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粮食生产

粮食生产

粮食生产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2年内共计17743篇,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贸易经济、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402篇、会议论文226篇、专利文献929131篇;相关期刊2521种,包括瞭望、农村工作通讯、农村经济等; 相关会议150种,包括第十二届中国国家安全论坛、中国粮食安全形势与对策研讨会、2010年全国中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年会等;粮食生产的相关文献由16495位作者贡献,包括彭珂珊、本刊编辑部、等等。

粮食生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402 占比:1.84%

会议论文>

论文:22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929131 占比:98.14%

总计:946759篇

粮食生产—发文趋势图

粮食生产

-研究学者

  • 彭珂珊
  • 本刊编辑部
  • 丁声俊
  • 王雅鹏
  • 陈印军
  • 刘开顺
  • 陈锡文
  • 许经勇
  • 邓大才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汪普庆; 周德翼; 梁皖琪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的粮食消费量剧增,然而,相应地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各种自然灾害频发,以及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大量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的吸纳,全球粮食生产面临严峻考验,其供给能力受到了极大制约,进而导致粮食供求严重失衡,粮食危机进一步恶化。毋庸置疑,21世纪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仍是粮食生产,中国和世界都面临着粮食安全问题。笔者首先分析了全球和中国粮食安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中国参与农业领域南南合作的现状与困境;最后提出中国参与南南农业合作构建粮食安全共同体的政策建议,包括共建共享跨国粮食储备流通体系、共建共享跨国农资农机产品研发系统和跨国粮食安全保障融资机制等。
    • 纪志佳
    • 摘要: 以重庆市29个区县为研究单元,系统研究了2009—2019年重庆市人口规模与粮食生产的时空分异特征,从学理层面进一步识别与探讨影响"人-粮"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与互动机制。结果表明:近10a来,重庆市人口总量和粮食产量总体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两者的时序变化差异特征明显,人口增长和粮食产量变化不具有完全的协同一致性;2009—2019年重庆市粮食生产能力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不同区县间人均粮食产量存在明显差距,多数地区人粮关系矛盾突出;空间尺度上,人均粮食产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整体呈现渝东南地区(412.93kg)>渝东北地区(400.43kg)>主城新区(395.63kg)的空间格局特征;重庆市人口与粮食空间格局的形成是自然环境、农业发展、人口规模、国家政策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赵航; 唐启飞
    • 摘要: 以湖北省为例,从粮食生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阐述了“虾稻连作”模式对提升粮食质量的重要意义,分析了“虾稻连作”对粮食生产的有利影响和其面临的困境,并就“虾稻连作”的进一步推广以维护粮食安全提出对策建议。
    • 孟序阳; 杨平; 陈伟; 冯晗哲
    • 摘要: 国家的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要立足于对二者进行协调。基于灰色关联法的耦合协调模型可以揭示出近年世界主要产粮国家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格局。研究表明,国际上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系统间的耦合以阿根廷、乌克兰两国最为协调,其协调发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其政府在助农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教体系构建上的投入。基于此,针对中国在农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即中国应在加强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加强农业科技支持,深化对外农业合作。
    • 姜长云
    • 摘要: 保障粮食安全一直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进入新发展阶段,应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要求。为此,应高度重视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新趋势新问题。新趋势主要有主要粮食产区北移且向主产区集中化步伐加快,粮食生产能力区域分化加剧,粮食生产和消费的空间分离程度明显扩大,粮食消费需求日益呈现优质化、专用化、绿色化、品牌化、体验化趋势。新问题主要有我国粮食生产成本和机会成本迅速提高、比较利益下降问题凸显,危及粮食安全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提高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亟待创新政策和宏观调控。要注意坚持系统思维和产业链思维,健全粮食安全制度体系;优化粮食市场调控,更加重视弹性思维、区间思维和跨周期调节。
    • 李炳军; 张淑华
    • 摘要: 为进一步厘清科技创新与粮食生产之间的关系,使用系统思考方法,结合"成长上限"基模,从社会市场经济、科技创新、政府制度三方面建立系统主体因素的因果反馈回路,探究粮食生产科技创新整体的内在机制,引入可持续发展策略、藏粮于技战略与动态协调机制促进系统均衡发展,并以科技创新环境为研究背景构建粮食生产科技创新路径,得出科技研发基础条件、科技研发水平、创新人才数量、创新成果数量、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经费投入以及政策制度是粮食生产科技创新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此,提出健全农业科技成果交易市场体系、加快发展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生产技术、完善科技创新体制与运行动态协调机制等加强粮食生产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建议,为粮食生产科技创新主体合理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政府部门加强政策调控等提供思路和决策参考。
    • 刘照馨; 张玲玲
    • 摘要: 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08~2017年汉江流域湖北境内25个县市(区)的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发展趋势、驱动模式、地区差异上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汉江流域湖北境内各地区粮食生产效率增长放缓;粮食生产的驱动模式为技术进步型;各地区的粮食生产整体效率相差不大,但在技术进步水平和技术效率上,上游和中下游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鉴于此,提出了加大种粮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因地制宜优化种粮政策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汉江流域的粮食生产发展提供借鉴。
    • 李建保
    • 摘要: 文章从粮食生产、食品质量、食物供需、粮食储备、进出口等方面阐述了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现状,从大食物概念、国内与国际粮食市场的关联以及发展的视角进一步深入观察分析了国家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确保我国粮食安全长期稳定的意见措施。
    • 吴贵茹; 陆建
    • 摘要: 介绍了南通市推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措施与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 李凯龙
    • 摘要: 粮食安全对我国经济发展具重要作用。长江流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该地区的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基于2000、2005、2010、2018年长江流域县域单元粮食产量为指标,运用洛伦兹曲线、空间相关分析方法、泰尔指数、重心转移模型的数据分析方法,揭示了 2000—2018 年长江流域县域粮食生产的时空格局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流域粮食生产空间的集中化和区域不均衡化趋势在扩大;(2)长江流域上中下游粮食生产的总体差异加大,区内化波动起伏,区间增长稳定;(3)长江流域粮食产量高低两极的县区呈明显的空间集聚状态;(4)长江流域粮食生产重心整体向东南偏移,并逐步趋于稳定。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