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震害

震害

震害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22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地球物理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20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83篇;相关期刊359种,包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四川地震、灾害学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第三届全国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学术研讨会、第八届全国土动力学学术会议、中国通信学会通信建设工程技术委员会2010年年会等;震害的相关文献由2185位作者贡献,包括郭恩栋、孙柏涛、宋立军等。

震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20 占比:91.65%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1.55%

专利文献>

论文:83 占比:6.79%

总计:1222篇

震害—发文趋势图

震害

-研究学者

  • 郭恩栋
  • 孙柏涛
  • 宋立军
  • 张景发
  • 王东升
  • 谢礼立
  • 谭皓
  • 叶燎原
  • 常想德
  • 李志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魏晓强; 吴登科
    • 摘要: 阐述了桥梁抗震设计的现状和特点,分析桥梁抗震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探讨了桥梁抗震设计应注意的要点,得出以下结论:桥梁结构上设置隔震设施可以对地震波所带来能量起到一定程度的缓冲,对桥梁起到保护作用;选择施工场地时,尽可能选择较为坚硬的地基,能够为桥梁提供平稳的平台;充分考虑公路桥梁材料的可重复使用性以及经济实用性,保证公路桥梁在受到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破坏后,能够得以再次使用,减少经济损耗。
    • 陶正如; 黄雨微; 郑兴群; 陶志国; 李家耀
    • 摘要: 随着我国地震工程学的发展,烈度的应用范围渐渐发生了变化。通过整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地震震害数据,发现整体趋势是,低烈度区的同类结构基本完好比例增加,其他破坏等级的比例下降,高烈度区同类结构的毁坏比例增加;收集近些年发生的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和鲁甸地震的部分震害数据,发现同一烈度区,设防、未设防的和不同设防等级的结构震害差别较大。如果烈度表达的是地震后果,则据这些后果平均水平判定的烈度应有不同,反证了烈度的含义是通过震害反映的地震作用。因此,借助不同建筑类型、不同设防等级的结构判定烈度时,需要相对统一的标准。由于我国丰富的震害资料来源于未设防结构,建议通过某个烈度下的不同设防标准、各类结构、各震害等级的平均震害指数和(或)破坏比与未设防同类结构的平均震害指数和(或)破坏比的统计关系,建立未设防结构对应的平均震害指数和(或)破坏比的调整系数,可据设防结构震害判定烈度。
    • 李彦辉
    • 摘要: 为保证公路桥梁设施的完好性,充分发挥其抗灾救灾的作用,有必要对公路桥梁进行深入的抗震设计计算与研究。论文介绍了桥梁的震害特点,对桥梁的抗震设防原则和分类进行了介绍,并就具体的桥梁新结构抗震设计提出了一些设想,以供相关研究参考。
    • 陈珍; 周游; 郝冰; 李远东; 周正华; 沈欣茹; 魏鑫
    • 摘要: 依据龙头山集镇6个典型场地上的钻探资料及土体的动力非线性特性试验数据,分别建立了相应场地的地震反应分析模型。以幅值折半的龙头山镇强震动台站(053LLT)东西向主震加速度记录作为入射地震动,采用一维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等效线性化方法计算了场地地震反应,讨论了近地表覆盖土层结构对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及反应谱的影响,并对场地效应与震害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 徐祯昊
    • 摘要: 基于地震灾害的影响,对桥梁抗震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保证地震作用下桥梁可安全运行,方可切实减少人员伤亡,并为开展相关救援工作提供可靠支撑.围绕工程案例,首先对桥梁震害问题展开分析,明确了传统抗震设计方法的不足,并提出了桥梁减隔震设计研究的重要性,详细论述了连续梁桥隔震设计原理与方法,以期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 李利平; 张亚飞; 季光耀
    • 摘要: 木拱廊桥是木结构桥梁中的艺术瑰宝.介绍了我国木拱廊桥的结构特点,总结了木拱廊桥中榫卯节点、拱架、台基及铺作层的抗震性能及隔震装置在木拱廊桥中的应用研究,分析了木拱廊桥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位置.基于分析总结,提出今后木拱廊桥加固研究重点:对于榫卯节点可运用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玄武岩纤维布(BFRP)、碳纤维布、软钢以及弧形钢板等材料进行加固,可通过试验得出适用于木拱廊桥节点加固的材料;对于立柱部分,插入基础的"将军柱"采用隔震支座的方式进行减震吸能;桥面立柱部分运用类似台基吸能的方式进行隔震吸能.
    • 董沙
    • 摘要: 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和城市现代化的发展,高层建筑的多样化是必然发展趋势.复杂高层结构由于很容易出现薄弱层破坏,设计时要特别注意.通过对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的主要震害原因进行分析,系统的介绍了不同复杂高层建筑的设计注意事项.
    • 唐伟健; 王东升; 张鹏颺; 张蒙; 孙治国; 张晓宇
    • 摘要: 地震是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大风险,桥梁作为交通的咽喉,其在地震中的表现严重影响着灾害救援以及震后经济快速复苏。减轻甚至消除桥梁震害是工程师和学者的共同目标,也是当前桥梁抗震研究的核心出发点。梳理桥梁震害有助于加深对结构本身抗震的理解,同时可以了解桥梁抗震领域研究趋势和规范发展的脉络。作者以上世纪末为时间节点,分上、下两篇总结了有较大意义的数次历史地震桥梁震害情况,本文为上篇。至上世纪末期历次震后调查的经验表明:桥梁抗震设计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地震危险性分析和设防;工程上需努力增强现有老旧桥梁的抗震能力,重视抗震概念设计、细部设计和减隔震设计;未来的研究重要方向是理清沙土液化、地基失效和近断层效应的影响,以及减隔震设计向(半)主动控制的发展。
    • 柏文; 杨永强; 戴君武; 陈相兆
    • 摘要: 2019年6月17日22时55分在四川宜宾市长宁县发生了M_(s)6.0级地震,之后截至7月4日,又在长宁县和珙县范围内发生了4次M_(s)5.0级以上地震。珙县中学距离本次地震震中约20 km,学校内设有强震台站,记录到了本次地震的地震动数据,地震动峰值地面加速度达0.60 g。本次地震造成了珙县中学教学楼的较严重破坏。文中详细介绍了珙县中学教学楼的震害情况,对珙县中学教学楼进行了多个测点的脉动测试,结合珙县中学强震台的加速度记录特征和结构的自振特性,初步分析了教学楼不同类型构件的破坏原因。该栋结构的地震响应可作为一足尺振动台试验案例,对同类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唐伟健; 王东升; 张蒙; 张鹏颺; 孙治国; 陈磊
    • 摘要: 震害是桥梁抗震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值得认真学习及反复思考桥梁抗震发展历史与趋势。文中梳理了21世纪以来桥梁震害情况,它们大多依现代结构分析理论及抗震规范设计,以期能对桥梁震害在整体上获得更客观和深刻的认识,甚至发现新的研究问题以供讨论。以美国地震工程研究学会(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EERI)的(learning from earthquake,LFE)项目地震资料为主,展示了近20年出现的桥梁典型性震害并进行初步的评价。最后得出结论和建议:隔震桥梁宜增强其位移控制能力;建议将液化和地质次生灾害融入地震烈度区划图;发展指导新桥设计与旧桥加固相统一的基于性能设计方法;增强对近(跨)断层与桥梁基础抗震相关问题的研究。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