国兴
  • 崔光耀
  • 景立平
  • 李小军
  • 李永强
  • 王志华
  • 胡伟华
  • 谭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迅
    • 摘要: 灾害损失评估是地震灾害应对工作的重要内容,面对20世纪以来既有震害评估方法的局限’专家学者通过震害调查、实验验证和理论分析,提出了以"变形饱和"为标志的建筑结构地震致灾机理新认识,概括了"变形饱和"的宏观表现。本文将对我国地震灾害评估的历史沿革进行回顾’并对震害现场评估实用方法提出建议。
    • 马小平; 朱瑞; 寇恒; 刘岸果; 张晓; 张卫东
    • 摘要: 2021年8月26日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38.88°N,95.50°E)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5 km,震中烈度为Ⅶ度,震区总面积为1352 km^(2),距震中30 km处存在烈度异常点。本次地震震害较轻,未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较轻。本文从地震应急响应、现场震害调查、建筑物破坏情况调研、烈度评定、灾害损失评估等方面对本次地震震害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对造成震害的致灾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得出震害经验和相应的防震减灾启示,以便本地区查找防震减灾不利因素,进而采取属地化措施,尽可能减轻未来地震灾害损失。
    • 高永武; 林旭川
    • 摘要: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北纬:29.59度,东经:102.08度)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地震造成93人死亡、25人失联、423人受伤。本次地震造成的死亡人员中,因山体崩塌掩埋、落石击中或击垮房屋等致死77人,占死亡人数的82.8%;房屋倒塌致死14人,占死亡人数的15%。作者作为地震应急工作队员震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参加了现场震害调查与烈度评定工作。
    • 蔡丽雯; 黄勇; 何静; 尹明超
    • 摘要: 2022年1月8日,我国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了M_(s)6.9地震,震源深度10 km,此后又发生多次余震。门源历史上多有地震发生,震级相近且基本发震于冷龙岭断裂带。此次地震最高烈度为Ⅸ度,在Ⅵ度区至Ⅸ度区内,门源交通系统呈现出不同的震害表现,Ⅸ度区断层破碎带附近的兰新客专的桥梁和隧道震害严重,部分公路设施遭遇震害。文中首先分析了震中附近2组地震动的特点,然后分别介绍此次地震中铁路、公路系统中几座典型桥梁和隧道的震害特点,硫磺沟大桥是我国高铁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桥梁震害,大梁隧道跨断层震害也是我国高铁隧道第一次出现的严重破坏。并从统计角度分析兰新高铁、铁路桥梁与隧道、高速公路、国道与省道干线、农村公路及公路桥梁在不同烈度区的震害状况与结构形式的关系,发现近断层、跨断层交通结构震害较严重。最后讨论此次地震对我国高原地区交通结构抗震的经验与启示。
    • 皇民; 赵玉如; 蔺世豪; 王浩南
    • 摘要: 近年来地震活动频繁,强震导致部分隧道地下结构损坏,而当前国内对隧道地下结构的抗震研究不足,特别是对不同间距下的双洞隧道的抗震研究更少,因此,亟需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以高烈度区雅泸高速公路为研究背景,运用FLAC3 D数值计算方法,结合隧道震害调查统计,对不同间距下的双洞隧道地震响应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沿室间距对于双洞隧道的地震响应具有重要影响,当双洞间距较小时,隧道之间的地震动力相互作用不容忽视;随着间距增加,双洞隧道的地震响应逐渐减弱并趋近于单洞隧道的地震响应;双洞隧道地震作用的临界间距为2D;震害调查统计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相一致.研究结果可为高烈度区双洞隧道抗减震设计与施工提供指导.
    • 唐伟健; 王东升; 张鹏颺; 张蒙; 孙治国; 张晓宇
    • 摘要: 地震是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大风险,桥梁作为交通的咽喉,其在地震中的表现严重影响着灾害救援以及震后经济快速复苏。减轻甚至消除桥梁震害是工程师和学者的共同目标,也是当前桥梁抗震研究的核心出发点。梳理桥梁震害有助于加深对结构本身抗震的理解,同时可以了解桥梁抗震领域研究趋势和规范发展的脉络。作者以上世纪末为时间节点,分上、下两篇总结了有较大意义的数次历史地震桥梁震害情况,本文为上篇。至上世纪末期历次震后调查的经验表明:桥梁抗震设计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地震危险性分析和设防;工程上需努力增强现有老旧桥梁的抗震能力,重视抗震概念设计、细部设计和减隔震设计;未来的研究重要方向是理清沙土液化、地基失效和近断层效应的影响,以及减隔震设计向(半)主动控制的发展。
    • 唐伟健; 王东升; 张蒙; 张鹏颺; 孙治国; 陈磊
    • 摘要: 震害是桥梁抗震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值得认真学习及反复思考桥梁抗震发展历史与趋势。文中梳理了21世纪以来桥梁震害情况,它们大多依现代结构分析理论及抗震规范设计,以期能对桥梁震害在整体上获得更客观和深刻的认识,甚至发现新的研究问题以供讨论。以美国地震工程研究学会(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EERI)的(learning from earthquake,LFE)项目地震资料为主,展示了近20年出现的桥梁典型性震害并进行初步的评价。最后得出结论和建议:隔震桥梁宜增强其位移控制能力;建议将液化和地质次生灾害融入地震烈度区划图;发展指导新桥设计与旧桥加固相统一的基于性能设计方法;增强对近(跨)断层与桥梁基础抗震相关问题的研究。
    • 张方浩; 杜浩国; 张原硕; 张建国; 卢永坤; 曹彦波
    • 摘要: 倾斜摄影建立的高分辨率三维模型,能够呈现建筑物立体视觉效果,便于对建筑物结构、墙体、门窗等详细破坏情况进行分析,弥补了传统遥感影像只能获取建筑物顶部信息的局限。2021年5月21日漾濞M_(S)6.4地震发生后,利用多旋翼无人机、采用倾斜摄影的方式拍摄了Ⅷ度区的苍山西镇花椒园村背阴坡小组建筑物多个角度影像,建模生成高分辨率三维模型,并对破坏最严重的某户民居的破坏情况和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造成破坏加重的不利因素有:山体的放大效应、边坡的放大效应、多次地震震害叠加效应以及建筑墙体自身缺陷。
    • 殷翔; 李鑫; 马震; 姚生海; 盖海龙; 徐玮阳
    • 摘要: 2021年5月22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发生M_(S)7.4地震。以青海省地震局玛多地震烈度调查为基础,着重分析6个重点地区的房屋震害及极震区桥梁道路的破坏情况。此次地震震级高、伤亡轻,仅造成震中附近个别土木结构、砖木结构房屋出现倒塌破坏,部分砖混及框架结构出现楼梯间及填充墙开裂的现象,多数房屋基本完好;调查中还发现野马滩一号、二号大桥以及昌马河大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倒塌损毁,这也为烈度图的划分提供了数据支持;最后对此次地震产生的次生地质灾害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灾后重建和抗震设防提出意见及建议。
    • 马宇
    • 摘要: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发生6.4级地震,造成一定程度的房屋损害和人员伤亡.地震发生后,作者同其他应急评估人员赶赴灾区,对村镇建筑震害进行应急评估和调查.根据地震现场的调查,对灾区主要结构形式的村镇建筑震害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了其破坏原因,并提出解决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