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基底节区出血

基底节区出血

基底节区出血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29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外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83868篇;相关期刊99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齐鲁护理杂志、浙江创伤外科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国高血压与脑卒中学术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第三届年会暨城市安全与灾难医学救援国际高峰论坛等;基底节区出血的相关文献由325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娜、陈志标、侯勇娜等。

基底节区出血—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7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3868 占比:99.85%

总计:83997篇

基底节区出血—发文趋势图

基底节区出血

-研究学者

  • 李娜
  • 陈志标
  • 侯勇娜
  • 刘娜
  • 刘芹
  • 吕含琴
  • 吴国鑫
  • 孙金刚
  • 孟祥恩
  • 张义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凌瑜; 任路明; 黄灿; 刘婷; 李嘉敏
    • 摘要: 目的通过测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康复训练前后皮质脊髓束的各向异性(FA)、FA比例(rFA)及FA不对称性(FAasy)值的变化,探讨康复训练对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皮质脊髓束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基底节区出血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21例接受康复治疗者为康复组,同期未行康复治疗的15例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颅脑半卵圆中心、内囊后肢、大脑脚皮质脊髓束FA、rFA、FAasy的变化。结果康复组治疗后患侧半卵圆中心、内囊后肢、大脑脚皮质脊髓束FA、rFA值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FAasy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不仅与患侧皮质脊髓束重塑相关,健侧皮质脊髓束的代偿也起了重要作用。康复训练通过促进健、患侧的皮质脊髓束重塑而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 陈西亚
    • 摘要: 目的 探讨超早期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超早期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及手术前后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蛋白(S100)动态变化情况,记录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相当,安全性相当,但前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对患者创伤方面更具优势。
    • 何庆华
    • 摘要: 目的:探析对基底节区出血患者应用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颞部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对脑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基底节区出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盲目原则,将患者以每组30例分为侧裂组、颞部组,所有患者均采取血肿清除术治疗,侧裂组患者通过侧裂入路,颞部组患者通过颞部入路。通过对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比较以归纳其对脑血管的保护作用。结果:侧裂组患者血清清除率高于颞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裂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颞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1周两组患者指标有所下降,侧裂组患者指标低于颞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应用GOS评分测量,侧裂组患者预后优良率高于颞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用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对脑血管保护及病情改善疗效价值更高,可于此类患者进一步借鉴推广。
    • 费喜峰; 王之敏; 孙飞; 陈寒春; 蒋栋毅
    • 摘要: 目的 探讨YL-1型针钻孔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注射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48例意识清楚或嗜睡伴有肢体和或言语功能障碍的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GCS评分12~15分),分别采用YL-1型针钻孔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注射治疗和保守治疗,即手术组和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肿消除时间、并发症发生率、ADL预后评定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血肿消除时间:治疗组为(7.50±3.6)d,对照组为(21.14±5.7)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组的手术相关并发症中,气颅发生率为15.4%,颅内感染发生率为3.8%,穿刺道出血发生率3.8%。1个月后ADL预后评定:手术组Ⅰ级5例,Ⅱ级11例,Ⅲ级8例,Ⅳ级2例,Ⅴ级0例;对照组Ⅰ级1例,Ⅱ级4例,Ⅲ级10例;Ⅳ级7例,Ⅴ级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YL-1型针穿刺引流术具有操作简单、微创、功能恢复时间快、疗效良好等优点。
    • 费威; 张娟; 张光亮
    • 摘要: 目的 比较经外侧裂-岛叶入路与经颞叶皮层入路治疗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72例基底节区出血经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手术入路方式分为研究组(经外侧裂-岛叶入路)和对照组(经颞叶皮层入路),每组36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更短,血肿清除率更高,去骨瓣减压比例和术后再出血比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更低,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外侧裂-岛叶入路可有效清除基底节区血肿,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远期生活质量,是治疗基底节区出血的有效手术方法.
    • 张嘉; 杨军; 刘彬; 谭石; 吴超; 于涛; 司雨; 尹晓亮; 于国强; 谢京城
    • 摘要: 目的 探讨内镜经额入路治疗伴脑室铸型的原发性高血压基底节区血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7月我们采用内镜经额入路手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基底节区血肿破入脑室13例,均伴有脑室铸型,全麻下额部直切口5 cm,铣开直径3 cm小骨瓣,超声引导下经额部小骨窗穿刺,置入直径为1.5 cm套管,经内镜清除基底节区血肿及侧脑室内血肿后,利用脑室内镜探查第三脑室,并在内镜下放置第三脑室引流.结果 手术时间120~150 min,(132.3±10.9)min;术中出血20~50 ml,(38.5±9.9)ml.术后24 h复查CT见血肿清除率均达90%.术后3例体温升高(最高38.4°C),经抗生素治疗后好转,未发生顽固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术后7 d拔除脑室引流.13例随访(7.1±4.5)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分3例,4分6例,3分4例.结论 内镜经额入路手术清除伴脑室铸型的原发性高血压基底节区血肿安全可靠.
    • 汪春晖; 金秀兰; 陈淑媛
    • 摘要: 目的 观察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 =42).对照组采用保守药物治疗,必要时行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行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疗效、水肿带变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评分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第1、4、7、10天水肿带均增高,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1、4、7、10天水肿带较术前显著减轻(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1、3个月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能有效改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和改善预后,临床疗效显著.
    • 侯勇娜
    •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锻炼联合康复护理对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8月在本院接诊的100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早期锻炼联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ADL)、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以及并发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ADL、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锻炼联合康复护理对基底节区出血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能够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 苏华实; 李义游; 陈伟龙
    • 摘要: 目的 分析重症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应用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重症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2.65±0.70)cm、骨窗直径(1.18±0.26)cm、手术时间(1.07±0.38)h均短于对照组的(5.99±0.88)cm、(2.94±0.47)cm、(3.70±1.47)h,术中出血量(44.94±10.37)ml少于对照组的(400.40±101.48)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经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缩短了切口长度、骨窗直径、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与应用.
    • 黄沃斌; 吕建光; 李柱辉
    •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与开颅血肿清除方法对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11.56±2.89)分、血肿清除率(56.12±10.45)%高于对照组(8.12±2.56)分、(50.23±9.21)%,住院时间(15.78±3.89)d、引流管放置时间(3.89±0.56)d短于对照组(17.98±4.02)d、(5.80±1.02)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7、2.638、2.837、11.011,P<0.001);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57.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11,P<0.001);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精神健康(53.23±5.02)分、总体健康(78.56±9.56)分等显著高于对照组(46.56±8.23)分、(65.45±10.23)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41、6.281,P<0.001).结论 给予微创穿刺引流术联合尿激酶与开颅血肿清除方法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