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地震预警

地震预警

地震预警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3年内共计685篇,主要集中在地球物理学、铁路运输、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03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67581篇;相关期刊181种,包括地震学报、中国地震、震灾防御技术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五次学术大会、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九届年会等;地震预警的相关文献由1254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山有、王暾、宋晋东等。

地震预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03 占比:0.59%

会议论文>

论文:18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67581 占比:99.38%

总计:68002篇

地震预警—发文趋势图

地震预警

-研究学者

  • 李山有
  • 王暾
  • 宋晋东
  • 金星
  • 李言召
  • 不公告发明人
  • 刘希强
  • 周施文
  • 韦永祥
  • 刘晗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丽
    • 摘要: 地震预警技术利用最初几秒的地震波信号预测地震动强度为潜在的受影响地区发布警报信息,以达到减灾的目的.传统的地震预警技术依托于实体的地震观测仪器网络,仪器的布设运维、信号传输、数据处理、信息发布和针对预警信息的响应技术在一定时间内制约了地震预警的发展.1868年J.D.Cooper提出了为旧金山建设地震预警系统的设想(Nakamura et al.,1988;Kanamori,et al.,1997).
    • 李登辉
    • 摘要: 小创客们,你们知道关于地震方面的知识吗?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上,每年发生500多万次地震,每天要发生上万次地震。不过,它们之中绝大多数震级太小或离我们太远,我们无法感觉到。通过新闻和历史资料我们能了解到,猛烈的地震会给人类带来难以磨灭的伤痛。现在,各国都在发展地震预警技术,我国目前的技术已经可以做到提前几秒到几十秒进行预警。今天我们要说的不是地震预警,而是地震检测,就是当地震到达后,在人们还没有来得及反应的时候进行提醒这种智能产品能在地震时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并给出逃生指示.
    • 牟亚南; 王祥
    • 摘要: 地震预警或突发事件发生时,多种传输通道的协同能够快速唤醒终端设备响应与发布信息,告知百姓采取应急措施进行紧急避险,意义重大。基于广播电视现有的基础设施,通过对应急广播多种传输通道与发布机制进行研究,分析多种传输技术和发布策略,实现了地震预警、应急信息、日常信息等在广播和电视端的发布,整体上提升了应急广播发布的全面性、可控性和高效性。
    • 周跃勇; 李水龙; 周施文; 于伟恒
    • 摘要: 地震预警发布是发挥地震预警作用的重要一环,积极有效的技术监管有助于保证地震预警发布的稳定可靠和高效运转,采取严谨全面的安全保障措施和技术,有助于提高地震预警发布的风险防控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对普惠高效的公共地震安全服务需求。
    • 吴艳梅; 马颖; 赵至柔; 贾召亮; 壮延; 李敏
    • 摘要: 应急广播在应急信息发布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截至2020年9月云南省已建设完成20个县级应急广播平台。为进一步拓展云南地震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本文通过明确播发架构,设计播发原则、播发内容和播发流程,实现了云南地震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与县级应急广播平台的对接,并选取2个县级应急广播平台进行了地震预警信息播发的实地测试验证。测试结果表明,县级应急广播平台播发地震预警信息的平均响应时长约为2s,能满足地震预警信息的时效性要求。基于此次研究本文从建立健全对接机制、完善接收终端播发内容、提升地震预警信息播发时效和优化传输覆盖手段4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拟为最终实现云南地震预警信息在应急广播体系中的快速播发提供支撑。
    • 周施文; 周跃勇; 王士成
    • 摘要: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地震预警的时效性、准确性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家高度重视地震预警工作,全面启动了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设,对地震预警处理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该系统模块多、功能复杂、影响面大,为了保障系统稳定、安全地运行,需要加强对系统的全面监控,对发现的故障、问题等及时告警并处理。本文提出基于数字化运维监控的策略,阐述了对加强地震预警处理系统运维监控的研究与思考。
    • 张晁军; 陈会忠; 沈萍; 黎明; 赵国峰
    • 摘要: 随着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的开展,“地震预警”越来越进入公众的视线,国内外关于“什么是地震预警”的问题越来越多,对地震预警技术的解释也多种多样。本文论述了我国地震预警的进展,地震预警的实质和局限性。地震预警实质是地震观测进入密集观测新阶段,地震速报从分钟级发展到秒级超快地震速报,也就是地震警报。由于在地震预警实际应用中受预警盲区和地震强度估算不准确的局限,地震科学家对地震预警技术应用效能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和变化,逐步认识了发挥地震预警的警报作用的重要性。同时,地震预警是复杂的社会工程,引导公众认识地震预警的局限性,才能有效发挥减灾效能。
    • 王强; 袁成; 习博; 杜广宇; 刘洋
    • 摘要: 地震是对高速列车安全运营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地震预警技术是当前减轻或避免地震对高速铁路危害的重要措施,日本、法国及中国相继建立了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现阶段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测震井问题仍然突出。然而以往的研究很少有对测震井自身参数对监测精度的影响进行研究。随着运行速度的增加,将会对测震井的关键设计参数提出更加严格的标准,因此需要测震井关键设计参数开展系统研究。本文通过建立数值仿真分析模型,输入不同类型,不同强度的地震波研究测震井的动力特征以及对监测精度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地震波在传递至测震井时具有放大效应,综合不同工况的计算结果,提出了建议测震井尺寸。
    • 魏娅玲; 周文英; 蔡一川; 吴朋; 罗松; 彭涛
    • 摘要: 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3日四川及邻区共发生29个M≥4.0地震事件,四川地震预警系统对这些事件均有触发和超快定位结果,事件触发率达100%,且未发生M≥4.0地震误触发事件。在此基础上,四川地震预警系统JEEW超快速报定位模块对这29个地震事件共处理出574个连续超快定位结果,每个地震事件平均约有20个连续超快定位结果。通过对连续超快定位结果和预警终端接收结果与中国地震台网正式目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几点结论:(1)JEEW超快速报定位模块自动地震定位的发震时刻结果较好,可以直接向地震预警终端推送;(2)82.8%的M≥4.0地震震中位置结果较好,其他0.9%的M≥4.0地震震中位置结果偏差较大;(3)超快速报定位模块自动定位的M≥4.0地震震级普遍偏小,在震级计算公式中应考虑设置合理的校正系数;(4)29个M≥4.0地震的预警时间集中在5~15 s,随着后续项目台站密度的增加,地震预警速度还会加快;(5)速报烈度图与现场调查烈度图差别较大,建议结合经验模型与实测值综合绘制仪器烈度图。
    • 王祥; 张长娟; 牟亚南
    • 摘要: 地震预警利用电波远远比地震波“跑得快”的原理,提前告知百姓采取应急措施进行紧急避险,做好灾前准备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建立地震预警信息应急广播发布机制,可以满足地震预警信息应急广播不同发布方式的时效需求,提高地震预警信息应急广播系统发布效率。本文以四川省地震局与四川省广播电视局关于地震预警与应急广播联合试验为基础,对地震预警信息应急广播多种发布方式的实现进行了分析与验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