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14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5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3098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双足与保健、母婴世界、基层医学论坛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五届北京五洲心血管疾病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心血管外科医师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七次换届暨学术交流会、第三届全国血管外科和组织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全国下肢血管疾病论坛等;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相关文献由285位作者贡献,包括凌云霞、商艳霞、殷春红等。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5 占比:0.41%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3098 占比:99.58%

总计:33238篇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发文趋势图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研究学者

  • 凌云霞
  • 商艳霞
  • 殷春红
  • 肖丽佳
  • 黄晶
  • 任娜
  • 何琴
  • 别会会
  • 史毅军
  • 尹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范旭; 刘芮沂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急诊手术患者的优质护理方案及其应用效果。方法将医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90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手术方法治疗,进一步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工作质量。结果从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方面分析,护理后,观察组为(90.25±5.08)分,高于对照组的(71.26±10.34)分,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76,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护理后,对照组非常满意为17例(37.78%)、满意为16例(35.56%)、不满意为12例(26.67%),总满意为33例(73.33%);观察组非常满意为30例(66.67%)、满意为12例(26.67%)、不满意为3例(6.67%),总满意为42例(93.3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45,P<0.05)。结论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急诊手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方案,能够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提升护理工作质量,让更多的患者或其家属满意。
    • 冯桂林; 薛清泉; 夏友传; 许贝; 张安冬; 李方宽; 胡骥琼
    • 摘要: 目的观察预防性切开减压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取栓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取栓术,且术中行预防性切开减压处理的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17例患者均完成预防性切开减压,1例自行愈合而无需缝合;10例二期清创缝合;6例一期术中预留缝线,延期闭合以减压切口。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其中13例患者痊愈,2例术前轻度下肢感觉或运动功能障碍(不影响日常生活)及2例术前重度下肢感觉或运动功能障碍(未坏死,影响日常生活)患者术后均改善。无患者需植皮或截肢。结论对于接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取栓术患者,预防性切开减压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高。
    • 丁露; 李海燕
    • 摘要: 破裂性腹主动脉瘤(ruptured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RAAA)是血管外科非常凶险且病死率高的疾病。据统计,美国每年有超过15000例患者因RAAA而死亡[1]。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ar aneurysm repair,EVAR)具有创伤小、围手术期病死率低于外科手术的优势,但术后移植物感染等并发症却不容忽视[2]。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于2020年5月收治1例因RAAA行EVAR术后发生移植物感染的患者,该患者在实施开放手术后出现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病情危急且凶险。经围手术期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术后病情平稳出院,现报道如下。
    • 班作色
    • 摘要: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C T A在诊断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及对诊断率。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扫描管电压设为120 k V,观察组患者扫描管电压设为100 kV,观察两组患者的扫描图像的质量、扫描长度,对比两组患者的噪声、VD及诊断准确率、ED、D L P、C T D I值。结果:观察组的噪声、V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88.37%)(P<0.05);且观察组的ED、DLP及CTDI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管电压CTA对于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辐射少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周明玲
    • 摘要: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行置管溶栓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选自我院2018年7月~2020年4月收治的96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行置管溶栓患者,将其分作2组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参照组48例患者运用常规护理,研讨组48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其护理干预措施及应用效果.结果:置管溶栓治疗后研讨组肢体运动功能评价分值高于参照组,且术后7天研讨组社会、环境、心理、生理4个领域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行置管溶栓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良好,对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极为有利,可有效提升其康复效果,应用价值较高.
    • 叶贤德; 龚溪明
    •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行机械性取栓(PMT)联合腔内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因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在上海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行机械性取栓联合腔内成型术,对照组行介入溶栓联合腔内成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复通成功率、治疗相关指标、踝肱指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复通成功率(89.66%vs 73.68%)、术后3个月一期通畅率(87.93%vs 71.05%)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再狭窄率(12.07%vs 28.95%)、术后3个月二次干预率(12.07%vs 28.9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4%vs 18.42%)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踝肱指数分别为(0.21±0.04)和(0.22±0.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 h、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后的踝肱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MT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治疗中具有切口创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赵亚芬
    • 摘要: 目的:研究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行置管溶栓的护理干预.方法:筛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行置管溶栓患者,研究中所有患者均接受置管溶栓治疗以及护理干预,以此为基础对干预前后的患者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状态、生存质量的组间对比的结果: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应用置管溶栓来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可以更好的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在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的同时,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涂颖; 王芳
    • 摘要: 目的: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介入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介入溶栓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比组采用传统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全程优质护理.分析两组最终护理效果.结果:对比组SDS得分结果较高、SAS得分结果较高,研究组患者SDS得分结果较低、SAS得分结果较低,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介入溶栓治疗中,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应作为首选,此方案值得临床应用与普及.
    • 蒋红梅; 贾慧茹
    •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身心化护理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术后护理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满意度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起止时间分别为2020年7月与2020年12月,从研究期内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70名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70名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并编组为对照组,一组实施身心化护理,并编组为观察组,对不同护理实施模式下患者护理前后疼痛指标、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状态评分,VAS疼痛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评分,VAS疼痛评分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中97.14%的患者对护理表示总体满意,对照组中82.86%的患者对护理表示总体满意,(χ2=3.9683,P=0.0463)。结论身心化护理能够帮助改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负面情绪,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雷云宏; 王沆; 林隆辉; 严骏; 黄烽
    • 摘要: 目的 探讨机械碎栓(PMT)联合导管溶栓(CDT)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AE)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59例A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与试验组(30例).对照组接受PMT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CDT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6个月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FIB及D-D水平、PT、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FIB及D-D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PT、APTT均长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试验组复发率为3.33%(1/30),对照组复发率为27.59%(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5,P=0.026).结论 PMT联合CDT治疗AE患者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复发率,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