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能特性
吸能特性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3年内共计285篇,主要集中在一般工业技术、公路运输、力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7篇、会议论文49篇、专利文献133680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复合材料学报、机械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等;
相关会议42种,包括北京力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暨北京振动工程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2015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第五届全国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化学问题暨第三届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等;吸能特性的相关文献由871位作者贡献,包括牟浩蕾、冯振宇、解江等。
吸能特性—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3680篇
占比:99.81%
总计:133936篇
吸能特性
-研究学者
- 牟浩蕾
- 冯振宇
- 解江
- 马其华
- 王青春
- 刘博涵
- 周建
- 孙泽玉
- 张雪晗
- 李一兵
- 许骏
- 马骢瑶
- 刘小川
- 刘欢
- 张庆明
- 徐敏
- 甘学辉
- 白春玉
- 莫易敏
- 许金余
- 邹田春
- 郭亚周
- 刘国栋
- 刘春雷
- 刘荣强
- 周天俊
- 孙佳睿
- 孙光永
- 宋山山
- 宫保贵
- 张伟
- 张文会
- 张欣亚
- 强志鹏
- 徐晓庆
- 徐正国
- 李光耀
- 李萌
- 杨院生
- 林振荣
- 桂良进
- 潘一山
- 王冬梅
- 王凯
- 王国权
- 王瑞
- 王计真
- 石志华
- 罗鑫
- 苏东
-
-
沈春燕;
方海;
祝露;
韩娟;
郁嘉诚
-
-
摘要:
随着车船运输量与日俱增,由此引发的车船撞击结构物的事故频发,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与结构破坏,亟需为桥梁等结构物设置防护吸能装置。该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波纹腹板增强泡沫夹芯复合材料吸能结构。该复合结构以聚氨酯泡沫为芯材,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GFRP)为面板,在波纹型泡沫的间隙铺设双轴向玻璃纤维布,利用真空导入工艺成型。通过波纹腹板增强泡沫夹芯复合材料结构的准静态压缩试验,研究了波纹腹板与面板壁厚以及波长对夹芯结构破坏模式、承载能力以及吸能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腹板壁厚较大、波长较短的试件吸能效果最优。此外,对试验工况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腹板壁厚与泡沫密度因素对试件承载力的影响,为其在防撞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依据。
-
-
张震东;
王雪琴;
任杰;
刘峥;
高原;
王玺
-
-
摘要:
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作而成的多胞结构具有优异的吸能特性,在耗能缓冲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简化制作工艺,提出将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圆形管采用环氧树脂胶粘结在一起形成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圆管多胞结构。通过对多胞结构进行准静态压缩试验,分析其压缩破坏模式和耗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多胞结构呈现出渐进压缩破坏,当碳纤维管壁厚大于0.5 mm时会出现胶结面开裂;由于相邻碳纤维管阻碍了纤维束的扩展,导致压缩载荷增大,使多胞结构的实际平均载荷高于理论平均载荷,同时引起实际耗能量高于理论耗能量;与单根碳纤维管相比,多胞结构的比吸能更高,试件的最大比吸能达到82 J/g,比吸能增长比最高达到37.9%。
-
-
胡雪枫;
杨晓翔
-
-
摘要:
针对在单向力作用下梯形钢阻尼器的变形情况,建立整体结构的水平力-位移表达公式,通过ABAQUS软件进行仿真,得到支座荷载-位移的滞回曲线,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支座滞回曲线的影响规律。通过地震荷载响应分析,得到地震荷载下的荷载-位移曲线,同时分析了单向与双向加载下的吸能特性。结果表明:新型支座具有良好耗能特性,可以有效地减少地震波造成的破坏。
-
-
邵云霄;
何佳欢;
侯全龙;
尹熙桐;
刘冬
-
-
摘要:
为了兼顾汽车结构轻量化和安全性的使用要求,同时提高汽车耐撞性结构的综合吸能效率。基于硬质聚氨酯泡沫优异减振性能,以及铝蜂窝结构良好的力学性能及吸能特性,将聚氨酯泡沫与铝蜂窝结构相结合制备了聚氨酯—蜂窝复合吸能结构,分析了泡沫密度、铝板结构参数变化对其耐撞吸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轻型聚氨酯泡沫作为铝蜂窝芯填料,显著增强了铝蜂窝结构的承载和能量吸收能力,总吸能最大值提高了97.33%,比吸能最大值达到14.920。
-
-
姜士鸿;
王成强;
金辉;
王雷;
孙文跃;
李志飞
-
-
摘要:
为研究缠绕式圆筒蜂窝的结构参数对吸能特性影响,首先建立有限元仿真模型。然后利用控制变量法,系统地研究蜂窝结构参数对蜂窝吸能特性的影响。最后进行实验,并与仿真结果做对比。结果表明:随着波纹片边长减小、波纹片厚度和平片厚度增加,可以提高蜂窝平均应力和体积比吸能;减小波纹片边长、增加波纹片厚度可提高质量比吸能,而平片厚度的增加会使该指标降低;仿真模型准确,其结果和实验结果在蜂窝变形和吸能特性上吻合较好。对影响圆筒蜂窝强度的三个参数做了较详细的研究,为轨道交通被动安全防护的吸能元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持。
-
-
韦铁平;
周兴洋;
郭金泉;
曾寿金;
叶建华;
杨晓翔
-
-
摘要:
采用LS-DYNA软件对锥倾角0°~40°、壁厚1~2.5 mm的A6061圆锥管进行轴向压缩仿真,研究锥倾角和壁厚对圆锥管吸能特性和变形规律的影响;基于Mamalis圆锥管瞬时载荷压溃模型,提出大范围锥倾角(15°~40°)瞬时载荷修正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变形模式的临界角为15°,当锥倾角小于等于15°时,变形模式为堆叠模式,当锥倾角大于15°时,变形模式转变为嵌套模式;平均载荷与比吸能均随着锥倾角的增大缓慢减小,而初始峰值载荷则大幅度减小;随着壁厚增大,压溃模式由钻石模式转变为环形对称模式,平均载荷、初始峰值载荷和比吸能均增大。基于仿真结果,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法修正了Mamalis瞬时载荷公式,修正值与仿真值的最大误差小于10%,通过试验验证了修正公式的准确性。修正公式为揭示大范围锥倾角薄壁管压溃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
-
刘志卫;
黄勇进;
陈岳松
-
-
摘要:
针对锥形吸能盒结构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轴向压溃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通过比较四种不同截面锥形薄壁管在轴向冲击下的总吸能与平均压跨载荷、最大压垮载荷、比吸能、载荷效率,评价不同截面的吸能效果。结果表明,锥形管在轴向载荷作用下,其变形模式更为稳定。随着截面棱边数量的增加,锥形管的初始峰值载荷、平均压跨载荷和比吸能都不断增加,其中圆形截面最为均衡。
-
-
尹华伟;
黄亮
-
-
摘要:
为了研究爆炸荷载作用下波纹管吸能芯层钢筋混凝土板的抗爆能力和吸能机理,利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对比分析了吸能芯层为波纹管的钢筋混凝土板、吸能芯层为与波纹管同直径和同质量直筒管的钢筋混凝土板以及同质量实心板这4块板的损伤变形和吸能特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爆炸荷载作用下,波纹管吸能芯层板背板的损伤变形均小于实心板和直筒管芯层板;波纹管吸能芯层板主要靠前面板的塑性变形和波纹管的压缩变形吸能,吸能能力优于实心板和直筒管芯层板;波纹管吸能芯层板能有效保护背板。
-
-
黄培耕;
陈雅婷;
熊意;
胡泽远;
刘文浩;
吴菲;
郑氏韦;
许茂达
-
-
摘要:
采用Maxon Cinema 4D R21建立三维模型,利用3D打印技术打印出桁架球填充交织网管复合结构。对3D打印的不锈钢桁架球、铝合金薄壁管以及桁架球填充交织网管复合结构进行单向轴向压缩试验,得出试验曲线,计算它们的吸能指标,研究桁架球填充交织网管复合结构和其他两者的吸能特性有何不同。结果表明,复合结构可直接影响结构冲击变形程度和吸能能力,三种结构中,复合结构所能承受的载荷最高,桁架球所能承受的载荷最弱。经过试验研究,薄壁管的缓冲吸能特性介于铝合金薄壁管和桁架球之间。
-
-
戴国亮;
欧阳浩然;
秦伟;
朱文波;
龚维明;
张程锋
-
-
摘要:
南海岛礁建设桩基工程面临钙质砂地层问题,利用改进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试验装置研究钙质砂在反复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共进行28次反复一维冲击试验,得到钙质砂和石英砂的应力-应变、一维压缩特性以及吸能效率曲线,以探讨反复一维冲击荷载作用下冲击次数、含水率和相对密实度等因素对两种砂样动态力学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钙质砂由于颗粒形状和矿物组成的不同,其动态表观模量(动刚度)在首次冲击以及反复冲击多次后都约为石英砂的10%;随着反复冲击的进行,两种砂样不断密实,表现为刚度增大、可压缩性减弱;首次冲击下钙质砂和石英砂的屈服应力分别约为3.20 MPa和9.33 MPa,此后颗粒开始大量破碎,压缩指数分别约为0.87和0.41,反复冲击后两种砂样的屈服应力分别增加到6.14 MPa和12.54 MPa;钙质砂的吸能效率高于石英砂,不同含水率和不同相对密实度钙质砂样吸能效率在多次冲击后趋于接近。
-
-
-
-
LU Lin;
鲁林;
LI Xiao-feng;
李晓峰
- 《第十二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弹体侵彻混凝土过程中加速度信号复杂,传感器测的过载信号含有大量的高频成分,需要选择合适的缓冲材料以减弱和隔离侵彻过程中的高频载荷冲中击.以泡沫材料聚氨酯作为引信测试装置的灌封材料,采用静态力学实验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初步探索冲击环境中的聚氨酯材料的应变率分布范围.在初步探索的应变率分布范围内,用动态霍普金森杆实验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证实冲击环境中的聚氨酯材料的应变率分布范围,提出不同灌封比例的聚氨酯材料的减振吸能特性.采用实际打靶实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有效性.
-
-
邢宝峰;
胡大勇;
杨嘉陵
- 《北京力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暨北京振动工程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本文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了扇形可展开吸能结构的单个胞体在轴向准静态压溃下的吸能特性.可展开吸能装置安装在飞机的机腹位置,发生突发情况时装置在制动器的带动下同时向两侧展开,由于扇形展开需要在单胞单元上添加铰链,因此本文建立了有限元模型,铰链参数包括铰链材料属性如杨氏模量和屈服强度对单胞吸能特性的影响,以及展开程度与单胞结构的吸能特性的关系.进行试验验证了直管型带铰链单胞的压溃模式,并与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扇形可展开多胞能量吸收装置在飞行器上应用提供设计参考.
-
-
-
Li Ya;
李亚;
Chen Zikai;
陈自凯;
Lian Changwei;
连昌伟;
Lv Chao;
吕超
- 《第一届中国汽车EVI及高强度钢氢致延迟断裂会议》
| 2017年
-
摘要:
为了对比相同强度级别的淬火延性钢QP980与双相钢DP980在轴向压溃试验下的吸能特性,以及验证修正的Johnson-Cook模型对QP980与DP980动态力学性能描述的准确性,本文对QP980与DP980两种不同材料制作的帽形梁零件在轴向冲击下的压溃变形模式与吸能特性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材料的变形模式、吸能特性及力学响应特性发现,相同强度级别的QP980与DP980两种板料实际的碰撞性能相当.并采用前处理软件HyperWorks和LS-Dyna求解器对帽形梁轴向压溃试验进行有限元分析.将实际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试验与仿真对比表明,使用修正的Johnson-Cook模型能较好地描述QP钢与DP钢在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动态力学性能,可以应用于整车碰撞仿真中.
-
-
黄英杰;
薛莹莹;
王新福;
韩福生
- 《第二届全国超高速碰撞会议》
| 2016年
-
摘要:
点阵材料是一种新型有序孔多孔材料.与传统的泡沫铝和蜂窝铝相比,Al基点阵材料具有更为突出的质量效率和性能优势,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有前景的超强韧轻质结构材料之一.本文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3D打印技术,结合石膏型渗流工艺,制备出了小单胞、多层级的Al基三维点阵材料,并对其准静态压缩力学行为、吸能特性及温度依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点阵铝具有与一般多孔金属相似的应力应变行为,其强度和吸能性随相对密度或基体强度的增加而提高.在-60°C~80°C的温度范围内,其力学性能没有明显的温度依赖性.
-
-
-
-
-
- 北京工业大学
- 公开公告日期:2022.12.02
-
摘要:
一种碳纳米管吸波材料吸波性能检测方法,涉及电磁波反射系数的计算方法,属于无损检测技术领域。碳纳米管是隐身技术中的重要吸波材料,不同体积占比碳纳米管吸波材料吸波性能检测与评价是工程应用研究的热点问题。在以电磁波反射特性为主的吸波性能检测中,反射系数曲线包含吸波材料吸波性能方面的许多信息,例如:‑10dB带宽,反射系数最小值,中心频率。本发明基于吸波材料中电磁波反射特性理论建模,提出利用反射系数表征碳纳米管吸波材料吸波性能的新方法,利用等效电阻—电容网络模型,定量分析碳纳米管吸波材料的介电特性;利用层状介质传播模型,分析电磁波在金属衬底吸波介质中传播时的反射特性,提取特征参数,实现了不同体积占比碳纳米管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检测。
-
-
-
- 北京工业大学
- 公开公告日期:2020-07-07
-
摘要:
一种碳纳米管吸波材料吸波性能检测方法,涉及电磁波反射系数的计算方法,属于无损检测技术领域。碳纳米管是隐身技术中的重要吸波材料,不同体积占比碳纳米管吸波材料吸波性能检测与评价是工程应用研究的热点问题。在以电磁波反射特性为主的吸波性能检测中,反射系数曲线包含吸波材料吸波性能方面的许多信息,例如:‑10dB带宽,反射系数最小值,中心频率。本发明基于吸波材料中电磁波反射特性理论建模,提出利用反射系数表征碳纳米管吸波材料吸波性能的新方法,利用等效电阻—电容网络模型,定量分析碳纳米管吸波材料的介电特性;利用层状介质传播模型,分析电磁波在金属衬底吸波介质中传播时的反射特性,提取特征参数,实现了不同体积占比碳纳米管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检测。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