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斜拉桥
大跨度斜拉桥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324篇,主要集中在公路运输、建筑科学、铁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1篇、会议论文47篇、专利文献90424篇;相关期刊132种,包括山西建筑、特种结构、振动与冲击等;
相关会议38种,包括第十七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全国风工程研究生论坛、第十六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全国风工程研究生论坛、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13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等;大跨度斜拉桥的相关文献由735位作者贡献,包括史志利、吴定俊、李奇等。
大跨度斜拉桥—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0424篇
占比:99.69%
总计:90702篇
大跨度斜拉桥
-研究学者
- 史志利
- 吴定俊
- 李奇
- 李忠献
- 李永乐
- 何友娣
- 朱乐东
- 朱宏平
- 李志国
- 沈文爱
- 王翔
- 袁明
- 陈克坚
- 陈铁冰
- 黄鸣柳
- 刘雯
- 孙利民
- 张应红
- 张建武
- 张爱花
- 张锴
- 徐光政
- 徐利平
- 戴胜勇
- 曾加东
- 曾永平
- 朱志辉
- 李明水
- 李有香
- 王波
- 王浩
- 罗鸿
- 艾宗良
- 谢旭
- 郑史雄
- 陈天地
- 陈思孝
- 陈良江
- 韩大建
- 丁泉顺
- 严友建
- 付东
- 付建宏
- 代小龙
- 任万敏
- 任伟新
- 任历文
- 任远
- 何则林
- 侯勇
-
-
刘林;
刘泳湧;
王盼;
王阅鹏;
黄崇兴
-
-
摘要:
为了保证交通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桥梁建设过程中,需要对桥梁建设的施工质量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关注。在大跨度斜拉桥建设过程中,充满着多种多样的风险,影响着施工安全和交通安全等,为了提高施工环节的安全性,需要针对大跨度斜拉桥在施工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
-
杨朝勇;
茅建校;
王浩;
张一鸣
-
-
摘要:
为研究大跨度斜拉桥模态参数的不确定性,将遗传算法引入传统快速贝叶斯傅里叶变换法中,并采用高信噪比渐进估计值约束遗传算法的参数搜索空间,发展了一种大跨度桥梁的贝叶斯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利用悬臂梁数值模拟验证该方法的识别效率与精度;依托苏通大桥实测加速度数据应用上述方法开展大跨度斜拉桥的模态参数识别。在此基础上,探讨频带宽度系数对模态参数识别精度和不确定性的影响,并分析模态参数后验概率密度函数(PDF)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识别大跨度斜拉桥的各阶模态参数;频率和振型的不确定性较低,而阻尼比的不确定性较高;将频带宽度系数限制在5~10有利于保证识别误差与不确定性的平衡;模态参数后验PDF符合高斯分布。
-
-
揣宏磊
-
-
摘要:
虽然大跨度斜拉桥边跨加辅助墩一般能有效地改善结构受力、塔身位移、塔根弯矩、主梁内力等因素的影响,但辅助墩的设置并不总是对结构有利。在斜拉桥施工过程中,随意性增加墩台的安装会降低结构的抗震性能,尤其在桥梁施工阶段,随意增加的辅助墩可能会使桥梁双臂端提前达到双悬臂状态,无法保证施工安全。
-
-
-
-
摘要:
常泰大桥位于泰州大桥与江阴大桥之间,跨越长江连接常州与泰州两市,是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重要项目。主桥全长2440米,主跨1176米,为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大桥建设将实现四个世界首创、六个世界之最。5号墩沉井临近泰兴侧,为新型减自重减冲刷台阶式沉井,平面尺寸长95米、宽57.8米、高64米,有23层楼高、相当于13个篮球场大小,是目前世界在建最大水中钢沉井基础。
-
-
谢浩然;
寇胜宇;
徐凌雁;
黄杰;
刘燕飞
-
-
摘要:
以昌赣客运专线主跨300 m混合梁斜拉桥为研究对象,考虑结构层间非线性约束特征,建立桥塔、斜拉索、梁体、支座、墩台、剪力钉、底座板、限位凹槽弹性垫板、减振弹性垫层、道床板、扣件、钢轨等全要素大跨度斜拉桥-无砟轨道系统精细化有限元模型,研究附加荷载作用下结构附加力。基于Miner准则,探讨列车动载、无砟轨道设计参数以及时变温度作用下无砟轨道动力疲劳特性。结果表明:在斜拉桥端部设置钢轨伸缩调节器并采用小阻力扣件可满足钢轨强度要求,挠曲荷载下钢轨最大拉应力位于桥塔附近,制动荷载下钢轨最大拉应力位于主梁跨中;列车动载下轨道结构间相对位移最大值均不超过1.0 mm。主梁跨中道床板板底受拉,最大拉应力0.74 MPa,桥塔处底座板板底受拉,最大拉应力1.15 MPa;提高弹性垫层刚度可有效提高道床板疲劳寿命,增大扣件竖向刚度可增强钢轨与道床板间连接,提高钢轨寿命,列车时速增加会增大轨道结构动应力幅,降低疲劳寿命;时变温度作用下最大温度梯度发生在道床板,耦合列车动载后底座板结构受力更显著,但仍满足混凝土抗拉强度设计要求。
-
-
潘振宇;
蔡禄荣;
卢汉文
-
-
摘要:
以某快速路上一座双向八车道、主跨250m、全长465m的跨铁路大跨度双塔单索面斜拉桥为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FEA建立墩、塔、梁固结处局部有限元模型,根据多尺度模型的理论方法,对墩塔梁固结处主梁、索塔、桥墩的应力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了该处结构的拉、压应力分布规律,并确定了最大应力位置.针对超宽桥面翼缘处应力较大、且易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进行结构优化设计.为此类桥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经验.
-
-
王亚欣;
李武生;
王贵春;
张世蒙
-
-
摘要:
为了研究黏滞阻尼器和软钢阻尼器对大跨度斜拉桥的减震效果,对桥梁结构在采取减震措施前后的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以主跨436m的江津观音岩长江大桥为背景,利用ANSY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了大跨度斜拉桥半漂浮体系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并与塔梁固结体系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黏滞阻尼器和软钢阻尼器控制半漂浮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响应的最优参数取值和控制效果.结果 表明:半漂浮体系比塔梁固结体系能更好地控制结构内力,但对位移的控制效果较差;对于半漂浮体系,软钢阻尼器对主梁和主塔位移的控制效果较好,而黏滞阻尼器对塔底内力的控制效果略好.
-
-
单德山;
张潇;
顾晓宇;
李乔
-
-
摘要:
为提高大跨度斜拉桥施工过程中索力调整的速度及准确性,基于多层感知深度学习,构建了索力调整的深度网络架构.将索力调整实质定义为:在斜拉索无应力长度允许调整的范围内,拟合目标响应与索力调整量之间的映射关系,转化为机器学习和统计学中的回归问题.结合深度学习的二阶梯度下降和深度网络正则化策略,采用多层感知器索力调整的4层深度神经网络,以某混合梁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验算数学和结构响应两方面下索力调整量的预测误差,及调索后的结合梁线形及索力误差.结果表明:预测误差均在工程允许范围内,成桥阶段调索后的结合梁线形误差在40 mm以内,索力误差均在5%以内;索力调整的多层感知深度网络能快速、精确地预测索力调整量,可用于大跨度斜拉桥的索力调整.
-
-
魏贤奎;
禹壮壮;
刘淦中;
王平;
陈嵘
-
-
摘要:
针对大跨度斜拉桥在持续环境荷载作用下发生形变引起轨道几何形位改变的问题,为评估一大跨度斜拉桥轨道适应性和服役安全性,基于风、温度、人群和非机动车、公路及列车荷载作用下桥梁的梁体变形,采用10 m弦测法计算得到高低和水平偏差,并采用线路静态几何状态评估、轨道谱及动力学评估方法全面评价大跨度斜拉桥轨道几何形位状态.结果表明:在各荷载作用下,大跨度斜拉桥的轨道高低不平顺偏差最大值均不超过经常保养标准限值;各荷载组合下的轨道高低不平顺谱与德国低干扰谱的交点波长同300 km/h速度等级下高低最大敏感波长接近;大跨度斜拉桥的轨道不平顺并不会导致列车产生较大的动力响应.
-
-
李金亮
-
-
摘要:
随着斜拉桥在建筑施工当中应用的创新以及跨径的不断增大,使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也在逐渐增加.企业应该重视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使桥梁结构性能和人们的财产生命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相关数据表明,造成斜拉桥施工风险的原因主要包括材料、设计、施工等几个方面.因此在施工之前,通过相关制度的设定可以使大跨度斜拉桥施工的安全性有所提升、避免风险的产生,确保工程能够稳定开展.
-
-
李志国;
曾加东;
李明水
- 《第十七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全国风工程研究生论坛》
| 2015年
-
摘要:
通过香港昂船洲大桥拉索风阻系数风洞试验研究,得到了各工况下,不同直径及不同的表面形式拉索的阻力系数值,对大跨度斜拉桥拉索的阻力系数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来流方向从顺桥向往横桥向变化时,阻力系数逐渐增大;来流方向沿纵桥向时,拉索倾角对阻力系数影响较大,风速对其影响较小;阻力系数随表面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大,螺旋线表面阻力系数大于压花表面阻力系数;螺旋线表面拉索阻力系数受风速影响较小,压花表面阻力系数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大;对比试验值与我国现行规范取值,规范取值偏于保守.
-
-
李志国;
曾加东;
李明水
- 《第十六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全国风工程研究生论坛》
| 2013年
-
摘要:
通过香港昂船洲大桥拉索风阻系数风洞试验研究,得到了各工况下,不同直径及不同的表面形式拉索的阻力系数值,对大跨度斜拉桥拉索的阻力系数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来流方向从顺桥向往横桥向变化时,阻力系数逐渐增大;来流方向沿纵桥向时,拉索倾角对阻力系数影响较大,风速对其影响较小;阻力系数随表面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大,螺旋线表面阻力系数大于压花表面阻力系数;螺旋线表面拉索阻力系数受风速影响较小,压花表面阻力系数随风速的增大而增大;对比试验值与我国现行规范取值,规范取值偏于保守.
-
-
张宏亮
- 《四川省公路学会桥梁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
| 2018年
-
摘要:
斜拉桥是一种大跨柔性结构,一般采用悬臂拼装施工的方法,紊流风会诱发桥梁结构抖振响应.在施工阶段的最大双悬臂状态下,结构的刚度和阻尼都较小,对风的作用更为敏感,因而施工阶段由紊流风引发的抖振响应要比成桥阶段大得多,过大的抖振势必对施工和结构安全造成影响,过大的抖振响应可能损害施工机械以及施工人员,同时钢结构桥梁也可能导致局部疲劳.本文采用调谐质量阻尼器的减振措施来对桥梁进行减振分析,以单自由度简谐激励荷载作用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质量比、频率比以及TMD阻尼比对桥梁——TMD系统的动力放大系数DAF的影响,从而将优化后的参数应用到实际桥梁中,来观察其减振效果.
-
-
王建国;
林曾;
党新志;
袁万城
- 《第二十二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斜拉桥纵桥向抗震研究已经取得较大的进步,然而,对其横桥向抗震研究却较少.本文以某大跨度斜拉桥为例,分别对横向固定方案、横向阻尼器方案以及横向弹性索方案进行分析,发现横向弹性索方案中支座位移仍在工程接受的范围内,并且有效地降低塔底以及桩基的地震响应并最终满足抗震验算要求,此外,弹性索不存在方向性问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
汪正兴;
王波;
柴小鹏
- 《第二十二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斜拉索振动机理复杂且危害严重,需要采取附加阻尼技术对其进行抑制.为了对斜拉索的振动特性和附加阻尼减振机理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计算了34座斜拉桥最长索的Scruton数,与已有的理论和风洞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工程实践结果验证,确定了抑制斜拉索涡激振动、风雨振、参数共振和内共振、尾流驰振等振动形式所需的目标阻尼参数.然后分析了考虑多种影响因素的阻尼器参数优化方法,并对常见阻尼器的阻尼作用机理、位移传递形式、耐久性分别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各种阻尼器的适用范围,并从理论和试验研究两方面分析了杠杆质量阻尼器的减振效率;最后提出斜拉索阻尼减振技术进一步的发展方向.
-
-
舒翔;
朱乐东
- 《第23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现有的斜拉索风致振动疲劳研究多关注拉索自身风雨激振,或高风速下抖振响应引起的应力循环,而忽视了结构整体振动带动拉索产生的疲劳损伤.沿海地区大跨度斜拉桥受季风作用容易产生较大振幅的涡激共振,并常常在一定风速区间内"锁定",因而对拉索长期疲劳性能产生影响.本文根据气象站实测数据建立平均风分季节风速、风向联合分布模型,并通过蒙特卡洛模拟生成大量设计基准期内平均风随机样本.根据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和有限元软件,并参考风速、风向、季节对涡振的影响,最终判定实桥风致涡振发生条件和风速锁定区间.最后根据Miner线性损伤原则进行拉索疲劳损伤度和可靠度分析.结果表明,某些桥梁尽管涡振发生风速较低,但幅值较大,且发生频率较高.拉索因结构整体振动产生的应力幅不低于汽车荷载作用而产生的应力幅,其疲劳损伤不容忽视.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除了拉索减振本身,还应该考虑桥梁涡振对其影响.
-
-
刘小玲;
黄侨;
任远;
林诗枫;
樊叶华
- 《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14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大跨度斜拉桥状态评估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目前人工检查和健康监测的数据均存在各自的弊端,因而将人工巡检系统和健康监测系统进行信息融合对于斜拉桥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以南京长江第三大桥为例,建立并阐释了斜拉桥状态评估系统的修正JDL信息融合功能模型和集散式的体系结构,其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的综合状态评估提供框架基础,也可为其他大型桥梁的评估提供参考.
-
-
王凌波;
刘鹏;
贺拴海;
余烈
- 《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14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混凝土索塔钢锚箱的结构形式由于其受力方式明确、施工方便等优点,已开始广泛应用在大跨度斜拉桥中.塔锚固区承受强大的索力集中荷载,是设计的关键部位之一.本文在论述索塔锚固构造的基础上,针对港珠澳大桥青州航道斜拉桥主塔钢锚箱结构进行分析,提出了分析设计要点和结构构造的注意问题,供同类结构设计时参考.在进行钢锚箱设计时,采用较厚的锚垫板,抗弯刚度大,应力幅值较小。锚板较柔,承受由锚垫板传来的巨大索力,设计时应引起注意。锚垫板的作用不可忽视。锚垫板既和锚板一起参与抗弯,同时二者的接触把加载螺母作用在较小面积上的分布压力分散到较大的面积上,改善了锚板的受力,钢锚箱板件众多,设计时应进行优化,以期得到合理的板件厚度和相互位置关系。将较薄的承压板和较厚的锚垫板以磨光顶紧方式连接,以利于锚固区受力,也方便施工,保证钢锚箱的整体质量。支承板对传递索力起关键作用,需对其作加劲处理,增加其稳定性,防止变形过大。钢锚箱井字支承板在斜拉索索力作用下,板件应力分布复杂,不均匀程度严重。在几何突变位置和传力焊缝区域均出现应力集中,但应力集中区域范围较小,幅值在允许范围之内。此外,钢锚箱为全焊结构,多条焊缝为受力焊缝,应严格保证焊接质量。
-
-
- 《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13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本文分析了大跨度斜拉桥临时墩的设置目的,调研国内主要大跨度斜拉桥临时墩的设置情况,介绍了中朝鸭绿江界河公路大桥主桥结构特点,讨论了大桥临时墩的设计原则,并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析,确定了临时墩需承受的拉压荷载,指导了本桥的监控与施工.临时墩由钢管桩、钢立柱、上下层平联、斜撑、支撑梁、锚固梁等组成。锚固梁上端设置吊耳与桥面钢箱梁连接。主梁临时支墩拟设在边跨A7斜拉索梁端锚点的钢箱梁横隔板处(距离索塔中心117m)。在主梁原最大双悬臂(辅助墩合龙前)和最大单悬臂(中跨合龙前)等特殊工况下,临时支墩墩顶的最大正反力为4800kN(受压,↑),最大负反力为-3050kN(抗拔,↓)。在正常施工过程中,可要求岸侧(边跨侧)的梁段首先起吊,待稳定后方进行江侧(中跨侧)梁段的起吊,可有效避免临时墩承受过大的拉力荷载,方便临时墩的设计。在主梁悬臂架设过程中,辅助墩和过渡墩支座未出现负反力。过渡墩支座在个别工况下正反力较小,为了防止支座出现负反力,在过渡墩合龙后,将解除临时墩约束。
-
-
闫康健;
周志勇
- 《第二十二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以主跨2×1500m三塔两跨斜拉桥方案设计为工程背景,对大跨斜拉桥风致稳定进行了研究.通过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全桥气弹模型风洞试验,从主跨跨中位移入手,对其静风稳定及颤振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桥的静风失稳先于颤振发生.为了进一步研究其静风稳定性能,采用自编ANSYS有限元程序对其静风失稳现象进行了全过程模拟,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分析了斜拉索分段数目对计算结果误差的影响,综合比较了结构在开槽断面与增设盖板断面两种断面外形下的风致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