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能减震
耗能减震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529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地球物理学、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3篇、会议论文44篇、专利文献92040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安徽建筑、结构工程师、建筑结构学报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第六届全国建筑振动学术会议、2012建筑结构抗震技术国际论坛、第五届全国抗震加固改造技术学术研讨会等;耗能减震的相关文献由1234位作者贡献,包括周云、何浩祥、董建华等。
耗能减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92040篇
占比:99.73%
总计:92287篇
耗能减震
-研究学者
- 周云
- 何浩祥
- 董建华
- 闫磊
- 魏文晖
- 张纪刚
- 董旭光
- 邓雪松
- 姚谦峰
- 王永胜
- 闫维明
- 何思明
- 李爱群
- 李超
- 刁钰城
- 刘文光
- 刘芳平
- 吴从晓
- 孙丽
- 李宏男
- 李贤
- 杜永峰
- 程龙飞
- 颉永斌
- 何政
- 叶燎原
- 叶茂
- 周德恒
- 周绪红
- 孙飞飞
- 张鹏
- 徐赵东
- 杜彬
- 杨晓明
- 欧进萍
- 王维
- 袁万城
- 谭平
- 贾洪
- 赵亚哥白
- 赵恩捷
- 陈易飞
- 代涛
- 党新志
- 刘彦东
- 刘涛
- 吴山
- 吴意谦
- 周国帅
- 周福霖
-
-
赵德彬;
贺亮
-
-
摘要:
建筑物必须要有足够的耗能能力,才能有效防止自身在地震作用下发生破坏,而结构耗能减震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物地震防震技术应用十分广泛。结合某建筑工程软钢阻尼器安装施工实践经验,对软钢阻尼器的安装施工要点及质量控制予以细致探讨,以供借鉴参考。
-
-
吴山;
何浩祥;
兰炳稷;
陈建伟
-
-
摘要:
传统金属屈服型阻尼器通常只针对中大震设计,在小震下难以发挥耗能减震作用,且存在震后不易观测实用状态和不便更换等不足。为此提出一种新型金属套管阻尼器,利用具有不同屈服性能的钢条分别耗能,具有多级屈服功能。考虑耗能钢条两端半刚性节点的影响,推导并得到该阻尼器的性能参数计算公式。对阻尼器进行拟静力试验,明确该阻尼器的破坏特征和耗能机理。对试验进行有限元精细化模拟,通过应力云图验证阻尼器具有多级屈服特性。将理论计算、试验及有限元模拟得到的性能参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阻尼器有效实现了分级屈服的设计目标,并具备良好的耗能能力,提出的性能参数计算公式精度较高,通过理论计算和有限元模拟得到的阻尼器性能参数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和精确性。
-
-
刘成清;
方登甲
-
-
摘要:
高层建筑斜交网格结构凭借斜柱与环梁组成的三角形稳定单元,能够同时承受重力荷载和抵抗水平侧向力。因其拥有较大的抗侧刚度和新颖的建筑外立面,而被成功运用于全球各地的地标性高层建筑。在现有的研究中,斜交网格结构在建筑设计理念、结构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为促进斜交网格结构体系在高层建筑结构当中的运用,文中在梳理斜交网格结构发展背景的基础上,综述了斜交网格结构的基本特征、初步设计方法、剪力滞后效应、构件屈服失效顺序、倒塌易损性和结构减震等国内外重要研究进展,同时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和评析,为后续斜交网格结构的抗震研究提供思路与启发。分析表明,由于具有节省材料、模块化建造适应性强等优点,斜交网格结构体系将是实现未来复杂高层建筑结构的重要候选对象之一。与其他结构体系相比,斜交网格结构体系的研究可以认为还处于初步应用的探索阶段,仍需不断地完善其抗震性能的系统性研究。
-
-
吴山;
何浩祥;
陈易飞
-
-
摘要:
附加阻尼比是消能减震体系设计中的重要性能参数,传统方法采用阻尼器滞回耗能和减震体系总应变能的比值作为量化结果,并通常采用双线性模型计算防屈曲支撑滞回耗能,计算精度较低。采用积分方法推导能够精确反映阻尼器滞回性能的Bouc-Wen模型的滞回能量显式化解析表达式,并提出分别基于应变能法和模态阻尼耗能法的时变附加阻尼比计算方法。为了准确控制减震体系的阻尼比,将减震体系层间位移角不超限和附加有效阻尼比作为控制目标,阻尼器的布置方案和阻尼力的大小作为设计变量,提出面向阻尼比-位移双目标的减震体系设计方法和流程。对一钢混框架减震体系进行迭代设计和分析,确定计算时变滞回能量的合理时段长度,并对不同的时变阻尼比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应变能法的附加阻尼比偏大,不利于结构安全,建议采用模态阻尼耗能法的平均值表征附加有效阻尼比。
-
-
王鑫;
李慧峰;
都来盼
-
-
摘要:
为分析粘滞阻尼器对结构的耗能减震作用,以位于8度(0.2 g)10层框架结构办公楼为研究对象,增设粘滞阻尼器,通过时程分析法比较分析了减震模型与非减震模型在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以及各楼层基底剪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结构中使用耗能减震装置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结构层间位移,降低基底剪力,增加结构的安全性能储备。
-
-
-
莫玉;
李彭毅
-
-
摘要:
为了对比不同粘滞阻尼器布置方案对框架剪力墙结构减震的影响,以得出不同粘滞阻尼器布置方案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性,文章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2种粘滞阻尼器布置方案下同一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地震响应进行对比分析。在同一地震波,El-Centro地震波作用下,以未设置有粘滞阻尼器的纯框架剪力墙结构的地震响应为参照,对2种粘滞阻尼器布置方案下框架剪力墙结构地震响应数据作比较,对其层位移、层间位移、层间位移角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第二种粘滞阻尼器布置方案比第一种粘滞阻尼器布置方案耗能减震作用好。
-
-
黄兴淮;
江家权;
孙伟豪;
徐赵东;
杨建中
-
-
摘要:
航天工程中的有害振动可通过高阻尼橡胶减振器进行控制,但核心耗能单元和其他部件之间的连接容易失效.为了改进高阻尼橡胶减振器中阻尼材料和钢板的连接模式,使两者在较大变形下具有较高的机械连接性能,并且避免采用高温高压整体硫化的生产工艺,提出了一种带限位台阶的装配式高阻尼橡胶减振器.该减振器的阻尼材料和钢板之间采用常温胶黏连接模式,且在阻尼材料和钢板的连接边界面上设置了若干个具有一定高度的阶梯状限位台阶.对限位阶梯总高度分别为3 mm、4 mm、5 mm的3种不同装配式高阻尼橡胶减振器进行了不同加载频率和幅值的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型装配式高阻尼橡胶减振器在大变形下具有较强的耗能能力.带限位台阶的减振器和没有限位台阶的减振器相比,最大储能模量提高了22.3%,损耗因子提高了24.9%,且在较大位移幅值工况下,滞回曲线由原本的椭圆形变成类8字型,在保证较高阻尼力的同时使得滞回曲线所包络的面积增大,最大增幅可达588%.该新型减振器无需高温高压整体硫化,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性能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
-
温艳芳;
于德功
-
-
摘要:
文章通过阐述屈曲约束支撑(BRB)的概念及减震原理,以某幼儿园工程项目的实际应用为例,介绍了BRB的施工安装技术要点,得出BRB对提高框架结构抗震性能,降低工程成本,推进减隔震技术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
-
黄兴淮;
江家权;
孙伟豪;
徐赵东;
杨建中
-
-
摘要:
航天工程中的有害振动可通过高阻尼橡胶减振器进行控制,但核心耗能单元和其他部件之间的连接容易失效。为了改进高阻尼橡胶减振器中阻尼材料和钢板的连接模式,使两者在较大变形下具有较高的机械连接性能,并且避免采用高温高压整体硫化的生产工艺,提出了一种带限位台阶的装配式高阻尼橡胶减振器。该减振器的阻尼材料和钢板之间采用常温胶黏连接模式,且在阻尼材料和钢板的连接边界面上设置了若干个具有一定高度的阶梯状限位台阶。对限位阶梯总高度分别为3 mm、4 mm、5 mm的3种不同装配式高阻尼橡胶减振器进行了不同加载频率和幅值的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新型装配式高阻尼橡胶减振器在大变形下具有较强的耗能能力。带限位台阶的减振器和没有限位台阶的减振器相比,最大储能模量提高了22.3%,损耗因子提高了24.9%,且在较大位移幅值工况下,滞回曲线由原本的椭圆形变成类8字型,在保证较高阻尼力的同时使得滞回曲线所包络的面积增大,最大增幅可达588%。该新型减振器无需高温高压整体硫化,可以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性能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
-
Tian Jie;
田洁;
Yan Zhichao;
颜智超;
Lu Junlong;
卢俊龙
- 《第七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暨纪念汶川地震五周年学术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根据密肋壁板结构体系的基本特点,结合低屈服点钢材的耗能特性,提出一种低屈服点钢耗能减震密肋复合墙板,实现对密肋壁板结构的减震控制.建立密肋壁板结构耗能减震控制体系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模型,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恢复力模型采用可考虑刚度退化、强度衰减及捏缩效应的退化三线性模型,填充砌块和低屈服点钢板的恢复力模型采用光滑滞回模型.通过算例对耗能减震控制体系进行了地震响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结构中布置少量的低屈服点钢RC密肋复合墙板就能取得明显的减震效果,结构在小震作用下的减震率可达到15%-30%;在中、大震作用下的减震率可达到30%-70%,从而为密肋壁板结构体系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减震措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