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海口
  • 出版时间: 2014-11

主办单位: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

会议文集: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683条结果
  • 摘要:目的:探讨右心声学造影与高频经胸壁超声联合应用对肺动脉畸形的诊断价值.rn 方法:本院应用右心声学造影联合高频经胸壁超声共诊断肺动静脉瘘3例,均行胸片、CTA或手术病理证实.采用Philips iE33彩色超声诊断仪,于胸壁在听诊杂音最响处应用高频探头扫查团块的位置、大小等.声学造影:三通管连接2个10ml注射器,1个注射器装有10ml的50%高糖水,另一个注射器装有1ml空气.通过三通管来回快速抽吸两个注射器10次以上,产生空气和液体的混合微泡后快速静推,同时记录心尖四腔心切面超声图像,观察造影剂微泡出现在肺静脉、左房和左室的情况.rn 结果:3例患者应用高频探头距皮下2~2.5cm处均探及类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边界清晰.彩色多普勒示无回声区内呈红蓝相间血流信号,脉冲多普勒于瘘口处取样,探及以收缩期为主的双期血流频谱.快速注入激活高糖水后,右心房、右心室顺序显影,在2~4个心动周期之后肺静脉显影,之后造影剂微泡迅速进入左心房、左心室.3例均行肺部64排螺旋CT:均见一支肺动脉与一支引流肺静脉相连接,形成迂曲、扩张的血管团,2例经手术证实.rn 结论:右心声学造影与高频经胸壁超声联合可准确诊断PAVM,并可明确病灶的解剖细节及分流量,且安全无创、可重复检查,是PAVM的首选检查方法.本文中3例患者均选择了激活高糖水,取得满意效果.体会应用激活高糖水做造影剂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
  •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海绵状血管瘤的应用价值。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了一例16岁初诊为心脏占位的男性患者的经胸超声心动图表现,并结合心脏MRI、冠脉造影等一系列其它检查,以及国外英文文献报导的相关17个病人,对心肌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均能准确发现全部18例患者的心脏肿块,17例由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1例由经食道超声诊断,15例肿块手术完全切除,2例因肿块与冠状动脉关系紧密行不完全切除,本院1例因与心肌关系密切无法手术.结论:心脏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超声心动图是评价心肌海绵状血管瘤首选的影像学方法,手术切除是首选方法,确诊依靠病理检查.
  • 摘要:目的: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 ravenous leiomyomatosis,IVL)是一种罕见的静脉内生长的良性平滑肌细胞肿瘤,指源于子宫肌瘤或子宫肌壁静脉的平滑肌肿瘤超出子宫范围,在血管腔内结节样蔓延生长的疾病,虽然病理良性,生长方式却类似恶性肿瘤.可经子宫或卵巢静脉蔓延至下腔静脉累及右心系统.静脉内平滑肌瘤病的心内浸润,即为心内平滑肌瘤病(intracardiac leiomyomatosis,ICL).该疾病临床上少见,且临床表现不特异,本文旨在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及其治疗.rn 方法:共纳入2例心内平滑肌瘤病患者,搜集患者的临床资料、CT、超声心动图及治疗方法等,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rn 结果:两例均为女性患者,一例于10年前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另外一例有子宫肌瘤的病史;两例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均发现下腔静脉向右心腔内匍行延续的肿物回声,肿物特点为长条状如"蛇形"的可活动团块,并与下腔静脉及右房壁无明显粘连;CT检查均发现盆腔内低密度团块并侵入下腔静脉,最后入右房;两位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心内平滑肌瘤病.rn 结论:IVL临床上并不常见,ICL就更为少见,ICL的比例约为10%.IVL具有雌激素依赖性,均发生于女性,发病年龄为23~80(平均44)岁,患子宫肌瘤或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的女性易伴此病.病变可从不同途径蔓延到下腔静脉及右心系统.超声心动图以其快速、实时、无损伤性地显示下腔静脉和心脏内的结构和血流特征的优势,成为诊断静脉内和心内平滑肌瘤病的首选方法.下腔静脉向右心腔内匍行延续的肿物回声是ICL最常见的超声表现.肿物特点为长条状如"蛇形"的可活动团块,并与下腔静脉及右房壁无明显粘连.最常需要鉴别的是右房黏液瘤和下腔静脉、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ICL的主要治疗手段是肿瘤切除.文献报道约30%的患者出现远处复发,所以术后应进行长期密切随访.
  • 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诊断右房右室粘液瘤合并右房血栓的应用价值。rn 方法:患者,女,33岁,因活动后气短、心悸4年,加重伴腹胀半年来诊。查体:体温36.5℃,心率92次/分,呼吸15次/分,血压105/60mmHg。心电图:非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胸片:心脏扩大,左下肺膨胀不全,少量胸腔积液,右侧隔肌抬高。超声心动图:右房室内径扩大,左房室内径相对减小,室间隔及左室壁厚度正常,运动幅度尚可。于右房室内探及多个大小不等中等回声团块,最大者位于右室流入道,大小约77×39mm,随心动周期来回甩动,与室壁及三尖瓣界限不清,致三尖瓣口狭窄。右房内团块附着于房壁及房间隔处,似可见蒂。余瓣膜及动脉未见明显异常。心包腔探及液性暗区,三尖瓣前向血流速度增快。超声印象:右心腔多发占位,性质待定;三尖瓣口狭窄;中大量心包积液。腹部超声:肝淤血,胆囊壁增厚,腹水(大量)。MRI:1.右房、右室占位性病变,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可能性大,不除外粘液瘤伴右房附壁血栓之可能2.中大量心包积液,右侧大量胸腔积液,考虑继发性可能性大。患者在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右房内满布血栓,未累及下腔静脉,清除右房血栓见肿物自右房经三尖瓣延续至右室,右房侧大小约4×5cm,右室侧大小约7×10cm,基底部大小约7×7cm。rn 结果:(右房、右室)粘液瘤,另见部分血栓组织。术后患者恢复较好,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生命体征稳定后出院。rn 结论:心脏肿瘤中以粘液瘤为多,粘液瘤可发生于各个心腔,最常见的是左心房,约占75%;其次右心房,约占20%;少数位于右心室或者左心室,累及右房右室少见。粘液瘤的形态多为类圆形及分叶状,边界清晰,随心动周期出现往返运动,二维超声心动图对粘液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内回声、活动度及对心腔大小与心功能的影响可准确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观显示瘤体内的血流分布情况及对心脏血流的影响。心脏血栓多发于左房,很少发于右房或者心室,对于血栓的诊断,超声是首选方法。本例患者右房右室粘液瘤合并血栓形成很罕见,超声对此诊断相对明确。
  •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胎儿期心脏肿瘤的发生率以及超声心动图的特点.rn 方法:收集2011.3-2013.8在本科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病例共3888例,其中13例诊断为胎儿心脏肿瘤.观察心脏肿瘤的发生位置,数目、对心腔内血流是否有梗阻以及是否伴发其它心脏异常等,分析并进行总结.rn 结果:胎儿期心脏肿瘤的发生率为0.33%,高于文献报道发生率(0.14%),可能与本院为三级甲等转诊心脏专科医院有关.13例胎儿心脏肿瘤中,5例为多发心脏占位(其中4例累及左室,3例累及右室,2例累及左房、2例累及右房).8例为单发心脏占位(其中4例累及左室,2例累及室间隔,1例累及右室,1例累及右房).13例心脏占位中仅1例对左室流出道有梗阻,所以病例均不伴有其它心脏畸形.13例心脏肿瘤中3例进行了尸检检查,均提示为横纹肌瘤;1例生后10个月随访,心脏多发肿瘤仍然存在,头部MRI可见病灶,提示结节性硬化症.rn 结论:胎儿期心脏肿瘤多为单独发生,不伴有其它心脏畸形.其中多发心脏肿瘤可占到38.5%.左室最易受累,其次为右室、右房,左房及室间隔最少.大多数肿瘤不伴有心腔内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胎儿期心脏肿瘤以横纹肌瘤多见,多发者提示结节性硬化症的可能性较大.
  • 摘要:目的:了解部分心脏外恶性肿瘤的超声心动图声像图特征,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产生特异性声像图的非心脏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rn 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本科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异常声像图,并经手术后病理检查、穿刺活检或CT/MRI/PET检查证实的14例心脏外恶性肿瘤的声像图特征,结合临床诊治过程评价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和协助制定治疗策略中的价值.rn 结果:14例中食道癌9例,肺癌3例,肝癌2例.食道癌均为中下段受累,声像图表现: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上可见左房和胸主动脉被一边界清楚的类圆形不均质回声团分隔开,心尖四腔心切面可见左房侧壁受外侧回声团挤压变形,稍向内凹,左房壁与团块分界清楚.其中8例为胸外科术前常规检查患者,无心脏受累表现,心功能正常,均成功进行食道癌根治手术;1例为超声心动图首诊癌肿,经PET检查证实,患者拒绝行手术治疗.3例肺癌均位于右肺,为肺癌根治术前常规检查患者.声像图表现:右房外可探及边界欠清的异常回声团挤压右房,右房壁回声僵硬,部分房壁凹凸不平.因超声心动图发现肿瘤侵犯心脏,提示预后不佳,主管医生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3例均放弃手术,改行药物姑息治疗.肝癌2例的超声心动图声像图表现: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和心尖四腔心切面均可见右房内中等回声团,边界较光滑,位置固定,非标准切面追踪探查,回声团与下腔静脉内中等回声相连续.下腔静脉内中等回声导致下腔静脉狭窄,血流加速.1例为肝癌切除术前常规检查,因发现转移到下腔静脉和心脏,预后不佳,治疗方案从手术改为姑息治疗.1例为外院误诊右房粘液瘤,本院超声心动图发现下腔静脉癌栓后行腹部CT检查,证实为晚期肝癌,转入肿瘤科治疗.9例食道癌患者和5例恶性肿瘤累及心脏的患者均无心包积液.在心脏的较高彩色血流标尺条件下14例团块内均无明显血流信号.rn 结论:部分心脏外恶性肿瘤在超声心动图上有特异的声像图特征,超声检查可以发现病变并了解有无心脏受累,协助临床医生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脏移植术后左室肥大对左室整体纵向、环向、径向收缩功能的影响.rn 方法:30例健康自愿者及心脏移植术后生存时间≥1年的24例患者,心脏移植患者根据超声测量左室质量分为左室质量正常组(n=11)和左室肥大组(n=13).采集所有患者左室心尖四腔观及左室乳头肌水平短轴观动态图像,二维应变技术测量左室整体径向应变与应变率、整体环向应变与应变率、整体纵向应变与应变率.rn 结果:①心脏移植后左室质量正常组及左室肥大组的GCS、GCSR、GRS、GRSR、GLS、GLSR均较正常组减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心脏移植后左室肥大组GCS、GCSR、GRS、GRSR、GLS、GLSR较移植后左室质量正常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GCS、GCSR、GRS、GRSR、GLS、GLSR与左室质量之间均存在线性相关,左室质量增加会导致GCS、GCSR、GRS、GRSR、GLS、GLSR值下降.③GCS、GCSR、GRS、GRSR、GLS、GLSR指标参数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与一致性.rn 结论: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左室整体纵向、环向及径向收缩功能均减低,左室肥大会损害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心脏移植术后预防左室肥大有利于维持术后左室心肌收缩功能.
  • 摘要:目的:探讨通过XStrainTM技术构建左心室全容积成像测定尿毒症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局部与整体收缩功能的可行性及价值.rn 方法:尿毒症患者16例(UM组),正常对照组16例(对照组).经胸超声心动图采集并存储标准四腔心切面、两腔心切面及三腔心切面3个心动周期二维灰阶图像,使用XStrainTM定量软件进行脱机处理,获得收缩期左心室16节段纵向应变及应变率,横向应变及应变率,在此基础上对16节段应变值平均值获得整体收缩期纵向与横向应变等数据.rn 结果:1.UM组左室16节段(除心尖外)收缩期心肌纵向应变及应变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UM组左室16节段(除中间段后间隔及心尖段下壁外)收缩期横向应变较正常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UM组左室16节段(除后壁及心尖部侧壁外)收缩期横向应变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UM组左心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及横向应变较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XStrainTM技术通过全容积成像方式可以快捷地从各方位清晰显示心脏立体结构,评估左室容积及局部收缩功能,方法准确可行,可以用于定量评估尿毒症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局部与整体收缩功能.
  •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评估重组人纽兰格林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及舒张功能的疗效.rn 方法:根据本院重组人纽兰格林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Ⅲ期临床试验入选条件,对2013年11月-2014年5月期间就诊患者严格筛选,共有五例入组.每例分为给药前、给药十五天、给药三十天、给药九十天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应用2D-STI取心尖部四腔心、左室两腔心观及左室长轴观并获取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SLs)及应变率(SrLs),计算左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值(GSL)及应变率(GSRs)、舒张早晚整体纵应变率(GSRa、GSRe).rn 结果:与给药前相比较,2D-STI所获取的各指标均有所改善,患者自觉症状减轻,但由于目前Ⅲ期临床试验样本量较少,仅做临床病例分析,暂未做统计学分析.rn 结论:2D-STI技术能够相对早期、准确地检测重组人纽兰格林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提供一种简便、可靠、重复性高的评估方法.
  • 摘要: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早期心脏改变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定量评价心肌功能不易实现.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技术能够准确地评价右心室局部心肌功能的变化.本研究旨在探讨2D-STI技术评价COPD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rn 方法:58例COPD患者按肺动脉收缩压分2组,其中合并轻度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者28例,为MPAH组,不合并PAH者30例,为NPAH组,选取健康志愿者22例为对照组.对三组人群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从左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及剑下四腔心切面采集高帧频的二维动态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于剑下四腔心切面测量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和中间段的纵向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峰值应变(S)及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对比各组间常规超声参数及二维应变参数的差异.rn 结果:一、常规超声参数比较:与对照组比较,MPAH组及NPAH组右心室前壁厚度(RVAW)和舒张末期右室中间段内径(RVED2)均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MPAH组收缩末期主肺动脉内径(MPA)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PAH组比较,MPAH组RVAW和MPA均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MPAH组及NPAH组余二维超声测值均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二维应变参数比较:与对照组比较,MPAH组和NPAH组右室游离壁基底段及中间段Vs、S、SRs均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PAH组比较,MPAH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及中间段S及Vs均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1、COPD患者在肺动脉压尚未明显升高时,右心室结构及心肌局部收缩功能已经发生变化,说明COPD早期即可对右心室结构及心肌功能产生影响.2、2D-STI技术评估COPD患者的右室游离壁的心肌功能变化早于结构改变,可作为早期评价COPD病变程度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 摘要:目的:1.探索斑点追踪技术定量分析慢性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早期右心功能改变的可行性.2.应用斑点追踪技术定量评价长期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右心功能的疗效。rn 方法:选择自2011年10月-2012年3月本院门诊或住院检查二维心超未见异常、能坚持每日低流量吸氧(2L/min) 10小时达一年以上、肺功能Ⅰ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40例为病例组(COPD组).另选健康志愿者40例为对照组(NC组).1、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测量对照组和病例组氧疗前1天、氧疗三个月、六个月、一年后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右心室每搏输出量(RVSV)、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右心室游离壁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位移(T1),室间隔瓣环收缩期峰值位移(T2),三尖瓣环连线中点收缩期峰值位移(Tm)以及右心室纵向缩短率(Tm%),右室游离壁基底段收缩期纵向应变(Sbasfw)及应变率(SRbasfw)、中间段收缩期纵向应变(Smidfw)及应变率(SRmidfw)、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应变(Sapifw)及应变率(SRapifw).2、进行肺功能检查,测得对照组和病例组氧疗前1天、氧疗三个月、六个月、一年后FEV1、FVC、FEV1%.rn 结果:1.COPD组氧疗前1天T1为16.30 3.9mm,T2为10.17 2.56mm,Tm为12.52、2.99mm,Tm%为17.98、3.71mm,与NC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COPD组氧疗前1天Sbasfw、Smidfw、Sapifw分别为-21.31 8.01、-20.13 7.49、-15.64 7.48,与N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basfw、SRmidfw、SRapifw分别为-1.62、0.43、-1.53、0.43、-1.10、0.52,比NC组显著性减少(P<0.05).T1、T2、Tm、Tm%与RVEF均呈正相关(P<0.01),r分别为0.777、0.613、0.831、0.849.Sbasfw、Smidfw、Sapifw、SRbasfw、SRmidfw、SRapifw均与RVEF呈负相关(P<0.01),r分别为-0.562、-0.557、-0.54、-0.529、-0.506、-0.443.2、Sbasfw、SRbasfw、Smidfw、SRmidfw氧疗后三个月比氧疗前1天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氧疗持续时间的延长,应变及应变率升高更加显著(P<0.01);Tm%氧疗后三个月即有升高,且与氧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氧疗持续时间的延长继续升高(P<0.01);T1、T2、Tm在氧疗后六个月出现升高,与氧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随氧疗持续升高.FEV1、FEV1%氧疗后一年比氧疗前升高,有统计学性差异(P<0.05).rn 结论: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早期就出现右心收缩功能减退.2.长期氧疗可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右心收缩功能,且对右心功能的改善早于肺功能.3.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能敏感、准确地反映氧疗前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变情况.
  • 摘要: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STE)评价缩窄性心包炎(CP)患者心包切除术前、术后左房功能的改变.rn 方法:对35例CP患者心包切除术前(3.9±1.9 days)和术后(17.3±9.0 days)均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房整体与房间隔、侧壁的纵向应变,包括峰值负向应变、峰值正向应变、总体应变,并与35例正常对照组比较.rn 结果:CP患者术前、术后左房整体、房间隔、侧壁的峰值负向应变、峰值正向应变、总体应变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01).CP患者术后左房整体峰值负向应变较术前显著增高(P<0.01).CP患者术后左房侧壁的峰值负向应变、峰值正向应变、总体应变较术前显著增高(P<0.05),而房间隔应变则无显著改变(P>0.05).rn 结论:CP患者左房储备功能、管道功能、收缩功能明显受损,以侧壁受累更为显著,可能是心包的束缚、左房心肌受累及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共同作用的结果.心包切除术后短期内左房收缩功能增强,左房侧壁三部分功能改善,但仍然低于正常水平.心包束缚所致左房心肌的萎缩和纤维化在左房功能部分改善和不完全恢复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斑点追踪技术可以节段性区分心包的束缚对左房侧壁和房间隔的影响,并准确评价心包切除术对CP患者左房功能的早期影响.
  • 摘要:目的:经大量研究证实,斑点追踪显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技术能准确评价左室扭转和解旋功能.本研究旨在利用STI技术探讨心肌收缩力改变对犬左心室扭转功能的影响.rn 方法:10只雌性比格犬经股静脉先后注射艾司洛尔溶液(5-10μg/kg/min)和多巴酚丁胺溶液(5-10μg/kg/min)分别建立心肌收缩力减弱和增强模型.分别采集基线状态和心肌收缩力改变时的二维超声图像,采用STI技术评估左心室扭转和解旋,并行左心导管检查.rn 结果:与基线状态相比,注射艾司洛尔后左心室收缩末容积(ESV)增加,LVEF降低,注射多巴酚丁胺后ESV减低、LVEF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线状态相比,注射艾司洛尔后左室心尖段、基底段旋转角度(Ptw-A、Ptw-B)和左室整体扭转角度(Ptw-G)均降低,旋转、扭转角度达峰时间tPtw均延迟,其中心尖段和整体扭转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多巴酚丁胺后Ptw-A、Ptw-B、Ptw-G均增加,其中心尖段旋转参数和整体扭转参数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Ptw差异不明显.与基线状态相比,注射艾司洛尔后的LVSP和LVEDP降低,±dp/dtmax下降,注射多巴酚丁胺后的LVSP和LVEDP升高,±dp/dtmax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艾司洛尔(r=0.623,P=0.032)和多巴酚丁胺(r=0.712,P=0.023)后的整体Ptw均与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dp/dtmax)呈正相关.rn 结论:犬左心室心尖及整体Ptw随心肌收缩力改变而改变,STI技术可以有效评估心肌收缩力改变对犬左心室扭转功能的影响.
  • 摘要:目的:探讨左房追踪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期左心房功能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rn 方法:19例高血压组患者及18例血压正常人,在气管插管全麻麻醉诱导前及麻醉诱导后,应用日立HI VISION PREIRUS彩色超声诊断仪,获取心尖动态两腔观及四腔观图像.应用左房追踪技术获取左房最大、最小及收缩前容积(LAVmax,LAVmin,LAVpre),收缩期左房充盈速率峰值(dv/dtS),舒张早期左房排空速率峰值(dv/dtE)及舒张晚期左房排空速率峰值(dv/dtA);计算左房被动排空容积(LAVp)、左房被动排空分数(LAVpEF)、左房主动排空容积(LAVa)、左房主动排空分数(LAVaEF)、左房总排空容积(LAVt)、左房总排空分数(LAVtEF),所有的左房容积指标均经体表面积校正得到左房容积指数(left atrial volume index,LAVI).rn 结果:麻醉前高血压组与血压正常组比较,LAVpEF降低,LAVIa、LAVaEF、dv/dtA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血压正常组的LAVImax、LAVImin、LAVIpre、dv/dtS、dv/dtE、dv/dtA、LAVIt、LAVtEF、LAVIp、LAVpEF、LAVIa、LAVaEF与诱导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后高血压组LAVIt、dv/dtE、dv/dtA较麻醉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VImax、LAVImin、LAVIpre、dv/dtS、LAVtEF、LAVIp、LAVpEF、LAVIa、LAVaEF麻醉诱导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麻醉诱导前,高血压组较血压正常组,左房管道功能减低,助力泵功能增加;血压正常组,在全麻诱导后左心房存储功能、管道功能、助力泵功能无明显改变;而高血压组,全麻诱导后左心房存储器功能、管道功能、助力泵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左房追踪技术能较好地反应这种变化.
  • 摘要: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技术eeal-time three 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测量不同时期肝硬化患者的左心功能变化,旨在探讨(1)肝硬化患者左心功能是否有变化?且不同时期肝硬化患者左心功能如何变化;(2)比较实时三维超声及二维超声技术在反映肝硬化病人左心收缩功能的准确性和可行性.rn 方法:选自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62例肝硬化患者,并排除了具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根据Child-Pugh分级将其分为A级、B级及C级.选取年龄、性别及心率与以上患者相匹配的排除了具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常规二维超声及三维超声检查,并记录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评价心功能的指标包括: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每搏量(Stroke Volume,SV)、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及二尖瓣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及其比值E/A.rn 结果:1、肝硬化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E/A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值为<0.01),A值>正常对照组(P<0.01),E、LVEF及LVSV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肝硬化患者各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VEF及LVSV:A级及C级>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级>正常对照组(P<0.05);E/A:A、B、C级<正常对照组(P<0.05);3、肝硬化患者各级之间的比较:LVEF及LVSV:A级<B级(P<0.05),A级与C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级>C级(P<0.01);E/A值:Child A级>Child B级>Child C级(P<0.05).4、2DE与3DE评价心功能的相关性分析:3DE测量得出的左心功能参数与2DE相关性好(LVEF的相关系数r=0.79,P<0.05,LVSV的相关系数r=0.61,P<0.05).rn 结论:1、肝硬化患者存在左心功能的改变,特别是左心舒张功能;2、肝硬化患者随着肝脏损害程度加重,左心功能的损害也加重.3、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脏整体功能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及准确性.
  • 摘要:目的:应用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single beat real—time three 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sRT-3DE)评价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心室形态及功能,并探讨肺动脉压力对右心室功能的影响.rn 方法:研究对象分为4组:房间隔缺损组40例,其中肺动脉压轻度增高者15例(A组),肺动脉压中度增高者15例(B组),肺动脉压重度增高者10例(C组);正常组25例,均行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右室分析软件获得右室舒张末容积(EDVRV)、右室收缩末容积(ESVRV)、右室每搏量(SVRV)、右室射血分数(RVEF)及右心室容积-时间曲线.rn 结果:房间隔缺损组(A、B、C组)EDVRV、ESVRV、SVRV、均大于对照组(P<0.01).C组EDVRV、ESVRV、SVRV大于A、B组(P<0.01).A、B组RVEF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C组的RVEF小于对照组及A、B组(P<0.01).C组RVEF与EDVRV、ESVRV、SVRV呈负相关(R=-0.738,P<0.05).房间隔缺损组右室容积随时间变化幅度较对照组低.rn 结论:RT-3DE可快速、无创、准确的测定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心室容积、射血分数以及容量-时间曲线,反映其右心室形态及功能的改变.随着肺动脉压力的升高,房间隔缺损患者的右心室容积代偿性增大,RVEF无明显降低,当肺动脉压重度增高时,右心功能失代偿,RVEF明显下降.右室容积及右心功能的变化可以间接反映肺动脉压力的高低.
  • 摘要:目的:探讨多普勒Tei指数评价房间隔缺损(ASD)患儿右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检测30名正常儿童、50名单纯ASD患儿的右心室Tei指数,并将ASD分成左向右分流、双向分流两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SD左向右分流组右室Tei指数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ASD双向分流组右室Tei指数较正常组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ASD患者Tei指数与ASD缺损直径及右心大小呈正相关.结论:ASD患儿右心室Tei指数确有异常,Tei指数对ASD患儿右室的整体功能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摘要:目的:应用DTI检测二尖瓣环组织运动速度,检测急性心梗患者介入治疗后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近期改变.rn 方法:60例经冠脉造影确诊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拟择期行介入手术患者,在术前及术后5-7d、3周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其二尖瓣环DTI运动速度频谱.rn 结果:心梗组PCI术前、术后5~7d、术后3周的LVEDD、LVESD、EF、E/A、DT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Sa、Ea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E/Ea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周LVEDD、LVESD、LVEF、E/A、DT、Ea无显著改善,Sa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E/Ea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PCI后3周与术后5~7d比较,E/Ea明显增加(P<0.05),其余数据没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DTI二尖瓣环运动直接反映的是心肌纤维在长轴方向上多普勒频移,不受心率、前后负荷及反流等的影响,可以定量实时地测定心肌的运动方向与速度,可较为准确的评价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PCI术后3周时E/Ea改变显著而Ea不明显,说明在评价舒张功能上E/Ea更有优势.PCI术后3周与术后5~7d比较,E/Ea明显提高而Sa变化不明显,说明心梗再灌注后舒张功能改善更明显.心梗组PCI后与术前相比较,术后5~7d各项参数已改善,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LVEDD、LVESD、LVEF、E/A、DT、Ea无显著改善,Sa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E/Ea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PCI后3周与术后5~7d比较,E/Ea明显增加(P<0.05),说明心梗患者行PCI术后心脏舒缩功能改善明显,与国内外报道相一致,证实了DTI二尖瓣环速度可以快速、准确的评估左室舒缩功能心梗患者的舒缩功能均受到损害;PCI后5~7d左心功能未见明确好转,但3周后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可以肯定PCI的疗效;与常规传统的超声心动图相比较,DTI测定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能较为准确的评价急性心梗患者行PCI后短期的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有明显的提高.用二尖瓣环DTI组织运动速度可较准确的评价急性心梗患者行PCI后短期的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有明显的提高.
  • 摘要:目的:评估二尖瓣血流频谱与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TDI)频谱曲线双重假性正常化在超声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受损程度中的意义,并探讨其形成机制.rn 方法:病例组(双重假性正常化组)为二尖瓣血流频谱E/A>1、二尖瓣环室间隔侧TDI频谱曲线e/a>1且有明确的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患者10人,包括(心梗CABG术后3例,心梗PCI术后2例,扩张性心肌病2例,心梗术前1例,肥厚性心肌病1例,妊娠期心衰1例),对照组包括正常志愿者和具有不同程度舒张功能障碍超声表现患者,分为4组,每组10人:①正常组;临床及各项检查证实无心血管病变,超声表现为2>E/A>1,e/a>1;②顺应性降低组:左室舒张功能轻度受损,表现为E/A<1;③二尖瓣血流频谱假性正常组:左室舒张功能中度受损,表现为2>E/A>1,但e/a<1;④限制性充盈障碍组:左室舒张功能重度受损,表现为E/A>2,二尖瓣环TDI频谱各波峰值均<6cm/s.各组患者均测量以下参数:①常规左室功能参数:FS,EF,Tei指数;②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参数:E、A、EDT;③二尖瓣环室间隔侧TDI参数:e、a、e/a、E/e;④左房功能参数:左房主动收缩前后径舒缩差及缩短率、左房主动收缩期末容积指数(LAI)、左房排空率(LAEV).各组数据采用PASS软件18.0统计分析进行LSD-t检验、SNK-q检验,P<0.05认为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n 结果:①双重假性正常化组和限制性充盈组左室收缩功能较其他三组显著降低(P<0.05),但前二者组间无明显差异;②与正常组相比,其余四组左房前后径舒缩差均降低.顺应性降低组与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假性正常化组的左房M型曲线波形类似,曲线较平缓,有四点三峰;双重假性正常化组和限制性充盈组波形类似,曲线愈加平缓,左室收缩期波融于心房收缩期,仅存三点两峰,且左房前后径舒缩差减小较前二组更加明显,但后二者组间无明显差异;③5组患者按照正常组—顺应性降低组—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假性正常化组—双重假性正常化组—限制性充盈障碍组顺序排列,Tei指数及左房主动收缩期末容积指数(LAI)逐渐增加,左房排空率(LAEV)逐渐降低,提示左室舒张功能逐渐恶化,且双重假性正常化组的左室舒张功能及左房收缩功能受损介于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假性正常化组和限制性充盈障碍组之间.rn 结论:二尖瓣血流频谱与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TDI)频谱曲线双重假性正常化提示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明显降低,其受损程度介于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假性正常化患者(中度受损)和限制性充盈障碍患者(严重受损)之间,左室收缩功能降低及左房收缩功能降低可能参与其形成机制.
  •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技术测量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IDCM)及缺血性心脏病(ICM)患者右心房心肌应变,以评价其在右心功能改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n 方法:选取31例IDCM,30例ICM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采集高频二维动态图像,脱机应用软件测量右心房整体纵向应变值(GLS).rn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DCM组和ICM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三尖瓣环位移(TAPSE)、右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右室缩短率(RVFS)、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S'均减低(P<0.05),右室心肌做功指数(RVMPI)增大(P<0.05),两病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DCM组和ICM组GLS减低(P<0.001),两病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LS与TAPSE、MPI具有显著相关性.rn 结论:2D-STI技术测量右房应变能定量评估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右心功能受损.
  • 摘要:目的:目前国内外文献已有报道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尿毒症患者左室心肌功能已存在潜在的功能改变.本研究目的是利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左室射血分数正常范围的透析与非透析尿毒症患者左室心肌功能的研究.rn 方法:研究对象包括65例尿毒症患者,其中35例接受透析患者,30例非透析患者.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射血分数均≥55%.利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65例患者及对照组左室整体三维应变,局部纵向应变,圆周应变及径向应变进行定量分析.rn 结果:与透析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相比,非透析患者的左室整体三维应变,局部纵向应变,圆周应变及径向应变均明显降低(P<0.001),同时透析患者的三维应变与局部纵向应变值较对照组降低(P<0.01).透析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心尖段,纵向应变,圆周应变及径向应变值高于基底段及中间段.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血尿素氮及肌酐与整体三维应变(β=-0.217,P=0.000;β=-0.243,P=0.011)及纵向应变值(β=-0.154,P=0.032;β=-0.188,P=0.029)具有独立相关性.rn 结论: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以评价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尿毒症患者心肌功能异常.尿毒症透析患者的左室整体三维应变及局部纵向应变优于非透析患者.
  • 摘要:目的: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3D-STI)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超声定量新技术,以实时全容积扫描为基础,能敏感检出轻微的心肌功能改变.3D-STI技术测定左心室心肌的整体应变,可评估2型糖尿病(T2DM)患者左心室心肌的功能提供更为准确的参数.本研究应用3D-STI技术的多个应变参数,探测T2DM早期患者左心室心肌功能的变化.运用3D-STI技术测定左心室整体心肌变化,评价T2DM患者的左心室整体心肌的收缩功能.rn 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81例,依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收缩功能正常组(n=46例)和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组(n=35例),另入选3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Aplio Artida (SSH-880CV)型彩色超声诊断仪,使用频率为2~4MHz的3SX1型全容积探头,行三维超声检查.采用3D-Tracking模块进行三维斑点追踪.获取左室壁16个节段的面积、纵向、径向和环向应变曲线和左室基底部和心尖水平的扭转角度.左室各整体应变以舒张末期面积加权后计算各应变的平均值,得到3个长轴切面的整体收缩期峰值应变,得到左心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整体径向应变(global radial strain,GRS)、整体环向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GCS)和整体面积应变(global area strain,GAS).测定基底部及心尖水平的左室旋转角度,得出左室扭转角度(left ventricular twist,LVTW)=心尖部旋转角度-基底部旋转角度.rn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的GLS、GAS和LVTW均有显著减低(P<0.05);左心室LVEF减低组的GAS和LVTW均低于LVEF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GAS和GLS同LVEF呈负相关(r分别为-0.81和-0.62).rn 结论:3D-STI仍为当前无创评价心肌应变的新技术,其操作相对简便,费用相对低廉,尤其GLS、GAS应变参数和LVTW等对心肌运动异常特异性较佳,可为临床判别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心肌异常提供较为可靠的临床依据.
  • 摘要: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CKF)左室的收缩功能,探讨三维总体纵向应变,径向应变,面积应变及圆周应变等参数在评价CKF患者心功能方面的作用及与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rn 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11月于本院就诊的CKF患者27例,平均年龄44±13岁,正常对照组19例,平均年龄44±14岁.采用GE公司Logiq E9超声诊断仪4V探头,进入四维全容积模式,心尖四腔心切面调整深度及全容积扇角,使声束覆盖左室,帧频保持在25帧/秒以上,嘱病人屏气,选取多心动周期采集图像.ECHOPAC工作站测量心脏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左室重量及整体的峰值纵向应变(globle longitudinal strain,GL),圆周应变(globle circumferential stain,GC),面积应变(globle area strain,GA)及径向应变(globle radial stain,GL)同一观测者重复测量两次后另一名观测者重复测量一次,计算平均值为最终指标.rn 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KF组三维测得EF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总体纵向应变,总体圆周应变,总体面积应变,总体径向应变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维总体EF与总体纵向应变(GL),圆周应变(GC),面积应变(GA)及径向应变(GL)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且对其平均值的重复测量具有良好的一致性.(2)对于EF值正常的CKF组病人其GL,GA,GR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而左室心肌重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但GC则无明显差异.(3)对于合并高血压的CKF组病人,其临床生化指标与血压正常CKF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但三维超声检查发现该组病人EF,GL,GC,GA,GR及心肌重量明显低于血压正常的CKF组.rn 结论:CKF病人由于各种原因存在一定程度的心肌损伤,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较常规EF及部分临床生化指标更为敏感的检出其心肌损伤,为CKF患者的心功能定量评估提供了一个更为准确,敏感的方法.
  • 摘要:目的:评价三维斑点追踪技术(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3D-STI)测量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患者左室(left ventricular,LV)各节段间收缩功能改变的差异,从而探讨其差异存在的原因,为临床诊断及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提供依据.rn 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12月入住本院的34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及34例正常对照者.阵发性房颤患者为房颤发作时间不超过48小时或在七天内可以自行转为窦性自律,均无糖尿病、心瓣膜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及高血压心脏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正常对照者为经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无异常发现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人.对照组取心率稳定的3~5个心动周期,PAF组于房颤发作时取5~7个心动周期,采集相应的二维及三维图像.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获取两组对象左室17节段纵向及径向应变值,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比较两组间各节段应变值之间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n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房颤组左室乳头肌水平以下的后壁、下壁及后室间隔应变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节段无显著差异(P>0.05).rn 结论:PAF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但各节段应变减低不尽一致,以右冠脉供血的心肌受累较明显.这可能与房颤患者存在右冠脉供血相对不足有关,故二尖瓣水平左室心肌由于前降支及回旋支供血功能受影响较小,左前降支主要供应的左室前壁及心尖部功能受累亦较小,而右冠脉供血区左室心肌收缩功能显著减低.
  •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应变参数在评价左室整体收缩功能中的可行性和重复性.rn 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和三维超声心动图(3DE)的斑点追踪技术对37例具有不同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患者进行左室整体应变参数的测量.2DE能获得左室整体长轴应变(GLS),3DE能获得整体长轴(GLS)、圆周(GCS)、径向(GRS)、面积应变(GAS).首先对2DE和3DE的整体长轴应变进行相关性分析.其次对2DE和3DE应变参数与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对2DE和3DE应变参数的重复性进行检验.rn 结果:2DE GLS和3DE GLS有很好的相关性(r=0.64,P<0.05).2DE和3DE应变参数与LVEF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为:2DE GLS(r=0.65,P<0.05),3DE GLS(r=0.73,P<0.01),3DE GCS(r=0.73,P<0.01),3DE GRS(r=0.75,P<0.01),3DE GAS(r=0.81,P<0.01).观察者间的一致性检验显示:3DE GLS为7%(比较2DE GLS为8%),3DE GCS为8%,3DE GRS为9%,3DE GAS为5%.rn 结论:新型的三维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应变参数与LVEF有很好的相关性,其中整体面积应变最佳,是评价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最有前途的方法.并且各项三维应变参数均有很好的重复性.
  • 摘要:目的:应用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RT-3PE)和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左心房容积及局部心肌功能.rn 方法:纳入PAF患者125例;正常对照组65例.留取受试者的常规及三切面(tri-plane)超声图像进行脱机分析.测量指标:左心房前后径、上下径及左右径指数(LADIap、LADIml、LADIsi);二尖瓣血流频谱峰值流速及比值(E峰、A峰、E/A);肺静脉血流频谱峰值流速及比值(S峰、D峰、Ar波、S/D).Tri-plane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LAVmaxI)、收缩期前容积指数(LAVpI)、最小容积指数(LAVminI),计算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PEF)、主动射血分数(LAAEF)、总射血分数(LATEF)及扩张指数(LAexpI).rn 结果:PAF组与正常对照组的临床及超声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PAF组LADIAap、LADIml、LADIsi均增大,A峰减低、E/A比值增高、S峰减低、D峰增高、S/D比值减低(P<0.05);PAF组LAVmaxI、LAVpI及LAVminI增大,LAAEF、LATEF及LAexpI显著减低(P<0.05);PAF组左心房壁Vs、Va减低(P<0.05).rn 结论:RT-3PE及QTVI技术能无创及定量地评价PAF患者左心房整体及局部心肌功能异常;PAF患者左心房内径及容积增大,左心房辅泵功能及储存功能减低,管道功能变化不明显.
  • 摘要: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室收缩功能及其与三尖瓣环运动的关系.rn 方法:对35例房间隔缺损患者行三维容积成像,应用四维右室定量分析法测量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计算出右室射血分数(RVEF);应用Tomtec工作站描绘三尖瓣环平面位于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的网格状模式立体图像,在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分别标定出三尖瓣环三维空间位置,并测量出三尖瓣环空间运动位移距离(TAM).将上述右室射血分数与三尖瓣环空间运动位移距离进行相关分析.rn 结果:患者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分别为134.62±33.13ml,右室收缩末期容积分别为74.89±26.52ml,右室射血分数为43.37±5.44%;三尖瓣环空间运动位移距离为12.02±5.08mm.右室射血分数与三尖瓣环运动位移距离高度相关(r=0.93,P<0.01).rn 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可评价房间隔缺损患者右室收缩功能,及其与三尖瓣环空间运动之间的关系,三尖瓣环空间运动位移距离可作为评价右心收缩功能的有用指标.
  • 摘要:目的:探讨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正常人右心室容积及收缩功能的可行性及准确性.rn 方法:健康志愿者122名,采用西门子SC2000超声诊断仪,应用4Z1c三维矩阵探头采集右心室、左心室三维图像,使用RV Analysis及LVAnalysis软件分别检测左、右心室收缩功能参数,包括收缩末期容积(ESV)、舒张末期容积(EDV)、每搏心输出量(SV)及射血分数(EF),将年龄、性别、体表面积分别与右室容积参数进行相关分析,同时将左室及右室各参数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以验证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室的可靠性.rn 结果:正常人三维右室射血分数为55.66±13.97%,舒张末期容积(EDV)为68.24±40.19mL,收缩末期容积(ESV)为30.09±19.14mL,每搏输出量(SV)为38.30±26.10mL,右室收缩功能参数不受年龄及性别的影响,体表面积(BSA)与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室收缩末期容积及右室每搏输出量(SⅥ呈弱相关性(r=0.178,0.247,P<0.05).左、右心室射血量(SV)存在弱正相关关系(r0.201,P<0.05).rn 结论: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右心功能的方法,能较准确地评估右室的收缩功能.
  • 摘要:目的:右室功能被认为是影响CRT疗效的早期独立的预后因素,本研究运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方法,分析心衰患者的右心室整体和节段功能,并初步探索CRT对右室功能的影响.rn 方法:连续入组本院行CRT植入术的心衰患者40例为病例组,入选同期28例正常对照,应用RT-3DE技术,定量研究心衰患者的右室整体及及流入道、体部和流出道三个节段的EDV、ESV、SV、EF,定义经心率标化的各节段容积达峰时间标准差(Tmsv-SD)及各节段之间的容积达峰时间最大差值(Tmsv-dif)为右心室收缩同步性参数.rn 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心衰患者右室整体及各节段EDV、ESV较正常组增大,SV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区别,整体及各节段EF均较正常对照显著降低.心衰患者的右心室收缩同步性较正常对照组差(Tmsv-SD:1.75±1.78% vs.0.40±0.37%,Tmsv-dif:3.28±3.24% vs.0.80±0.74%,p<0.05).40例心衰患者中共有17例完成术后随访,可见EDV、ESV及RVEF均有好转趋势,Tmsv-SD及Tmsv-dif较术前有所下降,但其改善尚未达到统计学差异.rn 结论:与正常对照相比,心衰患者右室整体及节段收缩功能与同步性均降低,CRT治疗后右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有改善趋势.
  • 摘要:目的:运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分析不同病因所致的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右心室节段收缩功能的变化特征,探讨RT3DE参数与右心导管参数之间的相关性.rn 方法:使用IE33超声诊断仪对49例PAH患者及51例正常对照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RT3DE检查.PAH患者根据病因分为先心相关PAH组(30例)和特发性PAH(19例)组.测量所有研究对象右心室面积变化百分比(FAC)和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应用TomTec软件定量分析右心室RT3DE图像,获得右心室整体、流入道、体部和流出道节段的舒张末容积(EDV)和射血分数(EF).记录右心导管检查所测定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肺血管阻力(PVR)和心输出量(CO).rn 结果:在全部研究对象中,95%的RT3DE图像成功实现软件定量分析,右心室整体和各节段EF与右心室FAC和S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0.40~0.75,P<0.05).与正常对照相比,PAH患者右心室节段EDV显著增大、节段EF显著降低(均P<0.001).不同病因的PAH患者之间比较显示,先心相关PAH组和特发性PAH组右心室整体和三节段EDV、S、PASP及PVR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而先心相关PAH组右心室整体EF、流入道节段EF及CO显著高于特发性PAH组(P<0.05).PAH患者右心室整体EF及流入道节段EF与PVR负相关(r=-0.519,-0.489,P<0.05),此相关性在无心内分流的PAH患者中更为显著(r=-0.807,-0.765,P<0.001),余心超参数与右心导管参数间无显著相关性.rn 结论:不同病因所致的PAH患者右心室节段收缩功能存在不同的变化特征,先心相关PAH患者右心室整体和流入道节段收缩功能高于相同后负荷状态下的特发性PAH患者,无心内分流的PAH患者RT3DE测定的右心室整体EF及流入道节段EF与右心导管测定的PVR显著负相关.
  • 摘要: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测量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右室收缩功能,并与心脏磁共振测值作比较,评价RT-3DE测量右室收缩功能的准确性。rn 方法:PAH患者23例,常规超声测量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APSE)、右室心肌做功指数(RIMP)、右室面积变化分数(FAC)及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RT-3DE测量右室舒张末期容积(RVEDV)、右室收缩末期容积(RVESV),得出右室射血分数(RVEF).心脏磁共振测量右室舒张末期容积(MRI-RVEDV)及右室收缩末期容积(MRI-RVESV),计算右室射血分数(MRI-RVEF).rn 结果:RT-3DE测量的RVEF与RVFAC呈显著正相关(r=0.595,P=0.003);RVEF与RMPI呈显著负相关(r=-0.745,P=0.000),RVEF与TAPSE不具有相关性(r=-0.029,P=0.896),RVEF与S'呈正相关(r=0.489,P=0.018).RT-3DE与心脏磁共振测量的RVEDV、RVESV及RVEF相关性好(均P< 0.001);Bland-Altman图分析显示两种方法测量的RVEDV、RVESV及RVEF之间一致性良好.rn 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无创、准确地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室收缩功能,为临床评估PAH患者预后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摘要:目的:本研究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与传统二维超声心动图综合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右心结构和功能,旨在为临床早期发现SLE患者PAH的进展和右心功能的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rn 方法:获得60例SLE患者(根据多普勒超声估算肺动脉收缩压高低分为无PAH组、轻度PAH组、中-重度PAH组)和28例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右心常规超声和三维全容积超声动态图像并存储.测量常规右心结构、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右心房(RA)长轴内径、RA短轴内径、右心室(RV)纵径、RV乳头肌部内径、RV基底部内径、RV流出道远端内径、RV流出道近端内径、RV面积变化分数(RVFAC)、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EDVI-2D)和收缩末期容积指数(RVESVI-2D)、二维RV射血分数(RVEF-2D)、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三尖瓣舒张早期前向血流速度(E)、三尖瓣环组织多普勒收缩期峰速度(s)、舒张早期峰速度(e)和舒张晚期峰速度(a)、右室心肌做功指数(RVTei指数)、肺动脉收缩压、平均肺动脉压、肺血管阻力(PVR);用三维分析软件获得右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EDVI-3D)和收缩末期容积指数(RVESVI-3D),RV射血量(RVSV-3D)、射血分数(RVEF-3D),比较这些参数在各组间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右室三维参数、常规右室功能参数和肺动脉压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RVEDVI-3D和RVESVI-3D重复性检验.rn 结果:(1)常规超声检查:右心结构检查显示,SLE轻度PAH组RV流出道内径较正常组明显增宽,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SLE中-重度PAH组与正常对照组、SLE无PAH组及轻度PAH组比较,RA长轴内径、RA短轴内径、RV乳头肌部内径、RV基底部内径明显增大,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右心功能检查显示,RVEDVI-2D和RVESVI-2D明显增大,RVEF-2D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组间两两比较RVFAC、RVTei指数、右室e/a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均P<0.05);SLE中-重度PAH组与正常对照组、SLE无PAH组、轻度PAH组比较,TAPSE、s明显降低,E/e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三维超声检查结果显示,SLE中-重度PAH组与正常对照组、SLE无PAH组、轻度PAH组比较,RVEDVI-3D和RVESVI-3D明显增大,RVEF-3D和RVSV-3D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APSE、s、RVFAC分别与肺动脉收缩压呈负相关(r1=-0.638;r2=-0.504;r3=-0.475,P<0.001).RV Tei指数分别与PVR、肺动脉收缩压、平均肺动脉压呈正相关(r1=0.563;r2=0.643;r3=0.577,P<0.001).RVEDVI-3D分别与PVR、肺动脉收缩压、平均肺动脉压有显著的正相关(r1=0.242;r2=0.348;r3=0.194,P<0.05).RVESVI-3D分别与PVR、肺动脉收缩压、平均肺动脉压有显著的正相关(r1=0.274;r2=0.402;r3=0.240,P<0.05).RVEF-3D与s、TAPSE分别有显著的正相关(r1=0.584;r2=0.750,P<0.001).RVEDVI-3D、RVESVI-3D分别与RVTei指数呈正相关(r1=0.392;r2=0.490,P<0.001).RVEDVI-3D、RVESVI-3D分别与s呈负相关(r1=-0.159;r2=-0.269,P<0.05).(4)RVEDVI-3D和RVESVI-3D的重复性较好.rn 结论:(1)SLE轻度PAH患者表现为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增宽,中-重度PAH患者右房及RV均明显扩大.(2)SLE患者早期即出现RV舒张功能降低,中-重度PAH患者RV舒张功能受损更明显.SLE患者早期RV局部收缩功能开始降低,中-重度PAH患者RV整体收缩功能明显降低.(3)RT-3DE能在机、快速、定量分析SLE患者RV容积和功能,适于临床应用.
  • 摘要: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技术以及德国Tomtec公司的4D-RV-function分析软件评价正常成人右心室(RV)整体和局部容积、收缩功能,右心室局部EDV、ESV、SV所占整体的比率,并探讨右心室容积及收缩功能与年龄是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n 方法:健康成人志愿者共61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32例,按年龄分组:30岁>Ⅰ组≥19岁,共17例;40岁>Ⅱ组≥30岁,共8例;50岁>Ⅲ组≥40岁,共13例;60岁>Ⅳ组≥50岁,共11例;75岁>Ⅴ组≥60岁,共12例.采用GE公司生产的Vivid 7 Dimension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配备S5探头及实时三维探头X3-1,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及RT=31Y检查.心尖四腔心切面获得满意的右心室切面后,应用RT-3DE采集右心室三维全容积数据库,导入Tomtec工作站,启动4D RV-function分析软件,分析获得右室三局部及整体的EDV、ESV、SV、EF,对男性组与女性组组间及组内进行比较,计算男性组与女性组三局部EDV、ESV、SV所占整体的百分比.对不同年龄组间、组内三局部及整体的容积和及收缩功能进行比较,并计算不同年龄组间三局部EDV、ESV及SV所占整体的百分比,对比不同年龄组间其所占比率是否发生改变.rn 结果:应用Tomtec软件成功分析61例.男性组右心室整体、体部EDV、ESV均大于女性组P<0.05).男性组右心室整体EF、流入道EF略低于女性组(P<0.05),右心室体部EF、流出道EF与女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结果显示男女性组右室局部ESV流入道>体部>流出道(P均<0.05).右室局部EF流入道>流出道>体部(P均<0.05).右室流入道EDV、SV均大于流出道及体部(P均<0.05),其所占整体EDV、SV的百分比也较其余两个局部大.正常成人不同年龄组组内比较显示右心室流入道的EDV、SV及EF均大于右室体部及右室流出道(P<0.05).右心室局部EF关系为右心室流入道>流出道>体部(P<0.05).不同年龄组组间比较显示各年龄组间右室整体及三局部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间右心室整体ED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室三局部EDV、ESV及SV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占右室整体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n 结论:正常成人右室三局部及整体容积一时间曲线的形态较为一致,呈"U"字型.成人男性与女性相比右室整体及三局部在容积、每搏输出量及收缩功能方面都存在有一定的差异.右心室三局部容积和收缩功能有着不同的特点,右心室流入道在右室整体容积以及收缩功能方面有及其重要的贡献.随着年龄的增长,右室整体及三局部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右心室整体EDV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右室三局部EDV、ESV及SV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占右室整体的比率基本保持恒定,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RT-3DE及其定量分析技术能够快速准确的评价右室容积及收缩功能.
  • 摘要: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评价不同左室构型高血压患者右室功能.rn 方法:应用常规超声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根据LVMI和RWT将6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左室构型正常(LVN)组32例和左室肥厚组(LVR)34例.正常对照组30例.运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右室各节段心肌进行应变率定量分析,测量右室壁收缩期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应变率(SRa),计算SRe/SRa.rn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VN组SR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Ra均显著增加,SRe、SRe/SRa均显著减低;LVR组右室室间隔SR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室游离壁SRs减低,右室壁SRa均显著增加,SRe、SRe/SRa均显著减低.与高血压LVN组比较,LVR组右室游离壁SRs减低,右室壁SRa均显著增加,SRe、SRe/SRa均显著减低.rn 结论: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是以二维动态图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即可目测又可定量评估心肌运动的技术.应变(Strain,S)是指心肌的形变;应变率(Strain rate,SR)是指心肌形变的速率.可由公式:SR=(Va-Vb)/d求得,Va、Vb代表沿着超声声束方向的a、b两点的运动速度,a、b两点的距离为d,当心脏移动时可影响Va、Vb,但不影响Va与Vb之差,因此应变率可克服心脏整体运动及邻近心肌节段的被动牵拉运动对室壁运动速度的影响,从而能真正的反映室壁运动速度.本研究发现LVN组、LVR组右室壁各节段SRe、SRe/SRa均比正常对照组小,SRa均比正常对照组大;且LVN组与LVR组相比,游离壁及室间隔心尖段SRe减小,结果提示高血压患者在未出现心肌肥厚之前局部舒张功能已经发生减退,并且随着左室构型的发展,右室的舒张功能损害呈逐渐加重趋势.这一结论与国内外研究结果相一致.LVR组的右室游离壁心肌收缩期应变率SRs较正常组降低,而代表右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射血在各组中无明显差异,表明在心脏整体收缩功能正常时,右室心肌的形变能力已经下降.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未发生左室构型变化,右心室长轴舒张功能已经受到损害,随着左室构型的变化,右室收缩功能呈减低趋势.VVI技术有望评价右室功能的新技术.
  • 摘要:目的:对比时间空间关联成像技术(Spatio 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Doppler)及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对评价胎儿左心功能的价值.rn 方法:使用STIC技术采集124例孕龄22-32周正常胎儿心脏的实时三维图像,应用Vocal容积分析软件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收缩末期容积(LVESV)、计算每搏输出量(LVSV)、心输出量(LVCO),同时应用2DE双平面Simpson法及Doppler技术测量、计算其每搏输出量(LVSV)、心输出量(LVCO),分析三种方法所测结果.rn 结果:应用STIC技术Vocal法测得的LVSV为(0.983±0.437)ml、LVCO为(146.5±65.19)ml、应用2DE双平面Simpson法测得的LVSV为(0.931±0.428)ml、LVCO为(138.77±63.74)ml.应用Doppler测得的LVSV为(1.208±0.522)ml、LVCO为(179.56±75.80)ml.三种方法所测得LVSV、LVCO均数相比较,STIC法与2DE Simpson法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有显著的相关性(r=0.937、0.938,P<0.001),而Doppler法与STIC法及Doppler法与2DE Simpson法的测值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相关性低于前者,Doppler法与STIC法相关性为(r=0.769、0.768,P<0.001).Doppler法与2DE Simpson法的相关性为(r=0.680、0.686,P<0.001).rn 结论: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STIC),可准确评价胎儿左心收缩功能,测值与二维超声心动图Simpson法接近,与Doppler法有一定差异,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摘要:目的:探讨高通量血透对尿毒症患者左室局部舒缩功能的影响.rn 方法:选择2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采集正常对照组左室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和左室局部应变率参数;选择尿毒症患者30例,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方式治疗6个月,分别于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采集尿毒症组患者的左室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和左室局部应变率参数.左室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包括左室内径(LVDd)、左房内径(LA)、室间隔厚度(IVSTd)、左室后壁厚度(PWTd)、二尖瓣频谱E峰、A峰,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局部应变率参数包括室间隔(IVS)、侧壁(LW)、下壁(IW)、前壁(AW)的基底段(basal)及中间段(mid)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应变率(SRa).rn 结果:1,常规超声心动图与对照组比较,尿毒症组LA增大(P<0.05)、E峰减小(P<0.05)、A峰增高(P<0.05)、E/A减小(P<0.05);LA、E峰、A峰、E/A在尿毒症组透析前与透析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IVSTd、LVDd、PWTd、LVEF在尿毒症组与对照组及尿毒症组透析前与透析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2,应变率成像技术与对照组比较,尿毒症组左室壁各节段SRs、SRe、SRe/SRa降低(P<0.05);与尿毒症组透析前比较,透析后左室壁各节段SRs、SRe、SRe/SRa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尿毒症组IVSbasal的SRa降低(P<0.05),余室壁节段SR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尿毒症组透析前比较,透析后IVSmid、LWbasal、LWmid、IWmid、AWbasal、AWmid的SRa降低(P<0.05),余室壁节段SR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尿毒症患者左室局部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减低,高通量血透能够改善尿毒症患者左室局部舒缩功能.
  • 摘要:目的:应用VFM技术,分析心梗患者舒张期左室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征.初步探讨VFM技术在评价心梗左室舒张功能的价值.rn 方法:选择临床明确诊断为左室前壁心梗的患者50例作为病例组,另选6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各时期左室心腔内涡流变化的情况,比较两组涡流相对于二尖瓣口的横向、纵向位置及涡流圈数;以及涡流半值面积(S)、涡流直径(D)、涡流最大流量(Qmax)、涡流强度(Qmax/S).应用组织多普勒测量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比值(Ea/Aa),并与涡流强度(Qmax/S)进行相关性分析.rn 结果:①舒张早、晚期在二尖瓣前、后叶出现位置对称的两个涡流,相对于正常对照组,病例组舒张早、晚期涡流位置更靠近中线,并向心尖靠近,且病例组后叶涡流圈数多于对照组,前叶涡流圈数无差别;舒张中期在心腔内出现一个较大涡流,病例组涡流位置更靠近左室心尖部,且涡流圈数多于对照组.心梗后,左室重构及对心房内血流的抽吸力下降,根据流体动力学特点,可能导致涡流向中线及心尖移位.前壁心梗,后壁运动代偿性增加,导致后叶涡流松散,即后叶涡流圈数增多.②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各时期涡流半值面积(S)及涡流直径(D)均增大,涡流强度(Qmax/S)均减小.可能由于心梗时,能量生成障碍,可导致主动松弛能力受损,弹性回缩力减小,心腔内血流能量减小,可能使涡流直径及半值面积减小,同时单位面积的血流量减少,即涡流强度减小.舒张早期前叶、舒张中期,涡流的最大流量病例组小于对照组,舒张早期后叶、舒张晚期前叶及后叶病例组大于对照组.可能原因为前壁心梗,后壁运动代偿性增加,导致前叶最大流量增加,舒张晚期,由于心排量减少,在房缩期代偿性增加,可能使舒张晚期前、后叶流量都代偿性增加.③Qmax/S与室间隔及侧壁的Ea/Aa呈明显正相关,提示心腔内涡流强度的变化可以反映心功能状态,成为临床评价心功能状态的另一指标.rn 结论:VFM技术能够准确的反映心梗患者左室心腔内血液流场的结构特征,为心梗患者舒张功能受损程度提供可靠流体力学依据,并提供了一定的量化指标.
  • 摘要:目的:探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治疗兔扩张型心肌病(DCM)模型左心收缩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rn 方法:应用摸球法把纯种日本大耳白兔40只随机分为三组:A组:移植组,20只,注射盐酸阿霉素;B组:移植对照组,10只,注射盐酸阿霉素;C组:模型对照组,10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A组在用第11周(药结束后3周)行左室前壁心外膜下BMSCs移植,B组和C组为假手术组,注入等量的DMEM,三组均于第11周、第15周(术后4周)行超声检查,二维超声常规测量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短轴缩短率(FS);存储心尖长轴四腔心、两腔心和左室长轴3个切面和左室短轴二尖瓣和心尖水平2个切面的连续心律稳定的三个心动周期的二维动态灰阶图像,将图像导入EchoPAC外置工作站,进入仪器内置的自动功能成像分析软件(AFI),获得左室长轴18节段的纵向收缩期应变(LSsys)、应变率(LSrsys)及扭转功能指标:左室扭转角度峰值(peak LV twist,Ptw)=心尖水平的旋转角度-心底水平的旋转角度.rn 结果:第11周A、B两组较C组的LVEDD、LVESD增大,LVEF及FS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8节段中有17节段LSsys、LSrsys较C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前壁心尖段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18节段中有16节段LSsys、LSrsys 较C组减低(P<0.01)或(P<0.05),前壁中间段及心尖段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各测量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E染色示模型组兔心肌呈DCM样改变.第15周A、B两组18节段中均有17节段LSsys、LSrsys较C组减低(P<0.05)或(P<0.01),两组前壁心尖段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兔左室整体功能指标LVEF、FS较B组稍高,前壁基底段及中间段、前间隔的基底段LSsys、LSrsys和Ptw较B组增高(P<0.05),其余各节段LSsys、LSrsys及LAD、LVEDD、LVESD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STI技术在评价干细胞移植治疗DCM兔模型中的应用价值有较大,与心肌病理学改变一致.
  • 摘要:目的:探讨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室涡流强度与心肌功能的影响.rn 方法:对照组30例为健康志愿者(男12例,女18例,年龄44.93±10.78岁).病变组60例为二尖瓣狭窄患者(男23例,女37例,年龄51.16±8.79岁).所有研究对象的心率控制范围在60~90次/min.采集图像和测量参数应用GEVivid 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3MHz,配有Echo PAC软件)及阿洛卡α 1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3MHz,配有DSA-RS1软件软件).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rn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疾病组舒张期与等容收缩期总涡流量作用于左室的强度(VI)增大(P<0.05),左室各壁基底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及应变率降低(P<0.05);VI与左室基底段收缩期平均峰值应变及应变率,呈负相关(r=-0.507~-0.839,P<0.001).rn 结论:研究表明,当二尖瓣狭窄患者的心室内涡流强度增大时心肌收缩应变力降低.VFM技术可用于定量二尖瓣狭窄患者的左室涡流量及其强度,显示了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心肌应变密切相关,反映在异常血流动力学状态会对心肌收缩有影响.因此,超声的血流向量成像技术评价左室涡流强度有助于预测二尖瓣狭窄对心肌功能的损伤,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摘要:目的:应用二维应变超声心动图(2DSE)观察高血压患者左室收缩期与舒张期纵向应变率的关系.rn 方法:将90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分为无左室肥厚组(NLVH组)52例和左室肥厚组(LVH组)38例,及30例血压正常的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标准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及心尖四腔心切面,2DSE分析获得左室收缩期和舒张早期纵向应变率.rn 结果:LVH组收缩期及舒张早期纵向应变率(SRLS、SRLE)均明显低于NC组(P<0.01),NLVH组基底段及中间段的舒张早期纵向应变率降低(P<0.05),LVH收缩期与舒张早期纵向应变率比值(SRLS/SRLE)明显高于NC组,而NLVH组SRLS/SRLE值有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收缩期与舒张早期左室纵向应变率成正相关(r值0.38,P值<0.01).rn 结论:高血压整组收缩期与舒张早期纵向应变率呈正相关,在左室重构早期出现部分节段纵向舒张早期应变率降低,左室肥厚阶段其纵向收缩和舒张应变率均明显降低,以舒张早期应变率降低为主.
  • 摘要: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rn 方法:经全夜多导睡眠监测仪确诊的OSAHS患者39例为实验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人28名作为对照组.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对两组进行心肌斑点追踪分析,比较两组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射血分数(EF)及心脏三维应变指标,并且分析比较AHI、BMI与三维应变指标之间的相关性.rn 结果:1、与正常人比较,OSAHS病人的BMI指数、EDV、ESV明显增大且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22.63±2.04kg/m2 VS 28.19±4.79kg/m2 P<0.001;79.01±15.56ml VS92.21±24.42ml,P=0.009;35.36±10.15ml VS44.97±14.69ml,P=0.003);OSAHS病人三维环向、径向应变值较正常人有明显减小且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9.81±5.79%VS 23.88±5.89%P=0.008;33.47±8.36% VS39.97±8.86% P=0.004);OSAHS病人与正常人的EF值(54.02±7.99 %VS57.07±7.39% P=0.124)、长轴应变(17.01±5.02% VS19.11±3.56%P=0.071)、整体应变(29.88±5.14% VS30.45±2.81% P=0.712)、扭转(12.23±8.47°VS13.48±8.78°P=0.631)、扭矩(1.66±1.16°/cmVS2.61±3.54°/cm P=0.217)无明显差异;2.根据AHI指数将病人分为轻度及重度两组,比较其超声指标均无明显差异.3.相关性分析:①BMI与超声指标相关性:EDV(r=0.523,P=0.001),ESV(r=0.617,P<0.001),长轴(r=-0.402,P=0.01),环向(r=-0.284,P=0.076),径向应变(r=-0.423,P=0.007),扭转(r=-0.49,P=0.015),扭矩(r=-0.53,P=0.008)②AHI与超声指标无明显相关性③AHI与BMI也无明显相关性.rn 结论:①三维应变参数能够敏感反映OSAHS患者左心功能改变,其中三维环向及径向应变能够在患者左室EF发生改变之前反映心功能的变化,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评价OSAHS病人的左心室动力学改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②OSAHS患者轻度和重度患者超声心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且BMI与超声心功能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OSAHS患者心功能改变可能是身高、体重、年龄等多因数共同作用的结果.
  • 摘要: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价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左心室的舒缩功能,观察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rn 方法:应用Philips iE33超声诊断仪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VMC组)及正常儿童(N组)进行二维超声心动图、应变率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rn 结果:1.部分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e)、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sr)、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Esr)明显低于N组(P<0.01).2.两组左室后壁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3.VMC组左室壁16节段、12节段及6节段收缩末期最小容积时间(Tmsv)的标准差和最大差值(即Tmsv16-SD,Tmsv16-Dif,Tmsv12-SD,Tmsv12-Dif,Tmsv6-SD和Tmsv6-Dif)及其心率校正值均高于N组(P<0.05).rn 结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在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异常的情况下,应用应变率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测可早期发现左室壁局部收缩、舒张功能的减低及心肌收缩同步性的异常.
  • 摘要: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2D-STI)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左心疾病(LHD)相关性肺高血压(PH)患者的右心室(RV)功能,初步探讨其对鉴别诊断被动性PH与反应性PH的临床价值.rn 方法:健康志愿者40例,LHD相关性PH患者65例,根据PVR分为两个亚组:被动性PH组和反应性PH组.应用2D-STI测量RV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纵向应变(LS)及整体LS,即LSbss、 LSmld、LSapi和LSfw.应用RT-3DE测量RV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量(SV)和射血分数(EF).rn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H亚组RV EDV、ESV增加,EF、LSbas和LSfw减低(均P<0.05);与被动性PH组比较,反应性PH组RVEDV、ESV增加,EF、LSbas和LSfw减低(均P<0.05);对照组与被动性PH组间RV EF、LSh和LSfw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亚组间病因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V EF、LSbas和LSfw诊断反应性PH的敏感性分别为72%、83%和59%,特异性分别为75%、89%和89%.rn 结论:2D-STI和RT-3DE能够定量评价LHD相关性PH患者的RV功能;在被动性PH阶段,RV扩张,但收缩功能尚保留;在反应性PH阶段,RV进一步扩张,收缩功能明显受损,并与LVEF、病因学无明显关系;RV EF、LSbas和LSfw在鉴别诊断被动性PH与反应性PH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TDI-Tei指数评价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右心室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rn 方法:选取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根据肺动脉压力升高情况分为3组:重度肺动脉高压组(>80mmHg)11例,轻中度肺动脉高压组(40-80mmHg)23例和无肺动脉高压组(<40mmHg)26例,每位患者分别在手术前,手术后一周,手术后3个月、手术后、6个月四个时期,应用组织多普勒法测定右室TDI-Tei指数进行对比研究.rn 结果:1.手术前,与无肺动脉高压组相比较,轻中度肺动脉高压组右室TDI-Tei指数升高(p<0.05),重度肺动脉高压组TDI-Tei指数显著升高(p<0.01).2.手术前后比较,无肺动脉高压组手术后一周右室TDI-Tei指数无明显变化,轻中度肺动脉高压组手术后一周右室TDI-Tei指数下降(p<0.05),重度肺动脉高压组手术后一周TDI-Tei指数下降不明显.3.重度肺动脉高压组手术后三个月,手术后六个月TDI-Tei指数明显下降(p<0.05).4.各组测得的TDI-Tei指数与肺动脉收缩压呈良好的相关性.rn 结论:组织多普勒TDI-Tei指数可较敏感的反映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右心室功能变化,结合肺动脉收缩压,是可用于动态长期评价右心室整体功能的较好指标.
  • 摘要: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tissue Doppler imaging,TDI)技术测量三尖瓣环等容收缩期最大速度(isovolumic contraction peak velocity,IVCv)评价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功能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rn 方法:对41例疑诊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采用组织多普勒测量IVCv,同时超声检测右心收缩功能常用参数:右室侧壁三尖瓣环平面位移(tricuspid annular plane systolic excursion,TAPSE)、右室侧壁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右室面积变化率(righ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area change,RVFAC).另外,右心导管(right heart catheter,RHC)检测肺动脉压力.根据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ial systolic pressure,PASP)将患者分为无PH组,轻度PH组,中度PH组,重度PH组四组,比较各组之间IVCv是否存在差异,ROC曲线分析IVCv对右心功能评价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IVCv与常用右心收缩功能参数和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rn 结果:IVCv与TAPSE、PSv、RVFAC呈正相关,r分别为0.573、0.757、0.557,P均<0.001.IVCv与PASP呈负相关,r=-0.739,P<0.05.无PH组、轻度PH组、中度PH组、重度PH组的IVCv分别为13.83±3.56cm/s、10.11±1.36cm/s、8.70±2.21cm/s、5.80±1.03cm/s.重度PH组IVCv显著低于中度、轻度及无PH组(p<0.05),无PH组IVCv显著高于轻度、中度PH组(p<0.01);轻度PH组与中度PH组IV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常用的超声心动图评估右室收缩功能参数的低限(TAPSE<16mm,PSv<10cm/s,RVFAC<35%)为标准,选用IVCv<6.5cm/s作为阈值,诊断右室收缩功能减低的敏感性分别是91%、96%、87%,特异性分别是70%、53%、77%.rn 结论:组织多普勒测量三尖瓣环等容收缩期最大速度是一项较新、能客观反映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参数,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 摘要:目的: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技术(X-Strain)检测低钙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颈动脉形变能力及弹性的早期影响.rn 方法:采用意大利百盛公司(Esaote)Mylab 9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嘱受检者取仰卧位,充分暴颈部,平静呼吸,连接同步肢体导联心电图,测量其肱动脉收缩压(PS)及舒张压(Pd).将头略偏向检查对侧,探头轻置于颈部,自下而上扫差颈动脉,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将IMT≥0.09mm作为颈动脉内膜增厚的诊断标准,IMT≥0.15mm作为颈动脉斑块诊断标准,颈动脉内膜增厚或存在斑块者自动剔除.取颈动脉分叉前1cm处长轴切面,采集二维、M型、频谱多普勒超声图像,记录颈动脉常规超声参数.应用X-Strain技术检测30例未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MHD患者使用低钙透析液前后颈动脉形变能力及弹性的变化,软件自动分析后显示各节段及整体圆周应变及圆周应变率曲线,在一个完整心动周期内测量曲线上各节段的最大正向峰值圆周应变(S)和圆周应变率(Sr),以各节段颈动脉最大正向峰值圆周应变的平均值作为颈动脉整体最大圆周应变(CS),以各节段最大正向峰值圆周应变率的平均值为颈动脉整体最大圆周应变率(CSr),比较其差异,并进行相关性分析.rn 结果:①使用低钙透析液后MHD患者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均降低,甲状旁腺素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使用低钙透析液后,入组前未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MHD患者颈动脉IMT、RI降低,EDV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使用低钙透析液后,入组前未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MHD患者颈动脉应变及应变率参数,S1、S2、S3、S4、S6、Sr1、Sr2、Sr3、Sr4、Sr5、Sr6、CS、CSr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无论使用低钙透析液前后,CS、CSr均与血钙、钙磷乘积、IMT、RI有明显相关性.⑤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示,无论使用低钙透析液前后,血钙、钙磷乘积、IMT、RI均对CS、CSr有显著影响,其中血钙对CS及CSr的独立影响力最大.rn 结论: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建议,降低透析液中的钙浓度,预防高钙血症的同时可以使用更多的含钙磷结合剂,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磷浓度及钙磷乘积水平,纠正钙磷代谢紊乱.应用X-Strain技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前检测低钙透析液对MHD患者颈动脉形变能力及弹性的影响,为预防血管异位钙化问题提供新的治疗佐证.
  •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PTC针在超声引导PICC术(外周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价值.rn 方法:将70例需行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术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人,A组采用原始穿刺包中的穿刺针,B组采用18G PTC针替换PICC原始的穿刺针,配合导针架,记录一次穿刺的成功率,穿刺时静脉痉挛的发生率,比较两者一次穿刺的成功率,静脉痉挛的发生率,并对两者之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原始穿刺针与PTC针在PICC术中的应用价值.rn 结果:A组患者PICC置管术一次穿刺的成功率低于B组患者,穿刺时静脉痉挛发生率高于B组患者,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PICC穿刺包中的原始穿刺针针体较短,无法配合导针架,对于血管条件较差,过于肥胖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低,穿刺针进入血管后针体容易脱出,并且容易发生血管痉挛,无法继续进行穿刺.PTC针内径较细,针体长,配合导针架,一次穿刺成功率高,针体不易从血管内脱出,并发静脉痉挛的几率低,PTC针价格低,不会过大的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对于需要行PICC术,尤其是血管条件差,皮下脂肪厚的患者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lor angiography,3D-CPA)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脏血流灌注的临床应用价值.rn 方法:选取肾功能正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例及健康志愿者30例进行研究.应用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肾脏的叶间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应用3D-CPA技术分析肾脏的血流灌注状态,测量肾脏的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及血管血流指数(VFI).rn 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RI测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VI、FI、VFI测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PI测值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反应肾功能的各项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实验室检查肾功能出现异常之前,肾脏血流灌注即可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肾内血管阻力增加,肾内血管床减少,血流灌注量减低.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3D-CPA)技术为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脏血流灌注改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摘要:目的:应用瞬时波强技术(Wave intensity,WI)检测冠心病(CAD)患者和正常组颈总动脉(CCA)血流动力学状态,分析比较CAD患者在不同收缩功能状态下WI参数的变化特点,探求CAD患者左室收缩功能与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之间的关联性.rn 方法:选本院心内科经冠脉造影确诊的CAD患者41例,男26例,女15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59.68±7.61)岁.将用simpson's法测量反映左室收缩功能的标志性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LVEF>50%,n=23例,男15例,女8例),B组(LVEF≤50%,n=18例,男11例,女7例).健康对照组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40~83岁,平均年龄(61.69±13.48)岁,LVEF为(65.75±4.93)%.以颈总动脉长轴观为标准切面,测量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记录有无斑块及斑块发生情况,后切换至WI模式,按要求操作并挑选较为一致的5~7个以上波形,显示报告界面.图像存入光盘,收集报告界面各项数据进行脱机分析.rn 结果:正常组WI结果显示:W1为(11.47±3.50)mmHg×m-1×s-2,W2为(3.06±1.36)mmHg×m-1×s-2,NA为(35.76±9.24) mmHg×m-1×s-1,R-1st为(96.71±18.00)ms,1st-2nd为(259.83±25.38)ms.反映血管弹性的指标:β为9.27±2.30,Ep为(126.97±35.22)kPa,AC为(0.69±0.23)mm2/kPa,AI为(14.21±1.77)‰PWVβ为(7.18±1.31)m/s.而CAD患者W1、W2、NA较正常组明显减低,R-1st较正常组增高,两组间1st-2n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W1为(7.07±3.65)mmHg×m-1×s-2,W2为(1.65±0.85) mmHg×m-1×s-2,NA为(33.98±12.61)mmHg×m-1×s-1,R-1st为(113.881±3.78)ms,1st-2nd为(260.46±5.80)ms,β为11.12±4.39,Ep为(151.98±52.43)kPa,AC为(0.71±0.32) mm2/kPa,AI为(20.26±13.00)%,PWVβ为(7.55±1.44)m/s.rn 结论:WI参数可以反映CAD患者不同LVEF状态下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以及动脉弹性改变,作为一项通过动脉内血流动力学反映心脏功能的新技术,可为临床评价心功能提供有新价值的参考.
  • 摘要:目的:应用应变与应变率成像技术(X-strain)及血管硬度测量技术(quantitative arterial stiffness,QAS)定量评价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患者颈总动脉血管弹性硬度变化,分析2型糖尿病及其合并症患者颈总动脉弹性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rn 方法:选取临床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所选患者均通过超声检查排除颈动脉粥样硬化.测量患者的生化指标如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安静状态下测量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有高血压及高脂血症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A组,25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组(B组,45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C组,2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及高脂血症组(D组,20例)与30例正常受检者(对照组)相对照.应用X-strain技术软件及QAS软件定量分别测量各组患者颈总动脉的最大圆周应变(CSmax)/应变率(CSRmax)、顺应性系数CC、僵硬度系数β、脉搏波传导速度PWV.rn 结果:(1)四组病例组颈总动脉最大圆周应变(CSmax)/应变率(CSRmax)均较正常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正常对照组颈总动脉最大圆周应变(CSmax)>A组>B组>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颈总动脉最大圆周应变率(CSRmax)>A组>B组>C组>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四组病例组颈总动脉β、PWV均较正常对照组高,CC较正常对照组减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4)正常对照组颈总动脉弹性参数(β)<A组<B组<C组<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对照组颈总动脉弹性参数(PWV)<A组<B组<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组颈总动脉弹性参数(CC)>A组>B组>C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应变参数与弹性参数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颈动脉最大圆周应变(CSmax)/应变率(CSRmax)与颈动脉顺应性系数CC、僵硬度系数β、脉搏波速度PWV之间存在线性相关.rn 结论:(1)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弹性减低最为明显,高血压及高血脂可加剧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减低的程度,三者对于动脉粥样硬化起协同作用.(2)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相比较,前者颈动脉弹性减低更明显.(3)应变及应变率技术和血管硬度测量技术可以定量测量血管硬度的变化,且具有线性相关,可作为协同反映血管硬度变化的新指标.
  •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PSV比值法对颈动脉狭窄评估的准确性.rn 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对30根已知狭窄程度的颈动脉进行超声检查,测量颈内动脉狭窄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颈内动脉狭窄段与颈总动脉峰值流速比值(PSVICA/PSVCCA),并与指南中诊断标准进行比较得出狭窄率,同时应用灰阶超声测量颈动脉原始管腔内径A、有效管腔内径B、灰阶超声狭窄率(A-B)/A.比较两种方法评价颈动脉狭窄.rn 结果:彩色多普勒PSV比值法参照指南诊断标准评价狭窄率较接近真实,灰阶超声评价狭窄率误差较大,证明该标准基本可用于超声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rn 结论:灰阶超声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不可靠,应通过彩色多普勒发现可疑狭窄并进行频谱测量,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对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估.
  • 摘要: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rn 方法:本院在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诊治的下肢静脉血栓45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13例,年龄40-75岁之间,病史:长期卧床,手术史,外伤史,产后.主要临床表现:在血栓形成的急性期为突感下肢肿胀,疼痛,行走时僵硬,慢性期为下肢肿胀,浅静脉曲张,小腿皮肤颜色加深,严重时溃烂.应用日立650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12MHz.rn 结果:42例下肢静脉血栓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出26例急性血栓,6例亚急性血栓,8例慢性血栓.左侧髂外静脉血栓2例,股总静脉血栓7例,股浅静脉血栓16例,腘静脉血栓15例,小腿静脉血栓2例.其中双侧静脉血栓3例.急性期血栓声像图表现为血栓形成部位血管明显增宽,管壁光滑,内见低回声,加压探头管腔不能被压闭,亚急性期及慢性期血栓,声像图为静脉管强内径正常或稍增宽,内壁毛糙,管壁部分或弥漫性增厚,血栓呈不规则稍强回声或强回声.CDFI:可测及彩色血流信号充盈缺损,非梗塞部位血流为连续性,失去周期性,Valsavas试验时反应减弱或消失,不完全血栓时,管强内见程度不同的血流信号.rn 结论:长期卧床的患者下肢易形成血栓,下肢静脉血栓声像图主要表现为管径增宽,管腔内见团块样低回声,探头加压时管腔不消失,CDFI血流信号变细,完全闭塞时无血流信号.急性期静脉血栓呈低回声,难以分辩时,加压探头管腔不消失,放松探头见静脉内血流充盈缺损,应提示血栓形成.发病数周后的血栓称亚急性血栓,声像图表现血栓回声增强变小固定.CDFI出现细条样星点状再通血流信号.数月后的血栓称慢性血栓,声像图表现血栓回声较亚急性期回声增强,且强弱不均,与静脉壁无明显分界,伴有静脉瓣膜回声增厚,CDFI显示静脉腔狭窄或无血流信号,有时见伴有丰富的交通侧支血流信号,病变静脉内Valsavas试验多普勒频谱返流时间大于1.0s,为静脉瓣功能不全表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静脉血栓无创伤,简便,可重复检查,图像直观,能迅速显示下肢静脉的解剖结构,血栓部位,范围大小,类型及血流情况,可作为下肢静脉血栓诊断的首选方法.
  • 摘要:目的:分析后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后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rn 方法:经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观察左肾静脉的走形及血流情况.结合临床表现、体征和检验结果,为患者进行诊断.rn 结果:男,11岁,1月前剧烈运动后出现双下肢浮肿,当地医院查尿常规示:尿隐血+,尿蛋白+.后于每次剧烈运动后查尿常规出现隐血及蛋白阳性.常规超声检查:双肾形态未见明显异常.于腹主动脉长轴切面及左肾静脉水平横断面均显示左肾静脉走形于腹主动脉与脊柱之间汇入下腔静脉.平卧位静息时左肾静脉远心端内径9.3mm,左肾静脉近心端(腹主动脉后方)内径1.9mm,比值1∶5.站立15分钟后检查:左肾静脉远心端静息时内径0.67mm,左肾静脉近心端(腹主动脉后方)静息时内径0.16mm,比值1∶4.2.CDFI示增宽处色彩一致的彩色血流,狭窄处呈花色血流,PW示狭窄处呈湍流频谱,峰值流速138cm/sec.该患者左肾静脉走形异常,考虑为后胡桃夹综合征.rn 结论:胡桃夹综合征是指左肾静脉在汇入下腔静脉的行程中,于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内走行时受到挤压,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比如直立血尿或蛋白尿,故又称为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即通常所认为的前胡桃夹征.而后胡桃夹征则是因为左肾静脉走行于腹主动脉与脊柱间并受到两者的挤压所产生的类似症状.该病可发生于小儿及成年,以青春发育期的男性居多.血尿为最常见的症状,此外还有蛋白尿,不规则月经出血,高血压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评价左肾静脉走形变异导致的左肾静脉扩张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临床诊断、治疗后胡桃夹综合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新生儿的颅内静脉系统的血流特点,与正常足月新生儿颅内静脉相比较,为临床判定缺氧缺血脑病提供新的参考依据.rn 方法:实验组缺氧缺血新生儿52例,对照组正常足月新生儿52例,通过前囟门应用彩色多普勒观察颅内静脉系统中直窦(SS)、上矢状窦(SSS)、双侧横窦(TS)、双侧室管膜下静脉(SV)及双侧大脑内静脉(ICV)的最大平均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rn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组SSS、双侧ICV及双侧SV平均最大血流速度减低.对照组SSS频谱为搏动型,双侧ICV及双侧SV频谱为连续平坦型.实验组SSS的频谱形态可见连续平坦型,SS及双侧TS的频谱形态存在搏动型及连续平坦型.颅内双侧ICV及双侧SV的频谱为连续平坦型.rn 结论:颅内静脉系统中,SSS、双侧ICV及双侧SV为提示缺血缺氧脑病的合适观察对象.
  •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rn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到院就诊的112例患者,其中男性64例,女性3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溃疡。采用ATL公司HDI-5000及美国GE公司W7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为3.5-5.OMHz的凸阵探头及5.0-8.OMHz的线阵探头,依次观察深、浅静脉、肌肉间静脉及深浅静脉交通支(穿静脉脉)的管径、血流、血管腔内回声情况(有无血栓、范围、回声特征)、瓣膜返流程度、测定返流持续时间,股静脉瓣膜功能做Valsalva试验,穿静脉瓣膜功能做远端小腿挤压试验:反流程度根据反流时间来判断,轻度反流:1~2s;中度反流2~3s;重度反流:>3。rn 结果与结论:下肢静脉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按血流动力学改变,可分为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阻塞,占位性病变压迫深静脉等)及静脉倒流性疾病(如原发性下肢深、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深浅静脉交通支(穿静脉脉)瓣膜功能不全,先天性下肢深静脉无瓣膜症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及下肢静脉瓣关闭功能不全(主要为深静脉瓣功能不全)是造成下肢水肿的主要原因,静脉外肿块的压迫和静脉癌栓是造下肢水肿的次要原因,浅静脉返流及穿静脉返流在静脉性溃疡形成及发展中有直接作用,还有些静脉性溃疡的形成有联合形式的静脉血流动力学异常,即在浅静脉返流及穿静脉返流同时合并有深静脉返流,尤其是腘静脉的返流,有报道指出在这种情况下仅行浅静脉剥脱或浅静脉剥脱加穿静脉结扎术治疗,有较高的复发率。因此对此类患者应同时行深静脉重建术是非常必要的。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不仅可检出静脉血栓,判断血栓位置、范围和管腔阻塞程度,还可检测下肢静脉瓣膜功能,并准确定位静脉瓣膜功能异常血管病变段、静脉瓣返流程度及返流持续时间。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不仅可诊断下肢静脉疾病,还可帮助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和动态观察疾病变化及判断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 摘要:目的:应用QAS(超声动脉僵硬度定量分析)技术评价吸烟人群颈动脉血管功能,为临床进行干预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rn 方法:排除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及腹性肥胖者,选取年龄在30-55岁之间,烟龄在5年以上的窦性心律志愿者30名,另建排除以上疾病及吸烟嗜好的正常对照组30人.使用意大利百胜MyLab90彩色超声仪,线阵探头频率为4-13MHz可变.在上午进行检查,受检者休息10分钟,采用标准袖带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右上臂血压.检测颈总动脉时令受检者颈下垫枕,使头后仰,侧向对侧,取样深度4cm,在距颈总动脉分叉2cm处二维图象显示清晰的颈总动脉长轴,聚焦点位于血管前壁,应用QAS技术测量颈总动脉的各项参数.评价血管功能的参数指标(QAS动脉硬度指标)包括顺应性(Compliance Coefficient,CC)、扩张性(Distensibility Coefficient,DC)、僵硬指数(α/β)、局部动脉的压力(Local Pressure Sys/Dia)收缩压和舒张压、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等.所测结果存入外置工作站,供以后脱机分析.rn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吸烟组个别人颈动脉已出现小斑块或明显的内膜改变,其他人大动脉顺应性均不同程度下降,表现为PWV增快和(或)β增加和(或)DC、CC下降.rn 结论:吸烟是被公认的致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极大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质量和生命健康.传统的血管二维超声和血流显像发现血管病变时,已经是很明显的病变,甚至已经出现斑块,这个时候再去干预、治疗就不属于早期治疗的范畴了.血管功能的改变在血管解剖结构变化之前就已经发生,能够早期发现血管结构和功能异常是避免以后发生不可逆转血管病变的前提,血管功能的检测对早期血管病变的筛查意义重大.QAS技术是通过多个评估参数来实现动态评价血管的僵硬度和观测早期血管结构、力学变化.应用QAS技术分析研究吸烟人群的动脉弹性和早期动脉硬化病变的情况,为人类戒烟提供宣传理论依据,同时对吸烟人群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早期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SS)的诊断价值.rn 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查12例SSS患者,二维超声常规观察颈部动脉内径及内膜情况、是否存在斑块、管壁增厚及管腔狭窄,彩色及频谱多普勒超声检测其血流方向及速度,并参照同侧颈动脉血流显像;声束与血流方向夹角≤60°.rn 结果:本组12例动脉硬化患者,均有内膜回声毛糙和程度不等的硬化斑块形成.斑块表面粗糙不平、大小不一,约1.5~4.7mm,分别呈强、等、低回声,致锁骨下动脉近心端管腔狭窄,其中2例完全闭塞,无血流信号显示.2例大动脉炎患者颈动脉和锁骨下动脉血管内壁不均匀增厚(1.8~5mm),呈低回声,管腔不同程度狭窄.12例患者中椎动脉均未见管壁增厚或斑块回声.患侧椎动脉表现不同程度的低速高阻反向或双向血流频谱;健侧椎动脉流速较患侧增高,频谱形态高大.患侧上肢动脉彩色血液充盈缓慢、色泽暗淡.SCA狭窄处频带增宽,收缩期峰值流速增高.SCA完全闭塞者,频谱表现杂乱不规则的血管壁搏动信号.rn 结论:SSS是锁骨下动脉起始端发生狭窄或闭塞,引起同侧椎动脉血液逆行流入锁骨下动脉远端,从而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产生的综合征.病因有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炎及动脉受压等,与本组病例所见符合.与健侧比较,患侧椎动脉在收缩期与全舒张期均呈负向频谱,与颈动脉彩色血流色泽相反,是诊断SSS的要点,但此点仅见于重度狭窄的患者.轻度狭窄时,椎动脉血流频谱仅于收缩早期出现反向血流,收缩中晚期及舒张期仍为正向血流.因此,在检查过程中对于临床高度怀疑SSS者,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椎动脉反向血流不典型时,可通过加压减压试验观察椎动脉血液动力学的变化,以协助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超声图像特征,协助临床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通过分析33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所有病例均行X线静脉造影证实.结果:中央型6例,周围24例,混合型3例,符合率95%.急性血栓17例,亚急性:13例,慢性血栓3例.结论:彩超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 摘要:目的:通过超声检查对饮酒中老年男性颈动脉进行观察.rn 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来院检查的男性患者154例,年龄45-85岁,平均65岁,体重指数大于30‰长期吸烟史受检者不在研究范围内,分不饮酒,少中量饮酒,大量饮酒三组.采用GE-ViVi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MHz,由锁骨上至下颌角后方,依次探查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测量各动脉内径,IMT厚度,斑块大小.应用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记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及率的比较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n 结果:斑块发生率:不饮酒组50.8%,少中量饮酒组29.4%,大量饮酒组69.7%;内中膜厚度(mm):不饮酒组0.81±0.12,少中量饮酒组0.73±0.11,大量饮酒组0.83±0.12.SPV(cm/s):不饮酒组63.4±17.7,少中量饮酒组61.8±21.1,大量饮酒组55.1±17.5.EDV(cm/s):不饮酒组14.5±5.3,少中量饮酒组17.4±5.5,大量饮酒组12.6±5.8.Rh不饮酒组0.77±0.07,少中量饮酒组0.72±0.04,大量饮酒组0.78±0.06.rn 结论:少量饮酒能够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动脉硬化,提倡良好的饮酒方式,但不倡导人人都要饮酒,由于CHD在年轻的男性很少见,年龄较小的人不会从饮酒中获得多少益处,老年人常会服用药物,药物与酒精相互作用也会发生危险并发症,人们应当审慎作出饮酒的决定,对每个人来讲,要考虑到他的年龄、生活方式等来权衡饮酒的利与弊.选择不同的饮酒方式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rn 方法:对150例临床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观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颈总动脉内径等指标,并将这150例冠心病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分组,其中单支病变组58例,双支病变组50例,三支病变组42例,比较三组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及颈总动脉内径等指标,分析它们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的关联性.rn 结果:150例冠心病患者中,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均有IMT增厚、Crouse 积分较高及颈总动脉内径增宽(P<0.01).rn 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紧密的相关性,随着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增高,冠脉病变程度随之加重.
  • 摘要:目的: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粥样斑块内新生血管是评估斑块易损性的新方法.本研究运用手术切除斑块组织病理学方法与超声造影对比研究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明确超声造影评价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准确性.rn 方法:48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分别进行术前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及术后斑块组织病理学分析.超声造影观察斑块内造影剂增强强度(dB),斑块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数量.rn 结果:48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中,其中5例患者为斑块内无明显造影增强,43例患者斑块内可见不同程度造影增强,斑块内造影增强强度范围(9.9-14.1dB),平均强度(12.5±2.0dB).斑块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显示,斑块内无造影增强者为血栓形成,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新生血管数量与超声造影时斑块内造影增强强度密切相关(r=0.9,P=0.002)。rn 结论:超声造影通过斑块内造影剂增强强度评价斑块内新生血管与斑块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相关性高.因此,超声造影为一种评价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可靠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评价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的价值。rn 方法:分析总结经超声检查、CT检查及临床确诊为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8例患者的超声图像特点。rn 结果:超声显示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患者不同主动脉节段及分支血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病变常累及多支分支血管,以锁骨下动脉、颈动脉受累常见,主动脉分支血狭窄严重甚或闭塞.冠状动脉病变常为多支多发病变,甚至闭塞.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超声可显示为局部管腔变窄,血流加速,闭塞患者不能显示冠脉血流信号,但超声显示冠脉闭塞假阳性、假阴性率较高,尤其是右冠状动脉.同时超声可以评价冠脉病变导致的室壁运动异常,并能提供患者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参数.对于合并的瓣膜病变,超声能准确评价瓣膜受损的程度及瓣膜功能.rn 结论:超声对大动脉炎累及冠脉的患者可以提供主动脉及冠脉受累的丰富信息,对提示诊断起着重要作用.超声对心内结构及心功能的准确评价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患者预后的判断有独特价值.
  • 摘要: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2D-STE)早期检测心血管危险因素对与腹主动脉(AAO)硬度相关的左心房(LA)、左心室(LV)功能的负面影响.rn 方法:收集85例有心血管危险因素但无临床症状的人群作为患者组,60例无上述危险因素且体检正常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常规超声测量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房容积指数(LAVI)、舒张早期二尖瓣E/e'.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测量腹主动脉、左房心肌和左室心肌的形变,包括腹主动脉圆周应变AAO-S,左室纵向、圆周、径向应变和应变率,收缩期、舒张早期、舒张晚期左房峰值应变、应变率.计算腹主动脉硬度指数、左室充盈压、左房硬度指数.rn 结果:患者组左房容积指数(LAVI)、左室质量指数(LVMI)、舒张早期二尖瓣E/e'、左房僵硬度指数(E/e')/S-LAs、腹主动脉(AAO)硬度高与对照组,舒张早期左室纵向峰值应变率(SR-LVe)低于对照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对照组主动脉硬化的独自预测因子.收缩压、舒张压、SR-LVe、左房僵硬度指数((E/e')/S-LAs)是患者组腹主动脉硬化的独立预测因子.讨论: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在检测左房、左室和主动脉功能的细微变化方面优于传统超声心动图.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吸烟等可通过各种机制引起心内膜至外膜的左室间质纤维化.2个或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联合导致了左房-左室耦合关系的受损.在有心血管危险因素和E/A≥1的无症状患者中,纵向受损的左房左室松弛功能是LA-LV耦合关系异常的早期征兆.主动脉硬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2DSTE显示这种增加在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时加速,也表明异常LA-LV耦合关系与主动脉硬化增加相关.rn 结论:心血管危险因素加速了左房左室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以及腹主动脉的硬化.在无症状而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中,腹主动脉硬化与左房顺应性减退以及左室舒张功能受损有关,表明不良的左房、左室和主动脉可能是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和吸烟共同作用的结果.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有助于早期发现与腹主动脉硬化相关的左房左室功能异常.
  • 摘要:目的:本文拟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定量评价心肌收缩力增强或减弱状态下的犬左心室扭转功能,以期观察不同指标变化,探索该技术的临床应用前景.rn 方法:研究中采用健康雌性比格犬,质量7~9kg,平均(8±0.67)kg,经股静脉先后注射多巴酚丁胺(5-10μg/kg/min)和艾司洛尔(5-10μg/kg/min)分别建立收缩力的增强和减弱模型.应用GE E9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M5S频率1.7-3.3MHz,配有EchoPAC工作站BT11版本.采集心底及心尖水平左心室短轴连续8-10个心动周期二维图像,帧频190-230帧/秒.测量常规超声指标及左心室扭转指标包括左室峰值扭转角度(peak twistangle,Ptw)、扭转角度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twist,tPtw).rn 结果:常规参数方面,与基线状态相比,注射多巴酚丁胺后ESV减低侈巴酚丁胺3.57±0.79ml vs.4.57±0.54ml)、LVEF增加(82.86±2.85% vs.75.43±2.94%),Sm增加(0.17±0.03m/s vs.0.12±0.02m/s),注射艾司洛尔后ESV增加哎司洛尔7.71±2.50ml vs.4.57±0.54m1),LVEF降低(64.57±7.39% vs.75.43±2.94%),Sm减低(0.06±0.01m/s vs.0.12±0.02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扭转参数方面,与基线状态相比,注射多巴酚丁胺后左室心尖(多巴酚丁胺10.09±3.95°vs.8.21±1.41°,P>0.05)、心底(-9.50±4.11°vs.-5.35±1.19°,P<0.05)和整体Ptw (18.52±7.55°vs.13.26±0.62 °,P<0.05)均增加,tPtw差异不明显;注射艾司洛尔后左室心尖(艾司洛尔5.73±2.17° vs.8.21±1.41°,P<0.05)、心底(-4.46±1.49° vs.-5.35±1.19°,P>0.05)和整体Ptw(9.52±1.22°vs.13.26±0.62°,P<0.01)均降低,tPtw均延迟.rn 结论:心肌收缩力改变对犬左心室功能有明确影响:心底部扭转参数对心肌收缩力增强较为敏感、心尖部扭转参数对心肌收缩力减弱较为敏感;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明确定量不同收缩状态下的左心室扭转功能、具有广泛临床应用前景.
  • 摘要:目的:血管黏附分子的高水平表达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炎症损伤的重要环节.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作为重要的黏附分子之一,其表达上调不仅是血管内皮损伤的早期分子标志,而且其表达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内皮炎性损伤的程度.本研究利用携VCAM-1单克隆抗体靶向微气泡,采用超声造影成像动态观察这种靶向微气泡对不同病变阶段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异分子表型的检测能力,探讨分子成像信号强度与VCAM-1表达以及炎性细胞损伤之间的关系.rn 方法:选取40只雄性载脂蛋白E(Apo E)基因敲除小鼠予以高脂饮食喂养作为年龄依赖性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选用30只雄性正常饮食的C57BL/6J小鼠作为同龄对照组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在8、16、24、32周龄,采用携VCAM-1单克隆抗体靶向微气泡的分子超声造影成像定量评估小鼠近端升主动脉内VCAM-1的表达;小鼠经心脏灌注固定后,获取近端升主动脉组织分别行H&E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各周龄组小鼠血管内皮VCAM-1的表达以及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程度(Mac-2染色).rn 结果:高脂饮食喂养的Apo E基因敲除小鼠,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呈年龄依赖性进展,8周龄时动脉内膜可见现散在的脂肪纹,至32周龄即可见广泛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分子超声造影成像中,Apo E基因敲除小鼠近端升主动脉内靶向微气泡信号强度均显著高于同龄对照组小鼠,而且,自8周龄至32周龄组,Apo E基因敲除小鼠近端升主动脉内靶向微气泡信号强度逐渐增强,依次为3.44±0.39dB、5.02±1.31db、10.03±1.96db、23.9±3.9db,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结果与靶向微气泡信号强度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随着周龄的增加以及病变的进展,Apo E基因敲除小鼠近端升主动脉血管内皮表面VCAM-1染色以及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的范围逐渐增加,表明炎症损伤程度的进行性加重.在对照组动物实验中,各周龄组间C57BL/6J小鼠靶向微气泡信号强度及血管表面VCAM-1的表达、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均无显著性差异.rn 结论:高脂饮食喂养的Apo E基因敲除小鼠,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程度、血管内皮表面VCAM-1的表达以及单核/巨噬细胞浸润程度均随着周龄的增加而逐渐加重;应用携VCAM-1单克隆抗体微气泡的分子超声显像技术不仅能够实现活体内早期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异性黏附分子的高水平表达,而且通过量化评估特异性黏附分子的表达水平,能够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炎症损伤的程度以及病变的进展.
  • 摘要:目的:检测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中指末端微血管,旨在为临床预防和早期治疗并发症提供依据.rn 方法:应用高频超声结合E-Flow技术检测35例肾功能衰竭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的中指末端甲床动脉、指腹动脉的多普勒指标,计算甲床动脉、指腹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以及血管阻力指数(RI)参数,并且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成人组以及肾衰未进行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对照比较.rn 结果:肾衰血液透析患者和未透析患者较正常对照组中指末端甲床动脉、指腹动脉PSV、EDV测值均减低(P<0.05),RI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肾衰血液透析患者的PSV、EDV较未透析患者测值偏低(P<0.05),RI相应增高(P<0.05).各组中指末端甲床及指腹动脉多普勒指标比较1、各组中指末端甲床动脉多普勒指标比较同正常人相比,肾衰未透析和透析患者的中指末端甲床动脉多普勒指标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显著减低,血管阻力指数(RI)显著增高.肾功能衰竭透析组较未透析组甲床动脉PSV、EDV明显减低(P<0.05),RI明显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各组中指末端指腹动脉多普勒指标比较同正常人相比,肾衰未透析和透析患者的中指末端指腹动脉多普勒指标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显著减低,血管阻力指数(RI)显著增高.肾功能衰竭透析组较未透析组指腹动脉PSV、EDV明显减低(P<0.05),RI明显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E-Flow成像技术可对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微血管外周阻力进行量化指标的评价,是简便、易行、可靠的评价指端微血管血流动力学的方法.
  • 摘要:目的:应用经食管超声(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探查不明原因缺血性脑卒中(Cryptogenic stroke,CS)患者的心源性栓子来源可能,寻找特发性脑卒中的心源性因素.rn 方法:对2006年8月至2008年7月病因不明的缺血性脑卒中为排除心源性栓子进行TEE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所有脑卒中患者均行头部CT或MRI,颈动脉多普勒检查及实验室化验.研究对象包括经TEE检查的263例CS患者,男例,女例,年龄岁(平均),所有TEE均在所有TEE检查均应用Sonos-5500食道探头(飞利浦,USA).经静脉注射生理盐水9ml与气体1ml混合的声学造影剂于双房上下腔切面(约90-120度)、不标准大动脉短轴切面及四腔心切面来观测是否存在PFO.并于升主动脉长轴切面,主动脉横弓部切面观察是否存在复杂性粥样硬化斑块.rn 结果:263例患者中,存在心源性因素的患者131例(49.8%),存在卵圆孔未闭59例,发生率为22.4%;复杂斑块的发生率为40例,发生率为15.2%;房颤患者18例,二尖瓣上赘生物5例,主动脉瓣上赘生物2例,主动脉夹层1例,左心耳血栓3例,左房粘液瘤1例,左心室血栓2例.rn 结论:在导致CS的心源性可能致病因素中卵圆孔未闭及主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最高,而TEE检查是CS病因诊断的可行手段,不明原因的脑梗死患者,建议进一步采用TEE检查.这样可使近1/3的患者发现可能的心源性栓子来源.
  • 摘要:目的:通过对四川省南充市郊区40岁以上中老年人颈动脉超声筛查,了解该地区中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情况.rn 方法:选择市郊区五个乡镇年龄大于40岁且具有三项及以上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常驻人口共4640人,按性别分为男性组1790人和女性组2850人,再根据年龄分为大于等于60岁组2607人和40岁到60岁组2033人,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常规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斑块,把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大于60岁组斑块的发生率43.4%(1132/2607),单纯内中膜增厚的发生率5.7%(149/2607)和40-60岁组的斑块发生率23.3%(474/2033)、单纯内中膜增厚的发生率7.7%(157/2033)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组斑块的发生率47.8%(855人/1790人)、单纯内中膜增厚发生率5.8%(104人/1790人)和女性组斑块发生率26.1%(745/2850)、单纯内中膜增厚发生率7.7%(220/2850)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仅男性组有14人检出斑块造成颈动脉50%以上狭窄,且均为60岁以上组,其中狭窄率70%-99%的3人,占男性组0.16%,狭窄率50%-69%的11人,占男性组0.61%.rn 结论:彩色超声是用于动脉硬化筛查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对判断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病情况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所致脑卒中的预防及治疗具有极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例患者因"胸痛气紧3+年,加重1年"入院.超声心动图发现患者主动脉瓣上狭窄,主动脉根部内径约1.1cm.狭窄处血流速度最快约4.9m/s,估测狭窄处平均压差约为94mmHg。患者臀部有多个黄色瘤样隆起,活检符合黄瘤病病理改变。患者入院后择期行主动脉瓣上狭窄矫治术,术中见主动脉根部广泛钙化斑形成,行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瓣置换术,此外术中还发现患者右冠状动脉开口处钙化明显,管腔显著狭窄,遂同时行升主动脉一右冠搭桥术。术后患者无严重并发症,一周后出院。出院时告知患者需长期坚持服用阿托伐他汀80mg/天。22个月后患者复诊,此时心衰及心绞痛症状己明显减轻。复查血生化示:TC 20.09mmol/dl,LDL 14.74mmol/1,HDL 2.41mmol/1及TG 4.39mmo1/1。复查心脏彩超示:主动脉根部无明显狭窄,但是主动脉弓降部出现了新的狭窄,狭窄处内径仅为1.2cm,狭窄处血流速度为2.3m/s。经询问得知患者在服用阿托伐他汀1月后自行停药。遂要求患者坚持服用他汀类药物,并告知患者需每三个月行血生化及心脏、血管超声检查。患者在术后一年多随访时的发现了新的主动脉狭窄部位。通过该案例认识到在目前缺乏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情况下,对FH患者应要求其长期坚持服用大剂量他汀并定期复查血生化及心脏、血管超声,即使患者己经接受了主动脉置换术也不能例外。
  • 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对斑块性质进行预判的重要价值.rn 方法:临床收集55例颈动脉内膜剥脱(CEA)手术病例,进行常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术中剥脱斑块实体标本进行对照.rn 结果:超声检查发现稳定斑块者(内膜光滑,纤维帽完整)26例,占总数的47.3%,术中证实实体标本中稳定斑块者为25例,占总数的45.5%;超声检查发现不稳定斑块者29例,占总数的52.7%(其中包括斑块破裂18例,占总数的32.7%;斑块表面溃疡8例,占总数的14.5%;斑块内出血3例,占总数的5.5%),术中证实实体标本中不稳定斑块者30例,占总数的54.5%(其中包括斑块破裂16例,占总数的29.1%;斑块表面溃疡12例,占总数的21.8%;斑块内出血2例,占总数的3.6%),超声对不稳定斑块的检出率与术中不稳定斑块检出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7,p=0.848>0.05).rn 结论: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斑块位置及性质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斑块破裂及斑块内出血的检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而对于表面溃疡的斑块,超声诊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总体来讲,二维超声结合彩色多普勒技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形态的评价是及其可靠的,可以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真实准确的参考.讨论:颈动脉斑块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之一,大量研究证实不稳定斑块是引起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判定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对颈动脉检查有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成像(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多种方法,但这些方法存在复杂、有创、费用昂贵等方面的限制,并且对于斑块破裂,斑块表面溃疡,糜烂及斑块内出血的检出存在局限.与其相比,超声检查由于其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好而在临床广泛应用于血管检查,本研究表明,颈动脉超声可以多角度,多切面动态探察斑块性质及稳定性,加以血流动力学的评估,对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筛查意义重大,是CEA术前预判手术难度及患者预后的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 摘要:目的:应用腹部二维超声,彩色多谱勒血流显像及频谱多普勒,在二维超声像图和血流动力学等方面来证实部分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与腹部疾病具有相关性.rn 方法:选择2004年9月至2006年12月门诊及住院的由超声诊断的下肢DVT患者共80例.对下肢DVT患者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寻找是否存在导致DVT的腹部原因,对于阳性病例,按照腹部疾病与IVC和髂静脉的关系分为直接原因(即直接作用于IVC或髂静脉)和间接原因(即未直接作用于WC或髂静脉),并对直接原因作用于IVC和髂静脉处的管径(D)和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和远处的D和血流速度进行记录测量,并与正常的IVC和髂静脉的D、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进行两组对照.研究对于临床去除腹部病因的患者行跟踪扫查下肢深静脉,对比其去除腹部病因之前之后的下肢深静脉,并双组对照.rn 结果:本组用超声高频探头证实的80例下肢DVT患者中,存在导致下肢DVT形成腹部病因的患者为18(22%)例,其中直接病因为12(15%)例,间接病因为6(7.5%)例.超声可见受压静脉处的管径狭窄血流速度加快明亮,较长段狭窄者,血流速度减慢.测量狭窄处的WC管径(D)0.87±0.45cm和血流速度55±23cm/S,与正常管径2.3±0.51cm和血流速度受心脏舒缩影响明显的三相性血流频谱,进行两组对比,P<0.05.狭窄远段静脉扩张,血流速度减慢,可见侧枝形成;阻塞的IVC和髂静脉内未探及血流信号.研究中证实下肢DVT患者的血液粘稠度又高于正常人.rn 结论:超声高频探头与腹部超声低频探头结合运用,超声不仅可以诊断下肢DVT,还可以探查到导致下肢DVT形成的腹部疾病及腹部疾病与腹部静脉的关系.又进一步证实下肢DVT的形成与腹部疾病具有相关性.
  • 摘要:目的:血管回声跟踪技术(ET技术)探讨长期吸烟及戒烟对颈总动脉(CCA)及肱动脉(BA)弹性的影响.rn 方法:吸烟组85例,年龄46±12岁,戒烟六个月后,根据戒烟情况将本组受试者分为成功戒烟亚组(23人)、部分戒烟亚组(25人)、戒烟失败亚组(32人),正常对照组25例,43±16岁,两组受试者均为男性,经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及双侧肱动脉无斑块,两组受试者均排除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无心脑血管病变.应用ET技术检测吸烟组戒烟前及戒烟六个月后CCA及BA弹性(僵硬度β、弹性模量Ep、脉搏波传导速度PWV β)的变化,同时检测每日吸烟量、吸烟指数、血脂、血糖、血压等各项指标测值,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吸烟与戒烟对不同部位动脉血管弹性变化的差异.rn 结果:(1)各组吸烟前后血脂、血糖、血压、年龄等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吸烟组戒烟前,各亚组每日吸烟量、吸烟指数等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戒烟六个月后,戒烟失败亚组每日吸烟量与吸烟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成功戒烟组每日吸烟量为0.(3)吸烟组戒烟前CCA及BA的β、Ep、PWV β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4)戒烟后,成功戒烟亚组CCA及BA的β、Ep、PWVβ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成功戒烟亚组CCA的β、Ep、PWV β较戒烟失败亚组明显减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成功戒烟亚组BA的β、Ep、PWV β较戒烟失败亚组明显减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5) CCA的β、Ep、PWV β在戒烟失败亚组、部分戒烟亚组、成功戒烟亚组的改善情况分别为9%、28%、70%;12.5%、20%、65%;12.5%、24%、65%.BA的β、Ep、PWV β在戒烟失败亚组、部分戒烟亚组、成功戒烟亚组的改善情况分别为9%、32%、83%;12.5%、28%、78%;9%、28%、78%.rn 结论:吸烟引起CCA及BA弹性减低,成功戒烟可使CCA及BA弹性改善,BA改善效果更明显.
  • 摘要:目的: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胰岛素抵抗为中心的多种代谢异常的集合,其中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腹型肥胖、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综合征(MS)的发病率近年来急剧上升,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MS的主要后果为心血管损害,早期评价MS患者动脉血管功能,准确评估血管弹性,并及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对延缓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非常重要.本研究应用QAS技术对MS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血管功能进行检测,评估治疗前后血管弹性参数变化,为临床评估药物疗效提供准确的客观依据.rn 方法:符合WHO诊断标准的初诊代谢综合征患者60例,另选择体检中心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计算体重指数、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应用百胜Mylab 9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启动QAS技术检测其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的颈动脉弹性参数:膨胀系数(DC)、顺应性系数(CC)、血管硬度参数(α)、血管硬度参数(β)、脉搏波速度(PWV).rn 结果:代谢综合征组年龄、体重指数、TC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代谢综合征组FPG、TG、HbA1c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有统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组β、PWV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组CC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治疗后,反映颈动脉弹性参数β、PWV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n 结论:QAS技术有助于临床评估药物治疗前后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弹性功能变化情况,能更客观地量化评估药物疗效.QAS技术作为近年来综合评估动脉功能的新参数,具有原始数据实时采集、重复性好、无创性等多方面优点,在指导临床评估药物疗效方面有很强的优势,非常值得大力推广.
  •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腹主动脉瘤(AAA)及外周血管病(PAD)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等,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在AAA及P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n 方法:选取经CT血管造影(CTA)检查确诊的AAA患者67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及外周血管超声检查确诊的PAD患者86例,同期正常对照组46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入选者的颈动脉内膜内表面到中膜外表面的距离(IMT),观察颈动脉斑块数量及性质等,并将三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rn 结果:在AAA组和PAD组中,男性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颈总动脉斑块总积分及颈总动脉平均IMT值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同性别内,外周血管病组的颈总动脉平均IMT值、颈总动脉斑块总积分均显著高于腹主动脉瘤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经性别校正后,外周血管病组的颈总动脉平均IMT值、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及颈总动脉斑块总积分与腹主动脉瘤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腹主动脉瘤组与正常对照组的颈总动脉平均IMT值及颈总动脉斑块总积分两者之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管病组合并冠心病及脑卒中的例数明显高于腹主动脉瘤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rn 结论:动脉粥样硬化在腹主动脉瘤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极小,目前几乎所有的学者认为腹主动脉瘤的发病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颈动脉超声检查能够简便、快速而直接得评价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声像图特点,推测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因而可以从影像学角度进一步证实动脉粥样硬化在腹主动脉瘤及外周血管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是外周血管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而腹主动脉瘤形成发展过程是一个复杂过程,动脉粥样硬化只是参与环节而并非决定性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是外周血管病的重要致病因素,而腹主动脉瘤形成发展过程是一个复杂过程,动脉粥样硬化只是参与环节并非决定性因素.
  • 摘要:目的:了解左室射血分数(EF)降低的冠心病(CAD)患者其左侧颈总动脉(LCCA)的内中膜厚度(IMT)和瞬间波强(WI)参数值的变化.rn 方法:检测对象分3组:CAD患者(均经本院心内科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以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狭窄程度大于50%的患者)41例,男26例,女15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59.68±7.61岁.按照心尖四腔观用Simpson法测量的左室EF值分为A组(EF>50%,n=23例,男15例,女8例),B组(EF≤50%,n=18例,男11例,女7例),其中B组中有7例为左室EF<35%;C组为正常对照组,共35例,男23例,女12例,年龄40~83岁,平均61.69±13.48岁.所有受检者均进行了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LCCA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和WI检测.对受检者LCCA的IMT、瞬间加速度波强(W1)、瞬间减速度波强(W2)、负向波面积(NA)以及反映血管弹性指标的硬化系数(β)、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动脉顺应性(AC)、膨大系数(AI)、脉搏波传导速度β(PWVβ)值进行相关比较分析.rn 结果:C组(正常对照组)心脏大小正常,心肌运动协调,左室EF平均为(65.75±4.93)%.LCCA超声IMT平均为(0.67±0.07)mm,管腔内未见斑块形成,彩色显示血流充盈良好.WI检测结果W1为(11.47±3.50)mmHg×m-1×s-2,W2为(3.06±1.36) mmHg×m-1×s-2,NA为(35.76±9.24)mmHg×m-1×s-1,β为9.27±2.30,Ep为(126.97±35.22)kPa,AC为(0.69±0.23)mm2/kPa,AI为(14.21±1.77)%,PWVβ为(7.18±1.31)m/s.且W1与LVEF之间存在较好的正相关性.而CAD患者中大部分有左室形态不规则增大,心肌运动欠协调.A组左室EF值在正常范围,B组左室EF值下降,为(38.89±6.17)%.LCCA超声显示内膜面毛糙,内中膜增厚,为(0.91±0.12)mm,部分患者管腔内可见斑块形成.WI检测其W1、W2较正常组明显减低,其中A组和B组的W1、W2随着左室EF的降低呈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A为(33.98±12.61)mmHg×m-1×s-1.反映血管弹性的指标β、Ep、AI较正常组明显增高,β为11.12±4.39,Ep为(151.98±52.43)kPa,AI为(20.26±13.00)%,而pwvβ、AC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为(0.71±0.32)mm2/kPa,PWVβ为(7.55±1.44)m/s.尤其B组7例左室EF<35%的患者,其W1、W2值仅为(3.32±1.91)mmHg×m-1×s-2,W2为(1.09±0.41)mmHg×m-1×s-2.rn 结论:WI技术所检测的LCCA的W1、W2等参数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AD患者左室EF的变化,并对其动脉弹性指标加以评价.但由于所检测的病例偏少,结果仅供参考,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
  •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4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心源性下肢动脉栓塞的诊断思路.rn 方法:4例首发症状均为下肢疼痛的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下肢动脉栓塞后,进一步探查心脏,寻找栓塞病因.rn 结果:患者一,男,61岁,主动脉瓣置换术后25天突发左下肢胀痛、麻木伴活动障碍,急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为主动脉夹层,腹主动脉及髂动脉内血栓形成并累及下肢,后经CT三维血管重建证实为De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二,女,67岁,"呼吸困难1月,右侧下肢麻痛半小时"入院,急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右侧股动脉栓塞,进一步行心脏超声检查发现,二尖瓣赘生物形成.患者三,女,51岁,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后11年,左心衰1周,突发左下肢麻木3小时入院,下肢动脉彩超诊断:左侧髂外动脉栓塞.同时经胸心脏超声检查仅发现可疑血栓,后行食道心脏超声发现:左心房、左心耳及二尖瓣机械瓣多发血栓形成.该患者抗凝治疗后明显好转,3月后复查食道超声心脏内血栓基本消失.患者四,男,51岁,"反复寒战高热1月,伴左下肢乏力2周"入院,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左下肢左侧胫前动脉闭塞,胫后动脉远段闭塞.同时心脏超声检查发现二尖瓣赘生物.该患者确诊后行二尖瓣置换手术.4例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诊断出下肢动脉栓塞部位,而且进一步心脏超声检查,均找出了栓塞的心源性原因,使患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rn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动脉疾病有很好的特异性,进一步的心脏超声检查对下肢动脉栓塞心源性病因的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摘要:目的:颈动脉粥样硬化被认为是脑卒中的前期危险因素之一,识别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危险因素对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观察中国社区老年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情况,分析其危险因素,进而对预防脑卒中提供临床干预证据.rn 对象和方法:从2007年到2012年对北京一个社区里的老年群体(平均年龄71.09岁)进行了长达5年的追踪随访,运用超声设备检测他们的颈动脉斑块的面积大小,了解该指标在5年内的变化情况,同时详细收集了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建立统计模型,了解这些因素与斑块面积变化之间的关系.rn 结果:在5年的随访时间里,斑块的平均增加面积是0.104cm2(P<0.001),在多因素分析中,斑块增长速度排在前三位的是既往脑卒中病史者(0.16cm2),既往有粥样硬化斑块病史者(0.12cm2),糖尿病病史者(0.11cm2).rn 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可以提供实时的早期干预,尤其对那些既往有脑卒中病史者,颈动脉斑块病史者及糖尿病患者尤其应该关注.超声是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简单有效的手段.
  • 摘要:目的:研究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影响因素,为日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符合要求的病历,手术前后都进行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术前未发现血栓患者,从性别、年龄、血型、烟酒嗜好、并发其他疾病、手术时间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年龄大于60岁以上患者易发生DVT,A型血DVT发生率比其他血型高,非O型血DVT发生率较O型血高,手术时间长的患者易发生DVT,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O型血尤其是A型血的高龄患者随手术时间的延长,DVT的发生几率增大,在术后预防中,针对此类病患者应采取综合管控,加强护理,减少这类并发症.
  •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三尖瓣反流法与多参数综合法评估肺动脉压力的可行性和准确性.rn 方法:对78例疑诊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者分别采用超声心动图和右心导管(right heart catheter,RHC)检测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ial systolic pressure,PASP).根据RHC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无PH PASP<30mmHg),轻度PH(30mmHg≤PASP<50mmHg),中度PH(50mmHg≤PASP<70mmHg),重度PH(PASP≥70mmHg)四组,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三尖瓣反流压差、肺动脉瓣反流压差、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AT)、肺动脉内径、右房内径、右室壁厚度、室间隔曲率,分别采用三尖瓣反流法和多参数综合法评估PASP,以RHC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心动图两种方法检测PASP的可行性和准确性.rn 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超声心动图采用单纯三尖瓣反流法测量结果(51.47±31.82)mmHg与右心导管测值(58.96±31.68)mmHg呈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836(P<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三尖瓣反流法与右心导管测值的偏倚平均为4.8,95%CI为-29.7~20.0.三尖瓣反流法与RHC测量PASP差值达到10mmHg以上者32例(占41.0%),其中低估PASP达10mmHg以上者23例(占29.5%),高估达10mmHg以上者9例(占11.5%).超声心动图三尖瓣反流法低估和高估PASP的程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96±8.78)mmHg和(9.04±8.46)mmHg,P=0.865].根据PASP增高严重度分级的诊断归类,采用三尖瓣反流法评估肺动脉压力存在19.23%低估和10.26%高估的情况,导致29.49%肺动脉压力增高严重度分级归类错误.采用多参数综合法评估肺动脉压力存在8.97%低估和1.28%高估的情况,导致10.26%肺动脉压力增高严重度分级归类错误.rn 结论:超声心动图评估肺动脉压力是可行的,但需注意超声心动图检测肺动脉压力结果与右心导管测值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采用多参数综合法对肺动脉压力增高严重度分级归类的错误低于单纯三尖瓣反流法.
  • 摘要: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与斑块导致血管严重狭窄比较,斑块破裂导致的血栓和栓塞约占心脑血管事件的70%.早期发现这些容易引发缺血事件的易损斑块并给予及时治疗对于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意义重大.尽管尸解和临床病理资料已经证实易损斑块的组织特征以及其与心脑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但临床准确检测易损斑块并非易事,需要综合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包括血清学检查和斑块的影像学特征,多种检查手段结合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超声是筛查颈动脉易损斑块的首选手段,必要时应用MRI有助于确立诊断.CTA是冠脉易损斑块的筛查手段,进一步检查则需要有创性影像技术如IVUS或OCT等。相信随着对易损斑块组织病理学与影像学对比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像学检查将会为易损斑块评价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为临床易损斑块的及早治疗提供依据,从而预防及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胸外心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收治的4例胸外心脏患者的经胸超声心动图的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将其超声表现与CT和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4例患者均诊断为胸外心脏,胸腹联合型,并且超声发现4例患者均合并有复杂的先天心内畸形,其中一例患者被诊断为Cantrell五联症,2例患者超声检查的结果均被CT和手术结果所证实,另2例患者家属放弃手术治疗.结论:超声心动图能正确诊断胸外心脏及其合并的心内心血管畸形,并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叶酸受体靶向载紫杉醇(PTX)高分子造影剂(FOL-PLGA-PTX)体外寻靶能力与超声显影情况.rn 方法:通过单乳化法及碳二亚胺法制备叶酸受体靶向载2TX高分子纳米微球,检测其一般性质,并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造影剂表面叶酸连接情况.体外培养人卵巢癌SKOV3细胞,观察靶向造影剂与细胞结合情况,评价其体外寻靶能力.考察靶向造影剂经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辐照后增强超声显影特性,并以DFY型定量仪进行定量,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rn 结果:通过单乳化法及碳二亚胺法成功制备了叶酸受体靶向载PTX高分子超声造影剂,造影剂平均粒径为(244.43±13.32)nm,包封率及载药量分别为(86.23±1.23)%和(8.62±0.12)%;流式细胞术测得FOL-PLGA-PTX表面叶酸连接率高达(98.49±1.28)%,体外细胞寻靶实验中FOL-PLGA-PTX与SKOV3细胞平均结合率为(84.32±4.25)%,高于非靶向造影剂组(16.45±2.89)%(t=10.654,P<0.01)和游离叶酸干预组(36.33±3.23)%(t=8.923,P<0.01);FOL-PLGA-PTX经HIFU体外辐照前后平均灰阶值分别为(39.32±3.64)和(126.44±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29,P<0.01).rn 结论:成功制备了叶酸受体靶向载PTX高分子超声造影剂,其包封率与载药量较高,并且具备良好的体外寻靶能力与HIFU辐照增强超声显影特性,有望成为卵巢癌靶向诊疗的新型分子探针.
  • 摘要:目的:制备一种新型血管外靶向超声造影剂——包裹液态氟碳的HER2靶向高分子纳米球,并考察其体外寻靶、显影能力.rn 方法:首先采用单乳化法制备包裹液态氟碳(PFH)的高分子PLGA纳米球(PFH-PLGA),然后通过碳二亚胺法将靶向HER2的特异性抗体(trastuzumab)连接到纳米球表面,制成靶向纳米球(PFH-PLGA-tra);检测其一般表征;免疫荧光法检测trastuzumab与纳米球连接情况;体外寻靶实验观察PFH-PLGA-tra与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结合情况;体外加热法考察液态氟碳相变情况;体外观察纳米球增强超声显影效果.rn 结果:靶向液态氟碳造影剂平均粒径为(261±28)nm;免疫荧光法显示,trastuzumab被成功地连接到了纳米球上;体外寻靶实验示,该靶向造影剂较多并牢固的聚集在表达HER2的MCF-7细胞表面,对照组未见造影剂和MCF-7的结合;体外热相变实验示,较多纳米球转变为微泡;体外显影实验示,造影剂回声强度和灰度均较双蒸水明显增强(P<0.05).rn 结论:通过单乳化法和碳二亚胺法成功制备了靶向HER2的液态氟碳高分子超声造影剂,其粒径较小,靶向能力较强,具有相变潜能,有望成为HER2阳性肿瘤血管外显影、治疗的理想造影剂.
  • 摘要:目的:研制一种包裹液态氟碳的新型载药纳米级超声造影剂,考察其基本特性并观察其体外增强超声显像效果.rn 方法:采用旋转蒸发和探头超声法制备载10-羟基喜树碱的液态氟碳(PFP)纳米粒,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纳米粒形态,采用马尔文仪测量纳米粒粒径和电荷.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纳米粒包封率,并应用低强度聚焦超声(LIFU)辐照载药液态氟碳纳米粒溶液,观察纳米粒相变情况及其增强超声显像效果.rn 结果:制备的载药脂质纳米粒外观为乳白色混悬液,在油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载药纳米粒形态规则,分布均一,平均粒径约(500.82±25.97)m,表面平均电位为(-47.77±3.09)my;经紫外分光仪测得包封率为86.98%;在体外经低强度聚焦超声辐照后,可见纳米粒发生液气相变形成微泡,在基波模式和谐波模式下,均可显著增强超声显影.rn 结论:成功研制了包裹液态氟碳的载药脂质纳米粒,可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超声造影剂.
  • 摘要:目的:研究包裹金纳米棒的PLGA液态氟碳纳米粒在裸鼠乳腺移植瘤模型中的超声成像效果.rn 方法:双乳化法制备包裹金纳米棒的PLGA液态氟碳纳米粒(GNP组)和未包裹金纳米棒的PLGA液态氟碳纳米粒(PLGA组).培养MDA-MB-231细胞,接种至裸鼠臀背部皮下建立裸鼠乳腺移植瘤模型,待成瘤后,将12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3组:局部注射包裹金纳米棒的PLGA液态氟碳纳米粒的GNP组,局部注射未包裹金纳米棒的PLGA液态氟碳纳米粒的PLGA组,局部注射金纳米棒的GNR组.3组裸鼠分别局部瘤内注射200ulGNR、PLGA微球和GNP微球.利用脉冲激光照射3组裸鼠后,利用超声诊断仪记录照射前后的超声图像,比较照射前后超声图像灰度变化.完成图像采集后,处死裸鼠,剥离肿瘤组织,行冰冻切片HE染色观察.rn 结果:在超声诊断仪基波模式下,分别对比3组肿瘤组织注射前,注射后,激光照射后的超声图像,三组肿瘤组织在注射样品前后回声强度未见明显变化;经激光照射后,仅GNP组局部回声明显增强,而GNR组和PLGA组回声强度未见明显增强.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细胞结构完整,未见明显坏死区域.rn 结论:包裹金纳米棒的PLGA液态氟碳纳米粒在激光的触发下能明显增强裸鼠乳腺移植瘤显像效果,增强其与正常组织对比度.HE染色病理切片显示经过激光照射后,肿瘤组织并未出现坏死,证明此种造影剂不会造成组织的损伤.为超声及光声成像的结合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生物显微镜(HFB,40MHz)观察得宝松治疗病理性瘢痕(Pathological scar)效果的应用价值.rn 方法:对39例接受得宝松治疗患者(治疗组)和20例未接受任何治疗患者(对照组)行高频超声(40Nz探头)观察,于第1、31、61、91天测量瘢痕横径、垂直厚度;DFY型超声图像诊断仪测量其面积、平均灰度值、声强值;结合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对瘢痕评分.rn 结果:治疗组:第31、61、91天较第1天横径、垂直厚度明显减小(P均<0.05),面积、平均灰度值、平均声强值明显减小(P均<0.05),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明显降低(P均<0.01);第61天较第31天、第91天较第61天以上各项参数均明显减小(P<0.05),评分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各项参数及评分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n 结论:高频超声显微镜能无创、定量观察得宝松治疗病理性瘢痕的改变情况,对其治疗情况的评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摘要:目的:制备一种能同时用于超声造影及磁共振成像的多模态造影剂,观察其体外成像效果.rn 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合成载超顺磁性氧化铁(superparamagneticironoxide,SPIO)纳米颗粒及全氟己烷(perfluorohexane,PFH)的高分子微球(s-PFH/PLGA),检测其一般特性及光声信号.用超声诊断仪对不同浓度的s-PFH/PLGA水囊模型进行超声显影,JC200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辐照后观察回声强度变化,磁共振扫描仪对不同铁含量的s-PFH/PLGA进行MR成像.rn 结果:透射电镜下s-PFH/PLGA呈球形,SPIO颗粒均匀分布在外壳上,平均粒径(738.9±158.4)nm,平均电位为(-15.9±6.9)mv,检测到明显的光声信号.体外超声显像示:s-PFH/PLGA呈点状高回声,HIFU辐照后回声强度增强,随着铁含量增高,磁共振信号呈降低趋势.rn 结论:成功制备载SPIO及PFH的多模态超声造影剂,在体外具有超声、MRI成像的功能.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多功能造影剂.
  •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应用4项指标在判定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诊断中的价值.rn 方法:对77例临床疑似RA的患者采用双盲法分别用肌骨超声(musculoskeletal ultrasound,MSUS)及临床方法诊断RA.MSUS通过检测患侧腕关节,第2、3掌指关节(metacarpophalangeal joints,MCP),第2、3近端指间关节(proximal interphalangeal joints,PIP),第2、5跖趾关节(metatarsophalangeal joints,MTP)等7个关节,观察滑膜增生、滑膜内血流信号、骨侵蚀及关节积液4项指标,以4步半定量分级系统中滑膜病变为主的病例超声诊断RA.对两种诊断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这4项指标进行等级评分,评分总和与同期血清学指标进行相关Pearson分析.rn 结果:MSUS诊断RA 55例,非RA 22例,临床诊断RA 53例,非RA 24例.MSUS和临床两种诊断方法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4).滑膜血流评分总和、积液评分总和与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成正相关(r值分别是0.739、0.564,P值均=0.000).rn 结论:MSUS同时应用4项指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同临床诊断基本吻合,且其滑膜血流评分总和及积液评分总和与血清学指标存在正相关性,MSUS可作为RA的筛查方法,为临床早期确诊提供更多影像学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研制一种适配子修饰的包裹纳米金棒和液态氟碳的PLGA纳米粒,以及观察其光致相变的效果.rn 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制备包裹纳米金棒及液体氟碳的PLGA纳米粒.用碳二亚胺法将适配子与PLGA纳米粒连接得到"适配子-PLGA纳米粒"靶向相变造影剂.以激光仪辐照靶向相变纳米粒观察其光致相变情况.rn 结果:成功制备适配子修饰的包裹纳米金棒和液态氟碳的PLGA纳米粒,其平均粒径为628.3nm,激光辐照后,纳米粒光致相变效果明显.rn 结论:适配子与PLGA纳米粒成功连接,且该靶向相变纳米粒光致相变效果明显,从而使其能够成为良好的靶向超声/光声造影剂,为之后的体外/体内寻靶实验以及靶向超声/光声显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检查与声触诊组织量化(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技术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 Shunt,TIPSS)疗效的可行性.rn 方法:对24例肝硬化门脉高压行TIPSS分流术患者进行CDFI检查,分别测量手术前后门静脉及脾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和脾脏指数,同时采用VTQ技术测量脾脏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并进行对比分析.rn 结果:TIPSS分流术后,门静脉压力(portosystemic pressure gradient,PPG)较术前明显降低(16.46±3.76 mmHg vs 27.87±4.68 mmHg,P<0.01)、脾脏SWV值明显减小(3.49±0.40 m/s vs3.08±0.39 m/s,P<0.01)、门静脉和脾静脉主干流速及流量显著增加(P均<0.01)而充血指数(congestion index,CI)明显减小(P均<0.01).此外,脾脏体积也明显缩小,在手术前后脾脏指数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52.46±17.71 cm2 vs 46.47±16.33 cm2、P<0.01).rn 结论:CDFI可方便、有效的检测TIPSS分流术前后门脉系统及内支架的血流情况;而VTQ技术可对脾脏组织的硬度进行无创定量的检测,从而间接反映门脉压力,两者结合对TIPSS术后疗效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摘要:目的:制备一种载超顺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Fe3O4)同时包裹液态氟碳(PFH)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可相变微球(Fe3O4/PLGA/PFH),并观察其在温度及激光作用下体外液气相变过程及增强显影能力及在激光作用下对肿瘤细胞的治疗作用.rn 方法:采用单乳化法制备出可相变微球Fe3O4/PLGA/PFH,对其表面形貌、结构,粒径、电位进行检测.取用脱气水稀释的Fe3O4/PLGA/PFH液滴滴于载玻片上,然后盖上盖玻片,将载玻片置于加热板上,设置加热板的温度,调整光镜焦距,将载玻片置于光镜下观察纳米粒随加热板温度升高的变化情况.将包铁液态氟碳纳米粒做一系列倍比稀释,将微球注入凝胶模型内的孔洞内,并以水做对照,在同一参数下进行激光辐照,辐照前后进行超声显像,得出不同浓度下纳米粒增强效果.并在DFY下进行分析,得出浓度灰度直方图.将微球与SKOV3细胞孵育3h,光镜下观察细胞对纳米粒吞噬情况,然后用激光对其进行辐照,细胞继续培养,次日送凋亡率检测.rn 结果: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粒呈球形,形态规则,分散度好,粒径分布均匀(370 133.2)nm.透射电镜下可见大量Fe3O4颗粒较均匀分布于微球壳结构中.加热板下加热时,当调节加热板温度使其升高,可在光镜下看到纳米粒体积明显由小变大;激光辐照后在光镜下也能看到纳米粒明显增大变成微泡.不同浓度下包铁液态氟碳纳米粒在相同激光条件下超声相变增强显影能力不同,在DFY下进行分析,可得出随浓度增加纳米粒相变显影能力增强.纳米粒与细胞孵育3h后于光镜下观察,大部分SKOV3细胞内可见吞噬的纳米粒聚集成团.与对照组相比,与纳米粒孵育后的细胞在激光作用下,凋亡率明显高于单纯激光辐照组及未处理组.rn 结论:成功制备出的载氧化铁同时包裹液态氟碳的可相变纳米粒在温度及激光作用下可以发生明显相变,相变的微泡可行超声显像,并对肿瘤细胞产生破坏作用,为超声显像与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 摘要: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超声造影剂,在体内及体外观察其US、MR成像效果及增强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消融效果.rn 方法:采用双乳化法合成包裹超小型超顺磁性氧化铁(ultraminiature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uSPIO)纳米颗粒的高分子微球(uSPIO/PLGA),并对其基本性能进行检测.制备体外成像模型,应用超声诊断仪及磁共振扫描仪对不同浓度uSPIO/PLGA分别行US及MR成像.体内成像时,分别沿兔耳缘静脉注射生理盐水、PLGA及uSPIO/PLGA溶液,分别采用US及MR对兔肝进行成像观察.另选用新鲜离体牛肝及新西兰大白兔,分别局部和静脉注射生理盐水、PLGA及uSPIO/PLGA溶液后,给予不同HIFU辐照参数,通过计算辐照区凝固性坏死体积评价uSPIO/PLGA增强HIFU消融效果.rn 结果:制备的uSPIO/PLGA呈球形,分散均匀,直径约692.1nm,电位-0.772mv.体外US显像,uSPIO/PLGA回声较生理盐水和PLGA高,且回声强度随浓度减小而降低;磁共振T2×加权像上,uSPIO/PLGA呈负增强显像,随着铁的浓度增加而降低.体内及体外实验表明,注射uSPIO/PLGA后行HIFU辐照,辐照区凝固性坏死体积较生理盐水和PLGA组明显增大(P<0.05).rn 结论:自制的多功能超声造影剂—包裹超小型超顺磁性氧化铁高分子微球具备US、MR双模态复合成像与增效HIFU的功能.
  • 摘要:目的:开发一种新型的"小到大"的液气相变超声造影剂的策略来解决微泡超声造影和HIFU增效的关键问题.rn 方法:(1)优化制备一种温度敏感型的液态氟碳纳米乳,并对纳米乳的性质进行表征;(2)体外用加热、HIFU辐照的方式验证其从"小到大"的相变、产生微泡并促进超声显影的过程;(3)体外靶向卵巢癌SKOV3细胞的研究,验证其主动靶向肿瘤细胞的能力;(4)体外增效HIFU治疗作用的研究;(5)体内增强裸鼠卵巢癌的超声显影的研究;(6)活体荧光实验体内靶向裸鼠卵巢癌移植瘤的能力;(7)体内增效HIFU对裸鼠卵巢癌的移植瘤的消融.rn 结果:制备的纳米乳有较理想的粒径分布(206.87±21.29nm),并且性质稳定,在温度超过70℃时,能发生液-气相转变产生微气泡,并且随着温度增加,产生更多气泡,显著增强超声显影,但当温度超过90℃后,气泡减少,显影强度减低,HIFU辐照亦能促进纳米乳发生相变;相变产生微泡能增强HIFU对离体牛肝的消融效果,超声灰阶变化范围和病理坏死体积都明显增加;纳米粒能在体内外高效靶向卵巢癌肿瘤细胞,注射靶向纳米乳的裸鼠肿瘤超声显影灰阶强度和能量多普勒信号明显高于非靶向的对照组;纳米乳能用作HIFU消融裸鼠卵巢癌的增效剂,降低辐照能量,减少作用时间,并且能显著增加肿瘤的坏死范围和程度.rn 结论: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的、温敏的、具备液-气相变能力的多功能液态氟碳超声造影剂,不仅有利于肿瘤的诊断,而且能用作HIFU增效剂促进肿瘤治疗,为超声分子影像学研究和在此基础上的治疗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平台.
  • 摘要:目的:探讨微泡联合穿膜肽促基因转染效率和安全性,并探讨HGF基因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行性,期望为缺血性心脏病提供一种新的基因治疗策略.rn 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40只心肌梗死模型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5组,即①空白对照组(C),②超声+空白微泡组(US+MB),③超声+载穿膜肽微泡组(US+MBTAT),④超声+载基因微泡组(US+ MBHGF),⑤超声+载基因及穿膜肽微泡组(US+MBHGF+TAT).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HGF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及转染效率.MTT法检测该方法对HUVEC生长活性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GF基因在大鼠心肌内的表达情况.偏振光显微镜观察Ⅰ型、Ⅲ型胶原在大鼠梗死心肌周边区的分布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IHC)检测梗死心肌周边区CD34的表达,并在显微镜下计数心肌内新生微血管密度(MVD).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HGF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rn 结果:体外实验,US+MBHGF+TAT组的绿色荧光强度及转染率均高于其它各组,并对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体内实验,US+MBHGF+TAT组的绿色荧光强度高于其它各组,Ⅰ型、Ⅲ型胶原明显少于其它各组,HGF mRNA及HGF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各组,IHC结果显示新生的微血管被染成棕黄色,US+MBHGF+TAT组的MVD最高,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超声微泡联合穿膜肽可能为缺血性心脏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的基因转移途径.
  • 摘要:目的:研究CYP2C19×2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及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抵抗之间的关系.rn 方法:连续选择本院心内科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44例.记录所有入选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病情(UAP、STEMI、NSTEMI),生化指标等.所有患者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法测CYP2C19×2等位基因突变类型.按基因型不同将入组患者分为三组(AA组、AG组、GG组).1分析三组患者的例数及比例.2分析三组患者在年龄、男性、既往PCI、OMI病史方面的差异.3分析三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分布比例.4分析三组患者合并冠心病情况.5 41例患者采用荧光比浊法测血小板聚集率,比较三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差异.6 25例患者行血栓弹力图检测ADP抑制率,其中20例患者发生氯吡格雷抵抗(ADP抑制率<50%),分析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合并冠心病病情及行PCI治疗之间的差异.用SPASS17.0软件进行结果分析.rn 结果:1三组患者的例数及比例分别为16例(11.10%)、53例(36.80%)、75例(52.10%).2三组患者在年龄、既往PCI、OMI病史方面无统计学差异;GG组中男性比例高于A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比例分别为:81.25%、81.13%、65.33%.4三组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比例分别为:37.5%、33.96%、26.67%.5三组患者同时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比例分别为:25%、30.19%、18.67%.6三组患者在合并冠心病病情(UAP、STEMI、NSTEMI、行PCI治疗)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7三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48.5±13.46(%)、49.1±17.80(%)、37.30±1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在冠心病病情(UAP、STEMI、NSTEMI)分布方面无统计学差异;AG组行PCI治疗的例数多于G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1本实验人群中CYP2C19×2突变型(AA、AG)所占的比例为47.9%,与以往研究结果相似.2规律服用常规剂量氯吡格雷患者,突变组(AA、AG)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纯合组(GG).3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突变组(AA、AG)行PCI治疗的比例明显高于纯合组(GG).
  • 摘要:目的:研究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和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在靶向微泡中的病理表达,以探讨溶栓机理.rn 方法:42只新西兰大白兔单侧股动脉制作富含血小板的混合性血栓7组,每组6只:①单纯超声照射组(US);②超声照射+造影剂注射组(US+M);③单纯尿激酶静脉注射组(UK);④超声照射+微泡造影剂+尿激酶静脉注射组(US+M+UK);⑤超声照射+RGDS微泡造影剂组(US+R);⑥RGDS微泡造影剂+尿激酶静脉注射组(R+UK);⑦超声照射+RGDS微泡造影剂+尿激酶组(US+R+UK).120min后,应用脉冲多普勒血流仪监测血流量,对溶栓效果见效评价,所有的动物处死后行vWF和TF染色.rn 结果:仅US+R+UK组实现血管的完全再通,血流量再恢复(P<0.001).US组、US+M组、US+R组vWF和TF染色阳性表达,US+M+UK组、UK组、R+UK组和US+R+UK组vWF和TF染色阴性表达.rn 结论:靶向微泡是通过抑制vWF和TF因子表达,抑制血栓的再聚集,保持溶栓后再通状态.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与血小板在血管壁上的再聚集密切相关.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是血栓的始动因子.US+R+UK组通过抑制vWF和TF在局部的表达,进而有效的制止血栓的启动因子在血管壁上的表达,导致启动血栓再形成的因素受到抑制,最终在实现血管的再通的同时保证了溶栓的持续性.
  •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高血压患者二尖瓣血流E/A比值对左心房及左心室重构评价的意义.rn 方法:1082例高血压患者,男549例,女533例,根据E/A>1和E/A<1分为两组,又将两组分别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测量左心房内径指数(LADi)、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脉压.rn 结果:①E/A>1组和E/A<1组LADi、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E/A>1组LVMI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大,E/A<1组LVMI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降低.②青年组中E/A比值与LVMI呈负相关(r=-0.377),老年组中E/A比值与LADi呈正相关(r=0.243).rn 结论:E/A比值在各年龄段跟房室重构的相关不尽相同,各有特色,伴随年龄的增大E/A比值的改变在青年组与心室重构密切相关,在老年组与心房重构密切相关.
  • 摘要: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具有检查颅内血管的功能,许多医院通过这个方法,做了大量的病人.彩超的应用,对于传统的盲打TCD,更为直观,从而更好地解释血流速度变化的意义,对于疾病的判断以及诊断标准,增加了更丰富的内容.rn 方法:探头采用TCD条件,频率在2MHz左右.探头置于颞窗.在声窗好的条件下,可以观察到同侧的大脑前、中、后动脉,以及部分对侧的大脑前、中、后动脉,基本可以看到WILLIS环的结构.rn 结果与结论:大脑中动脉显示最为清晰,可以看到,其走形为为轻度的"S"型,探头置于另一侧,为反"S"型.每个人的血管形状并不完全一致,有的人比较弯曲,有的人比较直.同一条血管,由于血管与超声束的角度不同,在不同的取样位置,取出的血流速度是不同的.去掉彩色后,在大脑结构中,不能显示血管的影像,如果注意观察,可见动脉走形区域有轻微的组织搏动,但无法显示血管的管壁。所以,二维超声是无法显示血管结构的,必须借助彩色多普勒才能识别血管。传统的TCD因为是盲打,所以采样容积取在哪里,那里的血管与超声的角度是随机的,不是固定的,所以测量出的血流速度是有较大的变化。所以,原来TCD的以血流速度判断血流情况,是不准确的。同一条血管,起始部与末梢部分的血流速度是不一样的,因为末梢血管血流速度较低是正常的,或者血管走形角度大,导致测量的血流速度低,也是正常的,不能说是血流速度减慢。同一条血管,因采样位置不同,完全可以测出变化范围相当大的血流速度。从二维彩色图上,认识到,一条由于血管的走形不同,与声束的角度不同,导致测出的血流速度会有很大的变化。取样容积在声束与血管角度较大的地方,即使测出来的血流速度低,也不能说是异常,如果声束角度与血管为0度时,可能测出较高的血流速度,也不是异常。当调整角度时,可获得更为准确的流速。颅内动脉血管较细,彩色多普勒的血流图像往往不像较粗大的肢体动脉那样(表现为典型的层流特征,例如血管壁的边缘是流速较慢,中间的血流速度较快)。而往往表现出血管彩色分布较花彩,分布也不规律。这个原因考虑可能是由于脑动脉分支较多且血管走形弯曲较大,造成血流速度不稳定。血管起始段的深度及可显示的血管的长度,因人而异,也与机器的调节有关。例如,颈内动脉颅内段起始段,可在深度7cm-5cm出现。大脑中动脉的末梢段深度,也都不尽相同。彩色增益调节的高,显示的血管长度就长。所以,这个给TCD的提示是,TCD测量深度也应该因人而异。在枕大孔处,测量椎基底动脉,深度因人而异,血管的形状也因人而异。椎基底动脉的形态变异很大,尤其老年人,因而测出的血流速度会有较大范围的变化。这个给TCD的提示是,盲打TCD不能凭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的改变而轻易诊断疾病,要考虑可能是血管走形异常导致的血流速度改变。颅内动脉狭窄,彩色显示狭窄处亮的五彩花色,测量狭窄处的血流速度呈高速湍流,当调整角度时,可获得更为准确的流速。所以,彩色多普勒诊断血管狭窄的准确率很高。
  •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在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价值.rn 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甲状腺肿块患者45例(60个甲状腺结节),采用弹性技术鉴别诊断,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特征,以手术组织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准确性.rn 结果:病理结果显示,60个结节中,常规超声准确诊断47个,其中良性结节43个,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块40个,腺瘤3个;恶性结节4个,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弹性成像准确诊断55个,其中良性结节49个,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块44个,腺瘤5个;恶性结节6个,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60个甲状腺结节中良性结节52个,其中弹性成像评级1级:30个,2级:19个,3级:1个,4级:2个;恶性结节8个,其中弹性成像评级2级:2个,3级:2个,4级:4个;以弹性成像评级≥3级为界值,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准确性为1.6%,常规超声诊断结节良恶性准确性为78.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甲状腺肿块采用弹性成像技术鉴别诊断,可使甲状腺肿块硬度得以量化,为全新的检测甲状腺良恶性的手段,有助于提高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准确性.
  • 摘要:目的:通过了解甲状腺实性结节的硬度,从而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实性结节定性诊断价值.rn 方法:对68例116个甲状腺实性结节的二维及弹性超声检查,将弹性图像分为0-Ⅳ级,其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rn 结果:116个结节中,良性结节101个(87.1%),恶性结节15个(12.9%).54例(共93个结节)为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共2个结节)为甲状腺腺瘤;4例(6个良性结节,5个恶性结节)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7例(共9个结节)为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共1个结节)为甲状腺滤泡状癌.常规超声:结节位于左叶57个,位于右叶53个,位于峡部6个;结节最大者为6.5cm,最小者为0.3cm,平均(2.00±1.30)cm,其中良性结节>3cm21个(21/101);结节内伴微钙化12个(恶性结节占7/12),伴粗钙化17个(良性结节占14/17),同时伴微钙化及粗钙化者3个(恶性结节占2/3).弹性成像结果(纵、横切面的超声弹性图像的分级):纵切面:116个结节中,0-Ⅱ级74个(恶性0个,良性74个),Ⅲ-Ⅳ级42个(恶性15个,良性27个);横切面:0-Ⅱ级73个(恶性0个,良性73个),Ⅲ-Ⅳ级43个(恶性15个,良性28个),以弹性分级Ⅲ-Ⅳ级为高度恶性指标,纵、横切面弹性图在鉴别甲状腺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73.3%、76.7%和100%、72.3%、75.9%,与常规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的出现,使得借助于评价甲状腺结节的硬度,对鉴别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质成为可能.本研究对甲状腺实质性肿瘤的弹性成像特点进行初步探讨,旨在评价弹性成像对甲状腺结节定性诊断的价值.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是一种较有前途的超声检查技术.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