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点
固定点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704篇,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公路运输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8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401573篇;相关期刊171种,包括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低温与特气、计量技术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201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第七届全国温度测量与控制学术交流会、福建省汽车工程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等;固定点的相关文献由145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建民、孙建平、郝小鹏等。
固定点—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01573篇
占比:99.94%
总计:401794篇
固定点
-研究学者
- 李建民
- 孙建平
- 郝小鹏
- 林鹏
- 温弗里德·博斯特林
- 曹世阳
- 汤云辉
- 董伟
- 董年才
- 赵福全
- 陈耀钢
- 不公告发明人
- 卢小丰
- 张炯
- 朱天军
- 格日勒
- 马丁·格纳岑斯盖
- 高波
- I·伊凯兹彦
- N·H·雅各布森
- R·L·乔希
- V·提鲁马莱
- 任洪涛
- 冯擎峰
- 刘乐
- 原遵东
- 周培
- 柏成玉
- 王铁军
- 米夏埃尔·约恩查
- 詹深山
- 赵晶
- 阿德里安·贝德纳尔奇克
- 马尔塔·卡切维奇
- 高新华
- 佘登高
- 余见山
- 刘福贵
- 刘裕盛
- 叶玲
- 吴开丰
- 周雅
- 唐学斌
- 唐若辰
- 孙阳
- 宋力
- 崔发成
- 张克
- 张军
- 张廷东
-
-
唐智亮
-
-
摘要:
为满足煤化工项目全厂外管廊上不同压力等级蒸汽管道的自然补偿器柔性设计要求,运用ASME B31.1—2020提供的方法,结合CAESARⅡ软件的分析,通过计算给出了不同压力等级蒸汽管道自然补偿器尺寸、固定点间距的建议值。结论为:S1高压蒸汽管道自然补偿器尺寸为7.5 m×5.6 m×1.5 m,固定点间距为60 m;S5低低压蒸汽管道自然补偿器尺寸为7.5 m×5.6 m×1.5 m,固定点间距为80 m;S2中压蒸汽管道、S3次中压蒸汽管道、S4低压蒸汽管道可参照S5低低压蒸汽管道参数设置。
-
-
余官明
-
-
摘要:
宇宙中两颗距离比较接近、质量相差不大的恒星,当它们与其他星球的距离都很远,可以认为它们只在彼此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围绕其连线上的某一固定点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可以将这两颗恒星构成的系统称为双星系统。科学家们利用天文望远镜经过较长时间的观测,已经发现了许多双星系统,研究这些双星系统的运动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分布情况等。下面我们就追随着科学家们的脚步,一探双星系统的运动规律。
-
-
张仲强;
葛宇申;
王伟彬;
黄薛青
-
-
摘要:
针对某印制电路板组件(PCBA)在正弦振动试验中出现共振响应过大的问题,分析了其产生共振的原因。提出增设印制电路板固定点数量是解决印制电路板共振的有效方法,经处理后正弦振动试验能够正常进行,解决了印制电路板在正弦振动试验时的共振问题。
-
-
-
王宝琪
-
-
摘要:
陀螺是中小学生熟悉的一种玩具。飞速旋转的陀螺会展现出漂亮的图案,深受孩子们的喜爱。那么有一个问题:陀螺旋转的时候为什么不会倒?在千万个玩陀螺的人中,没几个能回答出这个问题。的确,陀螺的转动是十分有趣而神秘的。陀螺在科学上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把旋转着的陀螺抛向空中,它能使自己的轴保持原来的方向。陀螺的这一特性,被用来制造定向陀螺仪,广泛用于航海、航空和宇宙飞行之中。陀螺运动在学术上讲,是刚体绕固定点运动。
-
-
-
刘裕盛;
蔡静
-
-
摘要:
为了延长固定点黑体容器使用寿命和简化使用流程,依据热管黑体和传统石墨坩埚黑体的设计使用经验,研制了改进型封装固定点黑体.针对所研制的锡固定点黑体分别用二等标准铂电阻和传递辐射温度计开展复现测试.改进型封装固定点黑体在经历20余次熔凝循环后,没有出现破裂和金属泄露现象.用标准铂电阻复现多次的平均值为231.909°C,扩展不确定度为0.015°C(k=2);而用固定点黑体校准传递辐射温度计的多次平均值为231.85°C,扩展不确定度为0.096°C(k=2).
-
-
王雷
-
-
摘要:
气化炉产品由壳体和内件组成,这些产品的结构复杂,过程控制难,制造周期短、变形量大,在制造过程中对部组件组装的角度、位置关系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缩短产品的制造周期,满足批量产品的同时制造,气化炉采用卧式组装的方式进行,但是卧式组装对装配的测量技术和质量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统的方法和测量技术无法满足产品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要求,通过研制新的测量装置,设置固定点,智能化操作和进行过程控制等措施,来进行产品的装配测量。通过对策的实施,达到了预期效果,不仅保证了气化炉装配测量数据满足技术要求,同时也积累了经验。
-
-
-
廖艳;
赵晶;
孙建平;
冯锦;
余明礼;
汤晓;
王晟程
-
-
摘要:
铟凝固点是90国际温标(ITS-90)重要的定义固定点之一,为验证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建立保存的国家温度副基准装置复现铟凝固点热力学温度的技术水平,于2018年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国家温度基准装置开展铟凝固点的比对.此次比对采用标准铂电阻温度计作为传递标准.传递标准分别在副基准装置和基准装置的铟凝固点W中至少3个不同温坪上进行测量,并根据ITS-90规定对测量数据进行修正,计算电阻比W,将多次测量的平均值(W)作为实验结果.通过归一化偏差En值对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进行评判,比对结果表明铟凝固点副基准与基准在0.1mK内相一致.
-
-
-
-
-
邱龙
- 《福建省汽车工程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
| 2014年
-
摘要:
汽车座椅安全带总成固定点系统是重要的被动安全系统之一,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乘员的防护能力,是汽车被动安全的重要指标,也是车辆公告试验的强制检查项目.文中介绍了福建奔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安全带安装固定点强度试验台及试验分析系统在安全带安装固定点强度试验中的运用,分析研究了试验方法:上安装固定点应装有适用于传递试验载荷的绳索或织带的导向件或导向环,由制造商提供导向件或织带导向环。利用模拟织带对上人体模块施加13500±200 N的试验载荷。与此同时,应对下人体模块施加13500±200 N的试验载荷。还应施加一个相当于座椅总成质量20倍的力,大小为5880 kN。惯性载荷应施加在座椅上或与相应的座椅的实际相当的座椅相关部件上。
-
-
WU Junling;
吴峻岭;
LUO Dengke;
罗登科
- 《2013计算机辅助工程及其理论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研究PAM-CRASH显示求解器子结构方法在汽车约束系统固定点强度模拟中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合理定义子结构边界条件,建立子结构简化模型,单元数目极大地减少.与整体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在局部塑性应变和固定点变形量方面差别不大,但采用子结构方法能极大地缩减CPU计算时间,因此,采用子结构方法模拟计算约束系统固定点强度可行.该方法能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极大地提高计算效率.
-
-
孙建平;
邱萍;
金志军
- 《第五届全国温度测量与控制技术学术会议》
| 2007年
-
摘要:
新一代锌固定点容器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最新建立的灌注系统上完成灌注,石墨温度计阱平衡重物下沉法及新的焊接工艺被提出,该固定点容器温坪可持续时间超过16小时,前50%温坪变化了0.17mK,用两支标准铂电阻温度计验证复现性,六次测量结果标准偏差分别为0.18mK、0.16mK。经过不确定度评定,该固定点容器扩展不确定度为0.64mK。
-
-
-
康志茹;
李杰
- 《第七届全国温度测量与控制学术交流会》
| 2015年
-
摘要:
依据90国际温标,使用标准铂电阻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时,固定点之间任意温度测量点的不确定度,不仅包括测量点本身的不确定度,还应包括固定点不确定度传播到该测量温度点的不确定度.目前,由于数学模型过于复杂,测量机构在任意温度测量点不确定度评定中,只考虑了测量点本身的不确定度,没有计算固定点对任意温度测量点的传播不确定度,导致了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的不合理.本文根据课题研究结果,给出了常用分温区各固定点不确定度传播系数表,通过查系数表,计量检定人员可以很方便的计算出固定点不确定度传播到该测量温度点的不确定度.
-
-
喻曹丰;
杨洪涛;
查小娜;
周娇
- 《陕西省环境科学学会2014年年会》
| 2014年
-
摘要:
针对数控机床光栅测量系统在传统的固定方式下,数控机床床身的热变形会通过固定螺钉传递到光栅测量系统上,对光栅测量系统产生附加影响,很难通过误差补偿理论建立精确的光栅测量系统零位误差和示值误差模型的现象,根据形体热变形理论,提出了一种基于热变形临界点的数控机床光栅测量系统新的固定方式,将三轴数控机床各轴床身的热变形临界点作为该方向上的光栅测量系统的固定点,其两端采用浮动支撑的方式限制上下浮动.该方法能够减小甚至消除数控机床床身的热变形对光栅测量系统热变形误差产生的附加影响,通过仿真分析得出,该方法能够建立更精确的光栅测量系统的热变形零位误差和示值误差的补偿模型,为数控机床的热变形误差综合模型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
-
-
-
-
-
- 沃斯洛工厂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21.01.26
-
摘要:
弹性元件,其设置用于在轨道车辆(S)的轨道(S)的固定点(SB)中安置在轨道(S)和承载该轨道的基底(U)之间,其中该弹性元件(1)具有对应于轨道(S)轨足(SF)的支承面(2)和对应于基底(U)的支持面(3),并且其中该弹性元件(1)包括由至少在相对于支承面(2)定向的负载方向中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的基体(4),以及至少一个缓冲元件(D1‑D4),该缓冲元件嵌入在基体(4)的弹性材料中,其中缓冲元件(D1‑D4)具有至少一个对应于支承面(2)的接触区段(14,19,23,25)和至少两个对应于该弹性元件的支持面的、彼此间隔的支撑区段(10,13,18,20,21,26),该接触区段在弹性元件(1)未负载时与弹性元件(1)的支承面(2)平齐对齐或者从弹性元件(1)的支承面(2)上突出,该接触区段(14,19,23,25)安置在由缓冲元件(D1‑D4)在支撑区段(10,13,18,20,21,26)之间所围成的区域(15)中,并且可以在负载方向(V)中以桥的方式可弹性变形地被承载。
-
-
- 沃斯洛工厂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20.05.22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覆盖轨道车辆的轨道(S)在底座(U)上的固定点(B)的至少一个部件(F,S,P)的装置。固定点(B)包括弹性零件(F),该弹性零件对轨道(S)施加弹性压紧力,装置(1)为此具有护罩(2),该护罩能够为了与周围隔离倒扣在弹性零件(F)上,使弹性零件(F)位于护罩的凹槽(4)中。该护罩这样确定尺寸,使弹性零件(F)在使用中能够自由跟随轨道的运动,其中,装置(1)额外具有能够独立于护罩(2)操作的保持部(3),保持部布置在弹性零件(F)的区域中,并且具有至少一个结构元件(14,15,16,17),该结构元件用作将护罩(2)位置准确地定位在保持部(3)上的止挡。
-
-
-
-
- 沃斯洛工厂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19-02-05
-
摘要:
弹性元件,其设置用于在轨道车辆(S)的轨道(S)的固定点(SB)中安置在轨道(S)和承载该轨道的基底(U)之间,其中该弹性元件(1)具有对应于轨道(S)轨足(SF)的支承面(2)和对应于基底(U)的支持面(3),并且其中该弹性元件(1)包括由至少在相对于支承面(2)定向的负载方向中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的基体(4),以及至少一个缓冲元件(D1‑D4),该缓冲元件嵌入在基体(4)的弹性材料中,其中缓冲元件(D1‑D4)具有至少一个对应于支承面(2)的接触区段(14,19,23,25)和至少两个对应于该弹性元件的支持面的、彼此间隔的支撑区段(10,13,18,20,21,26),该接触区段在弹性元件(1)未负载时与弹性元件(1)的支承面(2)平齐对齐或者从弹性元件(1)的支承面(2)上突出,该接触区段(14,19,23,25)安置在由缓冲元件(D1‑D4)在支撑区段(10,13,18,20,21,26)之间所围成的区域(15)中,并且可以在负载方向(V)中以桥的方式可弹性变形地被承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