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经济财政>中国商业会计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
中国商业会计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

中国商业会计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郑州
  • 出版时间: 2014-07-10

主办单位:中国商业会计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商业会计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119条结果
  • 摘要:资本运作是指利用市场法则,通过资本本身的技巧性运作或资本的科学运动,实现资本价值增加、企业效益增长的一种投资经营方式,属于虚拟经济的范畴。本文以某公司为例,分析了国有控股中小企业实施资本运作是实现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促使国有控股中小企业实现规范化经营的“推手”,顺应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企改革的总体要求,介绍了国有控股中小企业实施资本运作的技术领先优势、信用保障优势组织保障优势以及规模较小、管理体制相对僵化,上级干预过多、管理能力有限等劣势,公司市场前景分析是实施资本运作的基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顺利实施资本运作的重要条件,提高公司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扩大公司资本规模,寻找投资并购机会,实现做大做强。
  • 摘要:2012年互联网金融时代开始崛起,作为一把双刃剑,互联网金融在带来商机和财富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金融格局,给监管部门带来巨大风险和挑战.本文从分析国内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现状出发,发现其中存在法律政策风险,货币政策风险,业务运作和管理风险,信息安全风险和给传统银行业带来的挑战,从法律法规角度,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导建议,从监管主体的角度,加强责任部门的合作,构建多层次监管网络,从行业自律的角度,发挥行业协会的作度,加强网络安全,从消费者角度,确保互联网金融消用,从信息安全的角费者权益得到保护。
  • 摘要:随着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作用研究热点的兴起,机构投资者是否有助于改善公司信息透明度也是现在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本文利用2002-2012年深交所上市公司为样本,综合运用会计信息透明度、股价信息透明度、公司治理透明度三个维度来度量公司透明度,从静态和动态角度的研究发现,对于三个维度的信息透明度,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均表现出显著正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机构投资者与公司信息透明度的关系比较复杂,又构建了联立方程组,采用三阶段回归的方法进行拟合,进一步理顺了机构投资者与公司信息透明度的因果关系,较为全面地证实了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公司信息透明度显著正的促进作用.
  • 摘要:文章选择2002~2011年中国深圳与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泊松、负二项、零膨胀泊松和零膨胀负二项等四个回归模型进行分析,从创新投入、产出及创新效率等三个维度探究了控股股东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进一步根据终极控制人产权性质对样本进行分组,探讨了终极控制人产权性质对控股股东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调节效应.根据研究结论,文章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如何促进企业创新活动、提升创新效率提出政策建议.
  • 摘要:公司治理是影响公司社会责任履行的重要影响因素,已经得到了经验数据的支持.但其中股权集中度对社会责任履行的作用方向及程度,以及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制度基础在其中起到了何种作用则均是需要检验的命题.本文以2009-2011年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来源进行实证研究股权集中度和内部控制对社会责任履行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1)股权集中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治理的制度基础在此正向关系中起到了显著的中介作用;(2)股权集中度作为公司治理机制和内控环境,对内部控制与社会责任履行之间的关系中存在调节作用;在股权集中度较高的公司,内部控制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促进作用更强.
  • 摘要:以河北钢铁并购为例,基于事件研究法对并购短期绩效进行了分析,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修正的会计研究法,对并购绩效建立综合评价得分函数,以此对中长期绩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并购事件为并购方带来不太显著的收益,CAR仅为1.6%;中长期并购绩效的综合评价得分,在并购后1-2年显著提高,但随后起伏波动较大,缺乏持续性.进而指出,公司并购后加强对资源的整合力度才能实现并购的真正目的.
  • 摘要:就定向增发盈余管理问题以及盈余管理对股票流动性影响进行研究,首先运用修正JONES模型计算可操纵应计利润,对2010年和2011年定向增发公司和与之相关的配对样本可操纵应计利润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定向增发公司在增发前一年和当年进行了向上的盈余操纵;然后就盈余管理与增发之后股票流动性进行回归分析,与非定向增发公司相比,定向增发公司的股票流动性越好;定向增发公司盈余管理不会显著影响增发之后的股票流动性;定向增发与非定向增发的盈余管理对股票流动性影响没有显著差异.研究填补了定向增发股票流动性方面研究的不足,对于完善公司投资决策,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为相关政策主管部门制定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 摘要:信息是资本市场的灵魂.信息披露质量越好,市场运行越有效.分析师作为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之间的信息纽带,是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因此,研究分析师关注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据此,本文以深交所主板A股2008年至2012年的2013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有序的多值响应模型Ologit命令,检验分析师关注对信息披露质量的直接影响.结果表明:(1)分析师关注与信息披露质量正相关.分析师关注度越高,信息披露质量越好.(2)限定其他条件,相对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的分析师关注影响信息披露质量的效应较好。
  • 摘要:从高管薪酬溢价和高管薪酬差距两个角度,实证检验了高管薪酬激励的费用粘性克服特征.并从市场化程度、行业、股东性质等角度,进一步检验并分析了高管薪酬激励的费用粘性克服效果.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费用具有明显的粘性特征,高管薪酬激励能有效克服费用粘性;相比落后地区,发达地区上市公司中高管薪酬激励的粘性克服效果较差;两种高管激励方式的粘性克服效果存在行业差异;国有上市公司中,高管薪酬激励的粘性克服效果非常显著,非国有上市公司中则不显著.研究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通过高管激励解决费用粘性问题的思路,将费用粘性问题的研究从单纯的管理会计领域扩展至整个企业管理层面。
  • 摘要:本文专注探讨上下级关系如何影响中国企业的组织设计,并指出上下级关系如何与组织内的决策权力配置及业绩评价系统进行匹配以取得良好业绩后果.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来研究上述问题,通过对涵盖中国26个省份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最终收回了386份有效问卷,针对这些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以后发现单纯依靠构建紧密的上下级关系或者单纯依赖分权都不足以提升企业业绩,有助于企业业绩提升的组织设计往往具有如下三个特征:一是分权在业绩评价系统质量较高的情境下进行;二是关系与分权进行了相互匹配;三是企业在分权的同时强化了业绩评价系统的控制职能.除此之外,还发现:①高质量的业绩评价系统和紧密的上下级关系均可促进分权的进行;②高质量的财务指标会同时强化财务指标的控制职能和决策职能,而非财务指标的质量则与其职能的实现无显著关联;③分权需要业绩评价系统展示出更强的控制导向,具体而言,分权既会强化财务指标的控制职能,又会强化内部非财务指标的控制职能.
  • 摘要:为了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实施环境审计.审计人员通过环境审计,可以对政府和企业履行环境管理责任的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和鉴证.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政府开展环境审计的实际情况和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剖析了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存在的环境审计内容单一,实施滞后,缺乏环境审计评价指标指引,环境执法力度不足,缺乏环境审计经验及国际间的交流等问题,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拓宽环境审计的范围,绩效审计和合规性审计并重,建立一套有效的环境审计评价指标指引,强化环境执法力度,加强国际间环境审计的交流和协调,提升审计经验及水平。
  • 摘要:自05年以来,随着我国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大量上市公司开始重视并实践股权激励.本文以2009-2010年发布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对象,分析样本公司2012年的业绩数据,利用线性回归模型,探究股权激励对企业长期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近年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公司业绩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且限制性股票模式较股票期权模式激励效果更好,公司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对激励效果也存在影响,市场化水平高的地区股权激励效果更显著.本研究不仅验证了近年来我国股权激励的有效性,同时探究不同激励模式的激励效果和股权激励的地区效应,为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和各地区完善政策体系提供参考。
  • 摘要:本文选择文化作为研究内部控制的研究视角,从国家文化和企业文化两个方面探究文化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机理.内部环境是为企业建立一个良好的能够应对一般风险的环境,但对于一般风险的判断是由企业内部控制人员根据自身的知识阅历结合相关的制度来决定的;风险评估是当现有环境无法避免的风险发生后,要能够及时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有一个很好的评估与了解,这其中也包含内部控制人员本身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承受度,如果一个企业倡导的企业文化是富于冒险精神,那么这个企业的内部控制人员在评估风险时,很可能对于风险的承受力比一般企业要高,那么很可能对于有关风险就不会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而认为企业是可以承受这一风险的;控制活动是一旦评估了风险,就要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个措施的选择和实施也是基于相关内部控制人员对风险认识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一个企业所倡导的企业文化是保持稳定的环境,那么对于一般风险,可能采取的措施会比其他富于冒险精神的企业更为严谨和严格。从文化角度,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要从“以人为本”到“无为而治”,企业文化与领导者质素契合,重视人力资源,内控制度与文化相匹配。
  • 摘要:银行信贷是中国企业最重要的资本来源,信贷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和定价机制也是银行、企业、学界及其他相关方的关注重点.本文以沪深两市2007-2012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银行风险识别能力、政府财政补贴和企业债务成本的关系.研究发现银行在信贷资源定价上具备显著的风险识别能力,对高风险公司要求更高的利率.财政补贴有降低银行风险评估级别,从而降低公司信贷融资成本的作用,但该作用只在财政补贴力度足够大,使公司由营业利润小于零的高风险公司变为盈利公司时才显著。
  • 摘要:本文以沪深两市2010—2011年新创型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根据代理理论所衍生出的两类代理即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管理者与公司所有者股东之间的代理展开分析,实证检验这两类代理冲突问题对于新创型公司财务重述报告时滞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管理者薪酬、管理者持股与公司财务重述报告时滞正相关,但管理者持股显著性更强.其次,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50%以上时的股权集中度与财务重述报告时滞显著正相关,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50%以下时的股权集中度与财务重述报告时滞显著负相关但不显著.最后,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司代理问题的两类指标与财务重述报告时滞的关系均支持好消息先披露,坏消息后披露的规律,这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新创型公司财务重述乃至改善公司治理效率提供一些启示。
  • 摘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学生应是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要强,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所以对高职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当今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思想认识方面,必须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在实践操作层面上下功夫,紧紧围绕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着力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 摘要:为了充分调动高等学校二级学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高校二级财务管理水平,本文从学院财务管理制度建设、财务管理核算、学院财务岗位设置等三个方面入手,讨论提高高校二级财务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以适应学校财务管理新形势的需要。
  • 摘要:以经济全球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带来了会计工作的变化,我国会计本科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经济全球化要求会计规则国际化,经济环境对会计工作与会计教育的影响,现阶段我国会计本科教育存在会计教育理念相对落后,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缺乏足够的创新性,教学评价体制单一,会计本科教育国际化的前提是教育理念的正确定位,会计本科教育国际化的关键是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弹性选择,会计本科教育国际化的质量保障是评价体制的科学化。
  • 摘要:根据前人的研究和诸多质疑,作者经过20多年的研究、探索,在观念创新、方法创新、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提出了出自中国的最新资本结构理论,对资本结构的核心与本质进行了科学揭示,对MM理论的极端性和片面性错误进行了全面的纠正,本文在此基础上着重对米勒模型进行再证明,据此推导出正确的负债企业全税杠杆收益系数新模型,并对米勒模型原证明过程中随意改变经济事项数学表达式的经济含义和凭想当然办事,张冠李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作为今后经济理论研究的借鉴。
  • 摘要:本文以人本经济理念,首先借鉴中外先贤经济思想的精点哲理启示,演绎经济视角的哲学世界观.其次,对《周易》八卦成列图的象理数进行系统全面的现代诠释,阐述太极、五行、八卦的三位一体.举例引证《周易》八卦象理数的现实体现与生活应用.再次,以商品生产“企业资产与资本八卦成列图”说明八卦象理数尽在其中.最后,揭示自然进化、人类繁衍和商品生产都具有“阴阳合生二进制”特征,提出“配置价值法”匹配要素资产、“市价和成本配比法”匹配衍生资产的计量方法,为商品价值系统二元计量相对论会计创新体系奠定哲学基础。
  • 摘要:本文在分析前人提出会计环境理论的基础上,将会计环境分为会计核算环境与会计监督环境,提出了会计核算环境的基本要素包括:人、依据、工具和对象;指出了当今会计核算环境的主要特征是会计核算人——高学历、国际化,会计核算依据——国际趋同、等效化,会计核算工具——电算化,会计核算对象——交织化;并进一步指出了这些特征的存在对现有会计核算理论的影响。
  • 摘要:本文对梳理了对金融商品征税的税法规定,然后对营业税的税收原理进行分析,最后基于税法基本理论,对股票转让进行法理分析,认为对转让限售股征收营业税有违税法法律、公平和实质课税基本原则,建议坚决贯彻税收法定性原则,切实促进征纳双方平等,增加税收法律制定,减少税收行政解释。
  • 摘要:我国会计理论的长足发展,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开始的。综观我国会计理论研究35年来的发展历程,总体上是一个由摸索至清晰、由感性至理性、由偏误至正确、由拿来主义至自我创新的过程,中国的会计理论研究己转入并行进在一个正确的轨道上。会计理论研究35年来所发生的改变也是有目共睹的。(一)由封闭研究到趋同创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以政治需要为导向,所有的研究议题都紧跟政治形势,并不考虑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实际经济管理工作的需要,也不关注国外的学科发展趋势,理论研究具有明显的封闭性。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开始把国外先进的会计理论成就引到中国来,这期间大量有关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论著的翻译出版。中国会计理论研究开始从原来闭门造车转向引进、吸收、创新的研究路径上来。国外先进会计理论的引入大大加快了我国会计理论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对接速度,能更及时了解国外会计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为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创新提供了借鉴、开阔了思路。(二)由基础理论研究到应用研究改革开放以前,直至20世纪的整个90年代,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重心集中在基础理论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会计定义、会计学科属性、会计职能、会计对象等。90年代以后,我国会计理论界开始根据经济管理需要来研究问题,逐步转向了实用主义,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使命,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发展。所研究的问题都是经济发展中会计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比如:财务舞弊、筹资投资管理、财务风险防范、企业内部控制等,甚至有些问题直至今天还没有寻找到理想的解决方案。但从发展轨迹上来讲,这是我国会计理论思想成熟的一个标志,是一个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表明理论研究来源于现实的需要,再高深的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具有生命力并散光发热。(三)由传统规范研究方法到多方法并用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是以归纳、演绎为主体的传统规范研究方法,90年代以后,这一现状得到了改善,逐步发展为比较研究法、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等各种研究方法的并用。尤其是实证研究方法得到了大力发展,档案研究(观察描述、实证分析、假设检验)、调查问卷、案例研究等实证研究方法近十年来发展的如火如荼,令人惊喜的是,近两年来在会计研究领域开始采用实地研究、实验研究,这可谓是我国会计研究方面取得的显著进步之一。(四)由单一学科研究到多学科综合研究如今,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日趋和国际接轨,出现了多学科综合性研究的新气象。会计理论研究的学科宽度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扩大,和制度经济学、计算机技术、信息系统、哲学、数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环境学等学科不断融合,产生了会计信息化、人力资源会计、司法会计、绿色会计、智力资本、社会责任会计、环境会计、碳会计等新的研究领域,从而使会计理论研究变得丰富多彩,而且研究视角不断拓宽,产生了不少新的、有实用意义的研究结论和成果。(五)由事后研究到事前研究长时间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是按照自上而下的思路进行的,即上传下达,针对上级的政策进行事后的解释和阐述,具有很强的行政导向。随着社会日新月异,新的经济问题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摆脱政策的干扰,从会计学科建设的角度、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来研究会计理论,通过实践调查、实验、实证研究来分析基层社会会计领域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政策建议或研究报告等形式来影响决策者,从而使我国会计政策的制定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在这种氛围和形势下,研究者、学者成为了会计政策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其建议可以在事前融入到会计政策的制定过程中,由此会计理论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便有了显著的彰显和提升。
  • 摘要:公司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日益增多,公司不确定性如何影响企业投资等财务行为再次成为理论和实务界所关注的焦点.本文以A股2000-2012年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公司不确定性、企业非效率投资与企业价值间的关系.本文研究发现:(1)公司不确定性显著加剧了公司非效率投资(尤其是过度投资),这在投资者情绪高涨期尤为明显;(2)整体而言,公司非效率投资对企业价值的负向影响源于公司过度投资,并且这种影响在市场投资者情绪低落期最为显;(3)公司投资不足显著正向影响了企业价值,但这种影响在投资者情绪高涨期并不明显.本研究丰富了公司非效率投资研究、基于投资的资产定价研究和行为公司金融研究,对企业、市场投资者以及监管部门也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摘要:本研究从股东控制权的视角,研究了股东控制权对审计委员会审计选聘权的影响,结合我国制度背景,研究了控股股东控制权对不同产权性质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审计选聘权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股东控制权的差异对审计委员会审计选聘权的影响,丰富了现有的研究。研究发现,控股股东会利用股东控制权侵占审计委员会审计师选聘权;股东控制权对审计委员会审计师选聘权的侵占在国有企业显著而在非国有企业并不显著;股东投票控制权的大小对不同产权性质的上市公司审计师选聘权的行使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 摘要:本文以深沪两市有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Jones模型对2010、2011年和2012年与资产减值准备有关的财务报表数据,通过Excel 软件进行统计和回归分析,揭示制造业上市公司在资产减值计提行为方面的变化情况, 新准则实施后,抑制了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行为,激发了短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也就是说制造业上市公司调高短期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比例,以此手段来进行盈余管理。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尽管资产减值准备的某些项目与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依然存在相关关系,但是资产减值准备已经不再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显著影响因素。全文研究结论是,新准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来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但还没有完全起到效果。根据新会计准则给予制造制造业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提出规范盈余管理的行为、防止利润操纵的建议.
  • 摘要:本文以美国和中国应用型会计硕士课程设置为出发点,通过其比较分析,指出二者在培养时间、培养对象、培养方向、培养内容及培养技能方面的差异,阐明产生差异的原因在于设立硕士项目的目的不同以及学生评价体系及就业导向不同,并提出中国应用型会计硕士的课程设置应加强职业导向的建议。
  • 摘要:现有的文献对成本粘性的研究主要是从财务会计视角,运用档案研究法.受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的局限,其研究没有深入到企业内部,解释企业成本管理的“黑箱”.成本粘性传递出管理者为实现目标进行资源调整的信号,其成因可分为资源调成本观、效率观、委托代理观,笔者从管理会计视角搜集整理相关文献,并作出分析评述.企业的运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资源调整成本观、效率观和委托代理观三大假说并非是互相排斥的,只是侧重点不同。相比而言,成本粘性委托代理观得到更多学着的青睐,而效率观则十分薄弱,目前还没有出现普遍认可的结论。这可能是由于效率观下的管理者预期和管理者能力都不易观察和计量。行为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的成果可能有助于该研究的推进。把目光聚然于单个决策而不是集体决策的新制度经济学和博弈论可能有助于发挥成本粘性研究的桥梁作用。管理者决策实质是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之间的权衡。交易费用理论和产权理论对企业成本粘性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对于转轨制国家更有优势发现成本粘性的新特征。用博弈论来解释成本粘性存在性和成因,效率观可以用演化博弈的学习理论(路径学习、模仿、信念学习)来解释;而委托代理观对应于信息经济学。 管理会计与经济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的结合已经有50年以上的历史,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沿用上述成果,多维度研究成本粘性将会获得新的发现。
  • 摘要:本文通过对企业的问卷调查,就我国财政部2012 年5月发布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征求意见稿)》中的相关概念变化及其实施的预期影响进行了探讨.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在目前的会计准则体系下,企业应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有限,主要集中在金融工具、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减值业务、投资性房地产等若干项目中;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也主要是直接采用市场价格,或在其基础上进行调整,应用估值技术的企业较少;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财务报告产生的影响比较有限,对至少接近85%的企业来说,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者利润所占的比重都低于10%。根据问卷反馈的结果,认为意见稿的规定对企业公允价值现状没有影响的为31%,其余69%的企业认为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其中大部分认为影响程度并不大。从意见稿预期对企业资产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的影响来看,其改进了大部分企业的财务绩效。以2013年上半年报数据为例,意见稿的实施将使得超过一半的企业获得资产估值的增加和净利润的增长,虽然增长幅度比较小,但是毕竟是更乐观的财务成果。根据调研结果,对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征求意见稿)的制定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第一,从调研结论可知,大部分企业日常经营业务中涉及公允价值应用的具体准则主要是金融工具、资产减值、长期股权投资等,建议准则制定机构应加强对企业实务的调研,针对企业最关心、最常见的问题出台具体的、明晰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应用指南。例如,调研过程中大量企业表示其公允价值信息主要来自公开市场报价和资产评估机构的评估价,希望能针对二者特别是后者在应用指南中提出更清晰的指导和规范。第二,目前公允价值信息的获取较多地依赖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较少应用估值技术,随着经济发展和金融产品日益复杂化,估值技术应用将会越来越频繁,需要对估值技术进行解释和指导,帮助企业在公允价值计量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并且运用估值技术。企业界目前在公允价值计量过程中存在两个主要困难:一是估值技术的复杂性,二是信息获取的难度。通过问卷反馈,发现企业在选择估值技术时,最注重模型的计算简单和易于理解,其次是信息的可获取性。建议意见稿中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减少估值技术的复杂性,在后续的应用指南中对各种常用的估值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解释,并在不至损失信息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简化模型,帮助企业减低估值方法运用的难度;二是对公允价值计量过程中运用到的各类信息,注重其可获取的可能性。征求意见稿中提及应站在市场参与者的角度进行公允价值的判断,例如最佳用途的判断以及企业持有的负债和自身权益工具的计量等,但是调研过程中,企业界都普遍不知道如何获取市场参与者相关判断信息,建议在后续的应用指南和相关的解释文件中帮助企业理解应该从什么渠道获取这些信息、如何获取可靠的信息,以提高操作性。第三,虽然意见稿中并未扩大公允价值应用的范围,但是对公允价值的定义、计量的基本要求、计量的过程和方式、估值技术等都进行了修订与完善。意见稿中的新内容,如“计量单元”、“最佳用途”和“最有利市场”等增加了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空间,客观上有利于企业提供更相关的会计信息,预期大部分企业将愿意遵照执行,不过其前提条件是准则后续配套的应用指南和相关解释文件能为企业的实际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在这些应用指南和有关文件中除了考虑技术解释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外,还要更多地考虑如何保障公允价值的信息质量,避免过大的选择空间造成历盈余管理的现象,迫切需要准则制定机构不断完善准则及其指南的相关内容,加强对实务操作的指导和规范,同时应不断完善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为公允价值的有效应用提供一个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 摘要:存货控制是羊绒加工制造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加强存货控制对羊绒加工制造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羊绒加工制造企业的存货贯穿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具有数量大、价值高、种类多的特点.因其存货季节性特征明显,存货存在巨大的减值风险.分析了羊绒加工制造企业存货在采购环节、入库验收环节、仓储环节、领用环节和盘点环节等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风险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 摘要:文章从营改增的由来入手,回顾了改革的历程,从财政收入减少、局部税负上升及征管难度增加等方面指出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强调财税部门应围绕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全面深化改革,包括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继续推进增值税制度改革和完善配套改革等.
  • 摘要:外购存货的运杂费是否计入存货入账和价值,在《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不同,而对存货是否在当期实现销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与两个会计准则,在应纳税所得额上也存在差异.从《会计准则》理解,存货采购过程中的运杂费应当计入存货的入账价值。在生产企业将伴随生产的领用,通过生产成本、产成品的价值转移,在产成品实现销售时作为当期损益转入主营业务成本;在商品流通企业中,存货实现销售时作为当期损益直接由库存商品转入主营业务成本。从《小企业会计准则》理解,在生产企业会计核算上与《企业会计准则》相同,而商品流通企业存货采购过程中的运杂费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在商品流通企业中,库存商品的账面价值也仅仅是存货的买价。《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存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成本:①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存货,以购买价款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②通过支付现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存货,以该存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③生产性生物资产收获的农产品,以产出或者采收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和分摊的问接费用等必要支出为成本。实务中,部分财务人员概念模糊,处理方法不一.建议以“税务公告”或者“通知”的形式,根据不同行业统一设定运杂费的具体标准比重,以此修正两个准则之间的处理区别和所得税法之间的差异,在不影响国家整体税收的前提下,便于会计人员的具体操作和简化涉税人员的具体工作。
  • 摘要:自2007 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提出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以来,越来越多的事务所进行了合并.本文以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为例,从客户构成方面对其合并效果进行研究.合并后中瑞岳华的客户数量大幅增加,而且越来越多的大客户选择中瑞岳华,说明其在审计市场上的占有率在提高,并在大客户市场中已经占据一席之地,在规模上可以认定其已经做大。从客户性质来看,大量的国有控股公司选择中瑞岳华,而且在大客户市场上更加明显,说明国有控股公司更加青睐中瑞岳华,这可能与国有控股公司响应财政部提出的“重点扶持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加快发展”有关。从客户所处行业来看,合并后的中瑞岳华执业范围已经涵盖所有的行业,业务领域得以扩大,但从行业专长角度来看,合并后具备行业专长的行业只增加1个,效果并不明显。从与国际四大竞争获得的客户来看,在某些领域中瑞岳华已经能和国际“四大”进行竞争并获得客户,由于可能受较低的收费、国有控股公司为响应国家推出的事务所“做大做强”政策的影响,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其具备了和国际“四大”竞争的能力。总的来说,合并后的中瑞岳华在经营规模上已经做大,但具备行业专长的领域并不多,获取客户受国家推出的事务所“做大做强”政策的影响较多,尚不形成真正的做强。建议转变发展战略,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变。合并后的中瑞岳华快速发展,和其追求规模的发展战略密切相关。自2007年合并后,中瑞岳华通过收购、自建等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设立分所,并且在新加坡、香港等地设立海外分所,2013年中瑞岳华与国富浩华合并形成,规模超越国际“四大”的安永华明和毕马威华振,国家期盼的内资所做大目标已经完成。而前期的快速发展,以及事务所组织形式的改变(由有限责任制转变为特殊的普通合伙制),均需要拿出大量的时间和资源进行内部整合,培育出适合本所的制度体系和合伙文化;国际“四大”的优势不仅在于有崇高的声誉、众多的客户,其完善的制度体系、先进的合伙文化才是其发展壮大的根本。因此,中瑞岳华要转变发展战略,由重视规模增长向注重内部制度、文化建设转变,才能实现做强的目标。培育行业专长,提高审计质量。之所以培育行业专长,是因为审计师的行业专长能够提高自身竞争优势(Mayhew and Wilkins,2003),同时还有利于降低成本、实现规模经济(Dunn and Mayhew,2004),另外,审计师的行业专长还能带来显著的溢价(Francis etal,2005)。国际“四大”在许多行业都具备专长,这也为其带来的声誉,因此具备行业专长的多少可以作为事务所做强的衡量标准之一。合并后的中瑞岳华客户的数量和规模增加明显,但具备的行业专长增加不多,说明其在许多行业的优势并不明显。中瑞岳华可以利用已有的客户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建立针对具体行业的资料库,供审计过程中进行风险评估、职业判断所参考,为建立行业专长奠定基础。另外,与合并前相比,合并后的中瑞岳华审计质量并没有得到提高。审计质量对事务所的生存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发展较好的深圳鹏城、中磊会计师事务所皆因为审计质量导致被合并或分崩离析的命运。事务所忙于扩大规模,容易对审计质量放松控制,中瑞岳华需要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审计师行业专长与审计质量呈正相关关系(Deis&Giroux,1992),通过培育行业专长,既可以获得竞争优势,又可以提高审计质量。
  • 摘要:随着世界的经济一体化的格局越来越凸显,中国的上市公司的企业信用便成为了一个亟需探讨的课题.经济的波动性强弱会怎么影响企业的信用以及在一个怎么样的大程度上影响公司信用.本文通过对信用风险度量技术的各种技术方法和各种技术指标的回顾,并针对基于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公式的KMV模型做出适当的改造.选取了CSMAR数据库中的2010年上市公司的股票数据进行了验证分析探讨上市公司的信用问题,St公司与非St公司的DD值根据非参数的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一般的,解释wilcoxon秩和检验的输出结果主要看PROB>∣Z∣后面的P值大小。本文案例中,p=0.0122<0.05,结合前面提到过的非ST公司的mean score为1.50,而ST公司的mean score为0.95.可以得出结论:St公司的违约距离要显著的小于非St公司。所以可以得出,在中国现在的情形下,ST是个区分企业信用的一个可以参考的标准。
  • 摘要:本着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现代企业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计量经济学和现代财务会计理论基本原理,采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理论研究与实地调研、统计分析与重点案例剖析结合的研究方法,设计和通过多种渠道发放调查问卷,对回收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对湖南水利系统和湖南省内高校进行重点调研,认为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内部控制理念不强、控制制度不完善、控制机构不健全、风险评估未到位、相关决策机制和审批制度未有效执行、预算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收支业务控制力度不够、政府采购业务控制效果不佳、资产控制与管理较为混乱、建设项目控制风险大、会计控制建设滞后、监督与审计不到位、信息与沟通渠道不顺畅等诸多问题,应当出台《规范》解释公告、评价指引、配套指引,细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可操作性,加大《规范》宣传、培训力度,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推进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管理关口前移,适时引进先进风险评估技术和风险管理方法,改变风险应对战略,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明确单位内部控制第一责任人,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明确单位负责人、内部控制职能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内控职责,对照《规范》检查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查找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机制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呈报同级财政部门,适应《规范》要求,完善行政审批管理制度,健全行政审批运行机制,提高行政审批运行效率,减少行政审批寻租空间,梳理公共服务职能履行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流程控制节点,建立以资金管控为核心的“全程控”内控体系框架,、广泛推行事前评审机制,增强项目预算编制科学性与准确性,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优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和专项资金控制,设置采购价格信息化监控平台,健全行政事业单位采购评审机制,防范腐败行为和违法乱纪行为滋生,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实物资产管理制度,防控事业单位对外投资风险,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项目立项可行性分析,完善基建工程招投标制度,实行合同管理和项目全程跟踪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强化内部牵制,重点防范“假发票”,内外联动,以外部监督带动内部监管,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审计与监督,运用信息技术,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信息化落地。
  • 摘要:同处于发展和改革中的中国和印度,在人口、经济方面具有相似性,但由于国家制度形式的差异,印度国家审计在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立的制度体系——主计审计长模式,结合《印度主计审计长法案》,首先着重分析印度国家法律体系中有关审计机关职责及权利的规定,进而通过比较研究法对中国与印度的审计制度差异进行阐述,中国的审计机关属于行政型审计模式,最高审计机关是国务院25个组成部门之一,对国务院负责,并代表政府向人大报告工作,地方各级审计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印度主计审计长具有联邦政府和邦政府账目审计的唯一权利,其汇报对象为总统、邦长或具有立法议会机构的联邦属地负责人,审计具有绝对的独立性,报告具有权威性;中国国家审计机关最大的障碍在于执行审计工作时可能缺乏独立性,工作中常常会受到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政府首长或其他政府官员直接或问接的干预或影响,很难真正做到依法独立行使职责。
  • 摘要: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在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注册会计师法》为主体、企业法、证券法、所得税法和其他法律为重要补充的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业法律体系,也实现了行业管理由行政直接管理向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间接调控的成功转型.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法律体系逐步完善的演进历程中,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法律及其他相关法律经历了一个逐渐完备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法制化的进程与成果,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法律及其他相关法律的内容与演变,体现了我国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由行政直接管理向市场经济下的法律问接管理的转型,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法律及其他相关法律的内容与演变,体现了注册会计师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监督服务制度,在建立、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的重要性,以及其保障促进作用的强化,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法律及其他相关法律的内容与演变,体现了法律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第五,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法律及其他相关法律的内容与演变,体现了产生于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下的注册会计师制度,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中界定各市场主体产权,以及在维护各市场主体权益中的作用。
  • 摘要:文章界定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分别对内部控制的责任为指导责任、完善责任和运行责任.通过描述性统计,研究我国内部控制履职现状,并实证检验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与责任方薪酬间的相关性,验证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责任方是否为其内部控制履职情况承担了经济责任,对我国企业是否建立了以内部控制履职为考核依据的薪酬激励机制进行实务探索.此外,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公司治理质量、财务报告误报成本对管理者薪酬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敏感性的影响,探究制定合理的管理者薪酬决策机制、提出完善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的有效措施。
  • 摘要:市场环境变化引起混合所有制经济出现,其经济特征即市场主体混合性、多元性、多样性、市场性决定审计监督需要更完善的审计监督理论、监督体系的支撑.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审计,是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客观需要,利于维护企业相关各方的权益,是企业完善自我约束机制的需要, 审计监督体系包括审计监督主体、审计监督客体、审计监督内容、审计标准等方面,介绍了混合所有制经济审计监督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设立时相关审计问题、外商投资企业反避税审计问题等特殊审计问题,进一步完善混合所有制经济审计监督体系应明确审计监督主体,确定审计监督重点,加强股份制改造审计,加强合资、合营财务审计,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反避税审计,完善审计监督机制。
  • 摘要:本文对盈余管理和风险承受以及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影响的有关文献进行了分析,盈余管理和风险承担都是在股权期权制度激励下的管理者行为,盈余管理水平与风险承担呈反向关系,管理者会在两者之间进行权衡,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的前提下,不会过度承担风险,2006年我国新的会计准则发布实施之后,会计信息质量明显提高,大大压缩了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会对企业的风险投资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应该有配套的防范风险的政策出台,这是一个值得政策制定者慎重考虑的问题。
  • 摘要:在中国式经济增长进程中,政府作为“幕后推手”日益引发各界关注.政府的质量取决于政府所提出的制度安排,而企业行为是对政府所作制度的反应.本文以2009~2011年我国上市公司经验数据为样本,检验政府质量、市场化程度与现金-现金流敏感性间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随着政府质量的提升,企业运用内部现金流积累现金的倾向减弱,表现为现金-现金流敏感性降低;同时发现,这种变化在不同市场化程度地区的企业中会呈现不同的特征.具体而言,伴随政府质量的提升,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受惠于制度环境的优化,其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显著降低,而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这一变化不为明显.本文为解释地方政府推出制度优化经济环境的微观机制提供了经验证据。
  • 摘要:网络财务作为现代网络技术与财务管理技术的有机结合,代表了21 世纪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本文通过对网络财务及SaaS模式特点的研究,阐述了SaaS降低了企业实施网络财务的门槛,SaaS模式的可持续性强,SaaS模式在网络财务中应用有利于发挥网络财务的优势,对SaaS模式在网络财务中的应用推广进行了开发与实施、应用评价及持续改进三个阶段的探索。
  • 摘要:本文采用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2010-2012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信息透明度、避税行为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借鉴Richardson(2006)的方法,将样本分组研究,发现较多创业板公司存在投资不足的现象.进一步实证发现:税收规避行为恶化了企业的投资不足现象,这主要是因为避税行为加剧了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不对称和代理冲突,而提升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可以有效抑制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投资不足行为.但是信息透明度和避税行为对创业板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作用并不明显.
  • 摘要:有研究表明,研发支出影响企业创新绩效,而研发支出与资本结构相关.本文以河南省上市公司为例,经实证分析,发现其研发强度与资产负债率成反比,资产负债率与绩效具有负相关关系, 有研究者把融资作为财务宽松的代理量,包括杠杆测量和资本结构等。财务宽松的企业处于较低的负债水平,如果财务宽松会促进创新,则表明低负债比率会使企业的创新能力增强。现金流的波动可能潜在地危及研发开支的投资,公司必须使现金流持续才能保持竞争地位。平稳、持续的研发开支投入对创新者很重要,不允许其随公司现金流的波动而波动,财务宽松有助于现金流波动的规避,出现不好的状况时也能保证研发开支的投入。企业如果保持较高的负债比率,又试图追求创新战略,则常引起绩效惩罚,绩效会减少。高负债比率下,追求创新会导致绩效减少;而中等和偏低的负债比率下,追求创新会引起绩效增加。企业投资于研发开支,其产出结果是不确定的。事实上,研究创新的一个很重要的活动是考虑到风险的效果。如果管理者追求风险项目,例如研发支出,失败是绝对有可能的,而且这项投资与利润和管理者补偿是负相关关系。根据小样本的数据,笔者在实证分析中检验了原假设,结合分析的相关理论,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创新国内金融支持体系,积极力行政府资金和社会资金的联合,形成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方式。前文理论分析中,财务宽松是创新的源泉,某种情况下,低财务杠杆也会促进其创新。实证分析也得出了其研发强度和绩效与资产负债率负相关的结论,而目前河南省上市公司的金融支持中,来源于股市融资,可以更多地和银行方联合,启动各项资金支持计划;第二,河南省上市企业研发支出创新资源的投入力度较大,国家要制定专门的政策来规范和保护。制定积极有效的政策,大力引进外资研发资金,发挥外资研发资金对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促进其技术创新资源投入,提升创新绩效,且这些企业创新绩效越高,越有助于外资的引入,形成良好的互动循环;第三,河南省上上市企业逐步形成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加大非企业商业机密信息的公开与透明度,可以提高效率,规避风险。根据其特色优势,进行产学研结合的探讨,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交流,实现多方技术供给与需求的合作,形成提升河南省上市企业创新绩效的力量。在其企业战略的积极引导下,获得金融支持,合理安排资本结构,理性规划研发支出投入,促进企业稳定、快速成长,长期取得创新绩效。
  •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减少碳排放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通过、《京都议定书》的签署、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都强调了碳排放权交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引发出相关的会计理论问题.本文从碳排放权与碳排放权交易阐述入手,分析了碳排放权是否属于企业的资产和碳排放权应当确认为何种资产,从碳排放权计量属性的选择、碳排放权的初始计量和碳排放权的后续计量介绍了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计量,由于我国对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从宏观层面看,政府有关部门虽然出台了一些碳排放权交易会计信息的披露规定,但缺乏系统性和强制性。从企业层面看,一是披露碳排放权交易会计信息的自觉性较差,特别是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二是各企业之间以及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之间披露的碳排放权交易会计信息因缺乏统一标准而可比性不强;三是企业披露碳排放权交易会计信息时定性描述多,量化信息少。所以,必须高度重视碳排放权交易会计信息披露这一工作。建议:第一,把碳排放权交易会计信息披露作为企业的一项社会责任加以强化,要求企业在社会责任履行评价报告中详细说明碳排放权交易的相关信息。第二,将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碳排放权交易会计信息作为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的重要目标,借鉴国外企业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的成熟经验,研究和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碳排放权交易会计信息披露规范。第三,在财务报表中增加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的有关内容。第四,为了进一步提高财务报表的可理解性,在表外增加详细的解释和补充说明。内容包括:企业承担的主要环保任务及治理策略;碳排放量的确定方法;碳排放权的取得方式、数量和时间;碳排放权的期初、期末余额;各个会计期间的碳排放摊销方法与金额;碳排放权确认和计量时采用的会计政策;企业购买和出售碳排放权的价格确认方法;企业通过技术创新达到的节能减排效果;企业碳排放量超标所受到的处罚等。
  • 摘要:本文基于股票误定价视角,就投资者情绪对企业研发投资行为影响及作用机理的问题展开研究.研究发现:在我国资本市场中,企业研发投资行为与投资者情绪显著正相关.在管理者理性和管理者有限理性前提下,投资者情绪通过不同的渠道影响企业的研发投资行为。
  • 摘要:将重大融资行为的影响纳入考虑,重新对经营性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加以探讨.选取沪深两市2008~2012年数据为样本,将是否发生增发新股行为以及重大债务融资行为作为虚拟变量,采用交乘项建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发现:在重大融资状况下,中国上市公司经营性营运资金整体管理效率与企业绩效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与一般经营状况下得出的结论不相同.企业应适度进行重大筹资并合理利用资金,进行重大筹资的同时仍应重视经营性营运资金的管理。
  • 摘要:本文采用2008-2012年违法违规上市公司的数据,以违法违规上市公司为切入点,基于盈余管理视角,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质量是否因聘用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而提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违法违规上市公司数据样本而言,并没有发现聘用国际四大对审计质量有显著提高的作用。
  • 摘要:随着社会、政府和公众对环境问题关注程度的日益加深,企业面临更大的环境治理压力,同时企业环境治理行为的及时合理披露成为各方研究的重点.本文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组织学的角度全方位阐述了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动机和作用,通过经济学分析可以发现企业披露环境信息的动机和作用,并推动政策和公众制定更好地信息披露制度。首先,环境信息披露的作用并不是如新古典经济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所称的无关紧要,而是由重要作用。环境信息披露的作用是解决企业环境问题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达到均衡状态,更好地解决环境问题。企业通过环境信息披露显示自己是否是好企业,环境污染程度低,产品环保质量好。其次,从信息经济学的分析可以看出,一味的加强规制和监管不一定能够发挥作用,关键是要有合适的机制激励企业披露真实情况。最后,环境保护和产品质量高的企业需要提供有效信息,将自己与质量差的企业区别开,建立企业声誉,为企业的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创造便利条件。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待信息披露,就会发现企业的披露动机和作用不仅限于经济方面,更要考虑政治和社会问题。具体地说,环境信息披露既体现了企业业绩衡量背后的权利角逐,而且表现出社会政治和经济利益权衡的竞争与冲突。通过合法性要求需要企业满足公众关于环境保护和产品环保方面的要求,而合法化要求可以通过环境信息披露实现。开放系统视角则认为组织不是一个封闭系统,而是依赖于同外部进行人员、资源和信息交流的开发系统,外部因素决定、支撑、渗透和改变着组织。而且,组织与外部因素的联系可能比内部要素直接的联系更为重要。从开放系统范式研究的角度看,当代社会企业的环境问题至关重要。因为环境问题是各国政府和民众关系的主要问题之一,而政府和民众又是企业外部因素的主要部分。政府和民众的要求会改变企业的人员、资源和信息分布,政府和社会不仅是企业的物质、人力、技术和信息的最终来源,而且,政府和民众也是企业外部和内部秩序的来源。因此,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问题的解决,披露环境信息则是重要一环。
  • 摘要:本文利用2002-2012年间各季度的数据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是否存在季度盈余管理的现象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会在第四季度进行盈余管理来实现当年的扭亏为盈或者调低利润.在进一步对季度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的分析中发现,由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和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市公司的季度盈余管理行为存在差异;其次,根据实际控制人性质来看,民营上市公司与国有上市公司之间的季度盈余管理行为存在显著性不同;接着,处于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上市公司的季度盈余管理行为存在显著性差异;最后处于周期性行业和非周期性行业的上市公司季度盈余管理行为也存在极大的不同.综上发现,由国际四大审计的、民营的、处于经济收缩期的、处于周期性行业的上市公司的季度盈余管理程度更大.2007年1月1日,由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准则由规则导向向原则导向逐渐转变.在本文的研究中发现,上市公司季度盈余管理的行为在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之后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抑制.
  • 摘要:财务治理研究起源于西方,财务治理理论研究在中国开花结果;势科学是一个中国学者原创的理论,两者结合势必产生联系.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分析了有效的财务治理与势科学理论的内在统一性,并从信息人假设与财务治理主体、信息势与财务治理客体、势场与财务治理宏观环境三个角度对其进行了试探性研究.学科的巨大差别促进了彼此的联系,为此,笔者就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五点建议.1、借助势科学具体分析财务治理相关概念及理论,为两者的结合打好基础,充实理论内涵;2、结合势科学对称化原理探讨财务治理与公司治理、财务管理等相关概念的关系问题,深入探讨财务治理关系网的构建,由简入繁、由无序到有序梳理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作用机制、信息流转路径;3、通过势科学的运作机制分析财务治理机制;4、在势科学指导下进行财务治理框架研究;5、按照势科学“势一一对称一一群一一和谐”的演化规律分析财务治理内在的差别与联系,发掘潜在的研究对象等。
  • 摘要:对于实证会计研究与规范会计研究之间孰优孰劣、学术贡献及如何取舍等问题,我国学术界历来颇有争议.但是,这种争论多以理论演绎分析为主,缺乏可靠的数据支撑和精确的分析评判.本文以《会计研究》所刊的实证论文为对象,采用国际流行的评价分析框架,对我国近十余年来的实证会计研究的发展趋势、结构特点和学术贡献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实证会计研究论文在2008 年达到顶峰.之后回调到正常状态;其研究主题集中度高,与美国《Accounting Review》具有较高的趋同性;实证会计论文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均有较好的表现.
  • 摘要:股权结构具有动态属性,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一直处于动态调整之中,本文从终极股东角度,考察股权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终极股东控制权与所有权的两权分离度越大,终极股东的股权越不容易稀释,金字塔形式的股权结构限制了终极股东稀释股权.终极股东控制权比例越大,其越倾向于保持甚至集中股权,控制权比例越小越倾向于稀释股权.上市公司的股票回报率与终极股东股权稀释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终极股东在调整股权结构时不存在明显的市场择机行为.股票波动率与终极股东股权稀释正相关.终极股东控制权和所有权的两权分离度与终极股东股权集中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两权分离限制了终极股东稀释股权,但是并没有因此促使终极股东集中股权.
  • 摘要:构建一个包括前常规期、常规期、后常规期三个阶段的道德发展、决策与信息结构的关系模型.其核心思想是,组织道德特征、决策价值导向、信息结构间存在递进关系,组织的信息结构决定于这个阶段信息披露决策的价值导向,而该价值导向又决定于这个阶段相应的道德发展水平,因此,推动组织道德发展是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的基础性举措.分析还表明,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信息披露决策主要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股东抑或利益相关者的道德观念能够影响到组织的道德认知和信息披露.
  • 摘要:会计实训教学,在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占重要地位,为解决会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实训内容重复、重会计知识轻内部控制、轻会计监督等问题,提出了同步实训的概念,理论和实训同步、专项和综合同步、手工和电算化同步、专项和Excel 同步,按企业情景和会计工作要求,设计仿真工作环境,通过同学们分角色的配合,共同完成会计实训,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岗位能力。
  • 摘要:会计改革需要会计观念先改革,会计指导观念改革才能推动会计全面可持续发展,会计工作观念改革才能倡导主动型工作方式,会计教育观念改革才能实施会计教育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会计科研观念改革才能促进会计事业发展。阐述了“引进会计就是先进”观念的改革,“会计一分为二”传统观念的改革,“会计是信息系统”观念的改革,“会计组织划分财务与会计”观念的改革,“会计准则国际化”观念的改革,“财务资金管理”观念的改革,“重智育轻德育”观念的改革,“重会计专业知识轻综合知识”观念的改革,“重会计理论轻会计实践”观念的改革,“科研重培养个体轻面向群体”观念的改革,“科研选项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研究”观念的改革,“科研评价重形式轻内容”观念的改革。
  • 摘要:本文探讨了会计—税收差异(以下简称“会税差异”)的两种计量方法.文章从传统意义上的会税差异入手,为了解决该方法在研究合并主体时的局限性,从一个新的视角,引入了税率影响会税差异这一新方法,并将其应用于统计分析2008-2013年A+H股上市公司税率影响会税差异变动的趋势.同时,通过青岛啤酒这个案例更加深入地比较了这两种计量方法的优劣.最后,本文认为,传统意义上的会税差异不适合在合并主体中应用,税率影响会税差异法适合中国的环境,但是推广应用受到阻碍,税率影响会税差异法提供了未来研究会税差异的新路径。
  • 摘要:会计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是全方位的,其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机制与路径尤应成为研究的重点.会计影响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机制为:会计通过信息功能,引导创新资源的分配,为创新活动提供资金、人才等资源条件支持;会计通过收益计量与分配功能,为保护企业创新要素主体的正当权益提供合理保障,激发其参与企业创新的动力;会计通过管理与控制功能,管理创新成本、降低创新风险,提高创新效率,激发创新动力;会计作为宏观经济政策作用于微观企业行为的重要传导机制,为营造良好的宏观创新环境提供依据,可以强化政府创新激励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撑效应,会计影响企业创新的路径主要有三条:一是面向创新相关要素(主体),重在激励企业自主创新要素(主体)动力的微观激励制度;二是面向创新企业主体,重在激励企业自主创新内部动力的微观激励制度;三是面向创新政策环境,重在为创新活动提供优质环境支撑的宏观激励制度。其中创新环境除直接对创新活动产生影响外,还将通过影响创新要素(主体)和企业对企业自主创新产生影响。本文尝试建立会计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机制和路径的分析框架,并揭示会计对创新活动的影响路径和机理,为更好地发挥会计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 摘要:政府会计改革是政府转变职能,建立服务型、绩效型政府的必然选择,建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为核心的现代政府会计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基础.本文在分析政府会计改革背景的前提下,阐述了当前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的基本思路,从政府会计体系、政府会计目标、政府会计要素、政府会计计量模式、政府会计报告和政府会计规范模式进行了探析,提出了政府会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 摘要:推动财务转型从传统的会计核算型转向创造价值型,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市场环境复杂化、企业管理精细化以及提升集团化管理的要求.本文讨论了财务转型的内涵,财务人员能力提升是实现企业财务转型的人本基础,财务人员能力提升增强财务转型对企业转型支撑力的重要基础,财务人员能力提升是适应企业财务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要求,财务转型对财务人员能力结构优化提出了新要求,分析了财务执行层、财务管理层、财务决策层的财务人员能力结构,目前财务人员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不够强烈,财务人员的集成信息处理能力相对较弱,财务人员的战略规划能力有待提高,财务人员的国际理财能力相对欠缺,高级财务人员的财务领导能力有待提升,着眼职业发展促进财务人员能力的自我提升,着眼于财务职能创新搭建财务人员能力提升平台,着眼于行业发展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引领财务人员能力提升,着眼于行业管理政府主管部门助力财务人员能力提升。财务人员能力提升的重要性意义基础上,以财务人员能力结构为线索,提出财务人员能力现状,最后探讨解决问题的措施.
  • 摘要:财务报告对于企业和信息使用者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现行财务报告凸显出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对其进行改进研究.本文基于全面收益相关理论,研究探讨了财务报告目标定位、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协调、财务报告列报方式等问题,建议“渐进式”逐步完善财务报告体系,完善财务报告体系,编制全面业绩报告,增加预测性财务信息的披露,详细披露衍生工具信息。
  • 摘要:近年来,我国注会行业做强做大已取得很大成绩,我国税收领域以"营改增"为代表的税改也在全面推进.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国会计师事务发展也面临新的选择,从会计事务所转制清算所得税负问题、会计事务所转制后的税负分析角度分析了税改对会计事务所转制的影响,以“营改增”为代表的税改为会计事务所业务开展将提供更大机遇,基与“营改增”的会计事务所发展应该根据各服务业企业自身的特点,采取增值税与营业税两种计税方式统筹适用、同步适用的战略作为一种中间税,增值税减少了重复征税。通过结构性减税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专业化分工,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转型。作为鉴证与咨询业务专业服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应秉承行业操守,无惧税改问题,严格依据相关税收法规缴纳税收,不偷税漏税,不采取非法手段来避税,营业税改增值税后,会计师事务所的供应商(如固定资产与软件采购商、物业服务公司、物流与快递辅助服务等)也会成为增值税纳税人,事务所在购买其商品或接受其提供的劳务时就可以取得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借助注协力量,依据各会计师事务所实际测算结果,汇总后上报政府有关部门,争取政策支持。
  • 摘要:落实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协同企业战略和业务变革,财务由核算型向管理型、价值创造型转变日益迫切.财务部门充当业务最佳合作伙伴,需要更多的发挥战略规划、决策支持和价值创造的功能,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提供咨询服务和理性保障.本文回顾了财务转型相关理论文献,总结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背景下集团公司财务转型主要有基于战略视角的财务转型路径,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财务转型路径,运用财务共享服务与外包,促进财务转型,持续提升财务领导力,支撑财务转型,加大管理会计的创新性应用,助推财务转型,加快财务团队建设和财会人才培养,为财务转型提供人才保障,重点论述了宝钢集团、航工业集团、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石油西南化工销售公司财务转型成功经验。试图为现代企业集团财务转型顺利实施提供成功经验.
  • 摘要:商业信用的买方市场理论认为,为了促使其产品尽快销售,企业愿意为强势买方(客户)提供商业信用.本文以2009年——2011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以客户集中度(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作为强势买方(客户)的替代变量,证明了商业信用的买方市场理论,而且发现,由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降低和对供应商依赖程度的增加,稳定关系的客户可能会“体恤”供应商,减少使用供应商的商业信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会是的稳定客户更加 “体恤”供应商.这是因为,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供应商较难(易于)获得银行贷款,进而有较少(较多)的资金来源用于提供商业信用,此时,稳定关系的客户“体恤”供应商的效应会更强(更弱).本文一方面从客户关系和货币政策的角度深化了商业信用的买方市场理论;另一方面从商业信用的角度补充了“供应商——客户”关系文献.
  • 摘要:本文以管理层是否持股及持股结构差异为切入点,考察了管理层持股结构对企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与管理层未持股的企业相比,管理层持股的上市企业能够增加研发投入、获得更多创新产出并能显著提高创新效率,管理层持股对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具有激励效应;(2)管理层持股比例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呈现倒U 型动态特征,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增加到一定范围,影响效应由激励效应转变为堑沟效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企业终极控制人性质的不同,与股权集中度的高低,会导致管理层持股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显著性差异.因此,只有进一步完善不同性质企业的管理者持股机制与公司股权治理机制,才能鼓励管理层进行创新活动与避免发生短视行为,企业在制定股权契约时,除了考量业绩外,也应该根据公司的创新程度来决定管理层的激励水平;(3)针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周期性特质,本文采用的所有模型均考虑时滞或预期因素,检验结论成立.
  • 摘要:企业社会责任是当前学术界探讨企业对社会发展所作贡献与承担责任的主要热点问题.深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机构投资者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重要主体,也是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重要主体,机构投资者的“社会责任”侧重于与各委托代理资金主体的社会责任,而在社区和环境维护方面的社会责任相对不明显,机构投资者社会责任实现与企业社会责任具有趋同,机构投资者承担“社会责任”是内在利益的需求,机构投资者先天具有的“社会责任”承担的能力且具有差异性,机构投资者“社会责任”的制约因素有机构投资者“双重代理”问题,政策环境制约,机构投资者“社会责任”履行有限和机构投资者异质性特点客观存在影响着“履责”的整体性效果,建议提高认识,强化机构投资者“社会责任”意识,重视和优化机构投资者发展环境,健全机构投资者保护制度,提升机构投资者社会责任能力,以股东特质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不同机构投资者的“社会责任”作用。
  • 摘要:研究高管激励对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影响,对优化公司资本结构、完善高管收入分配制度、提高公司业绩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框架,利用2007年~2012年安徽省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从静态和动态不同的角度分析高管激励对资本结构调整速度以及偏离目标资本结构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薪酬激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优化资本结构的作用;股权激励却无法发挥同样的作用.本文的研究丰富了我国特殊制度背景下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理论,也为公司制定有效的高管激励契约提供了全新视角.
  • 摘要:股东利益导向抑或利益相关者价值导向是公司治理实践面临的较大分歧之一.当然,这种分歧背后反映的是对企业本质认识上的差异.本文基于对企业社会性本质的认同以及对利益相关方权益的关注,着重探讨公司治理与企业社会责任整合的理论可行性以及整合系统运行机制和具体实施路径.研究认为同源奠定了两者整合的基础,互补提供了两者整合的激励,信任提供整合系统运行的动力,信息披露提供整合系统运行的润滑剂构建和谐的生产关系,促进利益相关方合作,不仅可以实现企业社会价值最大,而且可以实现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共赢,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 摘要:审计师声誉惩罚机制是否建立并有效运行,对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审计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本文整理2008 年至2012年证监会行政处罚公告,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审计师声誉受损后的经济后果进行分析,检验这一期间审计师声誉惩罚机制的运行是否有效.研究结果发现,审计师声誉受损能够引起事务所其他客户价值下降,但是对事务所客户规模影响不明显.最后,本文分析了审计师声誉惩罚机制不完全有效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 摘要:企业经济性和社会性的双重属性及契约性质决定了企业的伦理属性并需要伦理规制,随着伦理学生态向度的现代转向,企业业绩评价需要摒弃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评价视角,将自然等非人类物种和后代人类的利益纳入业绩评价视野中,建立起自然价值及权利和代际间公平的评价维度,并需从企业内外部机制入手来促进拓展后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实施,建立白然价值和权利方面的评价维度,建立代际间公平的评价维度,提供有效外部制度供给,建立企业内部生态伦理管理机制。
  • 摘要:煤炭企业是为其它行业提供能源的产业,其发展直接决定了国民经济其它行业的现代化水平.利用2008-2012 年首次因财务原因被实行特别处理的7家煤炭企业上市公司和7家同行业的正常公司为参照标准两两配对,在财务指标的基础上选取了8个非财务指标构建煤炭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为后续构建风险评估模型奠定基础.在研究中将非财务变量引入风险评价体系,弥补了单一的财务指标提供财务困境预测信息的不完整和误差,提高了评价体系的准确性。
  • 摘要:民营企业已经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原材料、资本、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价格的持续上涨,加上税费不断挤压制造企业的利润空间,对大部分处于制造业的民营企业提出了严峻挑战.从整个正菱事件的脉络来看,至少三个直接原因导致正菱集团资金链断裂。一是近年来银行对房地产的放贷全面收紧;二是集团近几年在地产、金融等领域的激进发展;三是其后期民间借贷数额巨大,拖垮了整个企业。其实,正菱集团在其主业-制造装备、工程机械等领域经营并不差,到目前仍是其优质资产。从企业风险管理角度看,正菱集团对其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控制缺位,酿成危局。民营企业缺乏先进的管理模式,缺乏合理的风险管理系统,企业决策中忽视风险造成民营企业风险过大,建议企业所有者要对企业风险有正确的认识,做到科学决策,通过公司治理结构控制风险,克服民营企业家的局限性,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减少政府行政性审批,给民营企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 摘要:管理控制系统对于研发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影响,而企业往往对其功能认识不清,从而影响了研发管控系统的科学设计.有鉴于此,根据现有文献对研发管理控制系统及其关键机制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个有效贯彻研发成功关键机制的管理控制系统框架,该框架不仅将研发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管理,而且还按照管理控制系统功能的不同分析了对不同类型研发活动产生的差异性影响,通过实地/案例研究调查了许继电气研发管理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情况,结果发现管控系统对研发活动具有重要影响,而组织对于不同类型的研发活动针对性地使用MCS的关键控制机制,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而言,对革命式研发应该看重支持管控;而对于渐进式研发更应该看重监控管控。并非所有阶段所有功能的管控都做到无懈可击才有利于研发活动,只有抓住主要矛盾才能真正做好研发。另外,传统的研究认为革命式研发看重投入阶段,其实是因为该阶段的管控系统体现支持功能,而该功能对革命式研发尤为重要;并且以往研究无法辨明行为阶段对不同类型研发活动的差异性影响是因为该阶段的管控既有支持功能也有监控功能,其中支持管控对革命式研发更加重要,而监控管控对渐进式研发更为重要。分阶段分功能考察管控系统对研发活动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剖析了MCS在研发活动中的作用。
  • 摘要:本文从行业竞争程度和企业市场势力两个角度衡量产品市场竞争,实证分析了产品市场竞争对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行业竞争程度越高,股权资本成本越低,行业竞争程度对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表现为公司治理效应;企业市场势力越大,股权资本成本越低,企业市场势力对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表现为异质性风险效应,因此产品市场改革需考虑到行业竞争和行业内企业竞争的不同财务效应,顾及到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的发挥.在降低股权资本成本方面,行业竞争程度与内部综合治理水平间呈替代关系,企业市场势力与内部综合治理水平间呈互补关系。
  • 摘要:本文使用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了经理自主权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高科技企业的经理自主权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与传统企业恰好相反.传统企业的经理自主权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而高科技企业经理自主权的增大对公司绩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 摘要:本文探讨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根据我国工资薪金收入极差和类型合理设计所得分配方案,凭借自身的实践经验从税收法律优惠政策、临界平衡点筹划、年终奖增减效区间筹划、年终奖增减效分布图函数曲线、工资总额均衡调配筹划、合理分配费用扣除项目、多元化纳税主体筹划、涉税科目转化筹划、均衡收益期几方面形成有效的对个人所得筹划的管理思路和筹划方案,建议纳税筹划要依法进行,遵循成本与效益原则,物税筹划应注意时效性,纳税事前筹划性。
  • 摘要:国有控股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希望工程”,如何使国有控股中小企业通过强化预算管理能持续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某公司为例,分析了国有控股中小企业实施预算管理存在预算管理基础薄弱,企业经营环境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预算编制科学性比较差,预算调整随意性较大,预算考核不科学或力度不够,经理班子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到位、思想不统一,受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制约等问题,国有控股中小企业预算管理需提高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在全公司统一思想,加强预算管理培训,加强公司基础管理,健全预算管理体系,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摘要:本文以人本理念,首先向世人展示中国五千年前的《周易》对现代科学的积极影响与应用价值.其次,以《周易》“八卦成列图”精彩呈现时空一体、天人合一、家庭人口生产和男女联姻的世代衍祥、商品生产和消费的市场供求之圆融大美.再从人类繁衍和商品生产“二进制”系统循环中探询资产功能分类;论述商品生产价值创造(衍生资产)和商品消费价值损耗(要素资产)的系统结构与循环过程、资产功能分类的概念内涵与因果关系的自然演变;最后,惊世发现“八卦成列图”诠释的资产和资本结构体系与整体平衡,体现了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的客观作用和基本内容.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国哲学文化,奠定和夯实商品价值系统的哲理基础。
  • 摘要:本文基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诠释了绿色经营的内涵及意义,从绿色消费市场、绿色资本市场、绿色信息公开的角度阐述了绿色经营的外部驱动力,从环境效益及企业可持续成长的角度阐述了绿色经营的内部驱动力,最后,本文结合绿色经营企业的案例,从绿色文化、环境管理机制以及环境信息披露方面论述了绿色经营的实现保障机制,以期全面推动企业经营绿化。
  • 摘要: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与激励作用,但目前鲜少有文献探讨税收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及效应.本文构建了包括税收激励政策、创新资金投入和人力投入等变量的分析框架,通过对281家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创新活动的调查分析,检验了税收激励政策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税收激励政策对企业创新资金投入与人力投入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企业创新资金与人力投入对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效应;创新投入是税收激励政策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完全中介变量;从税种来看,企业所得税优惠对企业创新活动的资金投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以增值税和营业税为代表的流转税类优惠则对企业人力投入具有显著的解释能力.从优惠方式来看,与直接优惠方式相比,间接优惠方式对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资金投入与人力投入具有更为有效的激励作用。
  • 摘要:本文基于通用商品化会计软件的运行机理,首先分析了通用软件对会计准则变化的适应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详细剖析了新准则各项主要变化在通用软件中的具体适应情况.通过分析,新准则对当前运行的通用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影响,更多只是功能适应性的,而不涉及或很少涉及系统逻辑功能架构的改变。对于新准则的变化,现在的软件系统一般都可以通过内嵌的业务自助配置工具,来满足企业在核算方法、核算模式、组织调整、流程优化、管控方式等各方面的实际需求。
  • 摘要:本文以2013年4月30日之前成功上市的356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披露在年报及附注中的无形资产信息进行了收集整理,运用描述统计分析该类公司无形资产性质类型及其构成,可以看出,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投资力度不大。从创业板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数量上来看,创业板上市公司在不断加强对无形资产的投资,在很大程度上证实了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对无形资产的重视程度。但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对无形资产的投资力度还是比较低。技术类无形资产比重低。技术从创业板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质量上来看,即无形资产的明细分类情况,土地使用权占整个无形资产的比重很大,有些企业的无形资产全部就是土地使用权,没有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其他类别的无形资产。归结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创业板上市公司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利用以及研发还不到位,另一方面可能是与我国房地产业近些年来的蓬勃发展有关。由此得出,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仍需不断完善无形资产的构成状况,要不断加强对其企业价值创造有重大贡献无形资产的投资。企业研发强度呈上升趋势。从创业板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研发情况来看,即企业的研发投入水平及强度,创业板上市公司在不断加强对无形资产的研发投入,提高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如果保持并不断提高企业的研发强度,相信可以为改善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软弱的局面贡献一份力量,世界级的企业会在我国不断诞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我国设立创业板市场是非常合理的。
  • 摘要:自创业板成立之初,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就层出不穷,且近些年来有越演越烈之势.本文用事件研究法,以创业板上市公司2010年至2013年6月发生的并购行为为样本,研究分析了其行业总体样本的绩效以及不同并购类型的绩效.结果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在短期内获得显著为正的绩效,增加了股东价值.本文还总结了不同类型并购对于股价的不同影响.
  • 摘要:本文探讨了投资者过度自信认知偏差对A股市场资产增长异象的解释力,以及公司不确定性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通过对1999-2012年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发现,A股市场存在显著的资产增长异象,这在整体及个体层面不确定性较高的公司中尤其明显;在市场情绪高涨期,A股市场的资产增长异象最为明显,公司不确定性的调节作用不再显著;在市场情绪低落期,A股市场资产增长异象较弱,公司在整体及个体层面的不确定性仍具有调节作用.上述实践证据同理论分析的预测结果一致,进而从投资者过度自信认知偏差视角解释并证明了A股市场资产增长异象.这丰富和深化了基于投资的资产定价研究、行为公司金融研究,并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 摘要:管理层的盈余预告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缓解上市公司管理层和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了管理层在发布不同性质的盈余预告时的策略,试着用心理学中的前景理论对投资者的反应做出解释.研究发现,投资者对不同性质的盈余预告反应程度并不对称,其中对负面的盈余预告反应更为强烈,而对正面信息反应较小.同时研究发现,管理层通常会选择在周末发布负面的盈余预告,这种披露策略的确能够达到管理层预期效果,削弱负面信息对公司股价的不利影响.
  • 摘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趋同已是大势所趋,而国际化趋同的方向则是IFRS.在回顾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发展历程并比较其与IFRS差异的基础上,从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发展国际化资本市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国际规则影响力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向IFRS趋同的利益,并从中国的经济法律环境和准则使用者的执行能力两个方面分析了主要的趋同障碍因素,最后,从趋同方式选择、利益诉求角度、矛盾平衡考虑要素以及能力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 摘要:本文从适用税种税目的变化、计税方法的变化、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变化、发票开具方式的的变化、税负的变化、对律师收费的影响对律师事务所发票使用和管理和律师事务所面对多头税务管理方面分析了“营改增”对律师行业的影响,从事务所管理方面和会计记账方面阐述了律师事务所面对“营改增”后的税务管理。
  • 摘要:2012年以来,新修订的《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发布,两者部分条款完全相同,核心内容协同,都吸收了公共财政改革的相关内容,固定资产折旧协同,两规范在有关概念和范围之间相互补充,流动资产概念和内容不一,在建工程的概念不统一,负债的定义和内容不一致,财务报告的内容不一致。
  • 摘要:随着“营改增”税制改革的全面实施,建筑企业的“营改增”已是大势所趋,为了更好的加强管理和应对,通过对营业税和增值税的对比分析,解析建筑企业“营改增”后对企业税负、会计核算和财务状况的影响,提出重点抓住项目投标环节、合同签订环节、项目立项环节、项目实施环节和项目结算环节五个管理环节,完善内部管理,规范业务流程,加强业务培训,做好政策宣贯,强化项目管理,实施过程监控,研读财税政策,争取政策扶持。
  • 摘要:充分的信息披露是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基础,但由于信息披露需要成本、且信息具有公共产品属性,银行一般不会或只选择部分信息进行披露,故监管部门须对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实施规制.对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进行规制,促进商业银行对理财业务的产品信息进行充分披露,缓解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可从根源上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基本权益。不同种类的理财产品,其法律性质不同,客户承担的风险有区别,因而对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应当实施差别规制。保证收益型理财产品是“类存款”,只对事前信息实施强制披露;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在本金风险承担上类似于存款,收益风险须客户承担,对事前、事后信息实施强制披露;非保本浮动收益性理财产品的法律性质属于信托关系,是“类基金”,对事前、事中、事后信息都实施强制披露。由于银行理财产品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如果客户的金融知识和能力不能理解金融产品信息,充分的信息披露也不能真正起到保护客户权益的作用,因此监管部门、银行业协会、商业银行等各方还应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举办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和推广活动。
  • 摘要:摊余成本对于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产生于对其他主体发行的债券所进行的投资,但初始成本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是短期持有的,不必考虑摊余成本,因而仅对长期持有的债券投资在后续计量中计算投资收益时需要采用摊余成本进行计算.摊余成本是用实际利率作计算利息的基础,投资的成本减去利息后的金额。期末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投资收益-应收利息-已收回的本金-已发生的减值损失,摊余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它是某个时点上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而实际利率法摊销是折现的反向处理。
  • 摘要:基于内部控制职能论,结合军工企业的特点,从内部控制设计合理性与运行有效性两个维度,提出了军工企业内部控制水平评价思路与评价体系.在军工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合理性评价方面,提出了“制度评价+流程评价+风险导向”为一体的评价思路.在军工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评价方面,构建了以目标为导向的军工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并对60家军工类上市公司进行了应用检验.结果显示,其内部控制水平总体较低.总评分值被划分到Ⅲ等级以下的公司有53家,占比88.33%,没有一家公司被划分到Ⅰ等级中,有一家公司被划分到最差Ⅴ等级中.
  • 摘要:关于新产品开发(简称NPD)管理控制系统的内容、特征,对产品创新及其业绩促进作用的研究,西方学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理论探索,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在我国,关于新产品开发活动的管理控制系统(简称MCS)的理论探索非常匮乏,这不利于提升我国企业产品创新水平.本文根据管控系统能动性的特征以及已有经典理论、文献的研究成果,构建了满足NPD活动对效率和弹性双重要求的能动性管控系统.另外,首次将企业创新绩效分为产品创新效率和产品创新能力两个维度进行考察,并提出了新产品开发能动性管控系统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模型.最后,采用实地研究方法,运用调查问卷数据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填补了企业新产品开发管理控制系统与产品创新等理论依据和经验证据。
  • 摘要:本文基于2011 年到2013 年的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股权激励、公司制衡和审计需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熊市背景下,限制性股票有着更好地公司治理作用,有较高的审计需求;而股票期权则与审计需求负相关.公司制衡程度高的公司对审计需求更高;公司制衡和股权激励对内部控制审计需求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 摘要:ERP作为一种管理软件,其任何模块的数据从预测到统计都是通过财务管理体现的,所以ERP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尤为重要.本文针对ERP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ERP的发展过程、特点及核心管理思想,然后叙述了ERP的财务系统构成,以及在应用中应重点注意的方面,最后分析了ERP在财务管理应用中的优化措施,即ERP要与企业管理要求相适应,ERP技术与管理思想无缝连接,加强“一把手”人员对财务信息的重视和支持,解决财务控制缺失风险,由此来实现ERP的成功应用。
  • 摘要:本文从经济学的三个视角入手分析高校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性,首先,从高校频发的负面问题入手,分析了贯彻落实《单位内控规范》的现实意义;其次,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带来政府监管动力的不足和高校责任意识缺乏,内部控制可以提供对高校经济活动风险的防范和管控;再次,由政府和高校之问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也需要健全的内部控制来解决;最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有利于高校向各界传递自身经营的良好信号,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 摘要:作为解决代理问题的一种研究思路,基于我国资本市场的股权制衡研究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论.究其原因,有学者认为未能区别制衡股东性质可能是其中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区别了不同的控股股东性质,制衡股东性质以及股权集中度的情况下,通过实证发现,在股权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制衡股东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并不显著;在股权相对集中的情况下,民营制衡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内控有效性,而国有股东的制衡效果则不甚理想.同时相较于在国有控股的企业中,民营制衡股东在民营控股的企业中能更好的发挥其制衡效果,有效的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
  • 摘要:本文在介绍余额宝灵活便捷、收益高、风险小等特点和运作模式的基础上,具体剖析余额宝存在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互联网风险、委托代理风险、政策与监管风险和操作风险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即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个方面对余额宝公司提出风险防范优化建议,希望余额宝能够有效应对风险,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 摘要:企业环境风险管理对于缓解企业的环保压力、解决环境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综述相关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融合环境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重点运用财务管理的理论,首先介绍了企业环境风险的概念,是国家环境政策和国际环境贸易壁垒的刚性约束,是资本成本优化管理的需要,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然后详细阐述了作为环境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的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企业环境风险管理的具体实施,推行循环经济模式,逐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环境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环境风险的管理效率和防控能力,规范环境信息的会计确认、计量和审计,健全环境信息披露机制,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几点启示.
  • 摘要:目前企业使用的财务软件主要以用友、金蝶财务软件为主.本文对用友U872账务处理模块,从结归纳了总账模块启用日期选择错误、特殊快捷键应用不熟、站点互斥等总账系统设置问题,对凭证进行标注后无法取消、无法继续添加凭证等记账凭证方面的常见疑难,明细账输出时不能更新,银行对账单余额不正确等账簿管理方面的常见疑难,具体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与措施.文中以例说理,以理释疑,可以帮助财务人员提高会计电算化水平和用友U872财务软件的应用能力.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