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医德教育

医德教育

医德教育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879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教育、一般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02篇、会议论文77篇、专利文献18884篇;相关期刊628种,包括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江苏卫生事业管理、卫生职业教育等; 相关会议48种,包括中国医院协会企业医院分会2014年年会、首都医科大学2012年教育学术年会、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等;医德教育的相关文献由267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丽萍、刘芳、陈茂怀等。

医德教育—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02 占比:8.68%

会议论文>

论文:77 占比:0.37%

专利文献>

论文:18884 占比:90.95%

总计:20763篇

医德教育—发文趋势图

医德教育

-研究学者

  • 李丽萍
  • 刘芳
  • 陈茂怀
  • 梁仟
  • 郁丽娜
  • 林振华
  • 罗益镇
  • 连兴基
  • 张艳清
  • 张金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牛玲娟; 禹瑞
    • 摘要: 对于医学上的培养,不仅需要加强对其职业能力的培养,更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加强对其的医德教育,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达到标准医生的规范。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医德的缺失不仅是职业道德的缺失,更会导致职业操守缺失。在“微时代”的发展背景下,注重医学生在医德方面的教育,将医德的教育利用“微时代”特征融入日常的教育生活当中,能够提高医学生的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文章通过对目前医学生的教育现状进行了解,发现在医德教育方面,整体上占比不够,教师和学校并未针对学生医德展开系统性的培养,这使得大部分的医学生在职业能力方面相对较强,而医德与职业能力存在不匹配的情况。在当下的时代发展中,应当加强医学生在医德方面的教育,通过“微时代”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的医疗发展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
    • 秦靖然; 陈英云
    • 摘要: 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需与“思政课程”“通识教育”同向同行,探索通过思想政治的正向引领,心与心相互碰撞塑造高尚灵魂的实现路径。将伍连德精神融入医学教育,从价值内涵、时代意蕴、路径探析等角度进行全方位探赜,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应用价值,也是在新时代“大健康”理念下,继承和创新伍连德精神,建构“大思政”工作体系的实际要求。基于以上背景,从医德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视角出发,探赜与诠释如何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与教育规律,培养又红又专、仁心仁术、健康守护、公卫斗士的新时代医药卫生事业人才。
    • 孟晨; 刘磊
    • 摘要: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不怕牺牲,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内就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完美诠释了伟大的“抗疫精神”。“抗疫精神”的内涵是医德教育将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高校可以通过将“抗疫精神”植入医科学生医德教育当中、依托“抗疫教育基地”开展医德实践教育活动、建立“抗疫精神”对医学生医德教育的长效机制等路径,将“抗疫精神”融入到医德教育全过程.
    • 代永霞
    • 摘要: 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满足了物质需求后,人们对于健康的要求提供。与此同时,由于各种健康问题的出现使社会结构中医疗卫生事业的位置非常重要。医务人员与患者是医疗活动的主体,开展医疗活动需要良好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助于医患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高职院校医学生医德教育在整个医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医德教育能够提高高职院校医学生的救死扶伤的精神与责任意识,有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对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的价值进行阐述,深入阐述了高职院校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必要性,对基于和谐医患关系的高职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策略进行全面论述,为高职院校医学生医德教育的开展提供依据。
    • 田源; 王烛; 白国辉
    • 摘要: 文章首先阐述了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医德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接着说明了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医德教育的现状,最后论述了医教协同背景下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医德教育的实施路径。
    • 张望
    • 摘要: 中医医德规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主要包括“十全为上”、“重义轻利”、“博施济众”等,核心是“仁术仁心”。在医学院校的思修课中,可通过挖掘课本内容,将中医医德规范融入课本中;创建教育平台,加强载体建设,在期末和平时测试中有意强化中医医德规范等路径中医医德规范融入思修课教学中。这是做好医学院校大学生立德树人工作的有效途径。
    • 李红文; 徐汉辉
    • 摘要: 新时代中医医德教育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显著的特点,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医学道德规范体系。新时代中医医德教育从理论到实践面临着“三重三轻”的困境,即重知识教育轻价值教育、重技术教育轻德性培养、重医学科学轻医学人文等。面对这些困境,新时代的中医医德教育需要全面地反思,进而在价值、德性、人文等方面进行重构。
    • 周艳红; 欧阳静; 李莹波; 张静; 侯滢; 罗桂华
    • 摘要: 中医学“人命至重”的生命观源于中华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人贵论”思想、儒家的“仁爱”思想、道家的“重生”思想以及佛家的“慈悲”思想。以“人命至重”的生命观为出发点形成了济世救人的社会责任、普同一等的行医宗旨、一丝不苟的从业态度、精勤不倦的学习态度、博极医源的探索精神等医德思想,至今仍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应将“人命至重”的生命观融入医学生医德教育之中,通过加强救死扶伤职业理想教育,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强化生命至上课堂教育主题,提高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丰富和创新护佑生命实践形式,注重医德教育的实践性等路径,切实提高医学生的医德素养。
    • 曾翠芳; 刘俊荣; 党彩萍
    • 摘要: 文章借鉴中医传统文化的医德思想,探讨了医德的内涵,分析“大医精诚”和“仁心仁德”的医德核心,阐述中医医德思想对现代医德教育的启示,并具体分析医学本质、医德关系和医德评价这3个主题和潜心研习与一丝不苟这2个思维品质。最后结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提出医德教育中需要重视学生需要的逐层实现和高层次需要的实现。
    • 黄明明; 李杰; 于子洋; 吴童; 刘丽婷; 孟子霞; 陈晓扬
    • 摘要: 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对社会和个人有着重要影响,义诊实践是当代医学生服务奉献精神的有形载体,同时也是医学生了解和接触临床的一个重要方式,是连接学校和社会的纽带。为深入了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况,更有效地开展医德养成教育,故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对医学生义诊实践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参加义诊活动的必要性表示认同,并通过义诊活动学有收获,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在义诊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虽然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但还存在需要完善和改进的方面,应切实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临床实践与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中,为医学院校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奠定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