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引流术
外引流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9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26811篇;相关期刊76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岭南现代临床外科、浙江创伤外科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首届全国代表大会、首届中国中青年神经外科医师论坛等;外引流术的相关文献由263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忠保、崔伟伟、张丹等。
外引流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6811篇
占比:99.93%
总计:126905篇
外引流术
-研究学者
- 周忠保
- 崔伟伟
- 张丹
- 张义
- 张国志
- 彭胜林
- 李金亮
- 杨晓伊
- 杨杰
- 柳茂成
- 等
- 肖锋
- 袁晓兵
- 贾巍
- 钱华
- 阮东耀
- 阮雪红
- 严燕芳
- 于作泰
- 付星
- 任俊杰
- 任汉屏
- 伍海青
- 何承彪
- 何春芬
- 何润之
- 何荣佳
- 何达秋
- 冀兵
- 冯德贵
- 冼志坤
- 刘华明
- 刘天
- 刘宏伟
- 刘家东
- 刘帅
- 刘志海
- 刘文浩
- 刘文耀
- 刘文静
- 刘旭
- 刘杰
- 刘继东
- 刘运奇
- 刘锦怀
- 单乃峰
- 南正银
- 卢军
- 卢跃峰
- 史相臣
-
-
付星;
江春强;
黄考平;
温世和
-
-
摘要:
目的比较内引流术与外引流术处理输尿管结石梗阻所致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河源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76例因输尿管结石梗阻所致尿源性脓毒血症患者的诊疗情况,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内引流组42例和外引流组34例。外引流组患者采用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术治疗,内引流组患者采用输尿管镜直视下逆行置入双J管引流术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引流成功率,腰痛缓解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正常、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R)、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内引流组患者的引流成功率为95.24%,明显高于外引流组的79.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两组患者的WBC、NEUR、CRP和PCT水平均明显降低,且内引流组患者的WBC、NEUR、CRP和PCT水平分别为(8.16±2.84)×10^(9)/L、(68.16±5.41)%、(1.54±0.16)mg/L、(0.17±0.03)μg/L,明显低于外引流组的(12.63±2.54)×10^(9)/L、(79.34±5.41)%、(5.27±1.93)mg/L、(0.82±0.2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引流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外引流组的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镜直视下逆行置入双J管引流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梗阻所致尿源性脓毒血症可有效预防患者术后感染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
牟意玲
-
-
摘要:
为验证人青光眼外引流手术硬导管材质从合金镁更换为涂层镁的可行性,通过3个方面进行了综述。一是从代谢动力学角度理论分析,涂层镁的安全性高于合金镁,且合金镁配合缓释技术已经在人眼外科植入物中得到了稳定可靠的应用,证实涂层镁也有应用价值;二是根据兔青光眼模型中的涂层镁、合金镁硬导管观察结果,合金镁硬导管应用于兔青光眼外引流手术具有领先性;三是考察人造骨组织和关节结构中使用合金镁和涂层镁的人体临床效果,发现即便在镁代谢紊乱综合征患者中,涂层镁仍具有高于合金镁的安全性。涂层镁应用于人青光眼植入手术,其安全性较合金镁要高,从而认定涂层镁有应用于青光眼外引流手术的可行性。
-
-
李春华;
徐云峰;
钱佳栋
-
-
摘要:
目的 探索无针密闭接头在颅内血肿外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接受YL-1型穿刺针行微创钻孔引流术的脑内或脑室出血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手术材料、手术方法、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三通管连接YL-1型穿刺针外接管,观察组在三通管连接YL-1型穿刺针外接管的基础上,采用SmartSite无针密闭接头连接三通管外接头.比较两组的颅内感染率及气颅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气颅发生率、颅内感染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颅内血肿外引流中使用无针密闭接头能有效的降低颅内感染率及气颅发生率,可在神经外科临床推广使用.
-
-
马志卫;
张念杰
-
-
摘要:
目的:探讨普外科假性胰腺囊肿手术的治疗效果及患者身体恢复情况.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之间收治的124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联合组,每组62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外引流术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囊肿切除手术治疗,比较常规组和联合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感染、消化道出血、黄疸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联合组患者有效率为91.94%,优于常规组的6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假性胰腺囊肿患者实施囊肿切除手术能够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
曹慧;
张宏伟;
孙邡;
张翔;
寇明智;
刘旭;
杜文亮
-
-
摘要:
目的 探讨胆总管囊肿胆管穿孔引流术后采取二次腹腔镜行胆总管囊肿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2012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0例胆总管囊肿并胆管穿孔行外引流术、并再次行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的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术前及术中注意事项,总结相关经验.二次手术采用四孔法,其中脐部及右侧腹切口选择原切口,没有额外增加切口;囊肿分离采取囊肿横断切除法,避免损伤门静脉和肝动脉.结果 10例患儿,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9个月至8岁,平均(3.1±0.6)岁.9例患儿在腔镜下完成二次手术,手术方式为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因纤维增生囊壁厚,腹腔镜下操作渗血多,不易止血影响操作视野,放弃腹腔镜操作中转开腹手术.所有患儿术中未发生腹腔镜手术副损伤,术后未发生胆漏、肠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7~10 d.结论 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根治术治疗既往有胆管穿孔外引流手术史的患儿是安全可行的.
-
-
-
王新港
-
-
摘要:
目的 对重症脑出血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时机血肿穿刺外引流手术后的预后影响展开分析.方法 拣选我院2016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8例重症脑出血患者,治疗时机随机分组,研究组34例(出血后4 h),对照组34例(出血后8h),对比两种治疗时机下的预后影响.结果 研究组血肿清除率为85.3%,再次出血率为5.8%,对照组血肿清除率为61.7%,再次出血率为29.4%,研究组在脑出血4 h采取穿刺治疗后,最终的死亡率为2.9%,低于对照组11.7%,虽有差异,但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的NIHSS神经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而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症脑出血患者采取不同治疗时机血肿穿刺外引流手术后的预后影响存在差异,早期治疗能够更有效清除血肿,同时能够控制再次出血率.
-
-
-
谢经丰;
范基元;
袁晟光
-
-
摘要:
目的 探讨外源性胆汁酸(CA)恢复胆道外引流导致的肝再生障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9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设为未引流组(未引流组,n=30)、外引流组(ED组,n=30)、外引流同时补充0.2%外源性胆汁酸组(ED+0.2%CA组,n=30),各组于实验第7天行部分(70%)肝切除,检测各组肝切除术后不同时间点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的表达情况,检测回肠组织成纤维生长因子15(FGF15)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 ED组的FGF15蛋白及mRNA在肝部分切除术后各时段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ED+0.2%CA组和未引流组(P<0.05),其表达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24 h达到高峰,峰值较ED+0.2%CA组和未引流组明显偏低(P<0.05),而ED+0.2%CA组的FGF15蛋白及mRNA各时段的表达明显低于未引流组,峰值较未引流组明显偏低(P<0.05).在肝切除术后,ED组与ED+0.2%CA组和未引流组相比,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水平在48 h和72 h时段明显降低(P<0.05);而ED+0.2%CA组与未引流组相比,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水平在48 h时段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外源性胆汁酸可以部分恢复胆道外引流导致的肝再生延迟,其可能机制是与其上调肠道FGF15的表达从而促进肝再生有关.
-
-
李新;
钱兴龙;
周明;
葛志强
-
-
摘要: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钻颅冲洗外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收治CSDH手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抗氧化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肿清除效果和MRS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钻颅冲洗外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