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品质育种

品质育种

品质育种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418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农学(农艺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82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24990篇;相关期刊157种,包括山地农业生物学报、种子、种业导刊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蔬菜分会第十届学术研讨会、2011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第七届全国鲜食玉米大会等;品质育种的相关文献由102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庆勤、徐如宏、任明见等。

品质育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82 占比:1.50%

会议论文>

论文:21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24990 占比:98.41%

总计:25393篇

品质育种—发文趋势图

品质育种

-研究学者

  • 张庆勤
  • 徐如宏
  • 任明见
  • 向平
  • 李鹏
  • 张素勤
  • 任正隆
  • 魏益民
  • 何中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杰飞; 郭泰; 王志新; 郑伟; 李灿东; 赵海红; 赵星棋; 郭美玲; 王世通
    • 摘要: 为了解黑龙江省大豆品种的脉络和存在的问题,对2005-2021年内黑龙江省审定通过的505个普通大豆品种的产量、品质、育种方法以及对审定品种的亲本和选育机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6年间大豆品种每年审定量变化较小,从2017年以后每年审定数量增加较多。审定通过的大豆品种以高产型、高油型、高产高油型较多,高蛋白型、高产高蛋白型较少;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17年间变化较小甚至可以说基本没变化,也发现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与积温带无关。普通大豆品种的选育机构来源主要有8个,其中科研院所、企业、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是主要来源,排名前7位的育种机构共审定大豆品种241个,占全省普通大豆审定数量的47.72%,其中企业审定的大豆品种数量是在2010年后逐步增加的,且逐渐成为选育大豆品种的中坚力量,说明企业的科研能力在提升,大豆育种水平在进步。各个机构选育大豆品种主要采用的方法为传统杂交、回交、诱变育种,从亲本选配来看,重点骨干亲本均是主栽的大豆品种,除了骨干亲本外,也引入了部分国外血缘的大豆品种、表现好的地方品种等,拓宽了遗传基础,有利于打破遗传瓶颈。
    • 刘立超; 谢树鹏; 门龙楠; 魏中华; 孙中华; 宗天鹏; 符强; 董晓慧; 王翠玲
    • 摘要: 综述了黑龙江省粳稻育种,特别是粳稻品质育种的现状,分析了在育种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国标1级优质粳稻品种匮乏,优质长粒型香稻品种不多,营养功能型粳稻品种紧缺,及品种抗高寒、抗逆性、抗倒伏性还需要提高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措施,如大力培育优质长粒型香稻品种,提高新品种的食味品质、抗高寒和抗逆性,培育高品质、营养、丰产的粳稻新品种。
    • 冯九焕
    • 摘要: 中国食用向日葵育种近40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从自留农家种、选育常规品种、引进国外杂交种以及培育国产杂交种4次品种更新。中国向日葵种植面积基本保持在59万hm 2左右,种植区主要集中在北方10个省区,其中内蒙古自治区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三,其次是新疆,生产中约95%以上种植的为食用向日葵,是世界主要食用向日葵生产国。中国以食用向日葵种植为主,约占总面积的95%以上,是世界上食用向日葵主要生产国。食用向日葵主要用于休闲嗑食,除高产外,商品外观品质(粒型、色泽、口感等)仍将是当今主要育种目标。另外,向日葵生产区因长期连作种植,病原菌、列当等生物逆境因素与向日葵发生协同进化,加之食用向日葵遗传背景狭窄,病虫草害日趋严重。该文通过对中国食用向日葵育种历程进行回顾,尤其对国内外有关向日葵抗病育种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解析食用向日葵抗性育种机制以及前瞻性抗性品种储备提供重要的理论与技术支持,以推动食用向日葵产业的高效优质发展。
    • 田海燕; 耿军义; 张全; 王兆晓; 郭宝生; 胥林华; 李丹; 刘素恩; 赵存鹏; 王凯辉; 周永萍; 王盼宁
    • 摘要: 为了选育出抗病性强、纤维品质优良、抗逆性好、综合性状优良的棉花新品种,以具有海岛棉和瑟伯氏棉血统、抗逆性好、纤维品质优良的富亿农12号为亲本材料,利用其剩余变异,采用系统选育的方法,结合重病圃胁迫选择、旱薄盐碱地筛选、光合速率测定等,选育出抗病、优质、抗逆、高产棉花新品种金农308,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金农308在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品种区域试验中,子棉、皮棉产量分别较对照增产5.6%和4.8%;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1.3 mm,断裂比强度31.8 cN/tex,马克隆值4.9,断裂伸长率5.1%,反射率80.3%,黄度7.1,整齐度指数84.8%,纺纱均匀性指数151;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光合速率高,抗旱、耐盐.金农308大面积推广对推进我国棉花产业提质增效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 据中国农科院最新消息,该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西甜瓜栽培与生理团队,解析了西瓜果实发育过程中决定口感的关键因素糖和有机酸的变化规律,鉴定了控制糖和有机酸代谢的关键基因网络,为西瓜品质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园艺研究(Horticulture Research)》等学术期刊。
    • 何晓明; 彭庆务; 王敏; 闫晋强
    • 摘要: 节瓜是我国的特产蔬菜,也是华南地区重要的蔬菜作物,主要在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种植,产品除本地销售外还销往港澳市场,作为高经济价值作物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概述了我国数十年来节瓜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节瓜种质资源搜集、保存、鉴评工作;综述了节瓜育种技术及相关遗传机理研究进展,包括雌性系材料创制、性型遗传机制和调控机理研究,节瓜枯萎病病原菌和抗病性鉴定研究、抗性材料鉴评及创制技术研究、抗枯萎病机理研究,节瓜耐热性鉴评和耐热机理研究,产量、品质等重要性状的遗传研究和相关基因/QTL定位及克隆,节瓜分子育种技术及细胞工程技术研究等;展示了数十年来我国在节瓜雌性系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抗病抗逆育种、品质育种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节瓜遗传育种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节瓜种质资源鉴评和创制、实用化分子育种技术等应用基础研究、特色优质多样化品种选育及其产业化发展进行了展望.
    • 胡文静; 张晓; 刘巧; 方正武; 高德荣
    • 摘要: 籽粒硬度是小麦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为挖掘控制小麦籽粒硬度的重要基因/位点,以国内外171个小麦品种组成的自然群体为材料,在4个环境下利用小麦90K SNP芯片对籽粒硬度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171个小麦品种籽粒硬度变异系数为56.59%~66.80%,相关系数为0.88~0.92。GWAS结果表明,共检测到20个与小麦籽粒硬度显著相关的SNPs,其中,14个SNPs(7个位点)在2个及以上环境中能被检测到,分别位于1A、1B、1D、2A、5A和7A染色体上,可解释6.76%~11.79%的表型变异。表型贡献率超过10%的SNPs有4个(3个位点),分布在1D、2A和5A染色体上,其中,1D染色体上的标记wsnp_Ku_c19622_29138795在3个环境中能被检测到,可解释9.08%~11.79%的表型变异;2A染色体上的标记Excalibur_c12675_1789在4个环境中均能被检测到,可解释9.10%~10.86%的表型变异;5A染色体上的标记wsnp_Ra_c24707_34262900和BS00041219_51在2个环境中能被检测到,可解释6.76%~10.35%的表型变异。在所有环境下均与小麦籽粒硬度显著相关的位点有4个,分别位于1A、1B、2A和7A染色体上。
    • 摘要: 2021年6月上旬,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中心白菜课题组在国际著名期刊New Phytologist(IF=8.5)上发表了题为Natural variations of BrHISN2 provide a genetic basis for growth-flavour trade-off in different Brassica rapa subspecie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白菜叶片遇冷变黄和品质形成的协同调控新机制。研究者在大白菜育种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叶片遇冷变黄的自然突变体LYH,该突变体能够形成淡黄色叶球和独特的风味,在品质育种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 时羽; 李彦利; 严永锋; 全东兴
    • 摘要: 综述了水稻胚乳遗传规律,分析了水稻某些品质性状的遗传特性.解释了水稻糯性遗传规律及其在糯性育种中的应用.分析了稻米垩白的遗传规律及早代单粒筛选的方法.综合分析了胚乳遗传规律在水稻品质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 徐善斌; 郑洪亮; 刘利锋; 卜庆云; 李秀峰; 邹德堂
    • 摘要: [目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已成为水稻分子育种的重要手段.为了促进水稻育种的发展,本研究以非香型粳稻品种龙粳11为试验材料,对GS3、GS9和Badh2基因进行编辑,以期获得能稳定遗传的长粒香水稻材料.[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以GS3、GS9和Badh2为靶基因,构建敲除载体pYLCRISPR/Cas9-GS3/GS9/Badh2-gRNA,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在龙粳11的GS3、GS9和Badh2基因中引入了特定的突变.[结果]T2代无转基因的gs3/gs9/badh2纯合突变体与野生型龙粳11相比,粒长增加26.43%~27.01%,单株产量增加10.82%~12.11%,千粒重增加18.34%~41.36%,稻米变香,高效地将圆粒水稻变成长粒香型水稻.[结论]利用CRISPR/Cas9技术获得能够稳定遗传并具有长粒香品质的纯合突变株系,为组合多个品质性状提供了一种方便有效的方法,从育种角度加快了新品系创制过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