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淀粉粒

淀粉粒

淀粉粒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311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植物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3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22932篇;相关期刊155种,包括考古与文物、第四纪研究、西北植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十三次中国作物生理学术研讨会、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四届四次全委会暨第六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委员会第15次饲草生产学术研讨会等;淀粉粒的相关文献由83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文阳、闫素辉、王振林等。

淀粉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3 占比:1.18%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2932 占比:98.79%

总计:23213篇

淀粉粒—发文趋势图

淀粉粒

-研究学者

  • 李文阳
  • 闫素辉
  • 王振林
  • 韦存虚
  • 尹燕枰
  • 刘莉
  • 李勇
  • 陈健辉
  • 张海艳
  • 戴忠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小霞; 魏甲科; 夏建强; 方强恩; 张勃
    • 摘要: 为了揭示矩镰荚苜蓿(Medicago archiducis-nicolai)地下芽越冬机理,采用石蜡切片法,通过组织化学染色,跟踪观测了该植物在自然越冬过程中地下芽的组织化学特征与分化过程。结果显示:在越冬期,地下芽内淀粉粒主要贮存在芽体皮层、髓部、芽尖外围幼叶、芽尖基层组织和叶原基底部,蛋白质主要贮存在芽尖生长锥、叶原基顶部和芽体形成层;秋末冷适应期,地下芽芽体快速伸长,芽内淀粉粒开始急速降解,但与其他时期相比,淀粉总含量仍处较高水平;进入初冬期后,随气温的下降,芽分化与伸长生长开始减慢,到隆冬冻胁迫期,芽锥和芽体生长停止,芽内淀粉几乎全部降解;之后随气温回升,芽体开始恢复生长,但芽锥分生生长直至返青期才开始恢复。分析表明,矩镰荚苜蓿越冬期间地下芽生长停滞和芽内淀粉粒含量降低是其休眠态转变的重要标志,休眠芽通过淀粉粒水解代谢,增加细胞可溶性糖浓度、降低细胞冰点是其抵御冬季低温胁迫的适应机制。
    • 刘娟; 夏文荣; 李运; 李妍; 朱元刚; 戴忠民
    • 摘要: 为了探明糯性小麦授粉后籽粒淀粉粒的累积情况,以山农紫糯2号授粉后不同天数的籽粒为试验材料,通过对传统石蜡切片技术的脱水、透明和浸蜡等环节进行改进,制作切片后对小麦籽粒结构发育进行观察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石蜡切片方法相比较,技术改良70%乙醇和无水乙醇脱水时间与逐级透明和渐进式浸蜡环节后,小麦籽粒(授粉后0~14d)不皱缩变形,石蜡切片完整,且染色分明,结构显示清晰。授粉后0~2d,果皮中已经开始积累少量淀粉粒,随着授粉后天数推移而逐渐增多;授粉后第6天,胚乳内部逐渐由游离核期向细胞化过渡;授粉后第8天,胚乳细胞进一步增大,淀粉粒开始累积,但体积较小;授粉后第10~12天,胚乳细胞向无核化发展,不同部位胚乳细胞和淀粉粒的排列分布呈现明显差异;授粉后第14天,胚乳细胞中几乎完全充满淀粉粒。表明改进的石蜡切片制作方法适合于早期小麦籽粒的结构研究。
    • 敖志超; 马玉琦; 张立然; 蔡金文; 满建民
    • 摘要: 晶体结构类型对淀粉粒结构与功能性质具有显著影响,该研究以6种药食两用淀粉为材料,测定了淀粉粒晶体类型、颗粒形态、直链淀粉含量、粒度分布、溶胀力、溶解度、热力学性质,并分析了结构特性差异对体外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粒晶体类型分为A(薏苡,芡实),B(贝母,百合)和C(葛根,山药),不同晶型淀粉粒理化性质差异明显。淀粉粒形状主要为球形、椭球形和多角形;在测定的指标中,结晶度表现为A型>C型>B型淀粉;葛根淀粉具有含量最高的快速消化淀粉(rapidly digestible starch,RDS),慢消化淀粉(slowly digestible starch,SDS),总体呈现为A型>B型淀粉,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表现为B型>A型淀粉,C型淀粉中葛根为C_(A)型,山药为C_(B)型,所以其含量也分别接近A型和B型淀粉。其他几项指标中淀粉粒均呈现B型>C型>A型的趋势。
    • 赵凤军; 张艳红
    • 摘要: 以北方6种露地杜鹃花为材料,研究越冬期间枝条淀粉粒含量与其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同一种杜鹃花枝条中淀粉粒的形态、大小基本一致,淀粉粒含量在越冬期间呈现出“升—降—升”的“倒S型”曲线并且差异显著;同一时期不同种类的杜鹃花枝条中淀粉粒分布的松散度、含量等有差异;6种杜鹃花抗寒性的顺序是迎红杜鹃>照白杜鹃>北汉山杜鹃>淀川杜鹃>大字杜鹃>石岩杜鹃;杜鹃花枝条中淀粉粒含量与其抗寒性密切相关,10月份枝条淀粉粒含量与抗寒性呈显著负相关,而2月份枝条淀粉粒含量与抗寒性呈显著正相关。此结论可为低温胁迫下杜鹃花生理适应机制、杜鹃花育种等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马美霞; 魏绪英; 于芬; 张瑶; 杨玉; 吴靖; 蔡军火
    • 摘要: 【目的】红花石蒜是多年生的鳞茎类花卉,具有夏眠的习性,其生长节律与原产地的气候节律不相协调,科学研究价值特殊。鳞茎在球根花卉的发育过程中起着“储藏库”的作用,而淀粉作为鳞茎最主要的养分贮藏形式,其在体内的分布状态与积累和运输有一定关联。为了解红花石蒜在开花过程中鳞茎内的淀粉粒时空分布特征(淀粉粒数量、粒径、面积、密度),进一步阐明石蒜属植物独特生长节律的生理机制。【方法】研究以红花石蒜[Lycoris radiata(L’Her.)Herb.]为对象,在其开花过程中的5个不同时期(抽莛期、莛快速生长期、始花期、盛花期、末花期),分别挖出地下鳞茎,分类选取鳞茎的4个不同部位(内层、中层、外层鳞片和鳞茎盘)进行石蜡切片,继而采用光学显微技术和Image-Pro Plus软件进行淀粉粒的观测与量化统计,再使用Excel和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与检验,然后使用Origin软件进行作图分析。【结果】(1)红花石蒜开花过程中鳞茎和鳞茎盘内的淀粉粒呈规律性分布。在抽莛期—始花期,鳞茎内淀粉粒的数量逐渐增加,而在始花期—盛花期,又逐渐降低,末花期缓慢回升;即在开花过程中,始花期鳞茎内淀粉数量最多,盛花期最少;而盛花期鳞茎盘内的淀粉粒数量最少,末花期最多,且鳞茎中淀粉粒的面积和粒径明显大于鳞茎盘。(2)在相同鳞片的垂直分布(上部、中部、下部)淀粉粒的数量、面积、粒径、密度整体呈现上部小于下部的趋势。(3)淀粉粒数量、密度呈现出由内层向外层逐渐变少、变小的趋势,而单粒淀粉粒的面积和粒径则呈逐渐变大的趋势;且中层鳞片中的淀粉粒径、平均表面积呈先升后降趋势,而外层鳞片中的淀粉面积和粒径均一直呈下降趋势。【结论】石蒜开花是一个耗能过程,地下鳞茎的内层鳞片主要作为“营养源”,中层鳞片主要为备用“营养源”,而外层鳞片的作用主要是作为“营养库”。可见,石蒜开花过程的能量供应与地下鳞茎淀粉粒的属性变化有密切关联。
    • 马三梅; 王永飞
    • 摘要: 在观察淀粉粒的实验教学中,吸取浸泡马铃薯丝的高浓度浸提液制作成临时装片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结果发现,高浓度马铃薯丝浸泡液是一种非常适合观察淀粉粒的优良材料.单粒淀粉粒、复粒淀粉粒和半复粒淀粉粒3种类型的淀粉粒可以被清楚地观察到,效果良好.与传统利用马铃薯块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淀粉粒的方法相比:除了可以观察3种类型的淀粉粒,还可节约临时装片的制作时间及实验材料用量.通过对实验材料制备方法的改进,增加了传统实验的创新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 刘莉; 王佳静; 刘慧芳
    • 摘要: 本项研究采用科学方法检验了陕西半坡和姜寨遗址出土的11件仰韶文化早期尖底瓶中的微植物和微生物遗存.从残留物中发现的淀粉粒、植硅体、霉菌、酵母细胞和棒状方解石晶体中获得的多种证据表明,这些尖底瓶曾用于酿酒.酿酒原料主要包括黍等其他谷物(粟、稻米、小麦族)、豆类和块根植物(栝楼根、芡实).使用芦苇吸管咂酒可能是当时的饮酒方法之一.仰韶人掌握两种酿造方法:利用发芽的谷物酿造谷芽酒和利用发霉的谷物加植物茎叶制麴酿造麴酒.这两种方法有时分别采用,有时也许同时采用.
    • 崔丽娜; 刘吉强; 王立静; 王明友; 董树亭
    • 摘要: 以郑单958为材料,通过不同种植密度,利用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夏玉米胚乳籽粒淀粉粒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玉米籽粒淀粉粒的粒径下限一致(0.38 μm),上限D1>D2>D3;体积、表面积及数目均值:D2>D3>D1.从淀粉粒的扫描图可以看出不同处理淀粉粒形态及胚乳细胞内其他内含物含量均有差异.从淀粉粒的透射图可以看出,各处理间淀粉粒的发育、外形、排列以及其他质体的数量都存在较大差异;密度可以调节玉米胚乳淀粉粒的分布及形态.
    • 胡添翼; 许婷婷; 魏强; 杨光耀; 于芬
    • 摘要: 为揭示厚竹(Phyllostachys edulis 'Pachyloen')快速高生长的物质基础,进一步探究厚竹快速高生长的物质代谢机理.该研究采用常规石蜡切片结合光学显微技术,研究厚竹高生长过程中竹秆淀粉粒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1)淀粉粒随着竹秆的高生长逐渐减少,且同一节间的不同部位淀粉粒的含量存在差异;在轴向上,同一节间从上至下淀粉粒含量升高,节间基部的淀粉粒最多,且节部的淀粉粒含量始终高于节间;高生长停止后,在节部的长、短细胞中仍有淀粉粒分布.(2)在径向上,从外至内,淀粉粒逐渐减少,且维管束周围淀粉粒明显多于其他部位.(3)节隔缺失的异常节间和节部的淀粉粒含量较正常的多,且节间各部位淀粉粒含量相似.研究发现,淀粉粒的时空动态变化与厚竹高生长过程中节间细胞的发育规律一致,节部可能主要通过控制物质运输来调控竹子的高生长.
    • 黄文洁; 陈中健; 谭深源; 肖仁仔; 于永涛; 刘建华; 李文燕; 晏石娟
    • 摘要: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有效观察甜玉米果皮和胚乳超微结构的扫描电镜制样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不同类型甜玉米食味品质的鉴评.[方法]以新鲜饱满乳熟甜玉米籽粒为材料,采用戊二醛固定法、低热干燥法和直接制样法等3种不同样品处理方法,比较分析鲜玉米籽粒果皮和淀粉粒的超微结构及其差异.[结果]戊二醛固定制样法能很好地呈现甜玉米籽粒果皮细胞结构层次、厚度以及淀粉粒形态与空间分布等特征,是一种相对理想、便捷获得甜玉米籽粒果皮和淀粉粒超微结构的方法.将戊二醛固定法应用于4种类型甜玉米食味品质在超微结构水平的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甜玉米籽粒在果皮结构层次、胚乳淀粉腔隙、淀粉颗粒大小及分布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这些超微结构差异与甜玉米口感品质密切相关.[结论]戊二醛固定法是一种简便、有效获得玉米果皮及胚乳等超微结构的方法,该方法可用于甜玉米食味品质在超微水平的鉴评以及籽粒果皮、淀粉粒等超微结构研究,为甜玉米品种改良提供方法支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