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机械取栓

机械取栓

机械取栓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572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2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377901篇;相关期刊215种,包括东方药膳、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一届中国卒中学会神经介入分会年会、2015年安徽省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学术年会、中华中青年神经外科交流协会第二届学术大会等;机械取栓的相关文献由1829位作者贡献,包括朱青峰、王国芳、李波等。

机械取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52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77901 占比:99.85%

总计:378461篇

机械取栓—发文趋势图

机械取栓

-研究学者

  • 朱青峰
  • 王国芳
  • 李波
  • 孙奇
  • 张保朝
  • 汪宁
  • 温昌明
  • 冯光
  • 刘新峰
  • 吉训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洁; 区腾飞; 杨新光
    • 摘要: 急性脑梗死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其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造成了沉重的社会负担.及时开通导致梗死的责任血管以恢复脑灌注是治疗该病的关键.机械取栓技术的应用使得患者的血栓组织能够被获取并得到研究.本文介绍了近年来通过机械取栓术获取的血栓的相关研究发现,以纤维蛋白为主的血栓是造成取栓困难的重要组织学原因,影像学方法可以在术前评估血栓特征.这些发现提示临床工作者可以积极开发新型血栓取出装置用于处理难治性血栓,并有必要探索精确便捷的血栓特征影像学评价方法,从而提高机械取栓疗效.
    • 卜香叶; 夏文卿; 蒋琳; 黄焕; 汪荣; 殷聪国; 牛国忠
    • 摘要: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接受机械取栓的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术中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分为替罗非班组(35例)和非替罗非班组(21例)。使用χ^(2)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颅内出血(ICH)、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有效再灌注率、患者死亡率和90天良好预后率。结果替罗非班组的sICH(5.7%)和ICH(17.1%)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替罗非班组,但是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4例(96.4%)患者获得有效再灌注,替罗非班组的再灌注率为94.3%(33/35),非替罗非班组的再灌注率为100%,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天随访,共33例患者(58.9%)获得良好预后,替罗非班组21例(60%),非替罗非班组12例(57.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30天死亡率(17.1%VS.14.3%)及90天死亡率(20.0%VS.14.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机械取栓治疗后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可改善患者的功能性预后,但可能增加术后ICH和sICH的风险。
    • 黄靖; 黄汉宁; 何超扬
    • 摘要: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M2 segment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2)闭塞的效果,分析预后不良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高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9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急性MCA-M2闭塞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溶栓组和取栓组,每组35例。治疗前,检测所有患者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溶栓组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取栓组积极实施机械取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血管再通情况、出血转化及预后情况。对急性MCA-M2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取栓组治疗后1、7 d NIHSS评分下降≥4分占比高于溶栓组,预后良好率高于溶栓组(P0.05)。取栓组血管再通31例(88.57%)。随访90 d显示患者预后良好共45例(良好组),预后不良25例(不良组)。良好组入院时NIHSS评分低于不良组,机械取栓率高于不良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高是急性MCA-M2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机械取栓是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机械取栓有利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90 d预后良好率,治疗急性MCA-M2闭塞效果显著,安全性与静脉溶栓相当。入院时NIHSS评分高是急性MCA-M2闭塞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机械取栓是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
    • 魏鹏; 卢来明; 马彬; 杨明昊; 胡利刚; 唐建勋; 姚小琼; 唐景峰
    • 摘要: 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AIS-LVO)具有发病急重、病情复杂多变、致残致死率高的特点,已为我国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达80%~90%患者因颅内病变动脉原位狭窄上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导致脑血管急性闭塞,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明确病因后,及时有效开通血管,恢复颅内灌注血流,挽救半暗带区域内可逆性的脑组织,减少神经功能的缺失为治疗关键。治疗手段包括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机械取栓或桥接治疗等。根据TOAST病因分型,对于小血管闭塞脑梗死,血栓负荷量小,静脉或动脉溶栓疗效显著,但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单纯的静脉内溶栓,血管再通率低,预后较差。2015年国际公布五大临研究表明,机械取栓能显著提高大血管闭塞再通率,目前国内常用的取栓支架为Solitaire支架和Trevo支架,其中Solitaire支架在国内外已大量使用,治疗效果安全有效。而Trevo支架在欧美国家运用较多,国内准入较晚,临床经验不足。系统总结近年来国内外Trevo支架取栓系统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的研究进展。
    • 张东焕; 刘义锋; 张保朝; 高军; 康梅娟; 汪宁; 孙军; 王洁; 高毅; 温昌明
    • 摘要: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颅内动脉急性串联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方法,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血管内治疗的63例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颅内动脉急性串联闭塞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顺行再通组(n=41)和逆行再通组(n=22)。采用改良溶栓治疗脑梗死(mTICI)血流分级判断术后血管再通程度,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术后90 d临床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伴高血压病、伴糖尿病、伴心房颤动、吸烟史、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前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脑卒中病因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顺行再通组、逆行再通组分别有16例(39.0%)、15例(68.2%)接受急诊颈内动脉起始段支架植入(P=0.027),穿刺至再通时间分别为(138+55)min、(120+47)min(P<0.01),90 d恢复良好(mRS评分≤2分)分别有17例(41.5%)、15例(68.2%)(P=0.0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内逆行再通治疗颈内动脉颅外段伴同侧颅内大血管急性串联闭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 李清华; 徐昕媛; 吴国秀; 顾晓卿; 陈承志; 吴岩峰
    • 摘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机械取栓治疗大大提高了大血管闭塞的再通率,改善了预后。多模式影像技术以及机械取栓术中的血栓的病理学研究可以辅助诊断脑血管病的病因,预测临床预后。本文拟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栓成分的影像学与组织病理学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 郑超; 胡珊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行机械取栓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萍乡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2019年5月-2021年4月收治的92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在对症治疗基础上行机械取栓术,并于入院时、治疗后24 h、7 d、90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变化,治疗90 d后使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同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治疗后24 h、7 d、90 d,92例患者NIHSS评分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预后良好(mRS≤2分)59例(64.13%),预后不良(mRS≥3分)33例(35.87%)。预后良好患者与预后不良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术前血糖、收缩压、舒张压、侧支循环建立、开始治疗时间、血管再通时间、入院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入院NIHSS评分≥14分、血管再通时间≥4 h、侧支循环未建立、高血压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IS患者行机械取栓术治疗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年龄≥60岁、高血压、侧支循环未建立、血管再通时间≥4 h、入院NIHSS评分≥14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刘君君; 聂双; 张艳; 董思斯; 韩洪乐
    • 摘要: 目的:探讨时效性分析护理在急诊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1日~2020年11月1日就诊的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就诊奇偶号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时效性分析护理;比较两组就诊各项时间、护理前后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生活能力[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血管再通及再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就诊各项时间、血管再通和再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护理后,观察组NIHSS、mR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采用急诊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术以及时效性分析护理,可以有效提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再通率,降低颅内出血和局部出血发生率,有助于缩短各项检查及治疗时间,提高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
    • 倪琦超; 潘梦雄; 贾丹
    • 摘要: 目的 比较桥接治疗与直接机械取栓治疗大血管闭塞(LVO)-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2月在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100例LVO-AIS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桥接治疗组52例,机械取栓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有效再通血管比例、预后良好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入院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 d及1、2、4周后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桥接治疗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机械取栓组(69.23%比47.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直接机械取栓相比,桥接治疗对LVO-AIS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远期预后更为有利。
    • 楼敏; 陈钰萍; 钟晚思
    • 摘要: 机械取栓(MT)已成为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卒中的标准治疗方法。本文检索近年来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对MT临床指南要点、指南外特殊患者(后循环卒中、轻型卒中、大核心梗死、远端血管闭塞等)的筛选和取栓策略等内容作一述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