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相关文献在201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7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外科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8733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母婴世界、医药前沿、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等;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相关文献由161位作者贡献,包括叶亭、宋丽伟、李战会等。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
-研究学者
- 叶亭
- 宋丽伟
- 李战会
- 林沂妹
- 陈志霞
- 何小亚
- 何海艳
- 倪兆霞
- 倪英女
- 全玉娟
- 冯玲艳
- 冯薇
- 刘丽媚
- 刘兴
- 刘利霞
- 刘文涛
- 刘杨
- 刘琴
- 刘芬
- 刘芳芳
- 刘莹
- 刘蕾
- 刘贤敏
- 卢道鹏
- 吕佳瑞
- 吕雪娴
- 吕雪娴1
- 吴恒娟
- 吴靖
- 周宁娟
- 周永红
- 周芳芳
- 周雅静
- 姚丽文
- 姚洁
- 孙海云
- 孟玉卉
- 巩俐
- 应丹红
- 康晶
- 张义花
- 张亚平
- 张亚琴
- 张娟娟
- 张彩兰
- 张志波
- 张榴恋
- 张洁
- 张海静
- 张玲
-
-
王琴;
霍愿愿
-
-
摘要:
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伤情多属于打发骨折、多器官损伤、颅脑损伤等,死亡率较高。当急诊科收治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时,以最快速度采取相应急救护理措施时极为必要的,一旦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可能导致其出现严重后遗症,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
-
谢荣慧
-
-
摘要:
目的:分析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中应用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干预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本院急诊科收治的40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研究组加行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干预.将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纳入组间对比.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比对照组的30%低;研究组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比对照组高,P<0.05,统计学对比有差异.结论: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中应用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
邵维
-
-
摘要:
目的:分析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常规和优质急诊护理价值.方法:以我科2018年5月—2020年1月收治的48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优质急诊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效果(100%)比对照组的(83.33%)护理效果更好,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16%低于对照组的25.00%,P<0.05.结论:优质急症护理比常规护理的护理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
郑娟娟;
徐燕飞
-
-
摘要:
目的:分析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常规和优质急诊护理干预效果及对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入选时间:2019年08月--2020年09月期间,研究对象:接受本院治疗的104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根据登记的时间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干预组实施常规护理和优质急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精神状态、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评分均较参照组高,P<0.0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15%较对照组73.07%高,P<0.05.结论: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常规和优质急诊护理干预,提高了患者的精神状态、运功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患者对护理更满意.
-
-
巩俐;
高雅;
杨园园;
黄婉;
朱丹
-
-
摘要:
目的:分析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护理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间收治的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96例作为实验样本,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性予以分组,参照组48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研讨组48例患者则接受急诊护理干预,分析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结果:研讨组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血浆凝血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凝血指标均长于参照组患者,失血量则低于参照组患者,P值<0.05,组间数据的比较具统计学差异.结论: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护理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良好,可安抚情绪激动的患者及其家属,改善其凝血指标,降低失血量.
-
-
谭兆洁
-
-
摘要:
目的:对比常规护理法和优质急诊护理方法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份至2021年1月份在医院中接受治疗的72例严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组法,每组36例.常规护理法用于对照组,优质急诊护理干预法用于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急救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护理中优质急诊护理干预法所取得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方法,有助于缩短急救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
赵蕾
-
-
摘要: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8年12月-2020年6月收治的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00例,抽签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行急诊护理干预.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效果,减小患者痛苦,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护理干预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
魏亚楠
-
-
摘要:
目的:探讨双重护理干预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某院收治的130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双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双重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总好感度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严重损伤性休克患者实施双重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救治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好感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
李世锋
-
-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护理干预的预后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200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急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效果.结果 研究组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急诊护理干预应用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
-
-
孟玉卉
-
-
摘要:
目的 探讨4R危机管理理论在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护理中应用及对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接诊的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02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纳传统急诊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纳4R危机管理理论干预,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平均抢救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4R危机管理理论应用于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护理中,可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赢得患者认可与赞同,值得借鉴.
-
-
黄瑾;
姚丽文;
高雯
- 《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复苏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rn 方法:2009年至2013年医院急救科收治38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损伤严重度评分25.31±6.10分,患者早期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实施控制出血、控制污染、简易官府的止血性复苏,术后立即注入监护室,一般情况好转后72h内行确定性手术,术后监测血气(PH、PT、APTT),监测生命体征,提供相应护理措施.rn 结果:38例中治愈31例(81.57%),死亡7例.术后并发腹腔室间隙综合征2例,应激性消化道溃疡3例.DCO术后体温均低于35°C、pH为(7.15±0.10)、PT为(20±1.31)s、APTT为(80±2.14)s,PT、APTT 均较正常参考值延长.患者体温、酸碱度、凝血酶原时间、激活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分别于术后2h、4h、6h、8h恢复至正常参考值范围内.rn 结论:控制性损伤复苏能够提高患者抢救生存率,护理工作者充分认识到损伤控制复苏问题有助于病情观察、配合医生抢救与治疗,提高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