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外科学教学

外科学教学

外科学教学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104篇,主要集中在教育、外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39701篇;相关期刊70种,包括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卫生职业教育、中国卫生产业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首都医科大学2012年教育学术年会、2006年浙江省医学会医学教育学年会等;外科学教学的相关文献由242位作者贡献,包括何裕隆、朱家源、梁力建等。

外科学教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 占比:0.07%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39701 占比:99.93%

总计:139805篇

外科学教学—发文趋势图

外科学教学

-研究学者

  • 何裕隆
  • 朱家源
  • 梁力建
  • 王文青
  • 陈创奇
  • 叶蓁蓁
  • 易剑锋
  • 潘海邦
  • 董小鹏
  • 黄建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峰; 王松; 王新玲; 李元春; 王莹
    • 摘要: 课程思政是医学院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其作用为加强和提高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真正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不仅能够培养出医学知识扎实、医疗技术高超、医德医风高尚的新时代医学人才,并且能真正培育出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医务工作者,以信仰教育为引领塑化正确的价值观、以教学改革为契机深化教育平台建设、以先进典型为标杆强化人文素养的培育、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实化特色品牌的打造等实践路径将医德教育贯穿医学生培养全过程,为开辟具有医学特色的高校医德教育提供新思路。思政育人是新时代高等医学教育发展必然要求,思政育人是医学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力量之源,是新时代医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本文结合医学专业特点,努力让思政教育贯穿医学生学习全过程,发掘外科学教学中的隐性思政资源。通过分析外科学临床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探索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医学生外科学教学中的内容、形式与路径,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坚定医学生职业发展的理想信念,发挥外科学教学的育人功能。
    • 刘娜; 李娅
    • 摘要: 文章探讨分析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专业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我校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外科学理论教学的18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94名学生设为研究组采用PBL结合LBL教学法,92名学生设为对照组采用LBL教学法,对比两组的教学效果。研究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PBL结合LBL教学法应用优势较为明显。得出将PBL结合LBL教学法应用于临床医学专业外科学教学,能显著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值得推广应用。
    • 王于勇; 王宇伟; 陈焕; 何华东; 王旭亮; 谢玺
    • 摘要: 探讨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及价值.将68位在我校学习外科学的学生按班级分为实验组(慕课翻转课堂组)和对照组(传统课堂教学组),通过两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和临床技能考核成绩、评价问卷等指标评估两种教学方法.结果 发现,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方法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具有更明确的教学目标,更能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并且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 雷辉; 曹礼荣; 胡芳
    • 摘要: 通过对高职医学生医德教育现状调查发现,现阶段医德教育主要存在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科学的整体设计、教育途径欠缺、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等问题.运用PBL教学方式与医德教育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外科学》中讨论典型案例,增强学生医德意识,在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既能帮助医学生掌握临床专业知识,同时也能让学生认识到医德医风的重要性.
    • 姜斌骅; 刘建; 马红梅; 刘康
    • 摘要: 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本科教学的重点内容,掌握好外科学知识,对于日后进入临床,从事外科工作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现有的课堂教学大多通过PPT讲解理论知识,较为枯燥,学生依靠死记硬背,临床实践内容无法灵活运用.而且学生接触临床的时间过晚,教学过程与临床实践环节相脱节,加上医学院校培养目标普遍低于当今社会对医学人才要求,导致频频出现毕业医生不会看病的尴尬局面.主要探索微课这一教学模式的优点,探讨如何开展微课教学,可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外科学众多临床知识和理论相结合,并有效传授给学生,为将来进入外科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从而缩短从学生到医生的转变过程,更好地助力祖国医疗事业.
    • 郭壹泰; 刘泽宇; 欧晏娇; 邓永; 王宏; 胡鹏; 张雷达
    • 摘要: 目的 探讨人工神经网络在腹腔镜操作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9-11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58名腹腔镜零基础学员(2019级、2018级、2017级外科硕士研究生52名,外科规培生58名,实习生12名,进修生36名)进行腹腔镜操作培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学员分为两组.进行人工神经网络腹腔镜模拟器培训的学员设为人工神经网络组;进行箱式腹腔镜模拟器培训的学员设为普通腹腔镜模拟器组.两组学员利用各组的模拟器,接受10 h(为期5d的连续训练,每天训练时长为2h)培训,培训内容为腹腔镜手术基本技能.观察指标:(1)两组学员培训前后腹腔镜模拟器操作成绩比较.(2)两组学员培训后腹腔镜模拟器操作成绩提高程度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结果 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学员158名,男140例、女18例;中位年龄为27岁,年龄范围为20~34岁.158名学员中,人工神经网络组79名;普通腹腔镜模拟器组79名.(1)两组学员培训前后腹腔镜模拟器操作成绩比较:人工神经网络组学员培训前钉子转移、图案切割、结扎、体内缝合打结、体外缝合打结分别为(51.2±4.9)分、(45.6±3.7)分、(43.0±3.6)分、(42.1±3.1)分、(39.6±3.1)分,学员培训后上述指标分别为(78.6±3.0)分、(76.4±3.9)分、(79.9±2.5)分、(78.3±3.5)分、(84.1±3.8)分,学员培训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490,-56.256,-80.373,-70.802,-79.742,P<0.05).普通腹腔镜模拟器组学员培训前上述指标分别为(50.1±2.9)分、(45.4±3.9)分、(42.7±3.0)分、(42.3±3.4)分、(39.2±4.7)分,学员培训后上述指标分别为(70.4±5.0)分、(69.8±4.0)分、(72.3±3.3)分、(72.3±3.5)分、(72.8±3.2)分,学员培训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942,-42.436,-58.357,-52.322,-53.098,P<0.05).(2)两组学员培训后腹腔镜模拟器成绩提高程度比较:人工神经网络组学员培训后钉子转移、图案切割、结扎、体内缝合打结、体外缝合打结操作成绩提高程度分别为(27.4±5.7)分、(30.8±5.0)分、(36.9±4.1)分、(36.2±4.5)分、(39.5±5.4)分,普通腹腔镜模拟器组学员培训后上述指标分别为(20.3±6.2)分、(24.4±5.1)分、(29.6±4.5)分、(29.9±5.1)分、(33.5±5.6)分,两组学员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97,7.946,10.638,8.200,6.969,P<0.05).结论 腹腔镜操作培训中引入人工神经网络可以提高培训效果.
    • 叶蓁蓁; 易剑锋; 潘海邦; 董小鹏; 黄建梅; 邓婉蓉; 王秋兰
    • 摘要: 医患沟通能力是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中医学生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文章以医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运用微课和网络学习平台将真实临床情景的医患沟通角色扮演引入外科学翻转教学,通过专业知识、专科技能和医患沟通技能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以及教学反馈问卷,探讨基于微课和网络学习平台的翻转教学法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外科学的教学效果和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并带动医学生其他核心能力的培养,且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 易剑锋; 叶蓁蓁; 潘海邦; 董小鹏; 黄建梅; 王秋兰; 温晓辉
    •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外科学翻转教学中应用医患沟通角色扮演和微课进行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效果及存在问题.方法 采用实验对照的方法,选取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五年制本科2014级80名学生和2013级71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翻转课堂、医患沟通角色扮演、微课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及LBL、PBL、CBL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SEGUE评分和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SEGUE量表中的医患关系的建立、信息收集、信息给予、理解患者、结束问诊5个方面评分及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医患沟通角色扮演和微课在外科学翻转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并带动其他核心能力的提升,教学实施可行、合理、有效,且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