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裂入路
侧裂入路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6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7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78169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中国民康医学、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八届全国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学术会议等;侧裂入路的相关文献由229位作者贡献,包括陈东亮、彭涛、谢庆海等。
侧裂入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8169篇
占比:99.96%
总计:178237篇
侧裂入路
-研究学者
- 陈东亮
- 彭涛
- 谢庆海
- 张鲁林
- 黄普鑫
- 吴京展
- 吴明伟
- 孙志刚
- 应建友
- 张长风
- 李云
- 李庆祝
- 杨于亮
- 段勇刚
- 王鹏宇
- 袁波
- 覃祖业
- 谢观生
- 谭占国
- 邢海涛
- 雷水刚
- 霍永强
- 颜循金
- 丁浩
- 丛建军
- 付鹏
- 任林强
- 伍敏
- 何俊
- 何庆华
- 佟强
- 冉忠营
- 冯磊
- 刘东伟
- 刘之彝
- 刘保华
- 刘光磊
- 刘卓
- 刘斌
- 刘瑞鹏
- 刘藻滨
- 刘道斌
- 刘钟阳
- 刘锋
- 刘锦平
- 刘阳
- 刘鹏飞
- 包金锁
- 单春格
- 卢炜鹏
-
-
何庆华
-
-
摘要:
目的:探析对基底节区出血患者应用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颞部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对脑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基底节区出血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盲目原则,将患者以每组30例分为侧裂组、颞部组,所有患者均采取血肿清除术治疗,侧裂组患者通过侧裂入路,颞部组患者通过颞部入路。通过对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比较以归纳其对脑血管的保护作用。结果:侧裂组患者血清清除率高于颞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裂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颞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1周两组患者指标有所下降,侧裂组患者指标低于颞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应用GOS评分测量,侧裂组患者预后优良率高于颞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用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对脑血管保护及病情改善疗效价值更高,可于此类患者进一步借鉴推广。
-
-
姚焱鹏
-
-
摘要:
目的:观察并评价小骨窗开颅侧裂入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患者行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记为观察组)、42例患者行小骨窗开颅经颞叶皮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记为对照组);通过资料比较,评价治疗效果存在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行小骨窗开颅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患者血肿清除率与对照组相较并无很大差异(P>0.05)。与术后1周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周时的意识状态都有显著好转(P0.05),术后第7 d、14 d时,观察组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含量显著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能在基于较高血肿清除率的前提下,更为保障患者预后,意识状态与日常生活能力皆可获得良好恢复。
-
-
赵龙祥;
袁德彬;
许进
-
-
摘要:
目的:探讨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行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2月南通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行传统颞叶皮层入路手术,观察组行早期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期小骨窗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和术后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
-
周晓成;
马春晓;
王勇
-
-
摘要:
目的 探讨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行经颞部入路血肿清除术,研究组行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血肿残余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侧裂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效果显著,能清除血肿,缩短康复时间,改善预后,安全性高.
-
-
谢乐;
刘锦平;
温磊;
杨杰
-
-
摘要:
目的:探讨经侧裂下Rolandic点-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后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疗效.方法:基底节区后部HICH患者109例,根据不同入路方式分为经侧裂下Rolandic点-岛叶入路手术组(观察组,n=51)和经颞叶皮质入路手术组(对照组,n=58).比较2组围手术期情况、术后血肿清除率、再出血率及并发症率,术后6月采用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价临床预后,采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神经功能.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压时间、术中失血量、去骨瓣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皮质切口、白质切开深度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6 h,观察组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72 h,观察组的脑水肿增加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再出血率、癫痫、失语及视野缺损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6月,观察组的BI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月,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侧裂下Rolandic点-岛叶入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后部HICH安全有效,可降低再出血风险及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改善远期预后.
-
-
-
李丰展
-
-
摘要:
目的 分析比较经中央沟下点侧裂入路与经颞叶皮层入路在高血压脑出血(HIGH)急诊开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因HIGH行急诊开颅手术患者200例,依据入路分为经颞叶皮层入路组(TC组)和经中央沟下点侧裂入路组(TR组)各10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血肿清除、血流动力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R组患者手术用时、皮层及白质切开长度、术后清醒时间等均低于TC组,其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高于T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两组的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心率(HR)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R组低于T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R组患者术后失语、视野缺损发生率均低于T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经颞叶皮层入路相比,中央沟下点侧裂入路治疗HIGH,血肿清除率高,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并发症较少,效果显著.
-
-
-
徐剑峰;
刘阳;
曹辉;
吴贵强;
曾令勇;
张海;
高阳;
邓李;
任林强;
张波;
刘藻滨
-
-
摘要: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清除术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8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采用经侧裂入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清除术的患者设为试验组(n=79),将采用经皮层入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102).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术后1个月患侧肢体肌力分级级别、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分级(ADL)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1个月GCS评分、术后1个月患侧肢体肌力分级及术后6个月ADL评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镜下经侧裂入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清除术整体手术效果好,对患者正常组织的创伤及影响小,预后改善明显,值得在有条件开展的医院推广并加以改进.
-
-
李亮;
丛建军;
常庆勇;
孙丕通;
曲凯;
杨秀宝;
董士仓;
黄昆
-
-
摘要:
目的:探讨颞叶内侧胶质瘤的显微手术疗效并总结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颞叶内侧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3例患者中,20例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术,术后术区残血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前癫痫发作18例,术后缓解16例;术前有失语8例,后缓解3例;术前8例偏盲,术后改善2例;术前偏瘫2例,术后改善1例;术后新增失语2例,术后新增偏盲3例,术后新增偏瘫1例,1年随访复发3例.结论:经侧裂入路切除颞叶内侧胶质瘤的手术疗效良好,可以最大程度切除术肿瘤,并发症较少.
-
-
陈东亮;
彭涛;
谢庆海;
谢观生;
吴明伟;
霍永强;
吴京展
- 《第八届全国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学术会议》
| 2009年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新的手术治疗方法并进行疗效观察.rn 方法: 将6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进行对照研究,一组在超早期下采用小翼点切口锁孔经侧裂一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侧裂组);另一组按传统常规骨瓣开颅经皮质造瘘口直视下手术清除血肿(皮质组).rn 结果: 侧裂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皮质组(X2分别为4.27、4.16,P值均<0.05).rn 结论: 超早期小翼点切口锁孔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是创伤小、疗效佳、预后好的新技术方法.
-
-
陈东亮;
彭涛;
谢庆海;
谢观生;
吴明伟;
霍永强;
吴京展
- 《第八届全国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学术会议》
| 2009年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新的手术治疗方法并进行疗效观察.rn 方法: 将6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进行对照研究,一组在超早期下采用小翼点切口锁孔经侧裂一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侧裂组);另一组按传统常规骨瓣开颅经皮质造瘘口直视下手术清除血肿(皮质组).rn 结果: 侧裂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皮质组(X2分别为4.27、4.16,P值均<0.05).rn 结论: 超早期小翼点切口锁孔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是创伤小、疗效佳、预后好的新技术方法.
-
-
陈东亮;
彭涛;
谢庆海;
谢观生;
吴明伟;
霍永强;
吴京展
- 《第八届全国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学术会议》
| 2009年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新的手术治疗方法并进行疗效观察.rn 方法: 将6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进行对照研究,一组在超早期下采用小翼点切口锁孔经侧裂一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侧裂组);另一组按传统常规骨瓣开颅经皮质造瘘口直视下手术清除血肿(皮质组).rn 结果: 侧裂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皮质组(X2分别为4.27、4.16,P值均<0.05).rn 结论: 超早期小翼点切口锁孔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是创伤小、疗效佳、预后好的新技术方法.
-
-
陈东亮;
彭涛;
谢庆海;
谢观生;
吴明伟;
霍永强;
吴京展
- 《第八届全国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学术会议》
| 2009年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新的手术治疗方法并进行疗效观察.rn 方法: 将6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进行对照研究,一组在超早期下采用小翼点切口锁孔经侧裂一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侧裂组);另一组按传统常规骨瓣开颅经皮质造瘘口直视下手术清除血肿(皮质组).rn 结果: 侧裂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皮质组(X2分别为4.27、4.16,P值均<0.05).rn 结论: 超早期小翼点切口锁孔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是创伤小、疗效佳、预后好的新技术方法.
-
-
陈东亮;
彭涛;
谢庆海;
谢观生;
吴明伟;
霍永强;
吴京展
- 《第八届全国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学术会议》
| 2009年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新的手术治疗方法并进行疗效观察.rn 方法: 将6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进行对照研究,一组在超早期下采用小翼点切口锁孔经侧裂一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侧裂组);另一组按传统常规骨瓣开颅经皮质造瘘口直视下手术清除血肿(皮质组).rn 结果: 侧裂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皮质组(X2分别为4.27、4.16,P值均<0.05).rn 结论: 超早期小翼点切口锁孔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是创伤小、疗效佳、预后好的新技术方法.
-
-
陈东亮;
彭涛;
谢庆海;
谢观生;
吴明伟;
霍永强;
吴京展
- 《第八届全国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学术会议》
| 2009年
-
摘要:
目的: 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新的手术治疗方法并进行疗效观察.rn 方法: 将6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进行对照研究,一组在超早期下采用小翼点切口锁孔经侧裂一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清除血肿(侧裂组);另一组按传统常规骨瓣开颅经皮质造瘘口直视下手术清除血肿(皮质组).rn 结果: 侧裂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皮质组(X2分别为4.27、4.16,P值均<0.05).rn 结论: 超早期小翼点切口锁孔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是创伤小、疗效佳、预后好的新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