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基因资源

基因资源

基因资源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3年内共计424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林业、分子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96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168520篇;相关期刊270种,包括瞭望、生物学教学、种业导刊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第十二届中国国家安全论坛、第140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中国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会议、中国海洋研究委员会2011年会等;基因资源的相关文献由635位作者贡献,包括何承忠、付达荣、刘友全等。

基因资源—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96 占比:0.23%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68520 占比:99.75%

总计:168937篇

基因资源—发文趋势图

基因资源

-研究学者

  • 何承忠
  • 付达荣
  • 刘友全
  • 向平(摘译)
  • 吴立增
  • 苏晓华
  • 郑有良
  • 黄秀娟
  • 黄秦军
  • 丁云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日前,中国侨联第九届新侨创新创业成果交流活动在北京举行,会上颁发了第九届“中国侨界贡献奖”。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陈松笔研究员荣获第九届“中国侨界贡献奖”二等奖,海南分会场为陈松笔等获奖者举行了颁奖仪式。多年来,陈松笔带领团队成员,以改良木薯品种为切入点,搭建起联合蛋白质组学实验室平台,深层次挖掘与特有代谢途径相关的重要基因资源
    • 段绍贤; 李兴艾; 赵兴学; 陈蓉
    • 摘要: 农业野生植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优良特性,蕴藏着大量的高产、优质、抗病虫、抗旱、耐寒等优异基因,是可以造福人类的珍贵资源。保护农业野生植物是为子孙后代储备基因资源、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我国农业知识产权的根本大计。近年来,盈江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把保护农业野生植物工作当成了重中之重,继云南省及周边地区生物资源调查之后,连续多年都开展了农业野生植物的保护调查,调查农业野生濒危植物资源分布、数量、生境状况等基本情况,提交区域分布图册,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分布区域、面积大小和分布图并建立信息数据库。与此同时逐步开展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工作。
    • 卢东宁; 张希雅
    • 摘要: 企业韧性是企业在动态环境中求得生存并实现逆势成长的关键。借助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验证方法,证明基因资源对企业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家、企业文化、企业机制、企业技术四种企业基因资源对企业韧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技术资源影响程度最高,其次是文化资源,最后是企业家资源和企业机制资源。在此基础上,分析基因资源影响企业韧性的机理,并提出提升企业韧性的路径,如夯实企业新陈代谢的客观基础、主观干预企业新陈代谢功能、优化基因资源配置方式、促进企业协同布局等,从而建立企业在动态环境中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将企业生存基因转化为增长基因,构建组织韧性机制和企业健康发展的长期发展战略。
    • 柳菲絮
    • 摘要: “粮安天下,种筑基石”。种子是农业的基石,被称为农业“芯片”,是农业生产的源头。端牢“中国饭碗”,必须做到种源权属自主可控、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国家重要的农业大省、耕地面积居全国首位、农业生物质资源全国第一……拥有丰富种质资源、独特基因资源的黑龙江,持续支持种业原始创新,优化种业研发结构,强化新技术应用,不断为种业追赶国际先进水平注入新动能。
    • 罗志; 周衡陵; 李静; 李朝阳; 王磊; 罗利军; 夏辉
    • 摘要: 陆稻是栽培稻最重要的生态型之一,在长期适应旱作农业生境的过程中,具有节水抗旱、养分高效、耐直播等诸多绿色性状,是“绿色超级稻”与“节水抗旱稻”研发中的重要种质资源。近年来,陆稻起源与其抗旱性为主的适应性进化的问题逐步受到重视,先后有许多学者采取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研究了陆稻与水稻的适应性分化,并初步揭示了陆稻及其基因资源起源与进化的遗传机制,为科学利用陆稻绿色基因资源发展节水抗旱稻提供了理论依据。该文综述了近30年来陆稻抗旱性起源与进化的研究进展,阐述陆稻起源与进化中的各种观点,并对未来陆稻绿色遗传资源的研究和应用提出展望。
    • 摘要: 水稻耐盐直播品种选育有了新突破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发现新的AP2家族转录因子OsSAE1,并揭示了其调控水稻种子萌发和耐盐性的分子途径,为培育耐盐直播稻新品种提供了新的基因资源
    • 摘要: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近日以研究长文的形式,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周文彬研究员带领的团队在水稻中研究发现的一个重要基因OsDREB1C。OsDREB1C是我国科学家发现的又一个作物高产基因,将为全球水稻和其他作物增产带来新的曙光。因为该基因可同时调控多个重要生物学途径,使作物实现高产、氮素高效利用及早熟,打破了农业生产中长期存在的“高产不早熟、早熟不高产”的矛盾。该研究工作为培育更加高产、高效、早熟作物品种提供了基因资源,同时也为作物大幅度增产和减少氮肥施用、实现“绿色高效”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此次发布的“水稻高产基因”成果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周文彬研究员团队领衔与国内外相关团队合作,历时7年发现的水稻中具有重要高产潜力的基因。
    • 摘要: 2022年7月2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周文彬团队在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A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 that boosts grain yields and shortens the growth duration of rice的研究长文。该研究从碳-氮协同调控作物产量出发,在水稻中鉴定到一个重要转录因子OsDREB1C。研究发现该转录因子可同时提高水稻光合作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作物产量。此外,OsDREB1C可使水稻提前抽穗,实现高产早熟。该研究为培育更加高产、氮肥更高效以及早熟新品种提供了重要基因资源
    • 马孝玲; 黄林; 贺靖舒; 伍碧华
    • 摘要: 小麦是四川省重要口粮作物和食品工业原料,对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长期以来,西南麦区的小麦生产面临“产量水平较低”“抗性弱”“高产白皮品种缺乏”等突出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小麦产业发展。“蜀麦126”是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2016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白粒、抗病、抗倒伏、抗旱、耐寒、丰产、稳产、适应性广等优点。为进一步增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发挥其基因资源利用价值,笔者从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育种应用及优异基因发掘情况等方面对“蜀麦126”进行了简要分析。
    • 摘要: 气候变暖是影响水稻生产最严重的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为此,在稻属野生种资源中发掘水稻生殖发育时期耐高温基因资源,对培育水稻耐热品种具有重要意义。近期,江西省农科院科研团队发现了我国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自主知识产权水稻耐高温基因,该基因可以应用于农业生物技术育种,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提高水稻高产稳产的有效途径,为水稻耐高温育种的分子改良提供了基因储备和材料基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