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陆稻

陆稻

陆稻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73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学(农艺学)、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1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3742篇;相关期刊125种,包括致富天地、耕作与栽培、中国稻米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云南省土壤肥料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第四届全国现代物理农业工程技术发展研讨会、2012年全国耕地资源保育保耕及农田土壤生态调控若干科学问题研讨会等;陆稻的相关文献由45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亚洁、杨建昌、闻禄等。

陆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1 占比:1.86%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3742 占比:98.08%

总计:14011篇

陆稻—发文趋势图

陆稻

-研究学者

  • 张亚洁
  • 杨建昌
  • 闻禄
  • 陶大云
  • 周成清
  • 潘晓云
  • 程建峰
  • 徐建欣
  • 王云月
  • 何忠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1技术概述1.1技术基本情况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蓄水不足、干旱等因素的影响,严重影响粮食生产,迫切需要开辟稻谷生产新途径,培育新的粮食增长点。杂交水稻旱种以海拔1700 m以下、降雨早、雨热资源丰富具有陆稻种植传统的区域为重点,通过选择地势平缓、土壤肥沃、具备一定雨养且保水保肥能力的旱地,选用适宜旱种的杂交水稻品种,结合农药化肥减量措施种植水稻的一种旱作节水种稻方式。杂交稻绿色高效旱种栽培破除了水稻只能种在水田中的思维禁锢,改变了种植传统陆稻广种薄收,单产低、品质差、效益低等问题。
    • 赵汉斌
    • 摘要: 充分利用野生近缘种中丰富的遗传变异是扩宽亚洲栽培稻遗传基础的重要途径。近期,在水稻野生近缘种质资源创新方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陆稻野生稻研究团队再次获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植物科学前沿》上发表。
    • 罗志; 周衡陵; 李静; 李朝阳; 王磊; 罗利军; 夏辉
    • 摘要: 陆稻是栽培稻最重要的生态型之一,在长期适应旱作农业生境的过程中,具有节水抗旱、养分高效、耐直播等诸多绿色性状,是“绿色超级稻”与“节水抗旱稻”研发中的重要种质资源。近年来,陆稻起源与其抗旱性为主的适应性进化的问题逐步受到重视,先后有许多学者采取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研究了陆稻与水稻的适应性分化,并初步揭示了陆稻及其基因资源起源与进化的遗传机制,为科学利用陆稻绿色基因资源发展节水抗旱稻提供了理论依据。该文综述了近30年来陆稻抗旱性起源与进化的研究进展,阐述陆稻起源与进化中的各种观点,并对未来陆稻绿色遗传资源的研究和应用提出展望。
    • 王磊; 罗志; 周衡陵; 李静; 夏辉
    • 摘要: 广西是我国栽培稻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中心之一,分布有陆稻、深水稻与水稻3种不同的栽培稻生态型。这3种栽培稻生态型适应不同的农业生境,具有丰富且不同的遗传资源,有必要对其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进行研究。本试验基于全基因组SNP研究了广西地区籼型陆稻、深水稻与水稻生态型的遗传多样性及其两两间的遗传分化。结果表明:上述3种生态型间总体遗传分化程度较低,遗传多样性相近,但两两生态型间存在少数高分化区间。其中,在深水稻-水稻的高分化区间富集了4个已知耐淹基因;陆稻-水稻及深水稻-水稻高分化区间富集了许多已知抗旱基因。由此可以推测,3种生态型两两间的高分化区间蕴藏着丰富的抗旱、耐淹及其他适应性基因,与其适应不同的农业生境相关。本研究结果可为栽培稻种质资源适应性基因资源的挖掘、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王丰
    •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以丁颖先生为首的老一辈水稻科学家及其编著的《中国水稻栽培学》,为新中国粮食生产不断上新台阶和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水稻栽培学》由“中国稻作学之父”丁颖先生主编、29位稻作专家执笔完成,全书包括773千字、表256张、图130幅、彩图14幅,于1961年由农业出版社出版。该书系统论述了中国水稻栽培发展过程、水稻品种的起源和演变、植物形态和生理、生长发育与气候土壤条件、全国水稻栽培区划、栽培稻种的分类与选育、栽培技术和加工技术措施,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而系统总结中国水稻(包括陆稻)的生产经验、栽培技术及科学成就的专著。丁颖先生编写此书时已是70岁高龄(1964年去世),将其毕生成果凝聚于此,倾其所有著成《中国水稻栽培学》,对中国稻作学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 摘要: 近日,《自然》杂志子刊《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云南大学农学院胡凤益研究员及其团队共同完成的研究论文,论述了陆稻在陆生适应性进化中的分蘖调控作用机制。陆稻,又称为“旱谷”“旱稻”“地谷”,是为了适应陆生环境(Aerobic,旱地环境)的一种生态型稻作品种。陆稻在整个生育期土壤处于陆生状态,经过陆生环境和人类的长期选择,其分蘖大幅减少。而许多禾本科作物,如玉米、高粱、小麦、小米、珍珠黍等农作物,经过长期驯化和选择,其栽培种的分蘖数和野生种相比明显较少。
    • 和跃玲
    • 摘要: 由于近年来我国社会整体经济水平都在稳定发展和提升,因此也给农业经济建设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帮助与促进作用.其中陆稻作为稻类的一种,在近年来由于其具备更为显著的抗旱能力,所以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在对陆稻进行研究的环节中将以某地区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当前陆稻生产现状的研究,更全面的认识到当前问题,并在优化生产条件的同时,实现对技术手段的优化,为其构建更为健康和科学的发展环境.
    • 李树英
    • 摘要: 陆稻,是山区缺水地区群众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坚果、油梨等经济林果产业的发展,全县陆稻种植面积在逐年减少,因此研究出一套陆稻高产栽培技术势在必行,是解决孟连山区群众吃饭问题的关键.作者通过多年的种植、示范及推广,总结出一套适合山区特别是缺乏水稻基础设施地区内推广种植的陆稻高产栽培技术,旨在为提高全县的陆稻产量提供指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