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价值观
基本价值观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95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教育、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5篇、专利文献10033篇;相关期刊177种,包括党课、理论前沿、思想政治课教学等;
基本价值观的相关文献由210位作者贡献,包括鲍鹏山、侯才、张永学等。
基本价值观—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033篇
占比:98.09%
总计:10228篇
基本价值观
-研究学者
- 鲍鹏山
- 侯才
- 张永学
- 徐美贞
- 晓枫
- 李明水
- 李继星
- 王帅红
- 田慧生
- А·С·特卡丘夫
- Н·А·特卡丘娃
- 于天龙
- 于洋
- 于铭松
- 代连海
- 仲立新
- 何三畏
- 何国勇
- 何杰
- 何鸣涛
- 余中福
- 余启林
- 俞静娟2
- 冯祥武
- 刘中伟
- 刘亚娜
- 刘善仕
- 刘富国
- 刘欣
- 刘琪瑾
- 刘芬
- 刘霜
- 刘骁军
- 卡维
- 古人伏
- 史晓艳
- 吕海涛
- 吕青
- 吴刚
- 吴忠
- 吴沈括
- 吴灿新
- 吴赋光
- 周帆
- 周慧
- 周运清
- 周进
- 姚波
- 姜伟
- 孙利平
-
-
陈晨
-
-
摘要:
学生的自我管理有助于小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学习。从小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自我管理能力,是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课程建设的理念和价值追求小学阶段是基础知识学习、基本价值观形成和健全人格培养的关键时期,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最有效的方式则是自主管理。我校追求“主动发展、自我约束、创意人生”的教育目标。学校通过开展“七习惯自主长”的自主管理项目课程,从关注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到关注培养怎样的人,再到如何培养优秀的胜利学子。
-
-
戴正兴
-
-
摘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基本价值观,体现了新时代对语文教育的新认识和新要求。《课程标准(2022年版)》体量大、站位高、设计新、亮点多,体现的语文课程性质的内涵更加丰富,构建了语文核心素养框架,设计了六个学习任务群,提出了学业质量标准,以适应新时代义务教育语文教学的新形势。
-
-
黄国才
-
-
摘要:
一、问题提出在新课程方案之规定下,用现行的统编教材能否实现新课标提出的目标要求?如果能,要不要对现行的统编教材进行适当补充或改进?二、现状分析(一)关于新课程方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方案”)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基本原则、课程设置、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课程实施等方面做出明确的指导性规定,“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是义务教育的纲领性文件。
-
-
米玛卓拉
-
-
摘要: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对于小学生的知识学习和道德观念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其基本价值观的形成。道德与法治教育对培养学生道德习惯和法律观念非常关键,道德和法律的培养重点在于规范学生日常行为表现,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判断和价值观念,拥有严于律己、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因此,教师要重视道德、法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将生活实际融入到教学工作中,通过生活化教学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展开探讨。
-
-
-
-
摘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重要标志,今年,杭州银行北京分行工会举办了多场精彩纷呈的文体活动:“八小时之外——职工个人收藏展”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文化走廊”“党建家园”为员工提供丰富多样的展示机会,“员工能量加油站”解决员工因加班错过正常就餐的需求……
-
-
-
何鸣涛
-
-
摘要:
“葡萄是酸的。”面对困境,狐狸如是说。“我是第一个能自轻自贱的人。”面对困境,阿Q如是说。这其实折射了二者不同的价值观。同样是面对困境,狐狸自嘲地贬低葡萄,维护了自己的价值,还是认识基本价值的;而阿Q却通过自轻自贱的方式,来拔高自己扭曲的三观,已丧失了基本价值观。二者都是反例,只是阿Q的价值贬损程度甚于狐狸。这启发了我们的思考,面对困境,我们应如何正确自省,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
罗杭;
李博轩
-
-
摘要:
在国际体系中,如何评价一个国家的权力?国家间的权力差异因何产生,又如何变化?传统的国家权力研究着眼于国家属性,认为权力可以是物质层面的,是国家控制的资源的总和;也可以是价值(精神)层面的,将政治制度、意识形态、文化和道德等基本价值观作为评价国家权力的标准以及将战略意图和战略意志作为衡量国家权力的维度。
-
-
-
-
摘要:
教书是最复杂的高级劳动,未来的教师需要成为情绪管理者。--教育要率先实现现代化,教师如何实现现代化?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李希贵认为,2035年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就要求教师首先实现现代化,教师要成为情绪管理者,和谐关系构建者、领导者,并具备成长性思维。今天教师的劳动性质,更多的是一种情绪劳动。教师要管理好自己的情感,让这种情感适时地、恰当地发生在正确的对象身上,以影响对方的成长。关于情绪管理,教师首先要建立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包括人性观、权责观、问题观。有了这些基本价值观指引,我们做好情绪管理才可能会有一个牢固的根基。
-
-
李安定
-
-
摘要:
文章以麦华陀创办于香港的期刊《遐迩贯珍》为例,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分析了期刊诉求价值观的变化.《遐迩贯珍》以文化传播双管齐下,不但从物质层面进行了文化渗入,更力图从非物质层面置换深层中国伦理道德观.研究发现,19世纪中叶的西人办报历程中,科学技术传播的力度加大,其主要目的在于传播配套的西方文明价值观.在传播历程中,中国人坚守基于儒家伦理的传统文明观,在此基础上将新教伦理与其上的物质文明加以分割,在实用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接受器物层面的科学知识.这种实用价值观与基本价值观的博弈,取决于两种信仰的不妥协和不相容,同时意味着科学技术传播从根源上就保留着与原先环境分离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