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优质粳稻

优质粳稻

优质粳稻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132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0篇、专利文献4874篇;相关期刊59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中国农技推广、农业装备技术等; 优质粳稻的相关文献由34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德生、王才林、何友勋等。

优质粳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0 占比:2.60%

专利文献>

论文:4874 占比:97.40%

总计:5004篇

优质粳稻—发文趋势图

优质粳稻

-研究学者

  • 王德生
  • 王才林
  • 何友勋
  • 余本勋
  • 叶永印
  • 张亚东
  • 张时龙
  • 张洪程
  • 朱镇
  • 李忠芹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镇; 张亚东; 陈涛; 赵庆勇; 赵凌; 周丽慧; 姚姝; 赵春芳; 梁文化; 路凯; 王才林
    • 摘要: 南粳5758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台0206为母本,武育236为父本杂交,通过系谱法育成的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区试平均结果显示,全生育期148.7 d,比对照武运粳27号短1.0 d,株高96.3 cm,分蘖性好,有效穗数达342.8万穗/hm^(2),穗型中等偏大,总粒数132.8粒/穗,结实率92.7%,千粒质量26.7 g。中感白叶枯病、稻瘟病和条纹叶枯病,感纹枯病。稻米品质达到农业行业《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一级,口感较软。2021年通过江苏省审定(苏审稻20210063),适宜在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种植。
    • 赵黎明; 郑殿峰; 冯乃杰; 沈雪峰; 黄安琪; 王亚新; 蒋文鑫
    • 摘要: 为探明耕作方式与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s,PGRs)对连续旋耕稻田优质粳稻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解决或缓解不合理耕作带来的产量形成不利问题,该研究于2018-2019年在大田条件下以绥粳18、垦稻12和三江6为试验材料,在连续旋耕稻田上设置深耕(Deep Tillage,DT)与旋耕(Rotary Tillage,RT)2种耕作处理,于剑叶展叶期分别喷施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Diethylaminoethylcaproate,DA-6),6-苄氨基腺嘌呤(6-benzylaminoadenine,6-BA)和亚精胺(Spermidine,Spd)3种PGRs,并设置清水对照,研究深耕与PGRs对优质粳稻生育中后期产量形成及光合物质生产特性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与RT相比,DT处理增加了生物量和茎鞘物质转运能力,提高了齐穗期和蜡熟期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和净光合速率,增加了齐穗后叶面积指数和群体生长速率,延长了齐穗后绿叶面积持续时间,增加了每平方米有效穗数、每穗粒质量、千粒质量、收获指数及籽粒产量,其中两年产量增幅5.15%~14.54%(P<0.05)。不同PGRs作用下,与CK相比,喷施6-BA能够提高齐穗后净光合速率和SPAD值,增加结实率、收获指数、每穗粒数及粒质量,实现两年产量增幅4.93%~13.88%(P<0.05)。在互作效应上,耕作与PGRs互作对收获指数和产量存在显著影响,其中DT+6-BA处理产量最高,该处理增产途径是在较高有效穗数前提下,增加了齐穗后绿叶面积持续时间,提高了齐穗后生物量、粒叶比、净光合速率和SPAD值,促进齐穗后高光效群体的形成,提高了穗粒数和收获指数,增加了籽粒产量,其次是DT+DA-6处理;而RT+6-BA处理较清水对照下的RT处理两年增产8.83%~13.88%(P<0.05)。综上所述,在连续旋耕稻田上采用1次深耕耕作方式和叶面喷施6-BA有利于提高优质粳稻光合物质生产能力和增加产量,可以作为提高本区域优质粳稻高产高效栽培的一种可持续耕作制度和有效栽培措施。
    • 刘猷红; 张俊; 唐傲; 刘凯; 张喜娟; 董文军; 孟英; 来永才
    • 摘要: 研究了播期对寒地稻区优质粳稻产量、生育期及温光资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优质粳稻生育进程延迟,生育期缩短,主要与出苗至齐穗期日均温升高、全生育期日均光照时数减少有关;播期推迟,全生育期积温和光照时数利用率呈下降趋势,优质粳稻产量逐渐降低,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在于有效穂数和穗粒数的减少。产量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出苗至齐穗期的日均温与相对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这是播期推迟导致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出苗至成熟期的太阳辐射与相对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在寒地稻区太阳辐射对水稻产量形成有正向作用。
    • 苏信
    • 摘要: “射阳大米”产于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东部起点、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中国优质粳稻之乡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射阳大米”产业现有水稻种植面积160万亩,涉及大米加工企业68家、生产线72条、烘干企业200家、农户23万户、农场778家、仓储150万吨,年加工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吨,年产销120万吨,全产业年营业额超百亿元。
    • 赵黎明; 黄安琪; 王亚新; 蒋文鑫; 周行; 沈雪峰; 冯乃杰; 郑殿峰
    • 摘要: 【目的】研究连续旋耕下深耕对不同优质粳稻生长动态、光合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过程的影响,为寒地优质粳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支撑。【方法】2018—2019年以绥粳18、垦稻12和三江6为供试材料,在秸秆还田条件下,前茬连续2年旋耕基础上,设置深耕和旋耕2种耕作方式,研究耕作方式对优质粳稻生长动态及花后物质生产特性的影响。【结果】年份间产量差异不显著,而耕作方式对寒地优质粳稻生长发育、花后光合物质生产特性及产量性状存在显著影响。与旋耕相比,深耕显著增加了每平方米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剑叶展开时间晚且持续时间长,抽穗晚但持续时间无变化;增加了生物量和茎鞘干物质转运能力,其中齐穗期生物量和茎鞘干物质分别增加8.34%和5.36%;输出量、输出率及转化率增幅分别为13.19%、6.70%和9.17%,差异显著(P<0.05);提高了齐穗期与成熟期叶面指数,延长了绿叶面积持续时间,增加了群体生长速率;促进了主茎倒3、4节位的节间长度、叶片长度和宽度,增加了株高和穗长;每穗粒数和粒重分别增加7.05%和3.37%,收获指数增加1.90%,实现产量平均增幅12.78%。同一耕作方式条件下,在茎蘖数、光合物质生产能力、茎鞘干物质积累量及转运能力、产量及其构成上均以垦稻12表现最佳,绥粳18次之;而三江6花后叶面积指数、成熟期每穗粒数和粒重虽然较高,但并不能弥补其干物质转运能力、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低的不足。在互作效应上,深耕×垦稻12处理表现出较高的每平方米有效穗数,花后光合物质生产及转运能力强,粒叶比和群体生长速率高,千粒重与收获指数高,增产9.15%—27.47%。【结论】在连续旋耕稻田上搭配一次深耕的耕作方式是利于提高本区域优质粳稻产量的耕作制度。
    • 张军; 刘忠红; 周冬冬; 方书亮; 周年兵; 李必忠; 张永进
    • 摘要: 以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2728和徐稻9号为材料,机插条件下,通过设置常规高产施肥(CK,施纯氮300 kg/hm2),同时设置较CK减氮20%的缓混肥料一次性基施(B-BBF)和有机硅高塔肥加尿素分次施肥(HTC-U)2种新型肥料处理,来研究新型肥料处理对机插优质粳稻产量、氮素利用率及稻米品质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新型肥料处理对2个水稻品种均有一定的增产效应,B-BBF处理实际产量分别较CK增加2.35%、2.61%,HTC-U处理分别较CK增加1.36%、1.27%,增产主要原因是穗粒数增加,进而增加群体颖花量,同时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质量.与CK相比,2种新型肥料处理的水稻群体茎蘖消长动态平稳,最终成穗率较高,后期叶面积指数衰减慢,最终干物质积累量较高.2个品种的氮素积累总量表现出B-BBF>HTC-U>CK的趋势;2个品种B-BBF处理的氮素利用率分别较CK高49.76%和50.51%,HTC-U处理分别较CK高40.82%、43.84%.新型肥料较CK可以改进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但使得稻米营养品质变劣.
    • 马会珍; 刘国栋; 陈心怡; 王志杰; 朱盈; 蒋伟勤; 任高磊; 马中涛; 魏海燕; 张洪程
    • 摘要: [目的]研究中国部分优质粳稻外观和食味相关的理化指标特征的差异,以期为优质粳稻品种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参加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活动的39个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粳稻品种外观与蒸煮食味品质的差异,分析稻米各项理化指标与食味品质间的关系.将荣获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的15个粳稻品种按地域分为南、北两大来源,比较研究不同地域来源粳稻外观和食味相关的理化指标的差异.[结果](1)参评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活动的39个粳稻品种无论是粒型,还是垩白率与垩白度差异均较大;在蒸煮食味方面,米饭食味计测定的食味值与专家的感官评分分值分别在44.00—82.00和52.20—91.86.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RVA谱中的消减值、回复值以及米饭质构特性中的黏性和均衡值与米饭食味值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9、-0.60、-0.57、-0.37和-0.56;而RVA谱中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与米饭食味值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2和0.36.(2)与北方优质粳稻相比,南方优质粳稻的垩白率和垩白度分别增加了178.78%和139.11%;直链淀粉含量降低28.25%,蛋白质含量提高7.37%;米粉RVA谱的消减值和回复值分别降低12.00%和21.19%;米饭质构特性中的黏性和均衡值的绝对值提高16.15%和15.00%;南方与北方优质粳稻经米饭食味计测定的食味值与专家感官评分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参与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活动的粳稻品种,其稻米的外观和蒸煮食味品质差异显著;北方粳稻外观晶莹剔透,垩白度在0.50%—3.50%,米饭直链淀粉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低,口感在56.00—74.00;而南方粳稻外观相对浑浊,垩白度1.86%—11.21%,米饭虽然蛋白质含量高,但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米饭软而黏,食味值在54.00—82.00.
    • 田琳; 张海洋; 祁智慧; 唐芳
    • 摘要: 本研究在15~35°C的恒温条件下对含水量为14.6%的优质粳稻进行了模拟储藏实验,采用电镜赋值法、孢子计数法和平板培养法三种方法定期检测稻谷表面和糙米表面的霉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5°C低温条件下储藏,可有效抑制霉菌生长,20°C下虽有霉菌生长,但不会造成较大的危害,而在25°C及以上条件下长期储藏,存在较大的风险.相同条件下,稻谷表面霉菌的检出量高于糙米,相差1个数量级左右.三种方法的检出结果规律一致,孢子计数法检出时间早、检出量大,灵敏度高,且具有成本低、检测速度快等优点,更适用于稻谷储藏过程霉菌的早期检测.
    • 刘丹; 李洪亮; 曾静; 冯章丽; 邓力喜; 吴亚男; 冯博; 胡海军; 隋常玲
    • 摘要: 为了探明黑龙江省优质粳稻在黔北地区的引种与利用价值,选取黑龙江省7份优质粳稻材料,于2020年分别在贵州遵义市和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两个地区进行种植,对其重要农艺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7份参试材料在黔北地区生长的生育期均缩短,其抽穗期较黑龙江省提早13~24 d,变幅顺序依次为:绥粳19(24 d)>稻花香2号(20 d)>龙粳21(19 d)>龙稻18(18 d)=龙稻20(18 d)>苗稻2号(16 d)>绥粳18(13 d).进一步调查发现,黑龙江省优质粳稻引种黔北,其农艺性状普遍变幅较大.龙稻20在分蘖、穗长和千粒重上表现出最大的变幅波动,而龙稻18是参试品种中农艺性状唯一没有出现极端变幅波动的品种.
    • 刘伟
    • 摘要: 上海市优质水稻育种的历史较早,育种水平较高,在杂交粳稻的育种及制种技术上居于国内领先水平,但同时也存在稻瘟病抗性等"卡脖子"问题.通过对上海优质粳稻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问题,结合上海优质粳稻生产、育种实际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以期更快、更好地提升上海优质粳稻育种水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