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粒型

粒型

粒型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289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植物学、分子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8篇、专利文献957461篇;相关期刊112种,包括中国水稻科学、作物研究、作物学报等; 粒型的相关文献由878位作者贡献,包括万建民、张亚东、汪洋等。

粒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8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957461 占比:99.98%

总计:957629篇

粒型—发文趋势图

粒型

-研究学者

  • 万建民
  • 张亚东
  • 汪洋
  • 潘成诚
  • 赵凌
  • 朱镇
  • 江玲
  • 王才林
  • 陈涛
  • 刘世家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涛; 王燕宁; 钟奇; 程琴; 杨朦朦; 王鹏; 吴光亮; 黄诗颖; 李才敬; 余剑峰; 贺浩华; 边建民
    • 摘要: 【目的】挖掘水稻粒重和粒型相关性状QTL,对于解析水稻籽粒遗传机理具有重要作用。【方法】本研究以籼稻9311为受体、粳稻日本晴为供体构建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s)群体为材料,在4个环境下对控制稻谷与糙米的粒重和粒型QTL进行了定位分析。【结果】共检测到77个控制水稻粒重和粒型的QTL,贡献率为4.62%~51.01%,其中19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日本晴,58个QTL的增效等位基因来自9311。这些QTL分布在水稻10条染色体的46个区域,其中16个区域为多效性位点。在两个及两个以上环境中重复检测到的QTL有14个,其中qGW5.1和qLW5能够在4个环境中稳定表达,且位于同一染色体区域;qBRL3.2和qGL4.1为新鉴定的影响水稻粒重和粒型的QTL。【结论】本研究结果为后续克隆这些QTL和解析水稻粒重和粒型遗传机理奠定了基础。
    • 韩政宏; 段宇轩; 徐善斌; 王敬国; 刘化龙; 杨洛淼; 贾琰; 辛威; 郑洪亮; 邹德堂
    • 摘要: 为促进长粒型粳稻品种的选育,以粳稻品种东富139、龙粳31和东农427为试验材料,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了pYLCRISPR/Cas9-GS3-RNA和pYLCRISPR/Cas9-GS3-GS9-RNA 2个敲除载体,通过农杆菌转化法侵染受体材料的愈伤组织,对GS3和GS9基因进行定点编辑。最终,3个品种在T_(2)都获得了GS3单基因突变、GS9单基因突变和GS3、GS9双基因突变,且无T-DNA元件的纯合植株。在成熟期对T_(2)突变体及其野生型的农艺性状进行考察分析,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3个品种的gs3突变植株的粒长、千粒质量均显著增加,粒宽、结实率和穗粒数无显著变化;gs9突变体粒长显著增加,粒宽显著减少,千粒质量、结实率和穗粒数无显著变化;gs3gs9突变体粒长增加,且增幅大于gs3和gs9,同时粒宽显著减少,千粒质量显著增加,而结实率和穗粒数无显著变化。综上,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东富139、龙粳31和东农427等3个粳稻品种的粒型进行改良,加快了长粒型粳稻新品种的选育进程。
    • 茅美万
    • 摘要: 通过对福建省漳州市某机制砂矿区母岩情况统计,以及机制砂的试验分析,介绍了节理裂隙发育对矿山开采、机制砂砂粒型、坚固性及压碎值、含泥量和石粉含量、机制砂混凝土的影响,提出了减轻影响的解决措施,为解决机制砂市场应用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 纪元; 盛雨婷; 林琪; 李夕梅
    • 摘要: 干旱和盐胁迫是限制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主要非生物因子.抗旱耐盐指标的鉴选对抗旱耐盐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小麦粒型包括粒长、粒宽、粒厚、千粒重等参数,是较为容易测试的性状.本试验以173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利用谷物种子图像分析仪测得其粒长、粒宽、粒厚及千粒重的数据;用20%PEG溶液(模拟干旱)和150 mmol/L NaCl溶液(模拟盐碱)分别处理种子,于萌发期测定其相对胚芽鞘长、相对根长、相对苗高、相对发芽率和相对鲜重,用综合隶属函数法计算不同品种(系)的抗旱耐盐能力,用SPSS 22.0软件进行粒型与抗旱或耐盐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粒长、粒宽、粒厚、千粒重与抗旱性、耐盐性均不相关.因此,不能简单通过小麦粒型来判定其抗旱或耐盐性.
    • 贾修齐; 薛超; 龚志云
    • 摘要: 粒型是影响稻米产量和的品质的重要数量性状之一.其遗传调控网络包括信号通路、泛素-蛋白酶体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G蛋白信号通路及转录因子等多个调控通路.目前已经定位到的与粒型相关数量性状位点(QTL)有600多个,并克隆了70多个基因,这些基因间相互作用并于其他调控通路共同构成了水稻粒型调控网络.笔者对粒型调控网络和相关基因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并阐明其在育种上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水稻高产育种提供有利的理论和材料基础.
    • 张波; 裴瑞琴; 杨维丰; 朱海涛; 刘桂富; 张桂权; 王少奎
    • 摘要: 水稻粒型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是稻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影响因子,水稻粒型基因的定位与遗传研究有助于稻米产量与品质的协同改良.本研究利用巴西陆稻IAPAR9为供体、以华南地区高产籼稻品种华粳籼74为受体,构建的153份水稻单片段代换系材料,连续两季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邓肯氏多重比较,结合代换片段重叠群作图,定位了13个控制水稻粒型及粒重的QTL.这13个位点分别分布于水稻1、2、4、5、6、7、9和11号染色体上,包括9个控制谷粒长的QTL、1个控制谷粒宽的QTL和3个控制千粒重的QTL.其中,qGL1-2、qTGW1-2和qGL11为新鉴定的QTL位点.新的粒型QTL定位将为进一步的基因克隆与粒型遗传调控网络解析提供依据和线索,也可为稻米产量与品质协同改良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 朱玉君; 左紫薇; 张振华; 樊叶杨
    • 摘要: 水稻重要农艺性状一般由少数主效QTL和大量微效QTL共同控制.水稻主效QTL克隆已取得显著进展,而微效QTL由于遗传作用弱,表型鉴定易受测量误差影响,克隆进展缓慢,但微效QTL在水稻重要农艺性状调控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介绍了一种水稻微效QTL精细定位和克隆的新途径.该途径包含2个阶段:1)应用剩余杂合体构建近等基因系群体进行目标QTL的精细定位;2)应用基因编辑技术创制候选基因突变体验证基因功能.应用该策略笔者所在团队在水稻第1染色体长臂精细定位了6个微效粒重和粒型QTL,并成功克隆首个微效粒重QTL.该技术可在方法上为水稻QTL克隆及新种质创制提供更多选择.
    • 温赛群; 袁光; 张智猛; 张冠初; 慈敦伟; 丁红; 徐扬; 姜常松; 戴良香
    • 摘要: 为明确不同花生品种耐盐性差异和筛选培育耐盐性品种,发展盐碱地花生生产,设置0%和0.3%(W/W)盐胁迫浓度处理,采用盆栽试验,对近年来推广应用面积较大的30个花生品种的出苗率、出苗速率、第一对侧枝长、植株高度和干质量等指标调查研究,通过聚类和主成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30个花生品种其耐盐性划分为5种类型,即:高度耐盐型、耐盐型、中间型、盐敏感型和高度盐敏感型;通过逐步回归建立花生品种耐盐性预测方程,F=2.694RPH+1.34RPW+2.539REV-3.353(R^(2)=0.958);确立了相对株高、相对植株干质量和相对出苗速率,可作为花生品种耐盐性鉴选的主要指标,其中相对株高对品种耐盐性的直接影响较大。花生品种粒型大小与其耐盐性呈极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614。花生品种耐盐性与其粒型大小呈极显著相关,可将品种相对株高、相对植株干质量和相对出苗速率等作为其耐盐性鉴选的主要指标。
    • 李锋; 张毅瑞; 陈亮; 苏代群; 吴文申; 王敬国; 郑洪亮; 刘化龙
    • 摘要: 为进一步改良水稻品质,本试验以彩稻和WD为双亲构建的RIL群体为试验材料,在2018-2019年进行RIL群体及双亲粒型相关性状的测量,结合596个"bin"标记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进行连锁分析.对RIL群体的粒长、粒宽、粒厚、长宽比等4个粒型相关性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表明:RIL群体中2018-2019年各粒型相关性状的频率分布均呈单峰正态或偏态分布,两年总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模式.对4个粒型相关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2018-2019年粒长与粒宽、粒厚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长宽比呈极显著正相关;粒宽与粒厚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粒厚与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利用ICImapping 4.2软件构建RIL群体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共覆盖水稻基因组约1943.08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3.26 cM.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共检测到47个与水稻粒型性状相关的QTL,其LOD值的范围为2.70~26.13,对表型变异的贡献范围为1.31%~34.05%.其中,2018年共检测到30个与水稻粒型相关的QTL,2019年共检测到17个与水稻粒型相关的QTL,两年共同检测到6个与水稻粒型相关的QTI.此外,定位出的QTL多个与前人研究的粒型相关QTL或基因相重合.
    • 王宗璞
    • 摘要: 对河北省张家口赤城地区尾矿料进行了原材料指标分析,同时对其应用于高速公路路基、路面工程相关指标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尾矿料适用于高速公路路基工程,但需要增加压实功确保其压实效果;尾矿料适用于高速公路中下面层,但需要严格控制其粒型.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