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准静态压缩

准静态压缩

准静态压缩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3年内共计117篇,主要集中在力学、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77592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材料导报、复合材料学报、功能材料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2010年中国计算力学大会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等;准静态压缩的相关文献由38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裕春、方向、吴家祥等。

准静态压缩—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8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77592 占比:99.94%

总计:177702篇

准静态压缩—发文趋势图

准静态压缩

-研究学者

  • 李裕春
  • 方向
  • 吴家祥
  • 王怀玺
  • 黄骏逸
  • 冯彬
  • 丁学彬
  • 李落星
  • 武双章
  • 王云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顾宗阳; 蒋荣超; 刘大维; 孙海霞
    • 摘要: 为满足控制臂的轻量化设计需求,提出了一种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泡沫铝夹芯结构的汽车悬架控制臂,并对CFRP面板进行结构优化设计.通过泡沫铝准静态压缩试验验证了泡沫铝六面体胞孔模型的准确性,利用CFRP力学性能试验获得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参数,设计一种由CFRP−泡沫铝夹芯结构本体和铝合金连接件组成的悬架控制臂,控制臂本体与连接件之间采用胶−螺混合连接.在此基础上,建立CFRP−泡沫铝夹芯结构控制臂有限元模型,利用多层次优化方法对CFRP面板进行铺层优化.结果表明,相较于钢制控制臂,优化后夹芯结构控制臂的质量减少了26%,同时强度、刚度和模态性能都有所改善.
    • 沈春燕; 方海; 祝露; 韩娟; 郁嘉诚
    • 摘要: 随着车船运输量与日俱增,由此引发的车船撞击结构物的事故频发,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与结构破坏,亟需为桥梁等结构物设置防护吸能装置。该文提出了一种新型波纹腹板增强泡沫夹芯复合材料吸能结构。该复合结构以聚氨酯泡沫为芯材,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lass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GFRP)为面板,在波纹型泡沫的间隙铺设双轴向玻璃纤维布,利用真空导入工艺成型。通过波纹腹板增强泡沫夹芯复合材料结构的准静态压缩试验,研究了波纹腹板与面板壁厚以及波长对夹芯结构破坏模式、承载能力以及吸能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腹板壁厚较大、波长较短的试件吸能效果最优。此外,对试验工况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腹板壁厚与泡沫密度因素对试件承载力的影响,为其在防撞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依据。
    • 张天星; 段春争; 常宾宾; 李超; 王路平
    • 摘要: 由于蜂窝芯结构的特殊性,在切削加工时容易产生各种加工缺陷,为研究铝蜂窝芯材料加工缺陷对于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对铝蜂窝芯在平面压缩载荷作用下的力学响应进行了研究。通过铝蜂窝芯铣削实验,得到了撕裂毛刺、压溃翻折、开裂脱胶等典型加工缺陷,同时建立了含有加工缺陷的蜂窝芯有限元模型,通过压缩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分析了不同加工缺陷对其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铝蜂窝芯的压缩过程分为4个阶段:弹性阶段、损伤阶段、持续破坏阶段和致密阶段。撕裂毛刺的存在对于铝蜂窝强度有较大影响,蜂窝壁压溃翻折的影响较小,脱胶缺陷在达到一定剧烈程度以后会使其承载能力下降。
    • 常超; 马桢; 褚井泉; 侯建峰; 张伟伟
    • 摘要: 点阵结构具有质量轻、承压性能好、比刚度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轻量化部件与承压结构。采用选区激光熔覆技术制备了316L不锈钢空心点阵结构,通过准静态压缩实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含不同尺寸空心微柱的点阵结构在压缩变形时的失效和变形模式及其成因。结果表明:316L不锈钢材料的空心管状结构在点阵压缩过程中无明显压溃失稳,其结构失效模式是由节点失效诱发微柱变形,进而造成整体失效;结构的变形模式为整体均匀变形,但是当壁厚和外径较小时,边界层将因刚度不足而率先变形;增大空心微柱尺寸可使结构刚度增大。
    • 李剑斌; 马玉松; 盖希强; 张开创; 马士洲; 张兴高
    • 摘要: Al-PTFE反应材料的自身强度较低,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非晶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将Al基非晶材料作为反应材料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还原剂,通过模压烧结法制备出非晶态Al-PTFE反应材料,并测试其在准静态压缩和动态压缩力学性能。与常规Al-PTFE反应材料相比,在准静态和动态压缩条件下非晶态Al-PTFE反应材料的压缩强度分别提升9.5%和12.4%左右。
    • 周若璞; 王伟; 徐明朗; 仝真真; 张俊杰; 周震寰
    • 摘要: 基于局部表面纳米化技术,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重型装备空投的新型缓冲吸能结构设计。与传统吸能结构设计方式不同,本文利用纳米化技术对金属薄壁结构进行局部改性,从而诱导其产生吸能效果最佳的变形模式,该设计方法具有无须改变结构形状、无附加质量等显著优点。首先,介绍了泡沫铝填充式薄壁金属方管的设计流程,并制作了相关试件。其次,基于有限元仿真和试验测试对局部表面纳米化布局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发现,在结构几何尺寸一定的情况下,环向反对称布局方案为最佳设计,此时吸能结构呈现出稳定的渐进层叠的变形模式,形成的褶皱较其他方案更多。最后,进一步研究了表面纳米化对提升该类吸能结构吸能性能的作用机理,并分析了所设计的缓冲平台的吸能效果。结果表明,局部表面纳米化布局不仅提高了薄壁结构自身的吸能性能,同时增强了薄壁结构与泡沫铝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大幅提高整体结构的吸能性能,并且该设计在多柱排列使用时,吸能效果得到进一步加强。
    • 张奇; 张震东
    • 摘要: 模压成型工艺制备正六边形玻璃纤维管件,采用低强度胶(3MDP460)环氧树脂胶粘接成多胞结构试件,用万能试验机对其进行准静态压缩试验,分析了其压缩破坏模式和吸能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准静态压缩过程中,玻璃纤维管件出现外翻、倾斜、脱粘、纤维断裂的破坏形式及各种破坏形式的复合,随着厚度增加,试件还出现分层现象;加载过程中,试件普遍出现脱粘现象,实际平均压缩载荷普遍小于理论平均压缩载荷,但仍能观察到平均压缩载荷及峰值载荷随着胞元数量增加而增大,随胞元壁厚增加而增大;本试验最小比吸能为8.11 J·g^(-1),最大比吸能为32.27 J·g^(-1),且比吸能随壁厚增加而增加,与胞元数量无明显相关性。
    • 梁钒; 陈东方; 武海鹏; 周骐; 宋显刚; 田爱琴
    • 摘要: 本文对六边形薄壁金属Al管、复合材料管和Al-复材混杂管进行准静态压缩实验,并结合有限元方法建模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六边形薄壁管在准静态压缩下有稳定的失效破坏模式,Al-复合材料混杂管的比吸能相比Al管、复合材料管分别提高了42.6%和23.9%,混杂管的总吸能比Al、复合材料管单独实验之和增加了36.4%。通过对六边形薄壁管压缩实验的仿真分析,得到的载荷位移曲线和总吸能与实验结果对比较好。证明了混杂管的外层复合材料约束了内层金属的径向变形,从而提高了比吸能和总吸能量。
    • 任梦; 董万鹏; 李佳意; 张吉超
    • 摘要: 对截面为六边形的薄壁吸能盒引入折纸图案,形成折纸结构。通过ABAQUS软件对铝制结构、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结构以及CFRP/AL混合结构进行准静态压缩仿真模拟,分析不同组成组分对吸能盒性能的影响。对于CFRP/AL混合结构进行不同的铺层角度设计,并运用子程序进行模拟仿真,研究不同铺层角度对CFRP/AL混合结构耐撞性能的影响。通过对不同组成组分的吸能盒研究发现,CFRP/AL混合结构的吸能效果远远大于铝制结构、CFRP结构,而且对于不同铺层角度下的CFRP/AL混合结构,表现性能较好的是AL-1-COM-30,其吸能量提升91.48%,比吸能提升24.03%,压缩效率提升43.41%。
    • 徐进; 孙宝龙; 张瑞杰; 张凡; 陈建港; 张一帆; 张慧莉
    • 摘要: 聚氨酯弹性体具有性能可调范围宽、抗冲击性能好、承载能力高等优点,可用于各类减震缓冲结构。为研究聚氨酯弹性体(PUE)的耗能性能,分别制备四种不同横截面积的圆环柱状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进行准静态压缩试验和冲击试验。结果表明,PUE在1 400 kN的静态荷载或126 kN的冲击荷载作用下仍可反复使用并发挥其耗能能力;准静态压缩时,当弹性体横截面积减小超过6%,则其能够承受的最大荷载与吸收的能量均减少50%以上;冲击作用下,当弹性体横截面积减小约8%时,其耗能增加约为20%,所能承受的冲击力峰值减少约18%。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