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血肿清除

血肿清除

血肿清除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33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2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21887篇;相关期刊173种,包括河南外科学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5北京医学会神经病学学术年会、第七届(广州)国际人道救援医学年会暨首届全国急救与灾难救援高峰论坛、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等;血肿清除的相关文献由831位作者贡献,包括范学政、孙克华、徐勇等。

血肿清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2 占比:1.32%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21887 占比:98.64%

总计:22189篇

血肿清除—发文趋势图

血肿清除

-研究学者

  • 范学政
  • 孙克华
  • 徐勇
  • 朱遂强
  • 梁奇明
  • 游潮
  • 王芙蓉
  • 许峰
  • 连立飞
  • 陈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邵峰; 刘建平; 张翼
    • 摘要: 目的探究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近期效果,并分析远期预后。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研究对象为1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结合手术方案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9例。对照组实施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观察组实施神经内镜微创术。记录两组手术前后细胞因子、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的变化,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情况及术后6个月的预后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对比,观察组较长,术中出血量对比,观察组较多,但术后48h、72h时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组内比较发现,两组血清P物质(SP)及Barthel指数逐渐上升(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NIHSS评分逐渐下降(P<0.05),术后14d组间比较发现,两组细胞因子、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为86.44%,高于对照组的71.19%,组间比较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期间,虽说神经内镜微创手术较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操作复杂,但血肿清除更彻底,近期效果及远期预后情况更理想。
    • 方富; 梁锐; 徐文华
    •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1月-2021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符合入选标准的90例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患者,其中单纯钻孔引流36例设为常规组,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治疗54例设为内镜组,分析比较两组血肿清除率、分隔腔残余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相关并发症、血肿复发率、Markwalder分级评分、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内镜组的术后血肿清除率为92.59%,高于常规组的77.78%(P<0.05);内镜组的术后分隔腔残余率低于常规组(P<0.05);内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常规组(P<0.05);内镜组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内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内镜组术后随访半年内的血肿复发率为1.85%,低于常规组的11.11%(P<0.05);内镜组治疗后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组,Markwalder分级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治疗安全、有效,优于传统的单纯钻孔引流手术,值得提倡和应用。
    • 梁春东; 宋万立; 张海军
    • 摘要: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辅助微创基底节区血肿清除的临床价值。方法 50例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立体定向辅助微创手术)与对照组(保守治疗),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预后指标和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1个月、 6个月,观察组的GOS、 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m 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32.00%(P<0.05)。结论 立体定向辅助微创血肿清除可改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 王恒福; 鲁健; 王洪艳; 万鹏飞; 杨华
    • 摘要: 目的探讨控制性颅内减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9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采用常规方法清除脑内血肿的4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使用控制性颅内减压术清除脑内血肿的4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再出血率、术前和术后1周的神经功能评分、术后1个月的DWI术区梗死体积及术后3个月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术后1周,两组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DWI术区梗死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预后良好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颅内减压术能有效控制术中的脑组织损伤,对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陈安斯
    •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中等量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8月至2020年4月8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中等量脑出血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采取颅内小骨窗血肿清除治疗,观察组采取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每组各43例。观察两组围术期状况、血清AQP4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血清AQP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中等量脑出血患者可有效改善围术期状况及减轻脑水肿情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吴彦涛; 曹龙庆; 杨彦平
    • 摘要: 目的探讨超早期微创置管术联合尿激酶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血肿清除效果、炎症反应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HIC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超早期微创置管术)和观察组(30例,超早期微创置管术+尿激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效果、炎症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左右椎动脉(VA)的血流速度]及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结果术后5 h,两组的血肿残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5、30 d,两组的血肿残存率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MMP-9、CRP、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MCA、ACA、PCA、VA血流速度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NSE水平均降低,BDNF、NGF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微创置管术联合尿激酶用于HICH患者临床治疗中,不仅可提高血肿清除效果,还能改善机体炎症反应指标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范学政; 易剑波; 游潮
    • 摘要: 随着内镜质量提高和微创理念的深入,内镜血肿清除技术已经成为目前微创治疗脑出血的主要方法。手术时需要专门工作通道进入血肿腔,以便内镜镜头及镜体进入工作通道内完成操作,内镜起照明或观察作用,血肿清除、止血等操作都在工作通道内完成。理想的工作通道应该具有无毒、轻巧、微创等特点。目前有多种研发成果已经用于临床的工作通道,多为医用硅胶材质,直径在2 cm以内的圆筒形状、头端圆钝无切割特点的设计,而且管壁透明易于观察周围情况,极大地方便了内镜血肿清除手术的开展。本文就多种内镜工作通道的特点及其在血肿清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黄燕钦; 吴彬冰; 杨镇松
    • 摘要: 目的探究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普宁华侨医院2019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6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评估两组脑内血肿的清除情况、血清炎症因子、预后情况。结果术后3d,观察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结束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GOS以及AD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症脑出血患者通过提高血肿清除率,减轻术后炎症反应,进而加快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 李俊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对进展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14例进展性硬膜外血肿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6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7 d颅内压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结果 术后1、3、7 d,两组颅内压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21.14±8.98)、(17.61±7.03)、(13.16±5.22)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对照组的(29.87±9.72)、(24.74±8.62)、(18.01±6.35)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1%(7/63),低于对照组的27.5%(1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有效率85.7%(54/63)高于对照组的68.6%(3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进展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可显著降低患者颅内压力,对比传统手术效果显著,术后回访并发症发生率低,是该类患者一种更有效手术方式.
    • 王振泽
    • 摘要: 目的: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立体定向引导下的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取得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医院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62例(2018年1月-2020年1月),随机分组,其中31例患者给予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对照组),另外31例给予立体定向引导下的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血肿清除率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观察,对照组(2.90±0.95)h,与观察组(1.52±0.60)h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率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立体定向引导下的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与传统开颅手术血肿清除率基本一致,但手术时间较短,预后较好,可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