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钢阻尼器
软钢阻尼器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295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地球物理学、机械、仪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7篇、会议论文25篇、专利文献2895231篇;相关期刊49种,包括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低温建筑技术、结构工程师等;
相关会议23种,包括第五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暨首届全国青年结构工程师论坛、2014年全国钢结构设计与施工学术会议、2012建筑结构抗震技术国际论坛等;软钢阻尼器的相关文献由579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威、梁宇建、王曙光等。
软钢阻尼器—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895231篇
占比:100.00%
总计:2895343篇
软钢阻尼器
-研究学者
- 王威
- 梁宇建
- 王曙光
- 杜东升
- 徐金兰
- 刘伟庆
- 向照兴
- 苏三庆
- 李宏男
- 李钢
- 王俊
- 侯铭岳
- 张恒
- 韩斌
- 任文杰
- 吕西林
- 吴书良
- 李玉顺
- 李艳超
- 閤东东
- 鲁正
- 张春
- 张龙旭
- 徐彬
- 方家琛
- 李元刚
- 汪红梅
- 王春林
- 王涛
- 王鑫
- 邓文暄
- 邵浩
- 郭有松
- 闫维明
- 高敬宇
- 丁祖贤
- 任坦
- 任英子
- 刘格炜
- 刘锋
- 周建龙
- 周忠发
- 唐均
- 宋俊伯
- 张延年
- 张玉敏
- 张磊
- 徐祥智
- 施卫星
- 李光雷
-
-
陈洪剑
-
-
摘要:
提出一种双耗能板剪切型软钢阻尼器,对其耗能性能进行研究。新型剪切型软钢阻尼器的耗能板由2块低屈服点钢叠合组成。通过普通剪切型软钢阻尼器已有试验结果与有限元模拟结果对比,确定模拟方法的可靠性。采用ABAQUS对双耗能板剪切型软钢阻尼器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新型剪切型软钢阻尼器滞回曲线饱满、稳定。双耗能板剪切型软钢阻尼器占用空间及连接板用钢量仅是普通型软钢阻尼器的一半,且防屈曲与疲劳性能更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孙任武;
杨晓东;
余石斌;
张世凯
-
-
摘要:
以某高烈度区的医院住院楼结构工程为例,利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对使用软钢阻尼器的结构进行了消能减震的设计分析。从阻尼器提供的附加阻尼比、阻尼器出力与楼层剪力之比和层间位移角这3个指标对软钢阻尼器的耗能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遇地震作用下,安装阻尼器楼层的阻尼器出力与楼层剪力之比均高于19%,软钢阻尼器可以分别为结构的X向和Y向提供7.38%和7.23%的附加阻尼比;大震作用下,消能减震系统仍能正常发挥其耗能能力,对比无控结构,减震结构的X向和Y向的最不利层间位移角降幅分别为27.2%和32.9%,同时也保证了结构大震下的抗倒塌能力。
-
-
赵德彬;
贺亮
-
-
摘要:
建筑物必须要有足够的耗能能力,才能有效防止自身在地震作用下发生破坏,而结构耗能减震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物地震防震技术应用十分广泛。结合某建筑工程软钢阻尼器安装施工实践经验,对软钢阻尼器的安装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予以细致探讨,以供借鉴参考。
-
-
杨孟刚;
胡尚韬;
胡仁康;
陈政清
-
-
摘要:
针对大跨度桥梁纵向振动控制问题,提出新型黏滞-软钢阻尼器组合系统,旨在利用质量较小的黏滞阻尼器抵抗温度、列车行车荷载、制动力、风及小地震作用,利用软钢阻尼器抵御大地震作用。首先,从概念上阐述黏滞-软钢阻尼器组合系统的工作机理;其次,以我国某特大铁路悬索桥设计方案为例,合理选择组合系统中黏滞阻尼器和软钢阻尼器的设计参数,并分别验证两者单独使用下的减振(震)效果;最后,对组合系统在各种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减振(震)效果进行分析,讨论系统锁定的延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新型黏滞-软钢阻尼器组合系统在列车行车荷载、制动力、风以及地震作用下的减振(震)效果良好,可实现组合系统的设计理念;组合系统的锁定延时会使主梁位移产生不利于减震设计的偏移,在实际工程中应尽量减小此效应。
-
-
王伟;
潘月辉
-
-
摘要:
减震技术是提高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较为经济的方式,但是如何对布置阻尼器的结构进行减震设计,值得探讨。本文以某中学学生宿舍工程为例,采用软钢阻尼器,研究结构在各水准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通过对比减震设计前后结构性能的差异,得出:地震作用下,软钢阻尼器可以减小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有较好的减震效果,结构抗震性能得到提高,且满足预期目标,研究成果为软钢阻尼器应用和布置软钢阻尼器的结构减震设计提供参考。
-
-
耿方方;
吴宏磊;
沈伟;
杨康
-
-
摘要:
为摆脱目前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等同现浇”的固有模式,结合传统预应力自复位混凝土框架的优越性,提出一种带软钢阻尼器的自复位装配式混凝土(SCPCHD)框架。利用ABQUAS有限元软件分别建立新型自复位SCPCHD框架、传统预应力自复位装配式混凝土(SCPC)框架和现浇钢筋混凝土(RC)框架的精细化三维实体数值分析模型,从而验证新型SCPCHD框架良好的抗震性能和耗能能力。分析结果表明:SCPCHD框架残余变形很小、具有震后恢复性能好的优点;SCPCHD框架的层间位移响应明显小于SCPC框架,与现浇RC框架基本接近,且结构构件塑性损伤小;罕遇地震下SCPCHD梁柱节点的耗能分别为传统预应力SCPC框架和现浇RC框架节点耗能的2.26倍和3.64倍,表明新型节点耗能能力好。
-
-
韩晓刚;
张龙飞;
李皓;
顾玲玲
-
-
摘要:
为改进传统软钢阻尼器因焊接造成耐疲劳性能差、屈服承载力较低的缺陷,提出了装配式预应力软钢阻尼器。对4个不同预紧力的装配式预应力软钢阻尼器和1个传统焊接软钢阻尼器试件进行了拟静力测试,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装配式预应力软钢阻尼器的本构关系。结果表明:装配式预应力软钢阻尼器性能稳定,耗能能力强,随着预紧力增大耗能能力增强,其耗能能力与预紧力呈现正相关关系;装配式预应力软钢阻尼器循环加载60圈仍未发生疲劳脆断,性能仅降低8.5%,耐疲劳性能优异;装配式预应力软钢阻尼器的恢复力模型可用OpenSees中Steel 01单轴本构关系进行模拟。试验发现当装配式预应力软钢阻尼器上、下端设置多根预应力筋时,先张拉预应力筋发生了应力松弛,影响了装配式预应力软钢阻尼器的力学性能。
-
-
王磊;
杨明飞;
陈宜网;
沙志平
-
-
摘要:
为了改善矩形剪切钢板阻尼器在剪力作用下塑性分布不均且容易出现四周应力集中现象,提出了一种环形剪切开孔软钢阻尼器.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了该阻尼器的数值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力学分析.分析过程中分别考虑了钢板厚度、开孔数量和孔径大小等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环形剪切开孔软钢阻尼器屈服位移较小,滞回曲线饱满且稳定,耗能能力强.阻尼器的初始刚度、最大恢复力及等效粘滞阻尼系数随着钢板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开孔率不超过18%时,其初始刚度、最大恢复力及等效粘滞阻尼系数随着开孔数量和孔径大小的增加变化不大,说明阻尼器设计较为合理.最后,通过分析给出了该阻尼器的恢复力模型,并利用数值分析结果进行验证,显示其吻合度较高,能准确地描述该阻尼器的力学特性.
-
-
王亚欣;
李武生;
王贵春;
张世蒙
-
-
摘要:
为了研究黏滞阻尼器和软钢阻尼器对大跨度斜拉桥的减震效果,对桥梁结构在采取减震措施前后的动力响应进行了分析.以主跨436m的江津观音岩长江大桥为背景,利用ANSYS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了大跨度斜拉桥半漂浮体系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并与塔梁固结体系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黏滞阻尼器和软钢阻尼器控制半漂浮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响应的最优参数取值和控制效果.结果 表明:半漂浮体系比塔梁固结体系能更好地控制结构内力,但对位移的控制效果较差;对于半漂浮体系,软钢阻尼器对主梁和主塔位移的控制效果较好,而黏滞阻尼器对塔底内力的控制效果略好.
-
-
俞涵;
王杰辉;
潘加宝
-
-
摘要:
消能减震技术能有效提高结构抗震性能,减轻结构在地震中的损伤,其有效性及可行性在国内外大量工程实例中得到证实。本文提出采用墙式剪切型软钢阻尼器减震结构设计相对简单的分析方法,通过设定目标附加阻尼比和周期降低率,在结构模型中调整阻尼比参数并输入等代柱,根据等代柱的内力和刚度,经过简单迭代并调整阻尼器的屈服力和初始刚度等参数,可以较快速确定结构附加阻尼比。该方法简单易行,对设计人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
-
HAN Jian-qiang;
韩建强;
DING Zu-xian;
丁祖贤;
ZHANG Yu-min;
张玉敏
- 《第五届建筑科学与工程创新论坛》
| 2018年
-
摘要:
以单自由度体系为例,从结构的力学和能量角度对比分析了传统结构和装有附加耗能装置结构之间的区别,从而得出消能减震结构的原理;从耗能材料、耗能机理、受力形式等不同的角度对各类阻尼器进行了简单的汇总和分类;总结了国内外几种典型的软钢阻尼器,如X形阻尼器、三角形阻尼器、中空菱形阻尼器、圆形阻尼器等,并对这几种软钢阻尼器的提出、发展、优化、几何构造、减震原理等方面做了简要说明;针对目前利用阻尼器耗能的消能减震结构仍存在的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阻尼器研究中有待解决的若干问题和今后阻尼器设计时可采取的一些建议.结果表明:消能减震结构比传统结构在同样的地震力作用下增加了阻尼器耗能,使原结构的塑性变形耗能和滞回耗能需求减少,从而减轻了主体结构的损伤程度;软钢阻尼器因其构造简单、力学性能稳定、造价相对低廉、耗能效果显著等优点,研究和应用最为普遍;阻尼器设计中应考虑合理设置阻尼器平面形状,设置多个耗能元件及耗能机制,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减少焊接连接,建立更准确的本构关系以及更完备的指导规范.
-
-
贾京
- 《第二十五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暨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2018年年会》
| 2018年
-
摘要:
随着减震技术的发展和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减震结构设计成为结构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结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和日本隔震结构协会《被动减震结构设计施工手册》,针对软钢阻尼器减震结构,确定减震目标,确定位移降低率.将多质点体系等效为单质点体系,编制计算程序,建立等效单质点体系的减震性能曲线,根据减震性能曲线确定阻尼器的数量和参数.利用此方法对一个10层钢框架结构进行减震设计,并对减震结构和非减震结构设计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对调整型结构增加支撑型阻尼器,在增加结构刚度的同时增大了结构的阻尼比,是结构具有更好的耗能能力。
-
-
Li Qimeng;
李启萌;
Ning Xiaojun;
宁晓骏;
Li Zuwei;
李祖玮;
Zhang Min;
张敏
- 《第六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现今已研发并应用于工程实际的阻尼器有多种形式,软钢阻尼器是较常见的一种.软钢是指硬度小、含碳量低的低碳钢,在进入塑性状态后具有良好的滞回特性,可以在弹塑性滞回变形过程中吸收大量地震能量.软钢阻尼器充分利用了软钢具有较好的屈服耗能性能和进入塑性阶段后良好的滞回特性.软钢阻尼器在实际结构振动控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以某学校的教学楼应用软钢阻尼器的减震设计为例,通过对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及对比应用软钢阻尼器的减震结构与非减震结构的抗震性能可知,应用了软钢阻尼器的减震结构具有良好的减震抗震效果,相比于非减震结构抗震性能有显著改善.
-
-
赵鸣;
高云鹏
- 《第十六届高层建筑抗震技术交流会》
| 2017年
-
摘要:
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对于软钢阻尼器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开孔软钢板阻尼器,该阻尼器的几何参数通过数值模拟中的平面外屈曲敏感度分析来进行调整,从而达到优化的目的,该方法新颖且大大减少了计算量和计算时间;随后对优化设计后的构件进行了五种单向加卸载的工况下的试验,由试验结果说明,该构件具有较好的耗能性能,但低周疲劳性能需在材料和加工质量等方面提高,并且在单向耗能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非对称设计以减少由于卸载时反向塑性开展不完全的弊病.
-
-
LI Zong-jing;
李宗京;
XIN Yan-lei;
辛岩磊
- 《第26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模拟退火算法(SA)是一种经典的随机搜索优化算法.本文在传统模拟退火算法的基础上加入记忆功能,并将其用于软钢阻尼器的排布优化分析中.基于一个框架结构算例,采用不同的优化目标对软钢阻尼器的排布方案进行优化分析.研究表明,模拟退火算法能够较为有效地求解软钢阻尼器的排布优化问题,但为了避免由于初始温度及降温速率等因素对优化结果产生影响,建议选取不同的初始温度、降温速率进行多次求解,并取最佳的一次优化结果作为最终的软钢阻尼器优化排布方案.采用不同的目标函数进行优化可以得到不同的优化结果.经过阻尼器优化排布后的结构具有明显优于无控结构及阻尼器均布情况下结构的抗震性能.
-
-
Hu Kai;
胡凯;
Li Qingwu;
李庆武;
Qu Ge;
瞿革;
Yang Yimeng;
杨毅萌;
Hu Dan;
胡丹
- 《第五届建筑结构抗震技术国际会议》
| 2016年
-
摘要:
软钢阻尼器作为优异的消能减震元件,在现代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具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基于软钢阻尼器的应用和研究现状,根据等值线性分析方法,探讨软钢阻尼器的工程设计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商业广场项目塔楼结构的减震设计分析.该塔楼高度为118.9m,框架-核心筒结构,临近地铁,在结构设计分析中,需在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良好的经济性能的前提下,对构件截面进行优化,使结构自重减轻,减少结构沉降对地铁隧道产生的不利影响.通过布置软钢阻尼器并对结构抗震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布置阻尼器的结构,构件截面得到明显优化,结构总重降低,满足设计要求,结构的承载力性能与未布置软钢阻尼,未进行构件截面优化的结构保持在相同水准,同时,阻尼器的布置使得结构软钢阻尼器可延迟主体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提高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抗震性能.
-
-
唐小云;
钱起潮
- 《第十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近些年,结构设计概念不断更新,由原来的"抗震"概念,逐步向"减震"方向发展,其中消能减震技术,作为结构抗震的新对策、新技术,也逐步被认可.随之,结构材料市场也在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新型、节能的减震材料也逐步问世,并且在工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软钢阻尼器凭借其耐久性好、取材便利、安装方便、造价低廉等特点,已经被行业认可.本文旨在用实际的工程实例,来说明软钢阻尼器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以及在一些特殊布置的建筑内,能够有效的满足建筑的更高要求,有效的保护结构内部构件的问题.
-
-
全凯;
郑宏;
丁双杰
- 《第十六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金属阻尼器的耗能能力极大地依赖于耗能构件在轴向、弯曲或剪切荷载下的塑性变形及滞回响应.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弯剪型防屈曲软钢阻尼器,该阻尼器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两个承受弯曲荷载的X形端板,一块主要承受剪切荷载的软钢腹板,以及两块限制腹板面外变形的外约束加劲钢板.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比分析了不同形式阻尼器的三个试件,试件区别在于是否存在X形端板和外约束加劲钢板.分析结果表明该新型软钢阻尼器的滞回曲线饱满,屈服后承载力和耗能能力较其他阻尼器形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