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取栓术

取栓术

取栓术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24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内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3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91736篇;相关期刊162种,包括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护理与康复、齐鲁护理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一届北京全国血管外科学术会议、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专题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第十四届全国外科学术会议等;取栓术的相关文献由66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晓强、张柏根、董国祥等。

取栓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43 占比:0.13%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91736 占比:99.87%

总计:191984篇

取栓术—发文趋势图

取栓术

-研究学者

  • 李晓强
  • 张柏根
  • 董国祥
  • 桑宏飞
  • 孙林
  • 张居文
  • 李辉
  • 杨春宁
  • 杨牟
  • 栾景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为临床常见情况,但对其认识仍然存在不足。为此,2022年第49卷第15期《中国肿瘤临床》专家论坛栏目刊发了江西省肿瘤医院肝胆肿瘤外科罗庆丰教授撰写的《对门静脉癌栓的新认识与新实践》一文。该文从门静脉癌栓的形成机制、门静脉癌栓的可见度分型以及肝内播散转移的原因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在这些认识的基础上,又提出“门静脉优先”理念,即术中先要分离、结扎或阻断肿瘤所在区域的门静脉,然后游离肝脏、切除肿瘤;同时提出“门静脉探查”理念,即离断肝脏时要探查断面管道有无癌栓,然后才能结扎;最后提出“门静脉原位切开直视下取栓术”,即对于程氏Ⅱ型及部分Ⅲ型癌栓,先要游离、阻断门静脉主干及对侧分支,然后切开癌栓所在部位的门静脉,直视下取出癌栓。希望该文能对临床的实际工作提供参阅价值。
    • 李小东; 刘飞; 严晓薇; 姜海军; 王培
    • 摘要: 目的:探讨Fogarty导管取栓术结合置管药物溶栓处理足踝部游离皮瓣术后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4月至2021年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6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行游离皮瓣修复术,术后皮瓣出现动脉栓塞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术结合置管药物溶栓处理,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动脉通畅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期间观察皮瓣六项指标联合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予以疗效评价。结果:术后12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部分坏死,2例再次出现动脉危象,改行切开探查术式。排除改行切开探查术的2例患者,采用该术式处理的14例患者,无大出血及死亡病例,取出的血栓长度为0.2~1.8cm,平均长度(0.83±0.32)cm,术中动脉通畅率为100%,手术时间55~90min,平均时间(65.12±12.72)min。术中失血量为35~70mL,平均失血量(55.48±9.45)mL。术后1例(7.14%)出现消化道出血,予以对症治疗。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4.5(10.4,16.5)个月,2例(14.3%)影响穿鞋,予以皮瓣修薄后改善,1例(7.14%)出现局部溃疡,换药后愈合。末次随访时皮瓣质地良好,感觉恢复S 2~S 3级,均恢复保护性感觉,两点辨别觉均仅有1个点,皮瓣疗效满意率85.71%。足踝部功能改善,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为59~95分,平均(83.72±6.42)分,AOFAS踝-后足功能优良率71.42%。结论:Fogarty导管取栓术联合药物溶栓处理足踝部游离皮瓣术后动脉栓塞,微创、快捷、安全,临床疗效确切。
    • 张雷; 袁伟琼; 孔祥丽; 李军朝; 张蓓
    • 摘要: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前循环大血管急性闭塞取栓中应用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2018-11—2021-12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取栓治疗的前循环大血管急性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镇静方式分为清醒镇静组(观察组)和无镇静组(对照组),2组均使用单纯抽吸或支架拉栓治疗,对比分析2组镇静水平、穿刺到血管再通时间、成功再灌注率、取栓一次再通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出院NIHSS评分、90 d良好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镇静效果显著优先于对照组[(4.25±0.43)分比(1.41±0.5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镇静可减少术中患者烦躁、疼痛,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取栓一次再通率,可应用于前循环大血管急性闭塞的取栓治疗。
    • 李振华; 杨清成; 张建刚; 郭艳平; 孙科; 朱金钊
    • 摘要: 目的探究经颅多普勒(TCD)在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取栓术后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选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MCA闭塞患者开展此次研究,术后根据MCA闭塞程度分组为非闭塞组(n=27)、部分闭塞组(n=18)、完全闭塞组(n=13),三组均行TCD检查,评估三组患者MCA血流动力学指标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非闭塞组患者的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部分闭塞组、完全闭塞组;其搏动指数显著低于部分闭塞组、完全闭塞组(P<0.05);3个月后,非闭塞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部分闭塞组、完全闭塞组(P<0.05)。结论TCD在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取栓术后MCA血流动力学随访中可有效评估患者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神经功能,应用价值较高。
    • 徐可; 李辉; 黄楚明; 蔡楚伟
    • 摘要: 目的总结急性颈内动脉T型闭血管内开通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采用血管内开通治疗的17例急性颈内动脉T型闭塞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均成功开通,其中采用逆向半回收-改良的Solumbra取栓术11例,采用双支架取栓术6例。开通后发生大面积脑梗死致脑疝6例,其中1例放弃治疗,5例行去骨瓣减压手术(2例死亡,3例重残)。其余11例康复出院,术后90 d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8例,预后不良3例(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5分)。结论急性颈内动脉T型闭塞血栓负荷量大,血管内开通闭塞血管时,需要根据不同情况结合多种技术。
    • 张伟; 宋兴旺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取栓术后应用尤瑞克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取栓术治疗,之后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尤瑞克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接受不同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30例患者中,预后良好者28例,预后不良者2例;对照组中预后良好者21例,预后不良者9例,经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发生1例颅内出血,3例股动脉穿刺并发症.对照组患者中3例发生颅内出血,5例发生股动脉穿刺并发症,4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取栓术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尤瑞克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并降低短期并发症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和社会意义.
    • 胡瑞琼
    •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急诊取栓术后护理效果.方法: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实施综合护理的观察组,各25例,在护理前后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心理状态(SAS、SDS),将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以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状态评分为评价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护理前观察组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升高,SAS评分、SD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在急诊接受取栓术治疗期间,给其配合实施综合性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心理状况的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 李振华; 杨清成; 张建刚; 郭艳平; 孙科; 朱金钊
    • 摘要: 目的 探究经颅多普勒(TCD)在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取栓术后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抽选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MCA闭塞患者开展此次研究,术后根据MCA闭塞程度分组为非闭塞组(n=27)、部分闭塞组(n=18)、完全闭塞组(n=13),三组均行TCD检查,评估三组患者MCA血流动力学指标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非闭塞组患者的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部分闭塞组、完全闭塞组;其搏动指数显著低于部分闭塞组、完全闭塞组(P<0.05);3个月后,非闭塞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部分闭塞组、完全闭塞组(P<0.05).结论 TCD在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取栓术后MCA血流动力学随访中可有效评估患者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神经功能,应用价值较高.
    • 张志霞
    • 摘要: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急性脑卒中取栓术后卧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的影响.方法:病例样本取自2019年1月-2020年12月区间68例急性脑卒中取栓术后卧床患者,以护理模式差异性分组,34例记作对比组(常规护理)、34例记作研究组(预见性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各项凝血纤溶指标均优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8.82%较对比组29.41%更低(P<0.05).结论:在急性脑卒中取栓术后卧床患者临床护理期间,予以预见性护理,可更好改善凝血纤溶指标,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