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动脉栓塞
下肢动脉栓塞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6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2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26493篇;相关期刊113种,包括母婴世界、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基层医学论坛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第11届学术会议(2010年)暨国际烧伤研讨会、2010CIC中国介入治疗论坛(原中国管腔内支架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中国医科大学—美国DOTTER介入研究所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峰会、第四届全国老年动脉硬化与周围血管疾病专题研讨会等;下肢动脉栓塞的相关文献由354位作者贡献,包括丁利会、余伟兰、党小雅等。
下肢动脉栓塞—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6493篇
占比:99.40%
总计:26653篇
下肢动脉栓塞
-研究学者
- 丁利会
- 余伟兰
- 党小雅
- 勇俊
- 吴丹明
- 周燕
- 孙林
- 宋富波
- 张居文
- 张立魁
- 徐艺
- 易巍
- 李卓永
- 李宗业
- 李平
- 李燕
- 李鲁滨
- 杨牟
- 柯欣
- 柴小艳
- 梁宇闯
- 梁春萍
- 段志泉
- 王峰
- 王成刚
- 罗爱琼
- 薛晨晖
- 袁卫平
- 贾琪
- 车海杰
- 郑风珍
- 钟彩芳
- 陈萍
- 韩敏
- 高志棣
- 高翔
- 丁杭
- 丁素贞
- 万嘉
- 于军成
- 于泉波
- 亓月琴
- 付静波
- 仝现州
- 任发成
- 任慧艳
- 任敏
- 任泽凤
- 任绪莹
- 伊秀英
-
-
-
-
摘要:
临床数据显示,糖尿病发病后10年左右,将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且并发症一旦产生,药物治疗很难逆转,因此需要尽早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的并发症主要是血管并发症,而血管并发症又可分成微血管和大血管两大类。微血管并发症主要影响眼睛、肾脏以及因为微血管病变导致的神经病变;大血管并发症则主要体现在心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卒中、心梗、下肢动脉栓塞等。
-
-
段金玲;
宋路亭
-
-
摘要:
目的:研究综合性护理对下肢动脉栓塞置管溶栓中的效用.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血管外科收治的50例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VAS(疼痛评定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较护理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下肢动脉栓塞置管溶栓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表明综合性护理后患者疼痛值、焦虑、抑郁等情况降低、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
秦杰珍
-
-
摘要:
目的:探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动脉栓塞护理方法,明确护理措施科学运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临床资料,对护理方法进行归结,统计护理效果.结果:10例患者下肢动脉栓塞发现中位时间10. 25h,均存在皮肤苍白、肢体麻木、皮肤温度低、感觉异常、明显疼痛、肢体肿胀等表现,经病情监测、用药指导、心理疏导、出血观察、并发症预防、康复指导等综合护理措施应用后,患者焦虑评分由(56. 68 ± 4. 36)分、抑郁评分由(52. 72 ± 4. 39)分下降至(32. 26 ± 4. 65)分、(30. 48 ± 4. 16)分,仅1例出现感染,经及时处理有效改善,出院平均时间(8. 24 ± 2. 31)d,随访3个月时膝关节功能评分平均(75. 26 ± 12. 58)分,伤口甲级愈合率100. 0% ,护理满意度评分(89. 42 ± 6. 33)分.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动脉栓塞护理对患者健康维护与生命安全保障存在重要影响,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善于通过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临床表现中尽早发现、识别下肢动脉栓塞,保证早处理,并在溶栓后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恢复.
-
-
袁卫平
-
-
摘要:
目的:探究对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31例下肢动脉血管栓塞患者,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作为金标准,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价值.结果:与DSA诊断结果相比,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动脉栓塞的诊断准确率为(30/96.77%),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检查方法.
-
-
袁卫平
-
-
摘要:
目的:探究对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31例下肢动脉血管栓塞患者,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作为金标准,对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价值。结果:与DSA诊断结果相比,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动脉栓塞的诊断准确率为(30/96.77%),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检查方法。
-
-
温志华
-
-
摘要:
总结3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治疗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肢是否存在疼痛、麻木、苍白、无脉、运动障碍和皮肤温度变化等.认真倾听患者主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症治疗处理,避免造成患者肢体缺血、坏死.
-
-
-
-
-
王彦;
王彩艳
-
-
摘要:
目的 探讨动脉切开取栓联合股动脉置管治疗老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40例动脉切口取栓联合股动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保肢率、再栓塞率.结果 患者术后ABI指数明显优于手术前(P<0.05).40例患者,痊愈25例(62.50%),良好8例(20.00%),一般4例(10.00%),差2例(5.00%),截肢1例(2.50%).结论 动脉切开取栓联合股动脉置管应用于老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治疗中,较为安全,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探讨和推广.
-
-
- 《2017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中国临床药师论坛》
| 2017年
-
摘要:
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是发生血栓栓塞性事件的基本条件.有研究显示,输血﹑化疗及手术等治疗手段是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也有研究认为化疗是导致血栓事件的最常见诱发因素.本例小细胞肺癌患者第2周期化疗结束后发生下肢动脉栓塞,临床少见,现报道如下.
-
-
-
-
-
-
张秀军;
李俊海;
黄梅
- 《第一届北京全国血管外科学术会议》
| 2005年
-
摘要:
本文评价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效果,探求手术和保守治疗的指征,以求把疾病对患者造成的损害降至最低点.研究从1998~2004年收治了42例中晚期下肢动脉栓塞患者有24例行手术冶疗,18例行保守治疗,根据发病部位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分别又分为髂股组和腘动脉组.由于患者入院时足趾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坏疽,所以根据患者治疗前后坏疽范围的变化来判断疗效.坏疽范围冶疗前后不变为有效,范围增加为无效.经过一疗程治疗,手术组和保守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4.17﹪和24.78﹪.经统计学检验: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而手术组的髂股组和腘动脉组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差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