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联合反演

联合反演

联合反演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684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测绘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9篇、会议论文55篇、专利文献60145篇;相关期刊140种,包括地震、地震学报、中国地震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2015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中国地震学会历史地震、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2013学术研讨会等;联合反演的相关文献由1758位作者贡献,包括于鹏、陈晓、王家林等。

联合反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9 占比:0.71%

会议论文>

论文:55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60145 占比:99.20%

总计:60629篇

联合反演—发文趋势图

联合反演

-研究学者

  • 于鹏
  • 陈晓
  • 王家林
  • 李桐林
  • 吴健生
  • 张镕哲
  • 王赟
  • 孙思源
  • 高秀鹤
  • 张海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方洪健; 刘影; 姚华建; 张海江
    • 摘要: 如何利用观测到的地震图上尽可能多的信息来约束地下结构以及地震震源本身一直是地震学研究的前沿课题.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高,使用基于全波形反演的方法已被用于不同尺度结构成像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如何减小全波形反演对计算资源的巨大需求以及其反演的高度非线性仍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此外,对于区域以及全球尺度成像,全波形反演的波形的拟合仅限于相对较低的频率.目前,基于波形层析成像在区域尺度最高能拟合的频率大约为0.5 Hz,在全球尺度能拟合的频率更低,所以获得的波速模型的分辨率还有一定的改进空间.地震学体波和面波联合反演是另一种可以综合利用更多信息的成像方法.该种方法主要利用高频体波的走时信息以及面波的频散信息来约束地下结构.由于只需要求解高频近似下的波动方程,其效率较全波形反演有较大提高.相比于体波和面波数据单独反演,联合反演能利用体波和面波对地下结构约束的互补性来获得能同时拟合不同数据的波速结构模型.此外,体波和面波数据联合反演能获得更为准确的泊松比模型,因此可以更好地约束岩性、孔隙度、熔融程度等.鉴于目前海量的基于机器学习获得的不同震相的走时数据以及越来越多的密集流动地震观测,联合反演方法将在区域尺度地壳及上地幔结构的成像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而为区域构造演化、地震灾害评估以及依赖波速结构模型的其他研究奠定基础.本文将回顾区域尺度常用的地震成像方法,介绍联合反演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川滇地区的应用,最后探讨一些未来的发展方向.
    • 唐晗晗; 郭良辉
    • 摘要: 接收函数与重力联合估计技术是一种估计地壳厚度和波速比参数的方法,自2011年由Lowry和Pérez-Gussinyé提出以来,经过国内外学者的发展和改进,该方法已日渐成熟,应用领域渐广.与单一接收函数H-κ叠加法相比,该方法由于引入了重力约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估计的不确定性,获取台站下方更为准确的地壳厚度与波速比参数,为研究地壳结构与物质组成提供更为可靠的深部依据.本文首先简述了单一接收函数H-κ叠加法和重力似然函数估计的方法原理,并详细介绍了接收函数与重力联合估计技术的算法与流程;其次,剖析了该方法目前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重点阐述了其相应的技术发展和各项优化;然后,归纳总结了该方法在国内外地区的应用进展;最后,展望了该方法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 李蕙琳; 黄兴富; 高锐; 叶卓
    • 摘要: 作为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祁连山,其东段与西段的地貌以及新生代地表变形样式差异显著.在新生代青藏高原向北东扩展这一共同构造背景之下,引起祁连山东段和西段这些差异的深部原因尚不清晰.本文基于一条宽频密集台站观测剖面,利用P波速度结构约束下接收函数和面波频散的联合反演方法给出祁连山东段的壳内及岩石圈地幔结构.结合前人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研究成果,对比祁连山东段和西段的岩石圈结构,探讨东、西段壳内变形方式的差异,从而揭示引起祁连山东西段这些差异背后的可能原因.东西段岩石圈结构的差异主要有:1)壳内低速层差异.在20~40 km的深度处,祁连西段(测线BB′)中地壳存在壳内低速物质(3.2~3.4 km·s^(-1)),而祁连东段(测线AA′)的中地壳并不存在低速层;2)岩石圈地幔差异.祁连西段的岩石圈地幔低速异常表现为分块的特征,而祁连东段的岩石圈地幔表现为比较统一的高速体.通过对比研究发现祁连西段壳内强度相对软弱,地壳的缩短变形程度更大,表现为高海拔的山脉以及更厚的地壳,而祁连东段壳内变形及缩短程度相对较弱,表现为地势相对较平坦的临夏盆地和陇中盆地以及较薄的地壳厚度.东、西段壳内强度以及变形方式的差异可能与深部岩石圈地幔的结构相关.
    • 易柯; 张志勇; 李曼; 原源; 郭一豪; 周峰
    • 摘要: 射频大地电磁(RMT)是新兴的浅地表勘探法,其工作频段(10 kHz~1 MHz)处于音频大地电磁(AMT)与探地雷达(GPR)之间,随频率的增加,位移电流对RMT观测的影响逐渐增大,单一电阻率参数反演会影响数据解释的准确性.本文在同时考虑传导电流与位移电流影响的条件下,开展二维RMT数据电阻率和介电常数联合反演研究.为提高电阻率与介电常数之间的联合约束效果,在经典最小结构模型正则化约束的基础上,引入模糊C均值(FCM)聚类算法进行联合约束.模型试算表明,基于FCM聚类的二维RMT电阻率与介电常数联合反演可以在丰富解释参数的同时提高反演效果.
    • 赵培强; 陈阵; 李卫兵; 毛志强; 柯式镇; 王海朋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致密砂岩储层具有地层水矿化度变化大、孔隙结构复杂、泥质含量较高等特点,含油饱和度评价困难。然而,致密储层钻井液侵入较浅,且多频介电测井蕴含地层水矿化度等信息,为饱和度评价提供了有利条件。基于阵列感应电阻率曲线以及介电测井4种频率的介电常数曲线和电导率曲线,提出一种联合电阻率测井和介电测井信息反演储层含油饱和度的方法。根据储层性质选择模型构建目标函数,电阻率测井响应采用西门杜方程,介电测井1 GHz频率下测量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使用复折射率模型,20~500 MHz频率测量的介电常数和电导率采用泥质砂岩响应模型。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寻优反演,并构建实例检验算法。将该方法应用于目标储层,获得饱和度、水相曲折度指数、冲洗带矿化度及泥质频散项体积含量。结果显示理论测井响应曲线和实际测井曲线的相对误差小于10%,计算的含油饱和度与岩心分析、试油数据吻合较好,表明该方法反演的参数结果有效、可靠,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张济东; 郑浩; 王鸣谦; 李阳
    • 摘要: 单一类型地球物理数据的反演会存在多解性,联合反演方法能够有效克服多解性,其在过程的稳定性、模型的成像质量以及后续资料解释等方面都发挥出独特的优势。交叉梯度联合反演方法以其不依赖岩石物性关系的优点,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以重震联合反演为例,详细研究了基于交叉梯度函数的联合反演方法以及反演中存在的相关问题。针对联合反演中不同数据灵敏度矩阵数值和反演系统差异较大的问题,利用更加灵活的反演策略,即分别交替进行数据拟合和交叉梯度结构约束。同时,还提出了正演网格和反演网格相分离的网格划分策略,平衡了计算效率和精度。采用合适的联合反演策略实现了重力数据和地震波初至数据之间的联合反演。通过模型试验表明,算法能够有效减小反演的多解性,提高反演的分辨率。
    • 徐紫阳; 朱自强
    • 摘要: 地球物理反演问题通常是不适定的,反演结果往往具有多解性和不稳定性。为了改善单一地球物理反演中面临的这些问题,本文在单一重力/磁法反演的基础上,基于结构耦合的思想,引入交叉梯度算子,实现了密度和磁化率两种物性参数的相互耦合。通过设计不同理论模型组合,应用预条件共轭梯度算法对理论模型的重力和磁法数据开展交叉梯度联合反演计算,反演结果表明,对于单一棱柱体模型和组合棱柱体模型而言,重磁联合反演算法相比于单一反演结果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对于异常体的空间分布的刻画具有提升效果。
    • 华思博; 张勇
    • 摘要: 地震动旋转分量可以提供传统平动分量所欠缺的空间梯度信息,理论上可以提升对震源参数的约束.本文对旋转分量用于矩张量反演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数值试验.首先分析了均匀无限空间中位错点源产生的旋转波场与平动波场在辐射花样上的互补性,由此推测旋转分量用于矩张量反演能提供额外的约束.随后基于层状介质模型合成的平动和旋转记录,开展了地震矩张量反演测试研究.我们通过对比反演得到的矩张量、矩张量差异角ΔΦ和地震矩,定量评估在矩张量反演中引入旋转分量的作用,发现在合适的条件下,在原平动记录基础上加入旋转记录来联合反演会显著提升反演结果的可靠性,可减小矩张量差异角ΔΦ30%以上,极端条件下70%以上;如保持总记录数量不变(即在部分台站添加旋转分量替换其他台站的平动分量),某些矩张量元素反演效果会变好,但某些元素可能会变差.整体而言,在多数台站分布的情况下加入旋转都能起到强于增加同等数目平动台站的作用.同时,我们还发现在低频情况下,旋转分量对于深度非常敏感,引入旋转分量对于约束矩心深度有非常显著的效果.此外,还尝试了不同的试验条件,发现在低频、震中距较小、信噪比较低、速度结构模型较为准确的情况下,加入旋转分量对结果的提升更明显.整体而言,尽管旋转分量的使用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将旋转用于矩张量反演是可行的,它能为矩张量反演提供与平动分量互补的信息,在稀疏台站和密集平动的台站的情况下加入旋转观测将显著增强对地震的监测能力.
    • 范盼; 沈旭章; 黄强强
    • 摘要: 华南陆块属于比较稳定的陆块,地震活动不论是强度还是频度都比西部和华北地区弱很多,2019年在广西北流与广东化州交界处发生的M_(S)5.2中强地震为探讨华南板内中强地震成因提供了理想场所。本文计算了北流地震震源区布设的7个宽频带流动地震台站、120个短周期流动台站和4个固定台站的远震P波接收函数,结合前人在该区域的面波频散曲线,采用线性阻尼最小二乘反演算法联合反演了研究区地壳三维S波速度结构。得到如下结果:①研究区S波速度具有明显横向不均匀性,上下地壳速度在断裂附近存在明显差异性,新丰断裂南侧及东侧上地壳整体S波速度较高;②石窝断裂附近存在一条NW向连续性较好的低速带,震中区位置10 km深处存在明显局部高速异常,并随着深度减小异常逐渐增加,在浅处其与焦林断裂和新丰断裂附近的高速异常汇聚成一条NNE向连续异常带;③结合研究区地质调查结果和余震分布,震中区的局部高速异常可能是NW向石窝断裂南西盘发生右行走滑,并受到新丰断裂高速体的限制和互相作用发生了应力积累,从而引发此次中强地震;④地壳厚度泊松比反演结果显示研究区存在NE向明显地壳增厚(26~30 km),结合华南地区应力场分析,地壳增厚可能与中下地壳局部的NE向挤压作用相关。
    • 刘志敏
    • 摘要: FCZ地区阜三段(E_(1)f_(3))为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沉积体系,主要发育滩坝型砂体,单层薄且横向变化快,导致滩坝砂体预测难度大,制约了滩坝型隐蔽油气藏勘探进度。通过细分砂层组开展沉积特征研究;利用近似古地貌恢复技术,明确特殊地质体有利发育区;综合运用频谱延拓与导向滤波处理技术,提升地震资料分辨率。基于地震属性深度学习与质控,优化砂体定性描述技术,融合敏感属性表征两套反射砂层组的平面展布特征。综合运用波形结构差异性与曲线重构声波阻抗开展联合反演,预测两套反射砂层组厚度。综合构造背景、油源输导、侧向封挡等条件,优选圈闭并提交有利目标,指导实际生产工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