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通
孝通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0年内共计16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文学、世界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3篇、专利文献61756篇;相关期刊113种,包括瞭望、公关世界、现代金融等;
孝通的相关文献由146位作者贡献,包括费孝通、哈米、欧阳国胜等。
孝通—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1756篇
占比:99.74%
总计:61919篇
孝通
-研究学者
- 费孝通
- 哈米
- 欧阳国胜
- 程建平
- 谢泳
- 丁元竹
- 万明旭
- 乐黛云
- 于丽娜
- 于法鸣
- 亦简
- 人行长乐县支行调查组
- 任明耀
- 佚名
- 全慰天
- 公隋
- 兰若水
- 冯之浚
- 凌锦良
- 刘正强
- 包路芳
- 卢语荒
- 危孟怡
- 吕文棣
- 吴学昭
- 吴洪琳
- 吴越
- 吴镕
- 周俊根
- 周立三
- 哑河
- 国范
- 子夜
- 孙云晓
- 孙静
- 寿进文
- 岳永逸
- 嵇克俭
- 巫昂
- 帅震
- 干琛艳
- 庚辰
- 庞明芳
- 张一凡
- 张定一
- 张建美
- 张志捷
- 张志雄
- 张昌华
- 张瑞敏
-
-
费皖(文/图)
-
-
摘要:
时光过得真快,“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样的词语表述真的很准确。一转眼,2020年11月2日到了,这一天对我来说印象很深,因为这是费孝通先生诞辰110周年的日子。费孝通是我五叔。我父亲费振东是大哥,老二是姑姑费达生,三叔费青,四叔费霍,五叔后面还有三位叔叔和三位姑姑,但是由于上苍的安排,在这么多位叔叔、姑姑中,我与孝通叔叔接近的时间最长,享受到的教诲最丰厚。
-
-
欧阳国胜
-
-
摘要:
转眼间,我们的厦门"素书社"已走过了5个春秋。期间走走停停,随缘随性,自然自适。不仅是这个社成立本身的随性,就连"素书社"这一名称的由来都是不急不慢。起初是我课余常去朱永通(《教师月刊》首席记者、畅销书《教育的细节》作者)家泡茶,我垂涎这位"老"茶客家中的好茶,更深知他家有散处满地的好书。很少人能理解,两个大男人一落座,就聊书、聊教育,或同感,或争执,很多的想法、见解应运而生,
-
-
欧阳国胜
-
-
摘要:
前不久读张冠生《探寻一个好社会:费孝通说乡土中国》一书,其中最感动我的是作者张冠生作为费孝通的助手,1993年夏陪同费孝通在北戴河暑休期间写《重释“美好社会”》一文时那种师生间相互聊书、共同探讨的画面。因而忆起多年前读过的赵越胜写恩师周辅成的作品《燃灯者》,眼前似乎再现了一代大师的风骨与情怀,再现了两代学人精神相续的心灵史诗。
-
-
王维平
-
-
摘要:
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是中国社会调查研究的里程碑式的著作。那是1988年的冬天,我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进修研究生课程。那年,费老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而且在前一年刚刚当选为民盟中央主席。我当时已入盟三年,对自己所属党派的最高领导人自然很关注。另外,我读本科时的班主任是中国社会学奠基人之一的吴文藻和著名作家冰心的女儿吴青。
-
-
费皖
-
-
摘要:
费孝通是我的叔叔,在他们兄弟姐妹中,我父亲是老大,他排行第五,所以我也叫他五叔。小时候,我只晓得孝通叔叔是个挺有名气的研究社会学的教授,写过很多文章,但是那些文章我都没看到过。历尽崎岖的人生随着年龄增长,我知道,1949年以前,五叔专门研究农村经济,在家乡开弦弓村搞过调查,提出发展乡村工业的主张,他写的《江村经济》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政治上,他反对祸国殃民、独裁专制的国民党政府。
-
-
彭清一;
沈黎明
-
-
摘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为了宣传民族政策,传达对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关怀,派出中央访问团奔赴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开展工作。我参加了首批派出的西南访问团,有幸结识了我国著名学者、民族学家,时任访问团副团长的费孝通同志。如今虽然60多年过去了,费孝通同志也已仙逝,但每当回忆起那段历史,费孝通同志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尤其是他为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确定作出的卓越贡献,便会浮现在我脑海中。
-
-
-
哈米
-
-
摘要:
非常感谢梦麟先生阅读拙作《生活是没有观众的》(《杂文月刊》2016年5月上)并坦诚提出了批评意见。发了稿子有人看并有所反应是大好事:可借此交流,明确是非,探求真理。对照梦麟先生的意见,我重新检查了我这则小文和李银河先生的原文,发现拙稿的核心内容(正如题目所示)是说:作为社会人,是无法从社会生活中孤立出来的。此刻接着再强调一下:除非去做隐士或者出家当和尚做尼姑。即使如此仍然无法彻底斩断与社会
-
-
董水荣12
-
-
摘要:
创作感言:行书与日常书写更为贴近,更有一种亲近感。我常常在阅读、写作之后,将一些深有感触的文字用毛笔抄写下来,努力让书写成为心性的一种观照。抄书也能体现是自己的一种风度,以日常书写展开的笔墨,更为准确地流露了个人的真实。
-
-
包路芳
-
-
摘要:
大瑶山,又称金秀瑶山,史称大藤瑶山,被誉为"岭南桂冠"。金秀大瑶山是我国第一个成立的瑶族自治县,县内有盘瑶、茶山瑶、花篮瑶、山子瑶和坳瑶五个瑶族支系,孕育出了独特的瑶族文化,被誉为"世界瑶都"。1935年费孝通、王同惠的大瑶山调查,以"一死一伤"的悲剧而震惊学界。费孝通先生一生五上瑶山,将金秀作为长期研究标本,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学术思想,他也成为金秀人民最爱戴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