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器官损伤
多器官损伤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2年内共计26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1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27919篇;相关期刊151种,包括中国保健、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中国急救医学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全国护理新理论、新进展研讨会暨急危重病护理学术交流会、第八次中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暨青年工作委员会工作会议、2010年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等;多器官损伤的相关文献由64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建生、牛春雨、赵自刚等。
多器官损伤—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7919篇
占比:99.24%
总计:28132篇
多器官损伤
-研究学者
- 李建生
- 牛春雨
- 赵自刚
- 刘四化
- 李亚
- 李素云
- 王守富
- 王峰
- 余海滨
- 张静
- 陈鹏
- 习瑾昆
- 崔乃杰
- 崔德健
- 张国志
- 张慧俭
- 张立民
- 李红梅
- 杜曾庆
- 溥迈克
- 秦金利
- 羊敏
- 肖东
- 袁梅
- 费汉斯
- 马法书
- 麦靖邦
- A.C.范德格拉夫
- G.J.W.尤韦林克
- L.E.迪尔曼
- P·王
- R.H.亨宁
- 乔海泉
- 于群
- 亚瑟·斯勒茨基
- 任素萍
- 伊兰·费费尔伯格
- 何跃忠
- 佟立权
- 侯亚利
- 克塞尼娅·亚历山德罗芙娜·谢苗诺夫
- 冉瑞琼
- 刘争杰
- 刘刚
- 刘江伟
- 刘波
- 刘韵佳
- 华积德
- 周保国
- 周欣
-
-
-
吕艺
-
-
摘要:
目的:研究用脐动脉血pH、羊水污染程度等指标联合诊断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黄梅县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窒息合并多器官损伤患儿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时期于该院出生的6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均进行脐动脉血气分析,并评估其羊水污染程度、Apgar评分。比较两组新生儿的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脐动脉血pH、剩余碱值、PO_(2)、PCO_(2)、羊水污染程度、羊水浑浊率、羊水清亮率。比较不同窒息程度新生儿的酸中毒情况、器官损伤情况、窒息危险因素。比较脐动脉血pH、羊水污染程度、Apgar评分三项指标单用和联用诊断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的阳性符合率。结果:(1)与单用Apgar评分、单用羊水污染程度、单用脐动脉血pH相比,联用脐动脉血pH、羊水污染程度、Apgar评分三项指标诊断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的阳性符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窒息新生儿的多器官损伤率低于重度窒息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新生儿的PO_(2)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其PCO_(2)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新生儿的羊水清亮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其羊水浑浊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脐动脉血pH、羊水污染程度等指标联合诊断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的效果显著。
-
-
王琴;
霍愿愿
-
-
摘要: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伤情多属于打发骨折、多器官损伤、颅脑损伤等,死亡率较高。当急诊科收治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时,以最快速度采取相应急救护理措施时极为必要的,一旦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可能导致其出现严重后遗症,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
-
王杨;
罗钰鸿;
廖媛
-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及IL-25在SLE累及单个或多个器官系统时的表达差异,以及血清C3、C4、总补体(CH50)、IL-25、CRP、抗双链DNA(dsDNA)抗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51例SLE患者,按SLE累及器官情况分为单纯SLE组(58例)、单器官损伤组(67例,其中狼疮性肾炎51例、血液系统损伤13例、其他器官损伤3例)和多器官损伤组(26例,其中狼疮性肾炎合并其他器官损伤25例,血液系统损伤合并脑损伤1例)。观察3组患者血清C3、C4、CH50、IL-25、CRP水平和抗dsDNA抗体阳性率间的差异,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3组SLE患者血清C4、CH50、IL-25、CRP水平相近,组间血清C3水平和抗dsDNA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其他2组比较,多器官损伤组血清C3较低,抗dsDNA抗体阳性率较高(P均<0.017)。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SLE患者的C3水平与C4(rs=0.73,P<0.001)、CH50(rs=0.81,P<0.01)水平呈正相关,而与IL-25呈负相关(rs=-0.14,P<0.001)。结论SLE患者发生多器官损伤时血清C3水平下降、抗dsDNA抗体阳性率升高,检测血清补体水平对SLE患者发生多器官损伤的预测有重要意义。
-
-
王瑞雪(综述);
李国福(审校)
-
-
摘要:
脓毒症是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宿主对入侵病原体的有害反应引起的。脓毒症主要涉及炎症反应和凝血激活两个关键的机制,近年来研究发现血小板不仅在止血和伤口愈合方面发挥着作用,也在固有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是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的促进者、组织器官损伤的参与者,血小板的这些功能使其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
-
王瑞雪
-
-
摘要:
脓毒症是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宿主对入侵病原体的有害反应引起的.脓毒症主要涉及炎症反应和凝血激活两个关键的机制,近年来研究发现血小板不仅在止血和伤口愈合方面发挥着作用,也在固有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是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的促进者、组织器官损伤的参与者,血小板的这些功能使其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
-
张溧昀;
朱翰朝;
俞世强;
刘金成
-
-
摘要:
本文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结构及生理学功能、参与β-冠状病毒感染致病,参与全身多器官系统损伤等方面,系统综述ACE2介导全身各器官系统损伤保护的相关分子机制,期望对COVID-19临床防治及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科研思路.
-
-
刘春燕;
张爱华
-
-
摘要:
p53是迄今为止备受关注的肿瘤抑制因子之一,与人类肿瘤进展密切相关,其翻译后修饰在细胞周期阻滞、DNA修复、氧化应激、自噬、衰老及凋亡等信号转导途径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砷作为一种环境毒物,人体长期暴露于砷污染的环境可致皮肤、肝、肾、肺等多器官损伤,研究表明,p53参与了砷中毒致人体多器官损伤的发生发展,而p53在砷中毒致人体多器官损伤中发挥的调控作用与其翻译后修饰有着紧密联系.因此,本文对p53的翻译后修饰及其与砷中毒致人体多器官损伤的关系进行综述,为深入了解p53在砷中毒致人体多器官损伤中的作用和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的应用提供参考.
-
-
-
陈洁静;
梁大康;
郑祖芬
-
-
摘要:
目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0年5月于本院进行诊治的新生儿窒息10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多器官损伤分为多器官损害组(n=38)和无多器官损害组(n=68).统计患儿基本信息、母亲孕期情况及分娩情况,对可能影响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一步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两组患儿胎龄、出生体重、脐带异常、重度窒息、第二产程延长、胎儿窘迫、胎位异常、胎膜早破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脐带异常、重度窒息、胎儿窘迫均为影响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脐带异常、重度窒息、胎儿窘迫均为影响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中应做好围产期监护、保健工作,并进行科学的复苏与评估,降低新生儿窒息并发多器官损伤的发生率.
-
-
-
-
-
-
-
-
-
-
-
苏菲菲;
郑强荪
- 《2009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灾难医学的现状与未来”研究生论坛》
| 2009年
-
摘要:
自然灾害是全球性的灾难,它们给人类造成了几乎不可避免的损害。而因此而发展起来的灾难医学,为指导人类如何应对突发自然灾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灾难引起的应激可以对多器官产生不良反应,心脏是重要的靶器官之一,如何通过医疗措施防治灾难中突发的心脏疾患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灾难医学与心脏病学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