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小肠黏膜

小肠黏膜

小肠黏膜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22年内共计238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7篇、会议论文30篇、专利文献1993篇;相关期刊130种,包括中国实验诊断学、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2015中国畜牧生物科技大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病理学分会第二十次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解剖及组织胚胎学分会第十八次学术研讨会等;小肠黏膜的相关文献由84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子旭、陈耀星、李梅等。

小肠黏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7 占比:8.05%

会议论文>

论文:30 占比:1.36%

专利文献>

论文:1993 占比:90.59%

总计:2200篇

小肠黏膜—发文趋势图

小肠黏膜

-研究学者

  • 王子旭
  • 陈耀星
  • 李梅
  • 罗钫妙
  • 谷俏俏
  • 赵基源
  • 陈松娣
  • 陈梦洁
  • 张玉仙
  • 王文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毛甜甜; 白衡; 贾宁
    •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芒柄花素(FMN)对免疫抑制小鼠小肠黏膜免疫功能的影响。将5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免疫抑制模型组以及FMN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试验共28 d,前7 d,空白对照组小鼠每天灌胃0.6 mL生理盐水,其他组小鼠灌胃40 mg/(kg·d)环磷酰胺(CTX)0.6 mL;后21 d,空白对照组与免疫抑制模型组小鼠每天灌胃0.6 mL生理盐水,FMN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灌胃50、150、250 mg/(kg·d)FMN 0.6 mL,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小鼠并测定小鼠脾脏和胸腺指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小肠黏膜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及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含量;常规石蜡包埋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与过碘酸雪夫(PAS)染色法测定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腺比、上皮内淋巴细胞(IELs)数量以及杯状细胞数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小肠黏膜超微结构特性。结果表明:CTX成功复制了小鼠免疫抑制模型,且免疫抑制小鼠小肠黏膜免疫屏障明显受损。FMN各剂量组均可以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肠黏膜免疫功能,其中以FMN中剂量组作用最明显,与免疫抑制模型组相比,胸腺指数、小肠黏膜IL-2、IL-6含量差异显著(P<0.05),脾脏指数和肠黏膜sIgA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FMN能不同程度地修复免疫抑制小鼠小肠绒毛结构,使小肠绒毛高度和绒腺比增加。电镜观察显示,FMN能不同程度地修复免疫抑制小鼠小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损伤,维持上皮细胞完整性和连续性。综上所述,FMN可显著改善和促进免疫抑制小鼠小肠黏膜免疫功能的恢复和增强,同时,还可减少小肠黏膜损伤,恢复和促进小肠黏膜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 史永彬; 姚建春; 李在尧; 杨建平
    • 摘要: 研究饲粮中添加肉桂粉对海兰褐蛋鸡产蛋后期生产性能、蛋品质和小肠黏膜结构的影响。选取400日龄海兰褐商品蛋鸡4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蛋鸡,分别饲喂添加0、2、4、6 g/kg肉桂粉的饲粮,预饲期7天,试验期42天。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的蛋重显著增加(P0.05)。试验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肉桂粉有利于产蛋后期海兰褐蛋鸡小肠发育,有利于提高蛋重和改善蛋品质。
    • 黄锋; 郭振环; 吕玉金; 王兴涛; 张国祖; 丁昊; 马霞
    • 摘要: 鸡坏死性肠炎又被称为鸡肠毒血症或者烂肠病,是由产气荚膜梭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其特征为突然发病。产气荚膜梭菌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在鸡群发生应激、饲养管理水平较差、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营养缺乏或抵抗力降低时即可诱发该病,主要表现为患病鸡排出混有血液、黑色或黑褐色煤焦油样稀粪,剖检小肠黏膜出血、溃疡和坏死,给家禽养殖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 张彩云; 刘德稳; 赵彩艳; 林树伯; 高天增; 李继良; 王凤来
    • 摘要: 试验旨在探索对仔猪床进行加温处理以及采用定时饲喂的方式的对早期断奶仔猪不同肠段黏膜形态和肠道发育的影响,从而为确定断奶仔猪适宜的饲养温度和科学的饲喂方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2×2因子设计.选用2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240头,随机分到4个处理组:1):28~30°C的仔猪床加温处理组;2)23~25°C的低温对照组(炉火暖气管道舍内加热);加温处理组和低温对照组中又根据不同的饲喂模式分为每天6次定时饲喂组和自由采食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经过14 d的试验之后,在每圈仔猪中随机抽取1头,屠宰后取样检测小肠黏膜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肠壁厚度.结果表明:加温饲养组(28~30°C)的仔猪空肠中段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低温对照组(23~25°C)(P<0.05).加温饲养组十二指肠的隐窝深度和空肠中段的肠壁厚度显著低于低温对照组(P<0.05).定时饲喂饲养的仔猪空肠后段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自由采食饲养的仔猪(P<0.05).定时饲喂组仔猪空肠中段的肠壁厚度和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自由采食组(P<0.05).2因子的互作效应表明:加温定时饲喂组饲养的仔猪空肠后段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低温自由采食组饲养的仔猪空肠后段的绒毛高度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1).加温定时饲喂组的仔猪空肠中段的肠壁厚度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1).由结果可知,28~30°C的加温饲养组以及定时饲喂的饲喂模式有利于仔猪的肠道黏膜形态的改善,有益于肠道的发育和健康.
    • 杨永启; 郭彦东; 李鸿彬
    • 摘要: 目的 观察CHB患者小肠黏膜病变表现和发生频率,以探讨小肠黏膜病变与患者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 2015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CHB患者158例,行胶囊内镜检查,应用Lewis评分系统评价小肠粘膜病变,记录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计数比值(APRI)、Forns指数、S指数、基于4因子指数(FIB-4)和BARD评分.结果 在158例CHB患者中,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小肠黏膜正常者94例(59.5%),小肠黏膜异常者64例(40.5%);典型的黏膜异常表现为绒毛水肿、脆性增加、坏死性糜烂、粘膜溃疡、粘膜水肿伴糜烂和炎性狭窄等;黏膜异常组胆汁反流者40例(62.5%),显著高于黏膜正常组的33例(35.1%,P0.05);黏膜异常组APRI、Forns指数、S指数、FIB-4和BARD评分分别为(0.35±0.42)、(7.52±1.51)、(0.08±0.13)、(1.80±1.31)和(2.11±0.71),与黏膜正常组[分别为(0.22±0.14)、(6.40±1.42)、(0.05±0.06)、(1.20±0.61)和(1.83±0.72)]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B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小肠黏膜异常,其病变程度与肝功能损伤程度可能存在某种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 朱宝昌; 孙娜; 李红卫
    • 摘要: 目的 观察广谱Caspase抑制剂z-VAD-fmk对大鼠烧伤后小肠组织损伤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9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致伤组、治疗组,每组各32只.致伤组和治疗组制作严重烧伤大鼠模型;治疗组造模后即刻经尾静脉注射3 mg/kg的z-VAD-fmk,12 h后再次注射1.5 mg/kg;致伤组用等量生理盐水干预.分别于造模后2、8、24、48 h处死大鼠并留取小肠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小肠组织病理改变并评分,采用TUNEL法测算小肠黏膜细胞凋亡指数(AI),荧光比色法检测小肠黏膜细胞Caspase-3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组织中的热休克蛋白70(HSP70)、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基因相关X基因(Bax)蛋白.结果 致伤组、治疗组造模后2、8、24、48 h小肠组织病理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各时点评分均低于致伤组(P均<0.05).致伤组、治疗组造模后2、8、24、48 h小肠黏膜细胞AI及Caspase-3活性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各时点均低于致伤组(P均<0.05).致伤组、治疗组造模后2、8、24、48 h小肠组织中HSP70、Bcl-2、Bax表达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各时点HSP70、Bcl-2表达高于对照组,Bax表达低于致伤组(P均<0.05).结论 早期应用z-VAD-fmk可以有效减轻大鼠烧伤后小肠组织损伤、减少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HSP70、Caspase-3、Bcl-2和Bax的表达调节作用有关.
    • 魏小兵; 张秀林; 王秋霞; 刘明成; 朱红晓; 胡会龙; 刘兴友
    • 摘要: 本试验旨在研究无抗发酵饲粮对猪小肠黏膜形态和杯状细胞的影响.试验选取遗传背景相似的初生健康乳猪120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对照组饲喂含抗生素的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以10%发酵饲粮代替部分无抗生素基础饲粮的试验饲粮,营养和能量水平调到与对照组相当.结果表明:1)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小肠黏膜形态上有一定的差异.2)在44日龄时,试验组空肠绒毛高度比对照组提高7.19%(P0.05).4)在44日龄时,试验组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V/C)比对照组提高17.18%(P<0.01).5)在44日龄时,对照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上皮间杯状细胞数量极显著高于试验组(P<0.01).在75日龄时,对照组十二指肠黏膜上皮间杯状细胞数量极显著高于试验组(P<0.01).综上所述,无抗发酵饲粮能改善小肠黏膜形态,增大吸收面积,从而促进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 高远; 石红杰; 常耀光; 王静凤; 唐庆娟
    • 摘要: 目的 探讨海地瓜岩藻聚糖硫酸酯,包括原糖及其不同分子量酶解产物(50、100、500 kD)对环磷酰胺造成的小鼠小肠粘膜损伤的改善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探究.方法 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环磷酰胺模型组,环磷酰胺损伤小鼠分别干预原糖及50、100、500 kD酶解产物组,每组10只.实验周期为14d,干预组分别ig给予50 mg/(kg·bw)海地瓜岩藻聚糖硫酸酯,第12和13d给除空白对照组以外小鼠连续ip给予50 mg/(kg·bw)环磷酰胺.测定小鼠体重变化,器官指数变化;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检测小肠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溶菌酶、黏蛋白(mucin2,Muc2)、干细胞标志物(leucine-rich repeat-containing 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5,Lgr5)mRNA表达水平,并通过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和髓样分化因子(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88,MyD88)基因表达的变化探究其作用机制.结果 100 kD和50 kD组极显著(P<0.01)改善环磷酰胺造成的小鼠体重下降;50 kD组显著(P<0.05)提高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比值,改善小鼠小肠形态破坏;100 kD组和50 kD组小肠溶菌酶、Muc2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Cy组,不同分子量的酶解产物均能显著提高Lgr5以及小肠TLRs (TLR-4,TLR-5,TLR-9)和MyD88的基因表达量,且50 kD组的改善作用最好.结论 酶解片段对化疗型小鼠小肠粘膜损伤的保护效果优于原糖,且50 kD效果最好,作用机制可能与对TLRs/MyD88信号通路的调节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